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邓凌鹰创作日记 对话
与著名画家李相民老师合作的画(他画我题字)美得已经不能再美了。
邓凌鹰2018-04-16 18:10:41 6 1 3089 -
孙传海创作日记 对话
《黄山双剪峰》《太行风骨》烙画艺术作品。
烙画创作表现手法路程是从有法到无法即"法无法",这路程是艰难的,要抛弃根深蒂固的传统枝法太难了。2018-08-11 21:50:41 12 0 3089 -
2019-08-30 15:57:36 23 0 3089
-
李小建创作日记 对话
远上寒山石径斜 白云生处有人家。停车坐爱枫林晚 霜叶红于二月花
2018-01-05 17:49:28 6 1 3083 -
马培童创作日记 对话
九,“佛法无边,佛在我心”
柬埔寨的人民是信佛之国,吴哥石窟四面佛像,我爱石窟之佛,佛之神灵、石窟之气魄、之苍茫、之浑厚、之永恒?;呦却嫒市?,以佛为师,以石窑为友,与它同处,听佛语过耳则心情舒 同处,听佛语过耳则心情舒畅,观石窟胸怀高远,与石窟相处日久,可渐达返璞归真、灵魂净化之境界。
石窟之结构,佛之体貌;神韵之气韵;石窟朝晖夕影、佛像四面变幻,喜、怒、哀、乐、各有性情,或阴柔、或刚烈、或灵秀、看石窟,或苍茫、或华茂、或朴拙;妙在相看两不厌,所谓客观景物纳入胸中,不象西画那样看一眼画一笔,或者看一阵画一笔,而是将物象化于胸中,抬眼看石窟, 记心中,低首找笔墨,情与境交融,“心与物合”,“笔与神会”。
画道知行合一、体用合一与道艺合一,其意至深。万物皆为二一之体,皆由一所生,由二端组成,即一物两体?;酪砸瘴溃缘牢?,道艺合一,直指人心?;乐绞皆谟诠畚锶∠?,立象尽意,道以艺行,艺以载道?;劳饨栌谖?,中得于心,与物神会,与道合一,胜物役灵,净心显道。笔是落实感受的重要手段,一切感受从笔线流出。
把对笔线的理解,应用到得心应手,自由多变,朴素单纯,追求内涵。笔笔是笔,笔笔见笔,笔无妄下,笔下生花。有斧凿碑刻 之力量,画家可以用自己独特的体悟,创造出变幻无穷的艺术硕果,从整体上不断向艺术的最高境界逼近。深入研究对象,从客观到主观的升华,从微观到整体的分析,感受与表现的结合,脱出造化寻“心画”以笔精墨妙,为石窟传神为旨归。
要穷究本质,通晓规律,将石窟佛象与理性分析相结合,将物象与主观心绪结合,形成自己的“心象”。心象之源,一是山川,二是学问积累和见识修养。写生过程中能发现前人,落实学前人心得,同时更是发现自己,寻找自己的独特感受和表现?!胺鸱ㄎ薇摺?。但同时,“佛自在我心”。
~马培童~ 查看更多2018-04-19 09:26:30 68 0 3082 -
石梦松创作日记 对话
国画写意山水画《结庐深山里,烟霞共此身。松竹绕庭户,绿箩掩柴门?!?
2018-06-01 06:45:40 6 0 3082 -
叶向阳创作日记 对话
翰墨颂中华:《春山滴翠银瀑欢歌》国画山水画。恭请亲朋好友共同分享并雅正。
谢谢好友老培鼓励和题诗。现转发朋友圈与大家共同分享。
“春山滴翠,
银瀑欢歌,
云烟蔼然,
鹰鹞击搏。” 击搏?!?/span>2018-08-30 17:00:43 45 0 3082 -
胡记领创作日记 对话
国画牡丹作品牡丹孔雀,牡丹金鱼,尺寸小八尺98X240CM,欢迎订制。
2019-09-22 10:19:12 15 0 3082 -
吴宝林创作日记 对话
我的近期作品。本焕长老画像、荷花图、菊花图、飞鸟图
2017-11-01 16:55:09 56 1 3081 -
已认证2020-04-27 11:58:04 5 0 3080
-
苏进春收藏日记 对话
国画花鸟类《君子之德》两幅,尺寸69x139,厦门客户订制,完稿。
苏进春 作2018-03-17 11:04:35 5 0 3079 -
魏建军创作日记 对话
国画花鸟画葡萄配《梅兰竹菊》,尺寸四尺斗方68x68cm,11月5日在河南画的一组,请欣赏
2018-11-11 12:45:28 15 0 3079 -
已认证
金新宇创作日记 对话
国画《茶壶与猫》壶中究竟甚物藏,总教主人醉茫茫,莫若趁伊熟睡去,开盖一掌又何妨?(录广生兄诗一首)
金氏画壶,难得壶图。天下一壶,大家有福。(戊戍年夏月新宇书画于羊城)2019-06-07 12:32:42 11 0 3079 -
2022-06-24 15:52:07 53 0 3079
-
罗邵华收藏日记 对话
晚清仿明代铜胎掐丝珐琅缠枝莲纹花瓶,大明景泰寄托款,高40厘米。
2019-03-31 07:46:08 6 0 3077 -
祝汉山创作日记 对话
国画山水《云雾秀乾坤》雲雾秀乾坤,峰岭万壑真,不为山水动,只因情更深。
祝汉山作品2018-05-04 11:56:35 4 2 3075 -
已认证
罗树辉创作日记 对话
国画新作,四尺斗方《龙之舞》。
罗树辉2018-04-16 14:16:53 10 1 3074 -
2018-10-30 09:57:54 7 0 3074
-
刘慧敏创作日记 对话
国画动物画马八骏图系列作品《马到成功》三幅;
马到成功,宏图大展,逢年过节,乔迁之喜,赠送亲友最好的礼品,尺寸均为小六尺68x180cm,装裱后更美观,新完成,近似风格一组,欢迎选购,可单卖! ,近似风格一组,欢迎选购,可单卖!2019-01-09 15:51:45 53 0 3074 -
杨牧青创作日记 对话
杨牧青:鼎说及甲骨文非卜辞说之鼎、贞二字解读
搞学术研究,特别对上下一百万年人类上古文化脉络梳理及对其文明的探源,一切都需要在正确的认识、正确的方法和不懈的艰辛努力下去一毫米一毫米的前行。为天下苍生 苍生故,不作如同无病呻吟的赋诗弄雅之弊端,需要以因随机乘势的一点灵光闪现而流露出心田上的东西——即文字之本义是也!所以甲骨文中的“文”字、“字”字有其那样非常精准绝妙的形体构造。
一言蔽之:把心中想的和对外界事物的认知用“字”的生生不息的生育意象表达出来就是“文”,使语言交流的音声能有具体的呈现,以图播化!故,文字以记事、彰显、宣扬、传承天下文化文明之根脉也!
按说对“鼎”的学研我并不陌生,也是有很长时间了。但这篇小文的出现,是因前段写了有关“司 戊+母” 大方鼎、“子龍”大圆鼎及有关甲骨文、青铜铭文的文字解读和中华人文先祖“黄帝故里”在什么地方等文稿,特别偶然的欣赏影视剧朱元璋登基“祭天”情景与网友讨论“鼎”的一些思绪之余,故有此小文。当然,还有近年来甲骨文研究者张强先生“骨版星象”的话题交流,也对我促动很大的。
依“杨牧青古中国大昆仑文化史学观”去看,在中国古代,“鼎”是定极立向、火攻陶器、筑壇以祀的遗续与更新,是一个大族群建立王朝(国家)的重要标志,是象征至高无上的政权重器。所以伟大的西汉史学家司马迁说:“鼎之所在,国都定焉。”又说:“昔泰帝兴神鼎一,一者一统,天地万物所系终也。黄帝作宝鼎三,象天、地、人?!薄堵肥?后纪?疏仡纪?黄帝》说:“采首山之铜,铸三鼎于荆山之阳”。
5000多年前轩辕氏黄帝在荊山采铜铸鼎,4000多年前大禹治水至荆山采铜,分天下为九州,收九州的铜铸造九鼎和3000多年前商王朝铸造“鼎”的意义非常重大,不是今人简单的理解和认知,其殊胜无比!今巧朱元璋登基影视片段和一些重点景区、纪念馆场所正好还原、传承了“鼎”的这一重要功用和事实呵!
我们常见常识的“鼎(青铜炊器),是古代我国一些地方古人用以烹煮肉和盛贮肉类的器具,是古代最重要青铜器物种之一。鼎(炊器)被后世认为是所有青铜器中最能代表至高无上权力的器物。三代及秦汉延续两千多年,‘鼎’一直是最常见和最神秘的器具?!闭庵纸馐拖匀皇瞧畹?,是误读加误导的,特别对“鼎”的定性定义出了颇为严重的问题!
鼎是什么?
鼎即天黿,天黿即玄武北斗北极垣,中取地宝,上承天象,下应人世。今人岂知,天鼋也是轩辕氏族号族徽的本源。(见本号内我的有关文稿)
鼎即贞,贞即鼎!今考可知三千多年前殷商出现的方鼎、圆鼎的鼎朵、鼎足及鼎的通身纹符铭释,及其大小、造型、功用均有特别的寓意的,并不是今识“饕餮纹”等说那么地简单。“周革商”后的后世人逐渐进入了新的礼制教化及文字堆积游戏中而不知其本其实了!
“贞”是“鼎”的象形浓缩,上面特意加“卜”符(“卜”字本义本源就不是占卜)并不是“殷人尚鬼,每事多贞问吉凶”的占卜之贞人呵,其实是表方位方向?。?br>甲骨文中把“贞”字解读为带有动作意象的“贞人说”,这从学者们罗振玉、郭沬若到董作宾等先辈开始就认识错了,方向偏了,释读的偏误很大了!杨牧青甲骨文非卜辞说:“贞”是商王朝王庭中拥有文字书写权力的人在记录事件的时候,首先要把“鼎”这个传承了几千年的帝命王权与先祖祭礼的文化精神和历史以浓缩的且又别于实物的“鼎”的形象放在重要位置,如同“牌位/且/祖/尸/主”一样放在辞句当中?。?br>上图:贞、鼎字(截自国学大师网)
搞甲骨金文及上古图纹符像的人,若六识不通、七识不转、八识不净就是“无明”。但是,惜因唯物质第一属性的不认可不承认所以就不认识不明白而“无明”罢了!约之,人类上古文化脉络梳理与文明探源,也会陷入种种纠缠不清的无明相状中罢了!
其实,先生我讲一句心中流血的话:中国先祖留下的古老的甲骨文释读是不太需要长篇论文的,每一个字的释读几句话就能说明白,东找西寻的名为“论据支持”,实际上或是一种稿费、学术职务称升晋的功利主义在作崇罢了。先生常言,大凡真学问者,不在迷于表象,需字字珠玑,直指心门,亦如先生解读甲骨文字一般而已,走出学术研究与圈子的壁垒,打破固有的思维模式,突破因因相循的认知!——庚子7月12日杨牧青于京华 查看更多2020-07-12 16:27:54 6 1 3073 -
已认证
刘胜利创作日记 对话
行书书法作品录唐王昌龄诗《芙蓉楼送辛渐》,辛丑年仲夏刘胜利书於北京。
这幅作品是应江苏省无锡市滨湖区邢先生之邀而订购三尺整张竖幅作品,唐王昌龄诗《芙蓉楼送辛渐》?!昂炅谷胛猓矫魉涂统焦?。洛 。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br>这是唐代诗人王昌龄创作的一首著名的送别诗。王昌龄当时任江宁丞(今江苏南京),陪好友辛渐到镇江,在芙蓉楼为辛渐饯别而作。当时天降秋雨,迷蒙的秋雨笼罩着吴地江天,雨水与江面连成一片,诗人用苍茫的江雨和孤山寺的楚山,烘托出送别时凄寒孤寂之情,也展现了诗人开朗的胸怀和坚强的性格。后两句诗人以“冰心玉壶”自喻,告慰洛阳的亲友,传达自己虽然被贬依然冰清玉洁,坚持操守的信念。 查看更多2021-06-29 17:04:20 21 0 3071 -
刘应雄创作日记 对话
邓文胜大律师订制的4幅国画山水畫完成,《仙山神韵》《南岳晨曦》《山高水长》《万里江山朝九巅》,謝謝邓大律师的支持!发图留念。
2018-08-07 17:29:26 25 0 3069 -
李亚南创作日记 对话
国画人物画《南山锺公进士图》作品尺寸160cmx70cm;
对联尺寸160cmx35cmx2
李亚南书画工作室作品
创作时间2020年3月2020-04-01 20:50:44 16 0 3069 -
张大石创作日记 对话
小花清新,宁静以明智!
2017-10-01 17:37:43 21 0 3068 -
李伟成创作日记 对话
四条屏仿古山水画,尺寸38*138cm,请欣赏,尚未落款,需要的欢迎联系
2018-08-14 12:01:29 19 0 3068 -
2019-11-18 11:00:40 12 0 3068
-
2020-08-07 10:48:50 5 0 3068
-
2020-11-23 11:45:30 3 0 3066
-
已认证
石广生创作日记 对话
国画《杨柳晓岸》
写字剩墨不忍弃,涂对黑鸭水中戏。烂笔破纸竟成画,随口咏出几句诗。
《杨柳晓岸》
杨柳青青拂绿波,
任我游荡任我歌。
不慕鸿雁慕虚远,
淡泊江湖乐趣多。 多。2018-04-30 16:00:44 6 3 3064 -
2019-01-17 13:07:58 12 0 30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