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杨洪顺创作日记 对话
经历了两个月的涂涂抹抹,油画《出嫁》完成,浸注了我太多的心血与情感,也给了自己艺术路的交待与安慰.
--杨洪顺贵州苗族少女油画系列作品。2022-06-09 14:57:52 21 0 1874 -
已认证
尚建国创作日记 对话
国画人物画《笑可引和,吉祥如意!》,乙未年金秋尚建国画作。
笑可引和,吉祥如意!
前几天有个成功人士回头说;“善良+不断地学习+真诚+厚道+知恩图报=成功的人生”。
一个人最大的价值,不是靠取悦 ,不是靠取悦别人求来的,而是凭不断努力的活出自己后赢来的。
向每一位为生活、为前途、为健康、为梦想、为善举而努力的人们致敬!
俗话说得好“吃亏是福!”将这句俗话反过来理解就是“沾便宜吃亏!”。
年近七十的过来人,回头望望走过的路; “很多人大半辈子一事无成,不缺智力、不缺文凭、不缺机遇、不缺胆略,只是仅仅是爱沾小便宜,最后亏大了!”
多么滑稽啊!
佛法以为人生就是一个轮回,活着就应该;
仰无愧于天
俯无愧于地
行无愧于佛
做无愧于心! 查看更多2022-09-21 17:02:21 15 0 1874 -
周鹏飞创作日记 对话
今天完成《荷趣图》
我爱大写意、壮哉雄天齐。
呼山啸海时,两仪生太极:
周鹏飞记2018-04-25 21:27:13 7 4 1873 -
孙逢春创作日记 对话
新五牛图,作于2009年鹏城龙岗,应友人之约而作随之结缘。今忆之。
孙逢春作品2018-05-04 17:57:14 6 3 1873 -
吴朝阳创作日记 对话
国画写意花鸟画《脉脉此情与天诉,忘转千里与君谣》,尺寸68*68cm
2018-06-05 11:20:25 12 0 1873 -
已认证2018-10-26 10:12:18 14 0 1873
-
安士胜生活日记 对话
黄河把西北的线条塑造的阔达旷远,要么丰沛要么干渴,即使已成为沙漠,也要留住荡漾的微波。
我的中秋节是这么过的!2019-09-16 18:49:42 31 0 1873 -
马培童创作日记 对话
"焦墨焦彩画-中国画大系中一个新的独立的画种"马培童焦墨画感悟笔记(150)
“焦墨画”,系中国画大系中一个用技法来命名的画种(如:水墨画、水彩画、青绿等等)。
顾名思义:“焦”干枯之极也。 msp; 顾名思义:“焦”干枯之极也。“墨”分五彩,任何一色都可以做到“焦枯”且不失其“韵”。
从某种意义上讲,传统中国画是“用水”的艺术,而“焦墨画”则是“不用水”的艺术。这种技法的创立是中国画发展过程中的一次革命。它的理论,创作理念和原则以及审美标准建立在中国传统文化的基础上。
“焦墨画”:又称渴笔、干笔、枯笔,焦笔画。初始宋,兴于元,行于明清,迄今不衰,但始终没有形成气候,传世精品如凤毛麟角。探其原因,就是没有从根本上解决“枯韵”这一核心主体,南齐谢赫“六法”第一要素就是:“气韵生动”。“焦”是手段,“韵”是目的,不能因“焦”而失韵,“黑”不是“焦墨”画。这种技法形成的初始期是画家“起稿”时所用。
“焦墨画”在理论方面是空白;在表现技法上,经过多年研究,解决并填补了“焦墨画”表现技法上的诸多缺陷和理论空白。在研究“焦墨画”的同时,又把“焦彩”经过补缺安道,使“两焦”合璧,纳彩赋色,脱胎换骨,认祖归宗,建立理论体系,终于使其功德圆满,修得正果。成为中国画大系中一个新的,独立的画种。
“焦墨焦彩画”开辟了一个崭新的,高古而又充满富贵之气,清凉而又禅静的美的世界;它以强烈地视觉冲击力,无限地艺术魅力,撞击和吸引着爱好艺术的人们;它以“叛逆者”的胆识,哲学家的思辨,铸造自己的审美内涵和美学标准;它在继承和创新,发扬和完善中国画传统表现技法的基础上,强化“线”“点”以及题款、印章构成上的优势。
马培童写扵中央美院研修班 查看更多2020-03-05 10:05:51 34 0 1873 -
周鹏飞收藏日记 对话
收藏品文嘉书法,文征明儿子。逸笔草草,韵味十足。
2020-04-24 16:13:27 5 0 1873 -
周牧天创作日记 对话
~~三个寡妇和一块大石头的故事??旃炅?,过了年就去越南买个媳妇,再也不能围着几个寡妇转圈了,虽说黑点,隔壁老王说了:关了灯都一样。听说越南媳妇只要三万五,这价格不高也不低,改天再借三万就够了
2017-12-31 13:55:00 5 2 1872 -
已认证2018-08-31 21:08:40 25 0 1872
-
刘慧敏创作日记 对话
2017-11-26 09:14:39 5 2 1871 -
陈刚创作日记 对话
新作《渔歌》,经过调整终于完成,对比一下,哪个是调整前的,哪个是调整后的?
2018-01-01 09:50:44 17 3 1871 -
2018-02-02 22:58:14 4 0 1871
-
已认证
刘胜利创作日记 对话
应福建省南平市林女士之邀而创作四尺对开横幅作品《和气致祥》,供朋友们欣赏。
应浙江省义乌市王先生之邀而创作六尺对开横幅作品《诚信赢天下》,供朋友们欣赏。
刘胜利作品2018-05-02 19:13:26 5 2 1871 -
王根权收藏日记 对话
唐孙过庭【书谱·运笔论·第三十五章·情深调合】译文(摘自王根权著《〈书谱〉品评》)
以下以王羲之的书法艺术为例,来说明书法艺术中运笔用意的道理。关于王羲之的书法艺术,历代都在赞美,很多人都在学习,并 ,并被树为典范,完全可以称之为中国书法艺术之宗师。
历代书法家如此之多,为什么只有王羲之会得到后世人们如此之推崇呢?究其原因, 这不仅仅是因为他的书作入规合矩,继承了传统书法艺术的常法常规,融汇了哪个时代书法艺术的发展成果,最为重要的是他的笔墨中饱含着深厚的书写情感,且能做到运笔用意与书写情感变化谐调一致。这才是王羲之的书作久传不衰的真正原因。
由于王羲之的书作继承和发扬了中国书法艺术的传统,做到了运笔用意与书写情感的谐调一致,这才使得临摹的人、刻石的人、拓印的人、研究学习的人越来越多,且一代一代沿习相传。
在王羲之之前和王羲之之后众多的书法名家们的墨迹,随着岁月的流逝,大多都已散落遗佚失了。在王羲之之后,历代都有以研习王羲之书法艺术而著名者,他们同样留下了大量的墨迹,随着岁月的流逝,大多也都已散落佚失了。但是王羲之的书作流传下来了,各个时期临摹王羲之的临作也都还有孤版绝本保留下来了,这难道不就是历代书法家如此之多,唯有王羲之倍受后世人们推崇之原因最有效的证明吗? 查看更多2018-06-18 15:14:05 6 0 1871 -
2018-06-28 11:34:30 6 0 1871
-
2019-05-11 13:59:38 25 0 1871
-
杨牧青创作日记 对话
什么是文明?天文就是人类文化文明的重要体现之一,因有了对天文的认识,古人才不会愚昧的生活生存,现在人还认识天文吗?!图是中国科学院、国家天文台赵永恒、李勇先生的研究,为我们提供了科学的佐证。
经赵永 赵永恒、李勇先生《二十八宿的形成与演变?》(《中国科技史杂志》第30卷/第1期(2009年):110-119)计算分析,在公元前6000年至前5000年间,无论是二十八宿与赤道和黄道相合的宿数,还是月舍宿数和对偶宿数都达到了局部极大值。其年代的共有区间是自公元前5690至前5570年,因此赵永恒、李勇先生认为二十八宿体系的形成年代就应该是在这120年里,亦即二十八宿体系的形成年代在公元前5670年前后!点赞!按我的”古中国大昆仑文化史学观”来讲,华夏文化文明的天文星象学思想和认知,已经在3万年前就产生了,北极星/北斗九星的运转移位就可以作为重要的推算方法之一!一一一杨牧青随记 查看更多2020-02-17 13:26:36 7 0 1871 -
于永强创作日记 对话
为客户定制
2017-10-22 18:54:38 34 0 1870 -
任清宇创作日记 对话
国画《鱼戏动新荷》,八尺整张,任清宇
2018-02-28 18:46:10 6 0 1870 -
李小建创作日记 对话
和为贵
2018-04-08 21:15:20 5 0 1870 -
2018-05-13 17:37:29 7 0 1870
-
马培童收藏日记 对话
郭建宁评鉴马培童(6)对话曹仲达;
中国历史南北朝时期北齐著名画家曹仲达,被后世称为中国画坛历史的"曹大家″。曹仲达的绘画艺术精于"形物″的刻画,他的佛像图中的衣饰严谨逼真,宛如新衣,因此世人称之 饰严谨逼真,宛如新衣,因此世人称之"曹衣出水″来形容他的艺术成就。
马培童在研雕古人艺术的基础上,精深领悟了艺术的"形于气质,范于不同″的人物绘画技法,在简中求形达,在形中求质逸。和曹仲达的隐墨之法同出一气,自是飞龙在天。
曹仲达胡人,北魏末年,随枭雄尔朱荣在六镇起兵(今内蒙武川县),进入洛阳。曹仲达以画谏尔朱荣不要妄杀,后曹仲达脱离尔朱荣投靠晋阳(今太原)高欢,北齐建立,与杨子华同为宫廷画家,其名作《斛律明月》刻画的是北齐名将的军神之威,可惜此画失传。
马培童的艺术天份置根于江淮大地,并对艺术孜孜以求,其作品《佛像图》与曹仲达的艺术之谛难分伯仲,影响当今画坛。 查看更多2020-05-11 11:17:15 17 0 1870 -
2018-04-03 11:02:56 5 3 1869
-
2019-02-14 15:18:47 18 0 1869
-
马培童创作日记 对话
马培童创新之路,新岩画汉画拓片法(1)
新岩画拓片法,擅长山水,石窟佛造像,从东方哲学、美学的根本参悟意象造型的特质与真义,于象形文字、岩画、汉画砖石刻的原初精神确定美学取向,开掘点线面、符 砖石刻的原初精神确定美学取向,开掘点线面、符号、图形诸元素自身审美价值,将主观意象融于自然抽象,形成独异于人的个性语言,尚简古、求天趣、富意蕴,重装饰风、形式美。为中国焦墨画意象绘画艺术研究,探索 ,做出贡献。
马培童从《易经》和中国古典原创美学中参悟艺术的真义,生长在文化底蕴很厚的徐州古沛,从徐州汉画像石刻古拙而凝重的原始精神,确立自己的审美取向。表现刻石皴佛造像人物,和岩画拓片法,不求怪异而夸张适度,开掘意象符号,用点、线、面诸造型元素来丰富自身的审美价值,表现唯美仙境。
其作品古拙凝重,大朴不雕,富有意蕴,一派天机。不墨守成规,不断的超越自我,富有创造力,在继承传统和创新上找到了属于自己的一方新天地。 依稀有一条真正合于艺术创造真义、妙不可言的通天大道。“终于发现”的,中国先人在其原初时期就已选取并确认!——“意象”造型.不似之似的写意精神,忠实于自己对艺术创造之本务与特质的独立见解,不随波逐流。同时,又注重哲学、美学、历史、文学, 诸方面而是真正实践东方艺术“不似之似”意象造型的写意精神,将客观物象作为造型的初始依据,经由主观情思与审美观念的充分提炼、改造、变形,成为极精粹的、似是而非似非而是的“心象”符号,进而以其组织美的图形、构筑美的意念、传达美的情感。
这“不似之似”的写意精神,重神似。而其神其意又要至似,体现了主客观的高度统一。难,在此。高妙亦在此,所谓难能而可贵。 这“不似之似”意象造型的写意绘画,是把握天地万物发展变化规律和奥秘的大智慧大明白之学。
马培童写拎北京工作室 查看更多2019-07-02 20:53:08 22 1 1869 -
2019-08-04 21:11:45 20 0 1869
-
2021-02-07 14:36:16 16 0 1869
-
已认证
尚建国收藏日记 对话
遇事谦让能保一生平安,
生活谈泊可得百事顺心;
待人厚道易交天下知已,
处世洒脱方赢终生快乐。尚建国之大自在弥勒佛2018-01-25 08:21:32 6 2 18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