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杨洪顺创作日记 对话
油画静物写生作品《硕果累累》系列完工两幅,有水果吃啦!这是新年第一批静物油画作品,分享给大家欣赏。
2019-02-10 13:59:43 26 0 2644 -
2018-05-29 21:18:48 6 1 2643
-
2018-10-28 17:16:46 12 0 2643
-
陈文斌创作日记 对话
草书书法作品录张继《枫桥夜泊》诗一首。
“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
庚子年秋月陈文斌书。2020-11-04 18:57:08 5 0 2643 -
谷风创作日记 对话
国画人物系列《达摩祖师》,麻衣布鞋手搓珠,品茶论剑谈经书。
谷风2018-03-21 17:47:04 5 0 2642 -
宁建华创作日记 对话
刚完成的彩墨山水250*190请老师们欣赏指导
2018-03-28 16:12:55 5 3 2642 -
宁建华创作日记 对话
四尺竖幅彩墨山水画《鸿运当头》现品送给老师们欣赏指导,祝大家端午安康!
2018-06-18 11:51:33 11 0 2642 -
2021-08-27 15:23:19 5 0 2642
-
刘慧敏创作日记 对话
鸿运当头,好运连连
2017-08-21 16:57:15 15 3 2641 -
已认证
尚建国创作日记 对话
没有人会为你的抱怨买单、更没有人会你的懒惰点赞、也不会有人白白送你钱、美好生活唯有靠自己去创造、多一点行动、多一点努力、多一点坚持,就会多一点回报!共勉??
周末快乐2017-10-21 11:02:18 24 2 2641 -
刘慧敏创作日记 对话
国画梅花《喜上眉梢》系列作品四幅,红梅,黄梅,紫梅,深红,尺寸68x138cm,欢迎订制
2018-07-25 11:42:27 8 0 2641 -
已认证
刘胜利创作日记 对话
应北京海淀区李先生之邀而创作四尺整张横幅作品《望崦嵫而勿迫,恐鹈鴂之先鸣》。
这是鲁迅先生请乔大壮书写,悬挂在北京书斋中的一副集句对联,用以自勉。此句出自屈原的《离骚》:“吾令羲和弭节兮,望崦嵫而勿 而勿迫。恐鹈鴂之先鸣兮,使夫百草为之不芳?!薄棒撕汀毕啻巧窕爸懈艏莩档纳瘛!搬冕选笔巧窕爸械纳矫?,相传是日落的地方。上联意思是说,我让驾太阳车的羲和,调节行车的速度,希望太阳不要马上向日落的地方迫近。下联中的“鹈鴂”就是杜鹃鸟,爱在春末夏初鸣叫,杜鹃鸟一叫,百花就要凋谢了。下联意思是说,趁时光尚早,应有所作为,不要等鹈鴂鸣叫,花草芳尽而后悔。这副集句联充分体现了鲁迅先生“时间就是生命”的时间观。在他看来,时间高于一切。节省时间,会使人的有限生命更加高效,等于延长了人的生命。对于我们今天更好地珍惜时间,提高生命质量,实现人生价值,很有启示。
刘胜利 书 查看更多2018-03-27 08:31:04 7 2 2639 -
刘文生收藏日记 对话
国家一級美朮師,国禮書畫家:北石山人劉文生的中国畫作品《竹根相連友誼万万年》做为國禮贈送湯加國王...塞密西西卡首相,祖国万歲万万歲??!
2018-11-13 11:06:55 12 0 2639 -
覃莽收藏日记 对话
七分字画三分裱,水粉画静物写生画两幅装框,书法作品一幅,装好准备给买家发货,分享照片留存纪念
2018-08-16 16:22:51 5 0 2638 -
已认证2018-08-22 12:52:17 11 0 2638
-
叶向阳创作日记 对话
行书书法作品《观史浔安会长画马有感》,观史浔安会长写意花鸟悲鸿笔意技法超群,录诗一首,辛丑年春月北京叶向阳题;
"一日疾驰万里程,嘶风啸月远闻声。雄蹄愿为英豪奋,奉献精神乐此生。" ot;2021-04-30 15:52:47 12 1 2638 -
陈培泼创作日记 对话
散文:《乡村老邮所》沂村老邮电所,一座二层小楼,临街而立,越过古街光滑的青石板,上三个台阶,就到了老邮电所大门前。老邮电所墨绿色的大门,颜色显眼,带着邮电行业显著的特点。大门右侧,离地面一米五高的水泥 墙面上,挂着一个墨绿色邮箱,邮箱下方写着中国邮政四个小字,邮箱靠上的位置开了一个投信口,投信口上方还有一个红色五星邮政标识。
推开小楼左右对开的大门,一楼的营业厅就呈现在眼前。一楼左边是投递员的办公室,靠墙位置上有一个大大的分捡柜,柜子中间有许多的小格子,小格子上用小纸签写着德安、高星、锦溪、潘车、黄沙、罗丰、铁矿、苗圃、粮站……等周边9个村子与沂水境内的企事业机关单位的名称,里面放着打包成卷,投往这些单位的信件、汇款单、包裹、电报、订阅的报纸杂志等。办公室里时?;箍梢约揭徊磕躺挠收兜葑ㄓ玫淖孕谐?,那时邮电所的投递员是与我同宗的陈增荣,一个四五十岁的中年人,对工作认真,脾气有些执拗的人。
营业厅靠左边连着左墙的地方有一个80公分高的柜台,把内外隔开,柜台外面放着一米长的一张椅子和一张桌子,桌子上摆放着一把水笔,一瓶墨水,还有一瓶打开的浆糊,浆糊瓶子里有一把小毛笔,方便村民在这里书写投寄邮件的地址,或是想要拍发的电文,粘贴信件的封口和邮票。当然,桌上少不了有一本可以查阅全国各地邮政编码的书。最特别的是,连着那把水笔的一条线,一头绑在笔上,一头绑在桌腿上,就像一把锁链把笔封锁在一定的活动范围之内,看管起来。其实,看管的不一定是那把水笔,也许是人。以免使用水笔的人,顺手把笔给带走了。
营业柜台内面的桌上,有一部黑色的摇把子电话,一把天平秤,一把邮戳,一盘圆形的黑色印泥,还有许多个红色的印章。背后靠墙的位置,摆着一个上了锁的墨绿色铁皮柜,打开柜子,里面有各种各样的邮票、信封、信纸、汇款单、电报纸,还有一些邮电所的办公用具。铁皮柜柜顶也放着一把磅秤。那时,打电话的人不多,摇把子电话,更多的作用,是成为邮电所所长兼营业员的老林的工作电话专线,过往的邮车到了太华或是建设,那里的工作人员就会打电话通知老林,老林估摸着时间到了,就会到车站去等邮车,把要寄出去和收进来的邮包与押邮员做个签字并交接。回到邮电所,他会马上给太华或是建设的邮电所打电话报信,说邮车已过汤泉,马上就到你的地界。那两把秤子,说来也简单,天平秤是用来秤信件的,那时寄一封平信8分钱,但有重量限制,超重的信件,营业员就往天平秆上一称,超了多少克,就有加邮票。那把磅秤是用来称包裹重量的,那时交通不便利,给外出工作的亲人,或是外地的亲戚,寄个土地产,都用包裹邮件,包裹以重量来收起投寄费用。实际上这个磅秤基本上是空闲,被使用机会不多。不是因为当时乡村百姓缺少人情世故,而是缺少可以邮寄的物品。
小时候,电报对于我来说,真是个神秘的东西。这样的印象,最初大概来自于电影《永不消逝的电波》,发报机、发报摁键,长长短短,滴滴,滴滴滴的发报声,密电码、破译,都让我们充满无限的好奇。然而,在这个老邮电所的发报过程中,除了让我觉得好玩之外,并没有什么神秘的地方。
在乡村,没有特别紧急的事,一般都用信件往来交流。只有遇到紧急、突发事件,才会拍发电报,更何况拍发电报的费用,并不便宜,还是以字数计费,连标点符号都要计算在内。不过这样也好,起码让大家懂得珍惜,一旦拍起电报来,总会字斟句酌,即要用最简短的文字,又要把事情说清楚来,还不能产生歧义,很是考验一个人的文字功底。民以食为天,那时的老百姓除了吃饭是大事外。其他,无外乎生老病死。于是,最多的电文稿件就是报急、报丧、报安。譬如:妻昨日生产,母子健康,勿念;父病重,速归;祖父故,速回等这类的电报。
当然,也有为节省一个标点符号的费用,闹出笑话的电文。说某人素来小气,妻在家中病故,儿在外。于是匆匆赶往邮电所给儿拍电报,母病故请速回。儿在外,工作忙,断句为,母病,故请速回。于是修书一封,寄钱寄物,以慰问母亲。竟错过与母亲永别之机,让人心酸不已。
这些电报在老邮电所拍发时,寻常的很。先是拍电报的人,把电文拟写在统一格式的电文纸上。然后,由邮电所的老林,找来电码本,像查字典那样把电文文字逐字的查找出来,并把文字相对应的四个数码数字,填写在文字上方的空格上。然后,摇通那台黑色的电话机,和对方说电报,接着便是对着电话那头,三三两两,拐别洞幺的一通报数,报完后还要对方把这些数码重复核对一次,然后说,无误。电报就算发出去了。根本就没有电影中特务分子或是党的地下工作者那样,戴着一个耳机,打开一台发报机,然后,摁下发报键,发出滴滴,滴滴滴的发报声的镜像。那时,我十分不解,拍电报怎么就变成了打电话了,有电话为什么还要拍电报呢?而且,打电话报数字的时候,还不好好念,从0到9的这几个阿拉伯数字,偏要把1说成幺,把0说成洞,把7说成拐,把8说出别,把2说成两,什么两两洞拐,拐别幺三的,让人忍俊不禁。
小楼二楼便是邮电所职工宿舍,楼后还有一个后院,有围墙围着,与三面相邻的民房和供销社隔离开来。后院有几间平房,是邮电所职工的厨房。后院空地上有一架佛手瓜,每年秋季之后,佛手瓜的植株就进入旺盛的生长期,茎繁叶茂,接着就开花结果,一个个浅绿色的佛手瓜从叶子中突显了出来,悬空的挂在瓜架下。风一起,佛手瓜就开始摇晃,很是可爱。
这所小小的邮电所,前前后后来过许多的工作人员,我认识的人中,只有投递员陈增荣,邮电报所长林先秩,还有苏少阳、郑加炎。在我印象中,苏少阳是刚从学校毕业时就被分配到汤泉邮电所的。那时,年少的他,一定感到无助、失望与孤独。但很快,他就被调到镇里邮电支局去了,从此远离了这个小小的村落。听说现在他已在厦门发展,但无论身处何处,我想他一定无法忘怀在汤泉邮电所渡过的那一段刚踏入社会参加工作的深刻记忆。
作为乡村的文学爱好者,与邮电所有着紧密的关系,其实是一种必然。写稿、投稿,收样报,取稿费,那样能够离开邮电所呢。正是因为贫穷与困顿,越是能够激发年轻人的斗志。虽然书读得少,但我却异想天开,想在文字上寻找出路。闲暇就写,写诗歌,写新闻,写散文……然后就寄,没皮没脸的寄,然后就是漫长的等待,希望自己的文字能够得到发表。说来惭愧,如果能够称之为作品的话,第一个发表的作品是一首小诗,被省妇联主办的《海峡姐妹》杂志选用在正刊的页脚上,稿酬是一本《海峡姐妹》杂志,就是这样,似乎已经让我见到了生活的曙光,激动了好几天。后来,便有陆陆续续的新闻稿件被市报、省报采用,不断有样报、样刊、稿费寄来。当时,采写汤泉本村的新闻《小村兴起读书热》还获得三明日报“三大杯”教育新闻一等奖和全省优秀新闻广播稿件二等奖,这些成绩给了我意外的惊喜,更是给了我莫大的鼓舞。
而在我的记忆中,这座二层乡村邮电小楼的主人,长期以来就是所长兼营业员的老林。确实也是如此,老林的老婆、儿子、媳妇一家人都住在邮电所里,以所为家,以家为所,本来也就分不清了,老林一直在这工作到退休。
老林叫林先秩,白净瘦小、朴实和蔼、性格内敛、轻言细语的,给人一种亲近感。我在汤泉小学代课、寓居的四五年间,一有空闲,就到邮电所蹭书报看,并与老林成了忘年之友。那时,没有互联网,也没有电脑,当然更不会有手机,小小的邮电所,就是连接沟通外面世界的一个窗口和桥梁。国际、国内、省办、市内发生的大事都是通过报纸、广播这样的途径传播到乡村。更重要的是,这里有许多单位订阅的杂志和邮电所零售的书刊,这是我获得课本之外的知识重要的来源渠道。那几年,凡是其他单位在这个邮电所订阅的杂志,邮电所零售的畅销期刊,如《辽宁青年》、《福建青年》、《少年文艺》、《海峡》《散文诗》、《散文》、《争鸣》、《小小说选刊》,甚至《故事会》、《知音》、《演讲与口才》等等,几乎都被我首先翻阅过。从这里我吸收了不少的文学与社会知识营养,为我的人生道路奠定了基础。当然,这首先要感谢老林当年对我这样贫困的农村文学青年无私的关心与帮助,这样的做法在邮电所的内部规定中,是绝对不被允许的。
汲收着文字的营养,我这个曾经的文学少年,终究还是凭借着文字的力量,从老家的乡村一路走来,先乡后县,再县到市,二十年的时光,一晃就过去了。 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当年满头黑发的少年,虽然乡音不改,却早已是华发渐生,青春不再了。如今,在乡村的通信与信息发展,也早已不是同日可语。电报、摇把子电话、报纸、杂志、信件、广播、绿邮自行车……早已淡出人们的视线。智能手机、可视电话、电子支付、电子邮件、互联网电视、自媒体、多媒体、汽车……这些原先只能是西方资本主义发达国家的产物,也已是他日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了。身处这个高速发展的信息时代,被无数繁华与幸福簇拥着,可以想象十年后的我们,科技还会更加发达,社会还将更加繁荣,我们既要感谢生活,更要感谢我们日益强大的祖国!
年纪渐长,回故乡的路,似乎越来越遥远,而我们却有一颗永远不变的初心,那就是乡音不改,乡情永再!正如,诗人昌政的诗歌所言,在深夜/更深的是故井/那年跌落的乡音/尚无回声。只有没有回声,我们就会期待。展望未来,是为了牢记我们前进的使命?;匾涔?,就是为了不要忘记我们来时的路。
一路走好,中国的乡村!一路走好,我的祖国母亲!
散文《乡村老邮所》作者陈陪泼 2019.6.3 查看更多2019-06-03 10:53:47 78 0 2637 -
已认证
叶仲桥创作日记 对话
昨天朋友发了这张梅花美人上来、忽然想画梅花的冲动、是不是很美呢!年初五带着梅花美女向你们拜年了!叶仲桥
2018-02-20 09:47:03 7 1 2636 -
尹晓军创作日记 对话
宁拆十座庙,不拆一桩婚。所以,它们都是成双成对。
2017-10-19 11:40:29 15 1 2635 -
2017-12-31 16:13:33 19 3 2635
-
潘宁秋创作日记 对话
我的国画马系列《八骏争辉》
四尺整张138cmX69cm2018-03-19 02:34:16 12 0 2635 -
东方古玩城堡收藏日记 对话
回流老漆器剔红浮雕人物故事图漆器大盘摆件,尺寸细节如图,喜欢的私聊
2018-03-19 21:26:23 3 0 2635 -
2018-05-05 18:55:55 3 1 2635
-
东方古玩城堡收藏日记 对话
汉代 青白玉兽纹龙璜佩
长7cm 宽4.8cm 厚0.4cm 重24克、双面精工、美沁难得!2018-05-23 21:01:36 9 0 2635 -
姜进清创作日记 对话
晒一组工笔画宠物狗狗,萌态可鞠,请欣赏
2018-07-04 21:24:11 5 0 2635 -
胡记领收藏日记 对话
宁夏固原市原州区的客户订制的工笔孔雀花鸟画《锦上添花》,尺寸280*140cm,
2018-07-06 21:39:42 23 0 2635 -
王征明创作日记 对话
水意画积极和纯美的境界为中国画境界增添了新的内容,给人内心一阵清凉和积极的正能量。传统中国画的潇散和落寞突现了中国画最高境界,千年来未曾改变,如马夏八大徐渭。
追求美好是人类内心的渴求,积极和纯 人类内心的渴求,积极和纯美无疑是人乐以追求的,那里有阳光有干净清新的空气。
落寞是消极的负能量,潇散属于中庸可以概括在消极范畴里。所以,笼统讲中国画传统境界是消极的,属于负能量,是不美的,至于技法产生的视觉趣味那是另一回事,但至少精神思想是消极的不美的。
写意是以写毛笔字的一些要求表达出自己内心的意,并非是简洁概括的画一些似像非像的图形来堂而皇之的称写意,那样是无意而意,无病呻吟。任何画都是写意,只是写的方式不同罢了,唯独中国画强调了写,也由此书法成为了另一种线条艺术,西画也是在写意,但字母并没有成为独特的字母艺术。 查看更多2018-08-03 15:21:22 22 0 2634 -
已认证
刘胜利创作日记 对话
行书书法作品录唐高适诗《别董大》,尺寸三尺竖幅55X100CM;
应河北省廊坊市于总之邀而订购三尺整张竖幅作品,唐高适诗《别董大》:“千里黄云白日曛,北风吹雁雪纷纷。莫愁前路无知已,天下谁人不识 前路无知已,天下谁人不识君?!?br> 《别董大》是唐代著名诗人高适所作的一首送别诗,送别的对象是当时著名的琴师董庭兰。因董庭兰在兄弟排行第一,故称“董大”。前两句“千里黄云白曰曛,北风吹雁雪纷纷。”是用白描手法写眼前之景。北风呼啸,黄沙千里,遮天蔽日,到处是灰蒙蒙的一片。大雪纷纷扬扬地飘落,群雁排着整齐的队形向南飞去。诗人在这荒凉壮阔的环境中,送别这位身怀绝技却又无人赏识的音乐家。
后两句“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是对朋友的劝慰。此去你不要担心遇不到知己,天下哪个不知道你董庭兰啊!慰藉中充满着信心和力量,激励朋友抖擞精神去奋斗去拼搏!
行书书法作品录唐高适诗《别董大》,庚子年秋月刘胜利书于北京; 查看更多2020-09-29 22:02:36 11 0 2634 -
郭大凯创作日记 对话
楷书书法作品录宋·朱熹《春日》,郭大凯书。
《春日》
胜日寻芳泗水滨,
无边光景一时新;
等闲识得东风面,
万紫千红总是春。2023-03-14 16:53:53 15 0 2634 -
2017-10-19 17:59:45 9 1 26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