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19-11-11 11:42:51 23 0 2351
-
李奎创作日记 对话
近作,请指正
2017-08-28 17:05:58 25 2 2350 -
2018-05-13 17:27:49 13 2 2350
-
袁春宝创作日记 对话
国画动物画《马》,分享三幅
人生可以不卓越,但是不可以没有勇气拒绝平庸!2018-05-21 07:29:14 5 1 2350 -
陈刚创作日记 对话
国画山水画近作
“五岳寻仙不辞远,一生好入名山游。
庐山秀出南斗傍,屏风九叠云锦张。
影落明湖青黛光,金阙前开二峰长,银河倒挂三石梁。
香炉瀑布遥相望,回崖沓嶂凌苍苍?!?2018-06-17 22:29:03 9 0 2350 -
胡宝成创作日记 对话
《江南春韵》福建省厦门市盛世仁和文化公司定制的180*45Cm国画山水画刚完成。
“江南好,风景旧曾谙。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能不忆江南?”2018-08-05 10:59:49 6 0 2350 -
李伟强创作日记 对话
散文《味觉记忆》记国画作品《嶺南佳果》~荔枝创作感悟:
又逢一友赴大洋彼岸定居,行前嘱画为存念。粵地域入画题材,俯拾皆是,不胜枚举。而岭南佳果之首的荔枝,算是最能叫人记住乡愁的风物之一了。她不 最能叫人记住乡愁的风物之一了。她不仅有挂枝盈盈的笑靥,更有过齿留香的天赐甘霖。
于是,我就画她了。
孩提之年,米饭扑鼻的香,龆华之年,解放鞋橡胶的刺激味,志学之年,书籍报刊油墨的浓熏,舞象之年,焦煤呛喉的硝烟,都成了岁月清晰的记忆。
画毕,我脑海便浮现出一片蝉鸣荔熟,枝林飘香的丰收景象。也仿佛听到唐皇御骑,满伏佳果北上远去的马蹄声……
2019.4.4李伟强记于咏竹轩灯下。 查看更多2019-04-05 23:14:22 15 0 2350 -
已认证
罗树辉创作日记 对话
四尺斗方国画《寒杉》 ,去年游张家界,发现到处都是茂盛的寒杉。找了一小段寒杉,从张家界移植到广州,居然可以长活,也算功德。忍不住把它画下来。
2019-04-19 17:06:29 19 0 2350 -
张清永创作日记 对话
国画人物画《仕女图》,辛丑年女神节,祝女神们节日快乐!!!
2021-03-08 14:47:18 15 0 2350 -
韩宗华创作日记 对话
新鲜葡萄,丰收满满,和谐幸福,情意绵长,顺心如意。
韩宗华2018-04-06 15:11:46 5 1 2349 -
郑诚生活日记 对话
陕北采风写生《榆林子洲青龙寺写生》。不通时,选择拐弯,心不快时,选择看淡;人生如行路,一路艰辛一路风景。
2018-08-17 09:29:01 16 0 2349 -
王征明生活日记 对话
于广州《茅庐》笔会,品茶分享水意画绘画心得
2018-10-29 18:01:02 12 0 2349 -
2020-05-05 16:20:16 5 0 2349
-
已认证
石广生创作日记 对话
《木棉花》
木棉花又称攀枝花,英雄花。早习练于公园,见木棉花坠落满地,有所感慨,遂作此咏之:
姹紫嫣红花满园,
敢称英雄傲大千。
但得春风莫得意,
一朝落红有谁怜?
石广生 >石广生2018-03-20 20:10:59 7 2 2348 -
朱德茂收藏日记 对话
在瓷都景德镇瓷器瓷板上创作书画作品,立体的物件更有视觉冲击感
2018-11-10 12:06:46 6 0 2348 -
刘晓宁创作日记 对话
萌萌哒漫画版肖像小粽子,可爱的小粽子,想被“包”吗?50元一位,我来包你,只有电子版的,不修改哦。美女画了两张。
2020-06-22 16:07:08 29 0 2348 -
刘晓宁收藏日记 对话
拜访漫画家张晓冬,感谢冬哥的热情款待,交谈甚欢,有缘再聚
2018-07-28 13:25:49 6 0 2347 -
2019-10-10 08:54:50 15 0 2347
-
2018-06-01 22:23:10 26 2 2346
-
贾立新生活日记 对话
2018年7月5日,书法家贾立新应山东省聊城市爱心大使史奎华的邀请,为二次到宁夏回族自治区固原市西吉县白崖乡阳洼村的扶贫干部赵强及山东爱心人士高存栋书写榜书《扶贫先锋》、《公益先锋》,表达了书法家对扶 贫事业的支持与厚爱。据悉在扶贫干部赵强的多方努力及山东爱心人士高存栋、张传林等的带动下山东各界公益慈善人士为阳洼村及阳洼小学连续四年送上现金、衣服、棉被、学习用品、面粉、煤炭等物资一大宗,极大地为该村脱贫致富做出了应有的支援与贡献,并为回汉民族的感情结下了深厚友谊,受到了宁夏银川市铁路运输法院、西吉县教育局、白崖乡党委政府的表彰与赞扬。新华社、银川电视台、光明网、大众网、中国山东网等媒体给予了实时报道。(摄影:史奎华 贾艳蕊) 查看更多
2018-07-16 21:33:08 8 0 2346 -
胡记领创作日记 对话
国画淡彩工笔花鸟画《花好月圆》,作品尺寸六尺180X98CM;欢迎订制
2019-09-22 10:20:35 6 1 2346 -
明清古艺收藏日记 对话
石雕:瑞兽
瑞兽又称为祥瑞,神态威猛,蹲坐在莲花座上,威武有力 ,表情凶悍,青石,尺寸高65cm,欲结缘请戳头像对话联系2018-06-08 11:51:04 5 0 2345 -
2019-02-26 20:51:02 25 0 2345
-
杨牧青创作日记 对话
杨牧青:打破固有壁垒 突破思想瓶颈 放开胸怀发现鼓励新认识
近几百年的国家政体和概念理论诞生,让全世界发生了变化,工业、科技对人类的有益发展与进步这是不可否认的!今世人不能用现代人的城市、交通、语言 现代人的城市、交通、语言等概念去框定千年以前的古时候人,认为古时候的人必须要有国家政体、城邦构造……等那才能叫文明,否则就不是文明!
在全世界各国各民族文化与文明的定义、定性、量化中却出现了不同的状态与结果。至少近百余年来以欧美文化思想意识和价值观的取向,影响了全世界各国各民族对本有的文化与文明的认知,并且有的起了改观改变性的作用,有的国家和民族就慢慢丟弃了和荒废了本有的文化与文明,且美誉之谓"国际潮流″或"时代新声″等以掩饰!
譬如,在以"考古科学″为主流的"中华文明探源″进程中,古老的东方中国,这近百年来中国的考古思想和认知的构架是以欧美文化思想认知与价值观取向来定义、定性和量化的,这是一个不争的事实!所以国家层面高瞻远瞩的及时发现了这一致命的要害问题,根据本有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文明发展规律和状态,制定了"文化自信″的国策,这也是文化兴国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
然而,今时我们中国的考古科学界乃至文化史学界还好像没有彻底地的醒悟过来,还没有清醒的认识到已往的偏错一一出现一种畸形的状态一一欧美形成的"欧洲文化中心论″影响"中国考古科学的文化与态势,影响中国的史学文化趋向,而中国的考古文化与态势、史学文化趋向则又以"中原文化中心说″影响并左右着整个中国的全面考古、史学构建的状态,所有的考古坐标好像均以"仰韶文化″为基点,以"中″分"四夷″来讲,总认为中原文化文明优于一切,把什么历史传说、史料记载、考古发现等都向"中原″这个箩筐内装(如三星堆文化是中原商文化入蜀,齐家文化是中原仰韶文化晚期西进等)其实这是"狭隘的区域主义″在作祟。特别近年来的文旅产业链利益的鼓捣和推波助澜,竟然能考证出玉皇大帝、太上老君、孙悟空……等"故里″在什么地方呵,奇哉,我们的专家学者真厉害!
鉴于此象此状,笔者综览全局,在相应的学研理论基础上,提出并力倡"古中国大昆仑文化史学观″以为"中华文明探源″和华夏文化溯源追根尽些微言一一必须打破固有的学术研究壁垒和圈子层层的裙带关系,突破思想认识的瓶颈,放开胸怀,发现、鼓励新思想、新认识,不要搞一言堂式的权威论断!一一庚子仲秋杨牧青阅微随记
我一直讲,研究世界古史要拋开西方文明中心论,研究中国古史要挣脱中原文化中心说的套路,格局要大,视野要广,不要为了区域的文旅产业蝇头小利去争,创第一,树标准,要用"杨牧青古中国大昆仑文化史学观″看天下,文以化之,明之以人类,人类即就是人类也!一一杨牧青補记 查看更多2020-09-19 18:00:00 5 0 2345 -
周海波生活日记 对话
?;す沤ㄖ?,重修古典壁画,专注墙上艺术!
2018-03-21 13:05:40 2 0 2344 -
已认证2018-05-25 06:52:31 18 0 2344
-
胡记领创作日记 对话
工笔花鸟画四条屏,《松鹤延年》,敬请欣赏,欢迎结缘
2018-06-06 17:28:57 9 0 2344 -
明清古艺收藏日记 对话
古建筑装饰构件(童子献福)。雕刻生动形象,线条流畅优美。及具观赏或收藏。材质:青砖。尺寸:42:24公分。
2018-07-10 15:21:04 6 0 2344 -
郭大凯创作日记 对话
大凯书法《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饭┚黄?
2018-04-25 14:28:53 9 2 2343 -
马培童创作日记 对话
《探索“龙门”对话卢舍那大佛》(48)
探索“龙门石窟”,使我很兴奋,第一次是去柬埔寨吴哥窟时、就被吴哥窟振住了,里面的故事却难以从记忆中抹去。我曾经遍历无数名山大川,然而,最能让我感动的,也是 而,最能让我感动的,也是吴哥窟古迹,于是,我走向了中国四大石窟,走进了让我无数次感动的的龙门石窟卢舍那大佛,令我难以忘怀且有神秘的卢舍那大佛的面容,以武则天形象塑造。对于焦墨画而言,《龙门石窟》也是一个再好不过的题材了,它能让你在表现的过程中忘却自己,忘却你所掌控的技能,忘却现实间的烦心琐事,忘却身在其中写生。这一幅幅龙门石窟作品的表现过程,是一个令人激动的过程。在整个创作过程中,我都处于亢奋的状态。没处理完一块画面,意境马上就能体现出来,而且,能赋予其鲜活的生命力。
这每一幅作品是以自然地表现、形体的塑造、灵魂的揭示为主导思想的。一切都是在表现完美之中完成的,所以要说采用的手法,那么,只好去问龙门石窟的卢那舍大佛了,因为一切都是当年石匠一刀一刀的刻出来,鬼斧神工,让人振奋。也就是用石匠的刀法我变笔法,自然而然地形成了其表现手法。
艺术的语言,就在于它的完整性。人为地将某些形式(手段、技巧)单一地提出来进行探讨,都是片面的,不合适宜的,也是不负责任的。因为,这些形式只是表面的一些“物体,而真正的却是相互有关联的一些内在本质间的佛文化。不同的作品有着千差万别的表现形式。
龙门石窟的探索,不仅是技术方面的探索,准确地说是观念上的探索。从作品《龙门石窟》的研究到作品的完成,是一次心灵洗涤的过程,神圣且庄严。是我以其独到的开拓精神、创作理念,至高的艺术境界和极其精湛的写实技巧,为中国焦墨画的兴起和发展,无予争议地开了先河。至今,我已经创作了近50余幅精美的石窟焦墨画作品。其在写实焦墨画艺术领域的成就,我已经走向中外,也想令中国和国际美术界同行刮目。(写扵北京马培童美术馆、工作室) 查看更多2018-10-13 21:04:39 25 0 23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