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陈文斌创作日记 对话
临帖书法作品录苏轼《寒食雨》
春江欲入户,雨势来不已。
小屋如渔舟,濛濛水云里。2020-03-11 21:59:46 4 0 1711 -
马培童创作日记 对话
《以笔代刀,画焦墨的“刻石皴”法》马培童焦墨画感悟笔记(157)
画焦墨画者,我认为“得笔法者难,得墨法也难;得墨法者无水法吏难。”所以说毛笔固然重要,但最重要的还在用之得法。
枯笔渴墨:法为 > 枯笔渴墨:法为规矩,是前人的经验总结。然不可成窒酷,锁不住自己的灵魂。创新,这其中的关键是如何运用这个规矩,巧用将事半功倍。
焦墨佛像刻在宣纸上,刻石皴,可以说是我的创意,虽然拜访过不少“大师”各家高手,可惜大部分是传统笔法,故没有现成的刻石笔法焦墨画。我借用汉画像石刻上的刀法转换成笔法刻石焦墨元素,结合传统笔墨,枯笔、 渴墨,糅合自我的修养,通过多次的失败,终于成功地将石刻佛像的焦墨韵味移植刻在宣纸上,成为现代意味的焦墨刻石皴。磅礴大气,叙写一种激昂向上的佛造像石刻精神境界。把佛教事业发扬光。
马培童写扵北京 查看更多2020-07-09 15:47:12 12 0 1711 -
于立江创作日记 对话
国画山水新作《溪山春早》《紫气东来》《溪山烟雨》。
于立江2018-03-24 18:34:14 13 0 1710 -
马培童创作日记 对话
焦墨修行取经,创作华夏之魂,
龙门石窟与香山寺,两山相望,中间一条河,按风水而作,聚水聚财,两山,香山寺和龙门石窟,佛陀对话,我创作题为华夏之魂,在我采风回来,根据我脑海印象而作,和现实场景 在我采风回来,根据我脑海印象而作,和现实场景只是相似,用焦墨画笔墨技法,皴、擦、点、线,面,等着数和形式,而是我心性作用。通过一线一点式的反复运用,在其内心积累和成长的东西,才是笔墨技法的本质。它是一种对用笔用墨的心性把握。这种把握和心成为一体、这种熟练技巧是从灵感而来的,它完全要靠思索勤勉和练习,必须具有这种熟练技巧,才会有好的笔墨效果。
笔墨的美是技巧美的重要方面,技巧美指艺术形式加工过程中,在绘画里笔触的果断、准确或轻快,用线的流畅、笔法的精细、圆熟或奔放,特别需要技法娴熟,不允许作者有丝毫的迟疑、不能重复,否则就会留下败笔,难以收到预期效果。即对笔墨有精深的了解和正确的认识,即火候到时才会有不知其然而然,随机应变的状态出现,笔法精熟而后意足,它关系到在创作过程中,学养,艺术追求,性情和思绪的变化能否心手双畅,无拘无束,恰如其分地在笔下传达出来,使挥写变成一种作者精神情感的抒发,并使欣赏者受到感染。笔法的精熟,是可能实现的。一马培童一 查看更多2018-07-28 19:43:56 6 0 1710 -
已认证
石广生创作日记 对话
Sydney National Park有此野花,至今不知其名。其状如炮仗,又如小灯笼。因补诗曰:
点起鞭炮挂灯笼,
万竿齐举向长空。
自信人间有美景,
霜打雨涤花更红。 打雨涤花更红。2018-09-05 20:25:54 24 0 1710 -
2019-06-22 11:11:49 12 1 1710
-
李振军创作日记 对话
国画山水新作完成,《源远流长》,适合装裱后客厅装饰。
2018-01-14 19:55:38 3 1 1709 -
田君才创作日记 对话
新作品 四尺三开
2018-02-26 16:23:00 11 0 1709 -
已认证2018-03-10 10:45:30 8 1 1709
-
马培童创作日记 对话
35,加强全面修养,提高笔墨基本功
要发挥焦墨画龙门石窟,笔墨的深层效应,首先,要有扎实的笔刻基本功。对笔刻要求有内力的美、刚柔的美、节奏的美、韵律的美、动态变化的美、气势结构的美、意趣抽象 律的美、动态变化的美、气势结构的美、意趣抽象的美、性格虚实的美等,即型、神、意、态、力、势、韵、趣、气、骨,十全具备。
这些基本功的基本要求,就象有素养的画家,出笔就不同凡响,或雄劲苍老,或浑厚华滋,或豪荡飞动,或秀润明丽,轻若游丝,重若崩石,含婀娜与刚健之中。在没有画成什么物象之前,就已具备了笔墨要素的美。
要获得高妙的笔墨,必须加强个人心性修养,要气脉不断,笔不困,墨要涩,元气安稳,神闲意定。即心神高远,则笔墨深厚,心境广阔,则气韵旷达,笔墨已成为画家心胸、禀赋、气度、性格的反映,画家文化积累和知识功底的表征。
焦墨枯笔也可灵,渴笔也可神,陶冶主体的性情,主客体高度契合,道与技融为一体,通过神化了的笔墨写形体道,传心寄情。玄微妙境的实现,有了一颗纯净圣洁的本心,必有一双识别真善美假恶丑的慧眼,便可得心应手,以手运心,无所粘滞,兴笔涂之,尽得真谛。”一马培童一 查看更多2018-07-25 18:44:08 8 1 1709 -
孙通成创作日记 对话
最近创作的两幅国画山水画《山居图》,上色前后对比图,尺寸四尺斗方68x68厘米,现已经创作完成,分享给老师们欣赏。
2018-09-30 15:13:13 9 0 1709 -
杨牧青创作日记 对话
大师之路就在眼前一一浏观崔振宽先生水墨作品艺术琐记
2025年6月11日,由中国美术馆主办的“笔墨重辉——崔振宽艺术展”在中国美术馆1、6、8、9号展厅隆重展出,艺坛名流、各界大咖与吃瓜群众们都信步 信步而至。本次展览也是国家文化和旅游部《2025年度国家美术作品收藏和捐赠奖励项目》,在展览之际,崔振宽先生将捐赠其创作生涯各阶段的30幅代表作由中国美术馆永久收藏。
2025年又是崔振宽先生九十华诞,也是崔振宽先生从艺七十年的重要节点。本次展览分为“无始无终”“奇峰搜尽”“山河纪游”“畅神问道”“山外之山”五大单元,共展出作品170余幅。其中,“无始无终”“畅神问道”“山外之山”三个单元为艺术家80至90岁十年间的突破性探索;“奇峰搜尽”是画家1960年代至今写生、小品的集中展示;“山河纪游”为画家1990年代至2015年创作历程的回顾单元。
浏观崔振宽先生的水墨作品艺术状态及近日来网络上艺评状况,对时下“崔振宽现象”是值得一番艺评的,同时借此对中国水墨画的艺术发展方向及其如何创新又要有一个深度的思考和述评。
若单一的就崔振宽先生所取得的艺术成就和造诣来讲,我是敬重先生的,需向先生处学习汲取,先生的艺术风貌还是有许多可点可赞处。就“艺评”来说,予一言而述之,即如题语“大师之路就在眼前”。我想,具有慧根的为艺者都明白:从画匠到大家是要走不同的路,体不同的境;从大家要走向、进入大师之路更是要走不同的路,体不同的境。前路前境非后路后境,路就在眼前,境就在心田,关键看如何举步、如何踏入了,又如何明涤方寸了。没有深厚学养做支撑,没有超前的理论睿见,没有对时代起到革新引领,那是很难成为一代大师的!
若就中国水墨画的艺术发展方向及其如何创新来讲,这是一个自有水墨画以来就持续不断地话题,或言之为“命题”。从五六千年前陶器上或墨或硃的图纹画面到近千年丝帛卷纸的图像景状,一个时代有一个时代的特征要素,一个时代有一个时代的图式语言。比如,史前不同于史后,汉魏不同晋唐,宋元又不同于晋唐,明清又不同于宋元,近世又不同于明清,虽然有什么笔法、笔墨、构图、色彩、章法、空间、气韵、神采等所谓的“主调子”贯穿在其中,但仔细地去剖析,每一个时代的创新出新都是对前一个时代在传承中而变革、而扬弃,乃至从瓦解中以立新貌。
要言之,特别当下及今后,中国水墨画的艺术将会有更大的变革、更多的扬弃,甚至会加快速度瓦解已往的陈规和教条,更新过去的思维和认知。大批量的为艺者,会在大世界观的大艺术观中建立起一个新的中国水墨艺术图式语言一一此图式语言的“图像”是个性鲜明的,超越国界的,是国际化的,是让不同人文背景下的欣赏者,都能够有一个发自内心深处对艺术美的诉求和渴望,及至回归对艺术美的理性的感知与喜爱!
(本文作者:杨牧青,号草坪先生、法青居士,国际知名水墨艺术家,甲骨文与上古文化研究学者,当代文商融合发展推动者、项目顾问,世界和谐联合会副主席、中国甲骨文明协同创新发展工委主任、学术主持、人类上古文化谱系研究课题组创建人、学术主持,专著《华夏之源》等九部书作者。) 查看更多2025-06-19 08:27:52 0 0 1709 -
李小建创作日记 对话
我的书法精品《兰亭序》及局部
2017-12-16 20:44:50 8 3 1708 -
狄峰收藏日记 对话
清末民國時期的名人名家王恩溥的墨寶。歡迎品評收藏?!緦櫴詹亍俊?
2018-03-16 09:49:44 6 0 1708 -
已认证
叶仲桥收藏日记 对话
10月20日上午以云浮艺术名家的身份接受广东电视传媒拍摄的《云浮之光》的拍摄,云浮石艺、走向世界,有你我的风采!
2018-10-23 21:07:38 25 1 1708 -
凌振宁创作日记 对话
如果你欣赏它,无论放在那个地方都合适。油画装框装饰效果图片欣赏。照片油画订制,欢迎联系
2019-03-05 16:43:18 17 0 1708 -
陈文斌创作日记 对话
廖承志《留丹亭》诗一首。表明抗战的决心。
2019-06-14 17:35:02 7 0 1708 -
杨牧青创作日记 对话
甲骨文字书法作品《黄帝》规格:45cm x 68cm编号:016
款识:华夏之源。轩辕氏黄帝是中华文明历史上重要节点和转折点。己亥春杨牧青书。
备注:甲骨文字书法作品这是为“纪念建国70周年和发现 是为“纪念建国70周年和发现甲骨文120周年”中国宋庆龄青少年科技文化交流中心粹空间特举办“甲骨文书画展览”活动中《华夏之源·杨牧青古文字书画作品选辑》中的“32幅甲骨文书法原创作品”应邀展出。
“华夏之源·杨牧青古文字书画系列作品”共约120多幅,以华夏文化文明为主体,兼顾世界其它文化文明,涵盖了从远古摩崖、陶器、玉器刻画图文到甲骨文、青铜器铭文,再到春秋战国文字的艺术创作。
本次展出的32幅甲骨文书法作品,是在“人类上古文化谱系研究课题”和“中华文明探源”的总体思想主导下,着重对中华民族传统意义上的“三皇五帝”名号及其文化内涵作了水墨性的艺术创作,用书法表其意情,用书法传其精神。(详见:艺界网/报)
有关黄帝之事,可参阅《杨牧青:轩辕黄帝行迹路线略考》《杨牧青:华夏之源·中华人文初祖轩辕黄帝出生地究竟在什么地方?》《杨牧青:探究三皇五帝新序位 传承中华文明大血脉》等文稿。 查看更多2020-04-03 09:38:04 7 0 1708 -
刘晓宁创作日记 对话
安静是品,清静为性,宁静生明,恬静成美?;蛐硎悄炅涓谋浒?,总觉得宁静是一朵花,静静地开放,不求人欣赏,亦不在乎总被忽视,只想做一个安静的自己,静而不躁,静而不争,静而不乱,静中生慧,静中养美,静中养心 ,静中反思……静,让生命的美丽自然地绽放,看花开花落,听流水孱孱,淡定的心,就会浮生出丝丝缕缕的诗意,繁杂的生活就会变得很美好,爱与恨,得与失,都会变得淡漠而遥远,做一个简单知足的平凡人,心也简单,人也简单!
这都是我们乡村暖居空间的照片,每天蜗牛般的速度一点点搬运,整理,一个月的时间了,还有很多没有做好生命的美丽,从来都是在安静中领悟。
游客总问我,住这里会害怕吗?无聊吗?可能有的人会吧,习惯了独处,除了打造空间,就是看书写字画画,很多事情可以做,怎么会无聊呢。
查看更多2021-02-02 13:40:28 16 0 1708 -
2023-05-11 17:16:57 16 0 1708
-
徐家康创作日记 对话
在太行写生数日,天寒地冻,墨都冻成冰渣,大家戏称这叫冰墨画法………写字更不可能,几日没写字,手痒难受,今日回京痛快涂上两张书法解馋………
2017-12-21 15:16:04 6 4 1707 -
陈文斌创作日记 对话
看看装裱效果!毛泽东词!
2018-06-02 10:19:06 2 2 1707 -
粟盛林创作日记 对话
这炎热的夏天在室外绘画就是汗水、雨水、自来水加彩墨之间的相互交融绘制而成的巨幅山水画!其辛苦劳累程度只有绘画本人才能亲身体验到的!
2018-09-17 17:21:25 11 1 1707 -
陈祖松创作日记 对话
阳 光 小 区 春 联(2019)
阳照千户腾瑞气,光温万家暖人心。
阳照千家长享福,光腾万业永生辉。
阳照千家添福祉,光荣万众造乾坤。
阳光普照人人暖,春节团圆户户欢。
阳温百姓心情暖,光 坤。
阳光普照人人暖,春节团圆户户欢。
阳温百姓心情暖,光惠万家景象新。
阳居百姓天天乐,光惠万家户户欢。
奋斗梦圆新业创,勤劳人爱早春来。
阳光心态人幸福,天路梦高志鹏程。
阳光心态人快乐,天路梦奇志遥程。
阳光心态态含德,天路梦人人逞能。
阳光心态光明德,天路梦人路顺风。
奋斗梦想人造福,打拼青年劲冲天。
宇宙胸怀高远志,阳光心态乐观人。
阳光沐浴人人幸福,春节团圆乐乐新年。
阳光沐浴人奔幸福,春节团圆乐过新年。
阳光小区人人满意,生活大事处处关心。
阳光大道奔幸福,春节欢歌乐新年。 查看更多2019-02-03 11:43:47 9 1 1707 -
杨牧青创作日记 对话
如是如愿:杨牧青讲习佛学禅宗修行的现实法门
本网讯:2019年6月26日下午,受主办之邀,杨牧青主讲的“中国书画国学系列公益讲座”在双井富力城“公益大讲堂”举办。本期以《佛学禅宗修行的现实法门》 实法门》为题,以佛学的禅宗为主,兼及佛教在东土发展过程中形成的文化思想价值,禅就在生活当中而展开讲述,分享了相关内容,与听讲者心融共鸣。
本期活动由双井街道志愿服务联盟、富力物业、合熹堂志愿服务总队主办,在华文缘书画社的悉心主持、协调与安排下,热爱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者前来聆听讲座?;疃栽鲆嫔缜幕?,繁荣社区艺术,在面对面的交流互动中使人们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有一个更新、更深、更远、更高的重新认识和学习,为新时代文化艺术发展和市民文化艺术需要服务。
根据实际需要,六月份讲座安排如下:
6月5日《品书画 学国学 知大道 明天下》
6月12日《易经文化启迪生活的智慧》
6月19日《书画艺术与环境风水的意义》
6月26日《佛学禅宗修行的现实法门》
主讲简介:
杨牧青,号草坪先生,法青居士,癸丑年生于黄土陇塬。著名书画家,艺术、文化、社会评论家,国学智慧和人类上古文化研究者,中国书画国学系列公益讲座发起者、主讲人,杨牧青书画十渡写生文化基地学术主持,新商道领袖与国学智慧董事长精修班特聘导师,贞观景业高科企业文化战略顾问等。
他擅水墨大写意山水,兼人物、花鸟画,善甲骨金文书法,工楷行草隶榜诸体。在致力中国书画艺术实践与创新同时深植国学智慧和人类上古文化研究,推动民间智库建设,抒发艺术、文化、社会评论之见,撰有近百余万字文论。
近十年以来,以北京各大社区为起点,面向全国,开展的“中国书画国学系列公益讲座进全国重点社区院校企业”活动取得了良好的社会反响,开讲几十场/次,具有品牌化的美誉度,受到相关单位表彰和许多媒体报道。
在讲座上,杨牧青说,禅源于佛教。禅学产生于佛学的思想体系,佛教的禅学理论是中国佛教的重要学说,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禅宗又名佛心宗,又称是教外别传。禅宗不是汉传佛教,但又离不开汉传佛教的土壤,是被中国化的佛教。
以禅宗思想体系的内涵、结构、核心来看,禅宗的基调是以心性论为基点,并融合了儒家中庸、道家自然的思想,通过心性修持获得心性升华的心性学说,是一种摆脱烦恼、追求生命自觉和精神境界的文化理想的智慧凝结与体现。
贯穿在禅宗心性学说、文化思想的本质内容是:自然——内在——超越。特别禅宗吸取道家无为自然的观念来诠释人的生命自然状态、人的自性。后世有论者说 “僧家自然者,众生本性也”。
禅宗的禅学理论是佛教在中国发展过程中形成的重要学说。特别从唐代六祖惠能禅师之后,就占据了中国佛教发展的重要地位,使其佛学文化蔚然大观,成为后世历代文人学士的文化生活与人生修养、处世的重要方式和表现形式,以及行为规范与标准,在人们生活当中处处都有禅,处处都与禅机,以至后世高僧大德层出不绝。
杨牧青说,禅,作为佛教的修持活动,有小乘、大乘的区别,而其共同目的是通过安静身体,集中精神,排除内心的干扰和外界的诱惑,将思想专注于一定的观察对象,按照佛教的立场和义理进行思考,以根除烦恼,去恶为善,转识成智,以得到精神解脱。
佛:佛家、佛学、佛教=以人立学,以学传教。
禅:学禅、修禅、禅学=以学立人,以人成佛。
虽然“佛”以“教”的形式而彰显,得以传播,但是今天我们不讲“教”的深义,或者教的仪规等,而重点讲佛的“学”的问题,怎么与实际的日常生活相结合的问题。同样,我们也不讲禅的“修”的方法如何高深,或怎么样的去坐禅、入定的问题,而是要讲禅的“学”的问题,也就是禅学的重要思想性和文化性的问题,以期生起智慧之心。
昔日,世尊——释加牟尼佛在灵山法会上,拈花示众,众皆默然,唯迦叶破颜微笑。世尊道:吾有正法眼藏,涅盘妙心,实相无相,微妙法门,不立文字,教外别传,付嘱摩诃迦叶。
惠能禅师生于唐高宗贞观十二年(公元638年),唐玄宗先天二年(公元713年)八月三日夜三更,在新州国恩寺(今广州新兴县)奄然迁化,端身不散,如入禅定,世寿七十六岁 。
师,俗姓卢,先世范阳人(今河北定兴县),其父谪官至岭南新州生惠能。幼丧父,卖柴养母为生……被尊为禅宗六祖的曹溪惠能大师,对中国佛教以及禅宗的弘化具有深刻和坚实的意义,誉称“禅宗革命”,是中国禅宗第六代祖师。
惠能得到五祖弘忍传授衣钵,继承了东山法脉并建立了南宗,弘扬“直指人心,见性成佛”的顿教法门。他弘化于岭南,对边区以及海外文化,也具有一定的启迪和影响。王维《能禅师碑铭》谓其:“实助皇王之化”。同时,惠能禅师也引起了中原皇室的尊重和供养,皇室屡次迎请他进宫,并为其建寺造塔。在滑台大云寺的无遮大会之后,通过对南北是非的辩论,奠定了曹溪禅在禅宗的地位。
在惠能入灭一百年后,禅者已非曹溪不足以谈禅。柳宗元撰《赐谥大鉴禅师碑》说:“凡言禅,皆本曹溪?!碧莆渥诿鸱ㄖ?,广东韶关曹溪禅即位居中国佛教的主流地位。
虚云禅师(1840-1959)湖南湘乡人,生于泉州,俗姓萧,名古岩,字德清,六十岁后改字幻游,号虚云,世寿120岁,乃近代“一身而系五宗法脉”的高僧大德(曹洞、临济、云门、法眼、沩仰)。衣钵:宣化、本焕、海灯、佛源、一诚、净慧、传印等。
太虚大师(1890-1947)浙江桐乡人,生于海宁,俗姓吕,乳名淦森,学名沛林,笔名太、觉、群、泰羲、华子、悲华、非心、芬陀、昧然、昧昧、缘芜、落凫,别署昧庵、白平、交芦子、悲华主、悲华室主、雪山老僧、缙云老人等,是中国近代佛教改革运动中的一位理论家和实践家,提出“人间佛教”后又经赵朴初居士、星云大师发扬广大,成为当代佛教发展的方向。衣钵:芝峯法师、法舫法师、大醒法师、法尊法师“世称太虚大师座下四大金刚”,又有印顺长老等得益弟子,都对佛教的发展、僧才的教育、佛学院的创办等作出不可磨灭的贡献。
禅,原是印度古代各种教派修行的普遍方法,而在佛教生活和佛教哲学中具有特殊重要的意义。
《大智度论》卷第二八中说:“一切禅定亦名定,亦名三昧。四禅亦名禅,亦名定,亦名三昧。除四禅诸余定亦名定,亦名三昧,不名为禅。”据此来看,禅可以称为定,定却不一定都能称为禅。
《六祖坛经坐禅品》中说:“何名禅定?外离相为禅,内不乱为定。外若著相,内心即乱。外若离相,心即不乱。外禅内定,是为禅定?!?br>《长阿含经卷八》中在论述四禅时说:“复有四法,谓四禅。于是比丘除欲恶不善法,有觉有观,离生喜乐,入于初禅。灭有觉观,内信一心,无觉无观,定生喜乐,入第二禅。离喜修舍念进自知身乐,诸圣所求,忆念舍乐,入第三禅。离苦乐行,先灭忧喜,不苦不乐,舍念清净,入第四禅?!痹谡饫?,禅主要是对人情感和意念的控制或抑制。
《妙法莲华经卷四》中提到:“文殊师利言:有娑竭罗龙王女,年始八岁,智慧利根,善知众生诸根行业,得陀罗尼,诸佛所说甚深秘藏,悉能受持,深入禅定,了达诸法?!贝诱舛位翱矗蜢ㄊ侨鲜吨罘ǖ谋匾跫?。
《六祖坛经》经典法语选摘:
1、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染尘埃。
2、心平何劳持戒,行直何须坐禅;恩则孝养父母,义则上下相怜;让则尊卑和睦,忍则众恶无喧;若能钻木取火,淤泥定生红莲;苦口的是良药,逆耳必是忠言;改过必生智慧,护短内心非贤;日行常行饶益,成道非由施钱;菩提只向心觅,何劳向外求玄;听说依此修行,天堂只在目前。
3、心地无非自性戒,心地无痴自性慧,心地无乱自性定,不增不减自金刚,身来身去本三昧。
4、若觅真不动,动上有不动,不动是不动,无情无佛种。
5、思量恶事,化为地狱;思量善事,化为天堂。
6、有情即解动,无情即不动,若修不动行,同无情不动。
7、凡性是功,平等是德。念念无滞,常见本性其实妙用,名为功德。内心谦下是功,外行于礼是德;自性建立万法是功,心体离念是德;不离自性是功,应用无染是德;若修功德之人,心即不轻常行普敬,心常轻人,吾我不断即自无功;自性虚妄不实即自无德;为吾我自大,常轻一切故。念念无间是功,心行平直是德;自修性是功,自修身是德;功德须自性内见,不是布施供养之所求也。
8、明与无明,凡夫见二。智者了达,共性无二。无二之性,既是实性。实性者,处凡愚而不减,在圣贤而不增,住烦恼而不乱,居禅定而不寂。不断、不常、不来、不去,不在中间及其内外;不生、不灭、性相如如,常住不迁,名之曰道。
9、迷人修福不修道,只言修福便是道,布施供养福无边,心中三恶元来造,拟将修福欲灭罪,后世得福罪还在,但向心中除罪缘,各自性中真忏悔,忽悟大乘真忏悔,除邪行正即无罪,学道常于自性观,即与诸佛同一类,吾祖唯传此顿法,普愿见性同一体,若欲当来觅法身,离诸法相心中洗,努力自见莫悠悠,后念忽绝一世休,若悟大乘得见性,虔恭合掌至心求。
10、生来坐不卧,死去卧不坐,元是臭骨头,何为立功过。
11、即心名慧,即佛乃定。定慧等持,意中清净。悟此法门,由汝习性。用本无生,双修是正。
12、菩提只向心觅,何劳向外求玄?听说依此修行,西方只在目前! 13、有道者得,无心者通。
14、兀兀不修善,腾腾不造恶。寂寂断见闻,荡荡心无著
15、依此修行,言下见性,虽去吾千里,如常在吾边;于此言下不悟,即对面千里,何勤远来?
16、一切福田,不离方寸;从心而觅,感无不通。
佛学(教)常用的经典读物选摘:
1、《佛法概论》印顺法师著(从太虚法师处倡导人间佛教到如今星云法师) 。《佛学常识课本》李炳南著?!斗鸾坛J段蚀稹氛云映踔!毒蛹已Х鹦幸恰啡站环ㄊχ??!堆Х鹦幸恰飞埔蚍ㄊχ?。
2、《中国佛教基本知识》杨曾文著(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宗教研究所佛教研究室/2005年7月宗教文化出版社出版)内容包括:大乘佛教的兴起和主要教派、佛教传入中国、古代丝绸之路和佛教传入中国、西汉哀帝元寿元年(公元前年)佛教传入中国内地、东汉楚王刘英祭祠佛陀与黄老、东汉明帝派使者到印度求法的传说和白马寺、佛教中国化的历程、佛教是在不断适应中国社会环境中传播和发展的……等,是在佛学(教)文化知识的学术研究方面比较全面的一本书。
3、《心经》、《金刚经》、《佛说阿弥陀经》、《佛说大乘无量寿庄严清净平等觉经》、《地藏菩萨本愿经》、《观无量寿经》、《药师如来本愿功德经》、《大佛顶首楞严经》、《大方广圆觉修多罗了义经》、《父母恩重难报经》、《大般涅磐经》、《解深密经》、《佛说弥勒上、下生经》、《金光明经》、《梵网经》、《优婆塞戒经》、《六度集经》、《百喻经》、《法句经》、《佛遗教经》、《阿含经》、《四十二章经》、《观音菩萨普门品》、《普贤菩萨行愿品》、《华严经·净行品》、《华严经·梵行品》等。
中国书画国学系列公益讲座将以《品书画 学国学 知大道 明天下》为总主题,开设不同的分讲主题,通过大量的图文展示,展开讲述,根据各地辖区内的社区、校园、企业的实际客观条件,逐步在全国各地推广推进,分期分批开展活动。
中国书画国学系列公益讲座围绕中国的真、草、隶、篆等书法艺术和山水、人物、花鸟等国画艺术的为重点,以医、易、道、儒、佛“五家”传统的国学文化为基础,结合国家当前的主流文化思想和意识,进行主题式的讲述与互动交流,期望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大好时机下,坚定文化自信,能够让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艺术更加接地气,让更多的国粹文化经典能够深入到老百姓的文化生活当中去,传播书画艺术正道,弘扬国学文化智慧,树立正确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促使社会大众的文化思想、道德观念和对文化艺术的理解认知度有所提高,惠及人民群众日常生活,为国家软实力文化艺术发展尽一份文化老百姓、艺术平民的责任和义务!(编辑:艺界网,首发:中国牧青网、艺界报公众号,照片:华文缘书画社提供) 查看更多2019-06-27 09:57:35 14 0 1707 -
杨牧青创作日记 对话
这个片上的“字文”简单的解读就是如此而已,若详解就是一本小故事书。如这个片上的“甲”字其实还有动作的。现在我们在十字路口上逢清明、冬至时给祖先跪着烧寒衣时,就会在地面上先划个十字,再划个圈,其就是这个 “甲”字(黄河流域这种拜祭情形如今还有)。八、九千年前的贾湖遗址上也有这个“甲”字形,不过它讲的是首领而已!
其实三、四千年前的“甲骨文”处处都是在做着商部族的记录事情,而不是商王或非王占卜问事的记录呵!按现时一字一对应法释读,一切都是说不清的,所以“专家们”就辛苦努力的胡扯着将那个“藏宝入供于室”的“字”给弄成“冥”字(国博展出进门的那个10042片),并且又扯到说是商王妃妇好生孩子的事上,并且还要不断占卜……唉!
所以120年来甲骨文“专家们”也有专家们的可爱一面,值得在无奈叹息中致敬、尊敬、尊重他们呵!也因是,我力倡的“甲骨文非卜辞说”将会引起一场甲骨文研究的大变局,可谓是在“激活甲骨学,构建甲骨文新认知和研究方法”中的一场革命!一一杨牧青随记 查看更多2019-12-04 08:53:26 16 0 1707 -
2020-06-05 22:20:23 6 0 1707
-
巴古宁创作日记 对话
中岁与晚年,诗的意境不一样,字体也应有别:中年时诗和远方、隐逸而洒脱;到老了,虽心如止水但不行尸走肉,依然有雅兴、能自娱……书法体现的就是仨字:精~气~神。
2018-06-21 08:00:46 6 0 1706 -
王世军收藏日记 对话
2018年10月11日应邀参加新老朋友小聚,在一起书画交流,现场挥毫泼墨创作国画花鸟画《紫气东来》,尺寸四尺68x138cm。传播正能量!
2018-10-19 09:10:31 6 0 1706 -
已认证
叶仲桥生活日记 对话
3月16日陪同广东汉莎画院老板福哥到市博物馆和艺术馆贵宾厅由我画的二幅作品,老板非常喜欢我画的创作风格,希望我今后多创作一些这类作品,随后参观市政府文化发展顾问许钦松、许鸿飞艺术工作室。
2019-03-18 16:02:49 6 0 17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