-
袁峰创作日记 对话
袁峰国画作品,《事事大吉》
2018-04-18 21:30:23 4 1 2220 -
2018-05-30 18:11:41 7 1 2220
-
周居安创作日记 对话
又作《人间佳果荔枝满框图》,尺寸四尺68*138cm,整张竖幅横幅各一,
2018-09-02 20:03:20 4 0 2220 -
已认证
刘胜利创作日记 对话
行书书法作品《信不足则多言;威不足则多怒;识不足则多虑;财不足则多谋》,壬寅年孟秋刘胜利书於北京。
这是应福建省福州市晋安区陈先生之邀而订购四尺整张横幅作品《信不足则多言;威不足则多怒;识不足则多虑 多虑;财不足则多谋》。这四句话每句各有其含义。
“信不足则多言”。诚实守信是做人最重要的品行之一。信用不足的人,讲话不易让人信服,通?;岱丫】谏嘟哺嗟幕?。“威不足则多怒”。威德不足难以服众就会容易发怒。有人用发怒来树立威望,这其实会事与愿违,发怒暴露的是德行的不足?!笆恫蛔阍蚨嗦恰?。见识不足,难以决断,就会思虑过度,这种多思多虑是见识浅薄造成的?!安撇蛔阍蚨嗄薄?。钱财不足就会穷则思变,用智慧去谋划赚钱的通路。 查看更多2022-08-16 09:16:40 12 0 2220 -
李国庆创作日记 对话
是人甚爱牡丹,雍容华贵,送礼佳品,近作国画牡丹三幅《花开富贵》
2017-12-23 10:54:07 5 1 2219 -
于波创作日记 对话
《三幅小笨狗》,于波
2018-03-12 19:28:27 7 0 2219 -
马培童收藏日记 对话
对话朱耷对话朱耷山水画,潘玮萱评马培童(62)
朱耷,明江西宁王朱权九世孙,原名统鏊, 入清后隐去姓名,23岁落发为僧,法名传綮,以后字、号、别名甚多,大致50余岁前为僧时分传綮款和个 大致50余岁前为僧时分传綮款和个山款两阶段,属早期,54一59岁时用驴、人屋款、59岁以后纯用八大山人款。
朱耷一生坎坷,19岁遭国破家亡之痛,23岁出家为僧,因心情悲愤,长期积郁,曾数度发狂疾,54岁还俗娶妻,靠卖画为生。他誓不与清王朝合作,性格倔强,行为怪僻,常籍诗文书画发泄内心的不满、悲怆、激愤、无奈等。
朱耷的画,自具新意,形象洗练,造型夸张,构图险怪,表情奇特,往往将物象人格化,寄托个人情感或赋予一定寓意,主观成分较多,个性鲜明。笔墨也不同凡响,简劲雄健,迅捷泼辣,少文人画的含蓄、文静、清雅,而露狂野、粗乱、生硬之态。朱耷山水宗法董其昌,兼取黄公望、倪瓒,笔法相似,格调却变秀逸平和为枯索冷寂,在荒寂境界中透出雄健简朴气势,有自己的特色。
其作品如下图一《鱼石图》,以简练的笔法,画怪石一块,鱼一尾,无背景,其中怪石岌岌可危之势,鱼的眼珠点在眼眶的上方。笔意冷逸,构图大胆、新颖。马培童以下作品,化繁为简,与朱耷一样,独辟蹊径,以奇、简取胜。
如马培童在焦墨点焦彩山水里及焦墨焦彩山水画,将所有色彩化繁为简,只抓一个或两个物象赋色,突出物象重点,在黑白之间如同万绿丛中一点红,只用朱砂点缀房子。只用最简单的中国传统色以焦墨点焦彩点缀树,学习朱耷删繁就简,化简为繁的精神,去掉一些不必要的繁索,另观者更容易记住主要物象,与朱耷有相同余韵,均以简取胜。
朱耷其作品《荷花双鸟图》(见图二),只见画中扭扭曲曲荷杆趋势直攒而上,它们时粗时细,运行急疾,不稳定,无规律或无常法,这是画家潜意识流露的结果。线条的不安昭示出画家心绪的不安。朱耷的作品最明显的就是线条多呈曲状,但有连绵运动的力度。此外,朱耷赖以宣泄愤懑的只是单纯的墨色,色彩被他厌恶现实的心理淘汰了。且不论几十年里他控制水墨的经验化为了一种自如,这里笔墨的布势与肯定首先不是出于审美的兴趣,而是一种希冀。通过它们证实自己灵魂活跳的存在。
马培童有的作品以黑白焦墨绘之,与朱耷有相似之处,均用黑白抒发自己的情感,一个以焦墨绘之,一个以水墨绘之,因此有相同之余韵。
朱耷其三作品《秋林亭子图》(见图三)画中章法新奇,右侧危峰陡峭,耸然直升画外,左下侧山石突兀,圆重厚实,岿然稳压画底。中间贯以坡石,坡上置以矮亭,境界静寂。
马培童以下几幅焦墨山水作品有朱耷余韵,二者均墨色明洁润泽,浓淡干湿,虚实刚柔,配合得体,在荒寂境界中透出雄健简朴气势。
——(潘玮萱写於上海) 查看更多2021-12-30 10:30:02 43 0 2219 -
杨牧青创作日记 对话
杨牧青聊徐渭石涛蒲华齐白石黄宾虹姜子牙之逸事
靠创作书画作品吃饭的职业书画家向来都必须要向世俗去低头的,并要顺应着螃蟹式的步伐高歌奋进!
从中国美术史去看一些卓有成就的书画大家、巨匠、宗师,他们在 ,他们在为艺的过程中若没有向世俗低头者,其人生都是很凄凉的、悲怆的。诸如明代徐渭、清代石涛、民国蒲华等先辈,每当透过文字的背后去读他们的履历与作品时,不时的就会潸然泪下,哀其之不幸!
一代大画家、文学才子青藤先生徐渭最后因疾病缠身、精神失常等原因,饿死在荒草丛生的破烂园子里,即是临死前他还沒忘记画个葫芦答谢给他在生活上曾经救济的善良地主。虽他也曾有官宦几度的经历,然宦海沉浮使他也陷入了世事无常的孽障中了。
一代宗师、艺道高人石涛先生可能因无银两打点内庭皇使就与康熙错过了两次见面的机会,最后也不洒扫门口等候圣驾了,就在扬州城以算命卖画为生,直至去世,不过他的境况比青藤先生要强的多了。他的"笔墨当随时代"道出了真谛,这对没落的、保守的、因师相循的裙带关系权贵派艺术圈来说是一个严厉的棒喝与鞭挞!
身居沪上的邋遢蒲华先生的笔墨可谓是破开了近代中国水墨之规矩,大有巧夺天机之能。后来的黄宾虹先生逃离官府问罪后以画为生为业时也从他那儿撷取了精华而自成天杼,然邋遢先生活着时或许只有吴昌硕一人看懂了他,所以他死后也只能由吴昌硕先生料理他的后事,惜惜相别了。十几年前我去杭州看到了蒲邋遢的大幅原作笔墨后,亦曾几夜未曾彻眠,思绪万千??!
当年"北漂"最成功者莫过于一代书画大师齐白石先生了,他富于传奇的人生经历和对艺术与笔墨的理解和实践出新,让世人不得不对他刮目相看了,然就与黄宾虹先生的"艺业境相"相比较,他还是稍差一些。然,齐富于命,黄穷于运罢了!有时间我也曾想,齐白石若于当今之时"北漂",他还能成为北漂成功的典范吗?如今陈师曾、徐悲鸿这样慧眼识才的高人大人还有吗?另外,齐白石先生租房子还能常住的久吗?会不会他也挤身于流出京城的流动人口中而流出了吗?……等等,若这些或如此那般了,齐白石不过就是被贴上农民标签会舞文弄墨的一个流浪老汉而已!
前日,我因"金清水白"之象想起诸葛亮先生时写了一句"一叶孤舟江上漂,涛涛江水似无声。"后来,偶与友人谈及姜子牙,我说:"姜子牙若碰不上周文王,他就不过是个糟老头子而已,至于后来能不能跳上屋樑上,还是个未知数。"其实,我聊这些也是为职业书画家有个提醒,也是为高山流水觅知音作一个新的注脚呵!
追艺探古@艺术+文化+讲座+传承=活着就要动弹的使命一一华夏龙脉正兴,<杨牧青古中国大昆仑文化史学观>和<甲骨文非卜辞说>都是触动中华文化心房的命题,当以尽命是也!记于水墨京津冀、水墨巴蜀、水墨华山、水墨三晋·杨牧青书画文化行暨晋陇文旅科创123+5实施计划″推进途程中。 查看更多2022-01-13 12:38:20 11 0 2219 -
马培童创作日记 对话
“青衣,女子的魂”马培童焦墨画感悟笔记-童心写历(134)
画戏,还要从我85年底到90年进沛县剧团说起,那时候从电影院调到剧团搞舞美,所以这两个月创作累了,改一改口味,就想起在剧团的时候,每天 就想起在剧团的时候,每天晚上她们演出,我就画舞台速写,那时我舞台速写画的特别好,画起来也特别顺手。所以想画戏曲人物,我喜欢青衣,想画几幅作品?;瓜氚严非称?,舞台戏曲人物加进去,就用汉画像石拓片的形势画进去,舞台人物动作表演大融合。人物背景用牡丹和合平鸽来形容古代女人的向往和追求,这样表现戏曲青衣的作品高雅赏心悦目。
青衣”通常扮演的是端庄贤淑的女子。例如《武家坡》中的“王宝钏”,因为这类角色大都是苦命女子,身上总穿着一件青色的衣衫,故而称为青衣。属于正旦范畴的角色。例如《铡美案》里的秦香莲,《玉堂春》里的苏三,《白蛇传》里的白素贞,《文姬归汉》里的蔡文姬,都是団长王艳玲主演青衣。
青衣不是天上仙子,而是民间女子,她既是女子的形,也是女的魂。她们的戏,一半儿演给台底下的观众看,一半儿演给自己看。在青衣的脸上,一嗔,一喜,一笑,一怒,一娇羞,一伤感,一爱恋,一幽怨,统统是凡尘女子的表情,有烟火气,有人情味儿。
在人世苦涩悠长的漫漫岁月里,因为有了青衣的存在,才有了几分经营生活的心思。有人想要留住青衣,其实不必。人间所有的女人,若是经过岁月历练之后,都会成为青衣;所有的男人,数尽红尘以后,也都会爱上青衣。不懂青衣的男人,等于不懂什么叫真正的女人。青衣最后的归宿,就是这些了解到人世沧桑的人们的心。青衣是梦。是男人的梦,也是女人的梦;是一个人的梦,也是一代人的梦。 查看更多2022-01-21 11:04:15 34 0 2219 -
安士胜创作日记 对话
正在绘制工笔花鸟扇面一幅,夜半春深意正浓,手太慢,效率太低,这样下去画好一张大画不得累死吗
2018-04-28 17:31:37 13 4 2218 -
宁建华创作日记 对话
国画山水《秋云静满天》,一个图案三种格式(四尺,四尺斗方,三尺竖幅)画完了请老师们欣赏指导一下。
宁建华创作2018-04-20 16:26:39 5 1 2218 -
已认证2018-08-11 20:34:30 13 0 2218
-
马培童生活日记 对话
昨天下午三点(9月8日),特邀请我代表香港美术家协会,参加戚浓先生海外归来,在李可染画院画展圆满开幕!分享合影留念照片。
2018-09-09 11:03:20 63 0 2218 -
周牧天创作日记 对话
国画兰花,来一波,27 幅,欢迎指正
2018-02-21 22:41:08 9 0 2217 -
韩梅创作日记 对话
新作工笔动物画鹤《富贵吉祥》,尺寸68x180cm,请欣赏,手工绘制,欢迎订制
2018-09-29 09:25:56 8 0 2217 -
2019-02-14 10:18:36 5 0 2217
-
徐家康视频分享 对话
我对胡杨情有独钟,笔下的胡杨,都是黑白色的,但是并不单调,反而充满着张力与生机,给人以澎湃的力量感和无限的希望。而胡杨这种倔强不服输的精神,也正是我所崇尚的人生理念。---人文360视频《徐家康:一位文人画家的风骨与坚持》
2019-04-15 16:34:21 31 0 2217 -
田光荣创作日记 对话
废品利用,包装纸画了一幅《松鹤延年》,两只大鸟,感觉效果也可以的。
2017-12-29 19:37:16 6 1 2216 -
徐家康创作日记 对话
书法作品《奥妙精微真有道,阴阳虚实总无讹》。天大暑,涂鸦消夏,静心……
2018-06-24 09:17:13 5 0 2216 -
徐如茂生活日记 对话
有扇,友善,画扇,古城汉张候祠徐如茂书画工作室将友善送至千家万户
2018-08-20 10:18:01 43 2 2216 -
已认证2020-01-25 01:03:48 42 0 2216
-
杨牧青创作日记 对话
普天同庆:2023癸卯兔年 华夏人甲骨情一一杨牧青甲骨文春联·谨此祝海内外朋友们新春愉快!
传统文化践行者之家 2.1万成员
普天同庆
2023 癸卯兔年
华夏人 甲骨情
杨牧青甲骨文春联
年
华夏人 甲骨情
杨牧青甲骨文春联
谨此祝海内外朋友们新春愉快!
#2023 吉祥 #新年祝福
杨牧青按:
春联,又叫“春贴”“对联”“门对”,是民俗文化精神传承的重要体现,是中国书法与文字相融合的特有的一种文学艺术形式和题材,是中国人欢度春节的重要标志。在海外,因“中国春节”如今业已形成了一个以华人与当地居民共同参与的全球性的传统文化节日。
春联源于古时的“桃符”。据《后汉书·礼仪志》记载:“桃符长六寸,宽三寸,桃木板上书‘神荼’‘郁垒’二神。正月一日,造桃符著户,名仙木,百鬼所畏?!蔽宕?,西蜀的宫廷里有人在桃符上题写联语。清代《燕京时岁记》说:“春联者,即桃符也?!庇炙?,春联来源于春贴。古人在立春日多贴“宜春”二字,后渐渐发展为春联,表达了中国劳动人民一种辟邪除灾、迎祥纳福的美好愿望。
春联这一习俗千百年来经久不息,在发展的过程中,它的思想性和艺术性都有了很大的提高,是雅俗共赏、喜庆与冀望的浓缩。自120多年前甲骨文从地下“重见天光”后不久,就有甲骨文研究者用甲骨文的字体形态进行书写联对。随着,当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大发展、大繁荣,用甲骨文书法形式书写“春联”及各种联对的较之前几年有所多见了,这对中华文化来说是一大幸事也!
?
春联:物华天宝长安乐,人寿年丰大吉祥。
横批:万事如意
门迎:福神到家,杨牧青于京华。
?
春联:龙传万载春光好,凤舞九州岁月丰。
横批:普天同庆
门迎:福神到家,祝新年快乐,四海同春,杨牧青于京华。
追艺探古@艺术+文化+讲座+传承=活着就要动弹的使命一一华夏龙脉正兴,<杨牧青古中国大昆仑文化史学观>和<甲骨文非卜辞说>都是触动中华文化心房的命题,当以尽命是也! 查看更多2023-01-11 15:41:27 14 0 2216 -
已认证
叶仲桥创作日记 对话
今天上午、六市民协书画展中山站盛大开幕,省市有关部门领导、六市民协主席和社会各界代表一百多人出席这一活动!
2017-12-02 17:29:48 23 3 2215 -
已认证
罗树辉创作日记 对话
国画山水画《疑是九天银河落》,作品尺寸扇面33X68cm,辛丑年孟冬罗树辉创作於广州松云居。
2021-11-24 10:30:02 25 0 2215 -
杨牧青创作日记 对话
智字:杨牧青甲骨文非卜辞说之解读:殷商早期时的字形结构一一告诉小孩从小就要学会用弓矢狩猎求生存以活命;稍后时期的字形结构一一把告诉孩子的这生存技能要记录在册上。
智字到了西周时,这种生存技能开始不需 不需要了,因为人民如何生存要听“王”的话,于是每日都要听“王大人”的话。到了秦王朝时,如果不听帝王的话,那你就要白话,吃亏的还是自已。到了现代时,就是你每日知道一点就行了,愚一点更好,并且要工工整整的,不能歪歪扭扭的!
中国的汉字总是情意绵绵地等着一些人去泄密的,故4500年左右的帝颛顼要弄“绝地天通”,2100多年的秦始皇要弄“焚书坑儒”的事情,因为百姓知道的太多了缘故而少了愚忠的智慧呵!2023年4月30日杨牧青原创,严禁不转发者不分享者。 查看更多2023-04-30 12:20:47 11 0 2215 -
2018-08-19 09:41:36 2 0 2214
-
2019-02-09 11:46:55 31 0 2214
-
赵国毅创作日记 对话
甘南的男孩?
2017-11-05 16:29:42 13 1 2213 -
张近生创作日记 对话
泥金宣泼墨泼彩山水画《春 云 晓 霭 》,今日完成 ,尺寸(168cmx70cm),全图入微。
张近生作品2018-05-07 18:31:48 7 1 2213 -
已认证2019-01-08 21:42:38 21 0 22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