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陈刚收藏日记 对话
来的新东西,扇面改木片,是不是很有立体感啊
2018-01-28 19:25:42 14 0 1714 -
苏进春创作日记 对话
国画新作《空谷翠竹》《源远流长》,苏进春
2018-02-01 10:29:02 11 1 1714 -
张近生创作日记 对话
漫 将 浓 墨 倾 荷 塘 (六尺整纸墨荷局部),张近生作品
2018-02-11 21:22:54 2 0 1714 -
张清永创作日记 对话
无量寿佛,佛即是心心即是佛,获无量寿不染一物。张清永国画作品
2018-03-16 13:04:56 3 0 1714 -
汪林创作日记 对话
工笔画作品《赏花观蝶》新完成,尺寸60x60cm,分享给大家欣赏,喜欢的可订制。
2018-05-02 09:59:25 4 2 1714 -
刘建国生活日记 对话
“榆酒香,墨情长,榆树钱酒业书画笔会”现场留影
2018-06-13 09:59:46 4 0 1714 -
2018-10-01 11:25:35 45 0 1714
-
马培童收藏日记 对话
李可染画院画展《文脉承宗 艺在前方》发言稿件。
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艺术同仁、媒体朋友们、女士们先生们,在场的所有嘉宾大家下午好。
今天很高兴能代表香港美术家协会参加此次活动,文脉承宗这个 ;今天很高兴能代表香港美术家协会参加此次活动,文脉承宗这个展览也是我第二次参展,这次参展作品和去年也有很大不同。今年我作为香港美术家协会主席的身份率团出访了韩国、柬埔寨,新加坡、泰国等国家,同时也把中国的优秀作品带出了国门,让世界各国人民了解中国的书画艺术。中国的绘画史可以上溯到原始社会的新石器时代,距今也有五千年的历史,从最初画在陶器 、岩壁逐渐发展到墙壁、绢、到现在的宣纸。是经历过无数画家的不断探索,创新的努力下,逐渐形成了鲜明的民族风格和民族气派。
今天我看到我们现场的艺术家从30后一直到80后。虽然跨越了半个世纪但在艺术道路上我们都又传承着中国水墨千年的文脉,李可染大师说过我们要以最大的功力打进去,又要以最大的勇气打出来。打进去的意思就是要学习传统,深入传统,学习传统的笔墨精髓。打出来就是指在有传统修养,在笔墨基本功的基础上勇于创新,结合客观物像的基本规则创造出符合新时代的审美作品。
最后我有三个祝愿
1. 祝愿我们中国的传统书画作品市场越来越好,让全世界人民都了解和欣赏。
2. 祝愿我们现场的艺术家身体健康,再接再厉创造出符合我们新时代的优秀作品。
3. 感谢主办方策划这次展览。让我们在参展的同时相互学习,相互交流。最后祝愿此次展览圆满成功。谢谢大家! 查看更多2018-12-14 16:19:33 6 0 1714 -
杨牧青创作日记 对话
这就是脑残式媚洋且被西化思想、意识教化下编写的历史教科书。看,时间年限断代上比中国早1300年,因为后来的埃及、希腊、罗马、英法美文化文明要从这里衍生呵,若欧美诸国不造古文化文明,那他们就成了无源之水 了,就无长流并创造滔天巨浪吞噬一切,演绎到现在就是什么“颜色革命”……等等。
更可气可恨可笑可悲的是,伟大的司马迁先生忍辱受难、访帝陵、探禹穴而愤写的《史记》历史记载成了“传说”,比《史记》还早的《竹书纪年》《山海经》及甲骨典册、春秋帛书、战国竹简等文字记载就是不承认,一根筋的解读为神话故事或荒诞不经,认为不符合唯物论标准,就是不承认这是华夏民族的“文明史”,竟然用年轻的西化“文明界定标准”来界定古老的东方文明与文化思想,这本身就是不科学的,是违??蒲Ь竦模崞鹗吩易约旱慕?,并且又砸自己的脑袋。
考古新成果一个一个的问世,苏美尔城市、上下统一王朝、爱琴海等至今也没有一篇象《山海经》《史记》等典册那样成文的文字记载史,竟然排除在传说之外成为“世界文明史”让全球人都来相信其胡日鬼的东西??!
呜呼哀哉!我们有高等知识的傻瓜们不断的丢弃自己老祖宗的历史,抹杀自己先祖的文明创造,扼杀自己先辈的智慧,并且持续传教后代,这真是华夏民族历史文化上的一大耻辱!!虽然马克思主义“文化是人类在社会发展过程中所创造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总和”论断有失“文化、文明”的本质特性,但他没有唯科学、唯考古、唯资本、唯工业技术来论断文化、文明的,至少证明老马同志是具有科学思想与意识的。
或许因是之故,国家层面不得不搞文化自信,不得不成立中国历史研究院……欲灭其国,先灭其史,欲灭其族,先灭其文,欲灭其人,先灭其心,欲培养犬牙,必先培养一大群、一大堆有文化素养的高级二百伍!涉及人类、文化、历史、社会、图文、语言、考古、地质、水文、天文、哲学、人体生命与自然科学等二十七、八门学科交叉、综合研究的“人类上古文化”研究表明,全世界四、五千年左右所有的文化文明均源于东半球的古中国一一以大昆山区域为其轴心时代,可谓是人类社会发展史上第一次最古老的“一带一路”!一一杨牧青复记 查看更多2019-05-21 17:12:53 11 0 1714 -
周顺生创作日记 对话
《秋庭婴戏图》中的童趣与深意
秋庭戏婴图(国画) 197.5×108.7厘米
苏汉臣 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每个人都有忘不掉的童年,但童年的快乐,常常要到中年才会懂得。
古人也爱童年。他们 懂得。
古人也爱童年。他们的世界没有手机,也没有电脑,把回忆藏在画里是最浪漫的选择,而承载这些回忆的千古杰作也在画史上构成了一个独特的画科——婴戏图。
中国绘画的经典传统一向以山水为大宗,人物、花鸟、犬马次之,婴戏图是画史上典型的“小众题材”,但这类作品却也因其“多子多?!钡募樵⒁舛诠⒑兔窦涫艿较嗟钡幕队?。北宋时期,婴戏图的创作已经蔚为大观,这其中最著名者当数宫廷画家苏汉臣。
苏汉臣所画的婴戏图数量众多、类型丰富,有以端午节为主题的《重午婴戏图》、以宗教习俗为主题的《灌佛戏婴图》、以“推枣磨”这种儿童游戏为主题的《秋庭婴戏图》等,不论主题如何,苏汉臣都以其古雅高妙的艺术造诣创造了婴戏图的经典样式,不仅在北宋时享誉朝野,还影响了南宋的李嵩、元代的韩晟、明代的仇英、清代的冷枚等历代名家,使婴戏图成为职业画家群体中传续不衰的一种艺术传统。不仅如此,苏汉臣所创造的婴戏图样式还在缂丝、陶瓷、木版年画等工艺美术和民间艺术中备受青睐,成为中国吉祥艺术和装饰艺术的常见主题,比如台北故宫博物院所藏的宋代缂丝《上元婴戏图》、北京故宫博物院所藏的宋代磁州窑白地黑花婴戏纹腰圆枕和明代青花婴戏图圆盒等,都可看作是以苏汉臣婴戏图样式为基础而发展出来的杰作。
由于苏汉臣在北宋已名满天下,而宋以前的此类画作又罕有真迹传世,所以北宋及后世画家们常有托名苏汉臣而造的“伪作”,比如现藏台北故宫博物院、传为苏汉臣所作的《货郎图》以及同样以《秋庭婴戏图》为名的另外两件小幅作品。
苏汉臣的婴戏图中流传有序且品相精良的真迹已不多见,其中最为人称道的要数现藏于台北故宫博物院的《秋庭婴戏图》。这件作品描绘了秋日花园中姐弟二人一起玩“推枣磨”的游戏场景,是宋代绘画中将季节感、日常生活和文化隐喻结合表现的典范。
“推枣磨”是一种朴素而历史悠久的“益智游戏”,在今天的中原地区仍广为流行。每到秋天大枣成熟的时候,这种应季的游戏最能博得孩子们的欢心。他们把捡来的红枣串在小竹签的两端做成“红枣扁担”,再拿另一个红枣切去一半,底部插上三个短签作为磨盘的底座,而裸露出来的半个枣核就成了推磨的支点,然后再把“红枣扁?!鼻崆傻卮钤谠婧思馍希庋妥龀闪艘桓隹梢酝谱磐娴摹霸婺ァ?。这个游戏的难点和乐趣在于“推”——推的时候“红枣扁担”必须持续旋转而不掉落,一旦掉落,“推枣磨”的孩子就要认输。这种朴素的游戏看起来简单,却是孩子们心中值得耗费半天光阴的乐趣。
苏汉臣的这件《秋庭婴戏图》就是以“推枣磨”为主要内容而创作的巨轴,画面中最为传神的部分也正是对姐弟俩推枣磨时神情和动态的刻画。在画幅的左下方,姐弟二人把黑漆螺钿的圆凳当作游戏的台面,右侧白衣红带的姐姐专注地盯着旋转的枣磨,双手不自觉地左右护持,生怕扁担突然掉落。而左侧穿红衣的弟弟则悄悄将手伸向枣磨,似乎正打算出其不意地把扁担打落,他瞪大眼睛,嘴角上扬,一脸调皮的坏笑,仿佛搞破坏的诡计马上就要得逞。
在画面的右侧,圆凳上放着红佛塔、人马转轮盘儿、棋盒、陀螺等精美的玩具,一对小巧的铜铙钹散落在地上,而姐弟二人却完全沉浸在“推枣磨”的紧张气氛中,对这些精巧的玩具视而不见?;野炎笥伊礁鑫啤霸驳省闭箍某【安⒅妹杌?,一边是朴素的自制玩具,一边是精致的名贵玩具,但姐弟俩显然对两类玩具的态度迥然不同,这似乎是在暗示,在孩子的世界中,玩具的精糙贵贱并不重要,朴素的游戏反而可能更富创造的乐趣。
除了精彩的情节刻画,《秋庭婴戏图》的成功之处还在于匠心独具的构图。如果我们把湖石花木视作“自然之趣”的象征,把儿童游戏视作“人间之趣”的象征,两种象征所构成的意象对照似乎另有深意。
画面背景中一通笔直的湖石岿然而立,周围有芙蓉和雏菊陪衬,与前景中的姐弟游戏相比,显得格外高大挺拔。在高约2米的大画幅中,这样的构图一方面强调了前景中孩子们身形的娇小,点明了“婴戏”的主题;另一方面又借用了北宋时期“顶天立地”的山水画法,用湖石撑起画面整体上“丰亨豫大”的美学气度,将婴戏图这种“小画题”的作品处理成如山水画一样具有“纪念碑式”精神意义的鸿篇巨制,通过大与小、疏与密、概括与精描的对比,使画面显得张弛有度、繁简分明,既有可以“远望”的花石,又有可以“近观”的婴戏,形成一种带有剧场感的视觉张力,创造了婴戏图“小题大做”的典范。
再进一步,如果从文化隐喻的角度来看,湖石花木在此处的运用,似乎与中国园林艺术中“叠石为山”的营造美学有着某种内在的关联?;乙院雀缴皆?,将自然山水的意象引入世俗生活的庭院,使“庭院”成为隐逸文化传统中“桃源”意象的现实投射,而姐弟二人围绕圆凳“推枣磨”的场景,也与《水经注·烂柯山传说》中“仙人对弈”的典故遥相呼应。由此,画家将日常生活的花石秋园转化为仙家“洞天福地”的理想世界,也将山水渔樵的“出世之乐”转译成秋庭婴戏的“人间之乐”,在“忘我”和“自得”的意义上实现了对古代隐逸文化的援引和活用,使婴戏图这样的世俗题材产生了某种超越性的出世意味,并以此为基点为北宋画院的婴戏图创作注入了别样的文化内涵,也对中国绘画史传统和山水画思想做出了回应。
由此可见,苏汉臣的《秋庭婴戏图》成功地将庭院、孩童、玩具、游戏等要素统合起来,通过华丽的色彩、老到的笔墨和传神的人物创造了表现童年欢乐的经典图像,并在作品的意义结构中巧妙地嵌入关于中国人生命哲学的隐喻,塑造了后世画家们争相效仿的艺术范式。同时,也正是借由苏汉臣的创作,千年前那个姐弟游戏的秋日庭院,得以化生为一种蕴含快乐宝藏和文化密码的艺术符号,在与后世观者的一次次相遇中,使忘我、无邪、自在、朴素的赤子天趣穿越千年而依然饱满。 查看更多2022-06-09 09:57:40 4 0 1714 -
邓澍创作日记 对话
书联画合:梅兰竹菊两套。邓澍
2018-02-24 19:54:49 7 0 1713 -
13668192064创作日记 对话
马宝,纯天然马宝,300来克
2018-03-08 08:16:58 4 2 1713 -
陈刚创作日记 对话
驱车百里采风忙
路遇农家碾高粱
拿出本来快速写
儿时景色跃纸上。
陈刚 於山东费县月亮湾2018-04-01 17:37:57 8 0 1713 -
李振军创作日记 对话
画廊定制最新水乡作品
2018-04-20 17:23:20 7 2 1713 -
于永强创作日记 对话
最近作品,50.50 山君,软卡,中秋临近,提前祝福朋友们,中秋快乐。
2018-09-18 11:38:38 4 0 1713 -
王林昌创作日记 对话
沽酒慢橹看花开花落
云漫山岗,水过屋前。日出而作,日落而息。
小时候常在外婆家呆着,直到上小学。就感觉是这样的日子。
外婆家在秦岭脚下的渭水南岸。那时电还没有普及。到了晚上,家家户户便多是油灯、 便多是油灯、马灯。偶尔点点点蜡烛。白事白蜡烛,长短粗细的红蜡烛也是家里常备的。煤油灯最常见。用空墨水瓶,找块薄铁皮用一根细棍卷成空心,搓根棉花条塞进去,倒上煤油,点上就亮。村里上学的小孩子晚上用工,或者过年时小媳妇大姑娘剪窗花,花花绿绿一叠纸,用线简单固定,找个窗花小样放在最上面,在煤油灯上熏熏,剪掉熏黑的部分,就是好多张不同色的窗花。那时侯好多人家窗户,都是木格的,用白纸糊上挡风。在最上面留两个窟窿,剪两个小葫芦,随风旋转,别有韵味。
吃的简单,日用朴素。鸡鸭鱼肉猪肉等也多是自家田间地头、屋前房后散养的。猪养一年,过年上桌成菜。谁家猪养的膘厚油多,就像中的头彩让人羡慕不已。萝卜白菜是冬季常吃的菜,不像如今反季的蔬菜,红红绿绿的一桌丰盛。吃不完的肉切成方棟,煮的半熟,盐浸入缸,能吃小半年。那时天蓝云轻,鸡鸣犬吠,懒洋洋的日头,半天爬不过小山包。
简单的几盘小菜,打几瓶散酒,就是半天幸福的光景。小孩的资格,只有拿着空瓶去打酒的份。酒是一米直径多的大缸子酒。用大小深浅不同的酒提去打。有次跟着爷爷去打酒,掌柜的和爷爷熟,先打了小盏酒,让爷爷尝,说是难得的好酒,乘他们说话,我偷偷的用酒提喝了小口。便猛烈地咳嗽起来,感觉喝的不是液体,顺着喉管,酒沾到的地方,一条火线,便脸红脖子粗了,全身的感觉只剩下辣的心跳烧的冒火了。爷爷他们便笑,继续去尝他们的酒,就盘花生米。啥事也没有,当时好奇怪??此鞘敌〉牒?,酒倒满了,便一个个用火柴点着。蓝色的火苗,便在盏口随风飘荡地燃烧。等所有的火苗熄灭了,把剩下的液体折满几个小碟,便知道这酒的度数。关节肌肉疼,大人也是这样,倒半碗烧酒,点着火,用手蘸着火苗去按摩痛处,看着很恐怖的事。实际洗后好舒服呢。喜欢喝酒的人家,也用五谷自酿。甜味的,辣味的,不同口味,没有现在瓶装酒那么清亮美观。米酒更是如米汤似的。
外婆家吃的醋多是自酿的醋。在一个较为密闭的房间,两三米直接的箩筐,用大麦小米谷子等等发酵,定期搅拌。从酿醋开始,家里便有了酸呼呼怪怪的味道。大人会便搅拌便尝醋糟查看火候。听老人说,酿醋和酿酒的环节,有很多相似的地方。
外婆家就在渭河边,村里的船,自家的船,便停在村口渡口处。那时渭河上的桥,多是村民自发用粗细长短木头搭建的,上面铺着玉米杆,再垫上土。就成了简易的桥,这些桥也只是在水量小时的季节里用用。夏季雨季河水暴涨,桥便会被冲了。形成年年建桥年年被冲的局面,很是辛苦。有年晚归,和表哥走只有木头没有铺别的东西的桥。满月当空,清湛若昼,河水哗哗作响,一片碎金破银,看着脚下木头缝隙中的流水,走着走着,便感觉天地旋转起来了,脚下没有着落了。表哥便喊“抬头看前面别看水”。事后想想,那时的天地,似有灵性,一切皆应契合,其实也是一心万物的感觉。那时,没有汽车,就自行车也是奢侈品。有时流水缓慢时,不想走路,便坐船去别的村或者亲戚家。
就这么慢慢的,天天月月,地老天荒?;ㄓ致?,沽酒慢橹还。别成一番旧时风光。 查看更多2022-01-28 09:20:18 31 0 1713 -
孙逢春创作日记 对话
佛释道系列之29
硃笔钟馗镇宅图
朱雀桥边野草花
乌衣巷里夕阳斜
旧时王谢堂前燕
飞入寻常百姓家
刘禹锡 乌衣巷
孙逢春书画2018-03-08 11:58:47 4 0 1712 -
马海伟创作日记 对话
开年首幅,小六尺。马海伟国画作品
2018-04-10 13:01:25 2 0 1712 -
张文健创作日记 对话
山水手卷习作,张文健国画作品
2018-04-18 21:36:39 3 1 1712 -
覃莽创作日记 对话
形准的情况下,画得很轻松、很熟练、很随意、很自然,就很有美感。
一一覃莽的速写欣赏。2018-05-07 08:26:42 8 1 1712 -
陈文斌创作日记 对话
古雅,乃雅素典雅之意也!
2018-06-16 22:15:07 5 0 1712 -
2018-09-03 10:47:46 5 0 1712
-
2019-04-13 20:53:30 17 0 1712
-
2020-03-31 13:28:04 6 0 1712
-
荆古轩收藏日记 对话
芙蓉冰冻雪花石雕件天然奇石结构石;
在天然与雕琢之间——说明1.天然奇石结构石。2.芙蓉冰冻雪花石雕件2020-04-21 17:55:41 5 0 1712 -
陈利波收藏日记 对话
国画花鸟画《春暖花开》,作品尺寸118X60CM,陈利波辛丑年春月创作。
纪念中国共产党建党100周年,国宝级艺术传承人陈利波作品《春暖花开》,制作成中南海专用国宾礼瓷,极具收藏价值。2021-09-13 17:00:50 18 0 1712 -
张祖坤创作日记 对话
一幅优秀的中国画,应该是“诗”、“书”、“画”、“印”完美地结合在一起的作品,它们是一个不可分割的统一体。
2017-12-09 14:34:39 3 4 1711 -
宋德发创作日记 对话
油画新作人物画一组,请欣赏,如需购买,点个人商城有售,如需订制,直接戳我头像对话。
2018-04-15 18:02:50 9 0 1711 -
周牧天创作日记 对话
来一啵
2018-05-12 07:14:11 7 0 1711 -
荆古轩创作日记 对话
荆门尹峰新春诗作:2020的春节伴随着新年的钟声快要来临,在这辞旧迎新的新春,我祝兴艺堂的各位老师和同道、同仁、朋友新年快乐!谢谢兴艺堂的老师们给了我这个平台让我学习和揣摩优秀艺术家们的精品力作和给我 拙作的鼓励和勉进,在这新春之际我赋诗一首:相约2020;
2020,我们相约,
2020,我们起航,
踏着新春灿烂的征途,
迎着旭日中的晨光,
我们在春花秋实中整装,
和祖国一起与亿万人民同行。
在这春回大地,辞旧迎新的春天,
带上幸福与快乐,
带上祝福和希望一一
我们乘高铁飞驰,
穿越崇山峻岭,揽祖国城乡巨变。
我们乘“神舟、嫦娥”飞月,
探寻星河域外文明。
我们乘5G光纤与“一带一路”携手,
传承中华文明,惠及华夏九洲
我们乘"北斗",履盖全球,让人类共享高科资源。
让世界了解中国,
让中国响彻世界。
当我们翻开2020崭新的篇章。
历史的进程正在续写新的一页,
2020,我们相约。
全民小康,国泰民安,
承载着先辈和几代人艰苦开拓的梦想,
铸造了祖国今天的巨变和辉煌,
将现实与梦想、复兴与腾飞紧紧相连。
2020躬祝大家新春快乐
荆门石化月亮湖社区:尹峰新春初稿2020年元月22日 查看更多2020-01-22 15:00:49 15 0 17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