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马一祥创作日记 对话
一个朋友喜欢《围炉夜话》中的这几句,希望我能帮她写下来。一直在找感觉?!笆婪缰普┒喽耍降字液袢说咂瞬黄?,末俗以繁华相尚,终觉冷淡处趣味弥长 ”
2022-08-04 17:04:25 3 0 956 -
杨牧青创作日记 对话
杨牧青:南佐遗址可资佐证黄帝故里第五说
位于甘肃省庆阳市西峰区的南佐遗址发现于20世纪50年代末,为一处距今五千年左右仰韶晚期至庙底沟二期的高等级大型聚落遗址。经国家文物局批准,2021年6月该遗址 遗址启动了新一轮考古工作。南佐遗址前6次考古发掘显示,在甘肃省庆阳市境内董志塬上,曾生活着一个距今约五千年的人群,他们掌握了精湛的制陶和建筑艺术,食用小米和水稻。
南佐遗址联合考古队发掘队员张小宁说:“新的发现,将有助于进一步揭示南佐遗址核心区大型宫殿式建筑的布局结构?!闭飧龉钊绻⒕蛩忱夷芄蛔鹬厥导式懈丛?,那将是具有非常的重要意义。
北京大学考古文博学院教授张弛说:“南佐遗址的面积,是二里头遗址的两倍,核心区域与另一中华五千年文明史实证——良渚古城遗址的中心区域莫角山台城一样大?!彼得髟谙耐醭囊磺Ф嗄昵盎仆淋系娜丝谑潜冉隙?,至少比同时期五千年左右的洛郑中原、浙杭良渚、榆林石峁、含山凌家滩等区域的人口多,而且从生产力上看也是比较发达于同时期的。
南佐遗址联合考古队领队、中国人民大学历史学院考古文博系教授韩建业说:“新一轮的考古工作表明,南佐遗址等级之高、规模之大、布局之严整均前所未见,极有可能是具有都邑性质的大型中心聚落?!辈⒔樯芩担谝胖泛诵那?,考古队发现了主次分明的大型夯土建筑区和大型宫殿式建筑F1,F1周边围绕九座同时代的大型夯土台及其外围两重环壕。经过初步调查勘探,该遗址“外环壕”内面积约有600万平方米,是距今约五千年前最大的聚落遗址之一,F1建筑面积达800多平方米,其中室内部分就达到630平方米,体量规模也为同时期最大?!澳献粢胖芳壑刀捞?,且体现出强大的社会公共权力,显示陇东地区当时已进入早期国家或者文明社会阶段,对实证中华五千年文明具有重大价值?!?br>我认为,南佐遗址可视为陇塬古国,也就是黄帝时期稍偏晚期的文化、社会现状,而且更能佐证我的“轩辕黄帝故里第五说”是具有合理性的,并且也是对的。图片:甘肃庆阳南佐遗址出土的白陶带盖圈足簋。壬寅八月二日杨牧青阅微随记 查看更多2022-08-03 11:14:47 6 0 1168 -
杨牧青创作日记 对话
新书预告第四回:杨牧青专著《华夏之源》等候相见
2022年7月29日,经过大半年的书稿整理,在诸位热爱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有识之士关心和挚友善缘的文化情怀大力支持下,杨牧青专著《华夏之源》终于在北京中 京中关村生命科学园北清创意园交付专业图书代理机构进入编辑出版阶段了,春耕夏播、秋收冬藏,后季度等候相见!
谨以此书献给:
为中华文化与文明传承者!
为人类文化事业发展做出贡献者!
致读者:
这十多年来,我的许多文字都是因阅读在平素里随记而成的,虽然可能有些零散之感,但这些叙述都是相互衔接的,在思想上是连续的,是环环相扣的,在阅读的时候是需要前后翻阅着去参悟的,也算是一个话头接一个话头的思绪衔接。
特别在这本《华夏之源》选编时候,根据“古脉今承杨牧青甲骨文与上古文化研究图书项目系列著作”创作计划和书刊发行的一些要求,从我积累的数百万字文字稿中择选而出的,对有的文字叙述还是忍痛删掉了,再三斟酌,希望给有心的人在阅读的时候能够去发现究竟在说了些什么,又隐藏着些什么。
编写说明:
这本《华夏之源》是在“古脉今承·杨牧青甲骨文与上古文化研究图书项目系列著作”基础上向读者选编推出的,以“阐释万年华夏文化渊源”为思路,秉持“追寻华夏文化渊源,探究中华文明流变”之理念,在撰写过程中努力尝试和不断拓新,促使其成为一本独具特色且具有内涵深度的书。
这本书收编了作者以甲骨文、金文为主导思想兼蓄上古史学观而悉心创作的中国书法、绘画艺术作品三十余幅,还有几十张精美的插图,引据参阅上千余种(部)、万余次(篇)有关文化、历史、考古、民俗、天文、地质、哲学、经济、社科等方面的学人研究成果(包括著作、文论、网稿杂记),涉及上古几十位历史人物故事,把其置于新时代背景与未来发展之下,给予不同视角的详尽释义。
这本书收编了作者几十年来的学术研究成果和最新心得体会四十余篇,反映了作者学术研究态度,又反映了作者呕心沥血的治学与探索精神,既具有专业性学术研究特质,更具有通俗性普及读物特征,以别具一格的文字表达方式和朴实的语言叙事形式,向大众呈现出一个又一个的鲜活生动内容。
这本书上、下两编,30余万字,300多页,足以让读者能够理解、明白华夏文化为什么万年持久不断,中华文化为什么几千年生息不止的渊源。这,对于海内外广大热爱、弘扬、传承、创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者来说,无疑有一个很好的启思作用和有益的助化价值。
上图:2022年4月21日华夏之源计划出版发行前有关编辑事宜考察 查看更多2022-07-30 09:44:40 6 0 1041 -
马一祥创作日记 对话
烈日炎炎何处凉,高桥倩影浸池塘;柳枝帘动微风起,荷叶扇来一阵香。诗一首《荷风》(一祥)
2022-07-29 13:45:51 5 0 814 -
陈文斌创作日记 对话
书法家陈文斌 录苏轼《黄州寒食诗》两首。
2022-07-23 16:17:13 2 0 1055 -
陈祖松创作日记 对话
书法:普联振兴:普联精密模具好,工厂品牌口碑赢。
2022-07-21 10:05:20 5 0 780 -
邓烈根创作日记 对话
乡村外景速写作品《老街小巷》《山村老屋》《乡村路口》《莲洁和畅》《山村风情》《家有百财,萝卜也甜》《河边泛舟》,邓烈根2022年6月乡村外景速写作品欣赏。
2022-07-19 16:16:19 23 0 1864 -
2022-07-19 16:10:17 32 0 1622
-
2022-07-19 15:53:26 12 0 1524
-
马培童创作日记 对话
《汉画我国艺术宝库中的珍贵遗产》马培童焦墨画感悟笔记【汉画心话】(五)
中国汉画像石,是两汉时期装饰于墓室、墓祠、墓阙、石棺、摩崖等建筑物上,以石为地、以刀代笔,或勾以墨线、涂以彩色的特殊艺术作 线、涂以彩色的特殊艺术作品,是汉代社会最为盛行的一种文化仪式,也是当时社会最为精华的一种物质和精神产品,更是我国艺术宝库中的珍贵遗产。
作为汉代社会的典型性文物遗存,汉画像石(砖)对于研究汉代文化及中华远古文明具有极高价值。汉画是汉代留给我们的宝贵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它造型生动,形象传神,具有丰富的审美内涵和多样化的艺术风格,所以我在研究探索汉画新画和焦墨彭城刻石皴法起到了很大的借助参考,使我在努力前行!
——2022、5、5日马培童记 查看更多2022-07-19 15:03:35 14 0 1698 -
马培童创作日记 对话
《汉画语言的灵动性和舒展感》马培童焦墨画感悟笔记【汉画心话】(三)
对中国传统焦墨画我有自己的独特见解。古代岩画、甲骨文、汉画像石刻、和汉画像砖,民间剪纸、皮影12生肖等,从这些艺术本原的创造中 ,从这些艺术本原的创造中,体悟到艺术创造的真谛丶真、与不真、真,心性与感悟不真,形与象。阐述自己审美理想。
从道家哲学说到诗和汉画,论思维和创作的特性。依据自己的见解和知识、发挥自己全面的艺术修养,历史、哲字、文学、书法,和选择的绘画題材,有取于古代石窟佛像,秦汉史籍中的典故、和故事及民同传说,面貌别具一格,“形"若有若无,若隐若现,重在神似与神韵。
绘画语言既有自己鲜明的刻石皴刻写的特征,又有思考的深度。随心性、不经意地即兴发挥,使汉画语言具有灵动性和舒展感,追求坚定与执着和寂寞,及艺术技巧和技艺的一丝不苟,则能显示出汉画创作艺术构思是密的,作品中的点线面、与经营画面上有与无,虚与实,黑与白,浓与枯,粗与细…一切都处在变动与转換之中,稍纵即逝,有的只是言极简而意无穷的情理和感悟,力与美与造化心领神会。
2022、5、3日马培童记 查看更多2022-07-19 14:57:28 15 0 1432 -
马培童创作日记 对话
《彭城汉画的融合美学》马培童焦墨画感悟笔记【汉画心话】(二)
彭城汉画融合了道学、佛学、哲学、美学等等、从根本参悟具象意象到抽象造型的特质与真义,在用于象形文字、甲骨文、岩画、汉画、汉拓片、画 字、甲骨文、岩画、汉画、汉拓片、画像砖、汉画石刻的融合确定画面美学,开掘点线面、符号、图形与自身的阅历和审美,将具象、意象、抽象、融于自然。形成自己的个性语言,独创刻石皴法,尚简古、求天趣、富意蕴,重装饰、形式美。
画本无固定的法则更没有固定的格式,法和格式是我在实践中逐渐总结出来的。有法则可依,有格式参照,古人常用“在有法与无法之间"来形容人们的创新状态,意思说从有法走来又不为法所拘,而敢于破旧法、创新法,自立貌。这就是我独特的个性面貌和个人风格。
马培童记2022、5、2 查看更多2022-07-19 14:50:14 15 0 1315 -
马培童创作日记 对话
《中国焦墨彭城汉画》马培童焦墨画感悟笔记【汉画心话】(一)
老子讲“玄之又玄,众妙之门”(《道德经》句),焦墨汉画以其精粹的意象符号构成美的图形,充分体现汉画生命律动与情感的中国刻石皴法“刻写” 感的中国刻石皴法“刻写”出来,成为“中国焦墨彭城汉画”。用意象符号比照自然物象,看似“似是而非”,实则“似非而是”。难,在此。其高妙,亦正在此。
汉画写意画中的物象,亦须观众调动经验与智慧,发挥想象,对画面上提供的意象符号加以补充、连接、组装——所谓“迁想妙得”,最后完成对汉画画面上物象的认知。其效果是眼睛突然一亮,兴奋惊叹:“噢!原来是……”而且会觉得“越琢磨越有味!”从而获得高层次的审美愉悦。
马培童记 2022、5、1 查看更多2022-07-19 14:49:21 13 0 1465 -
冯增木创作日记 对话
国画花鸟画鱼系列作品《风波传情》,壬寅年夏月冯增木画。
墨稿染色,虽然多了一遍繁杂的工序,但其效果还是很理想的!2022-07-19 14:24:35 16 0 1596 -
冯增木创作日记 对话
国画花鸟画鱼系列作品《如鱼得水》,壬寅年夏月冯增木画。
以蒿叶拓印水草,比手绘的费时费力,但其效果天真自然!2022-07-19 14:22:44 18 0 2373 -
冯增木创作日记 对话
国画花鸟画鱼系列作品《乐在天涯》,壬寅年夏月冯增木画。
墨稿染色技法,效果比较理想,但还有待于进一步发掘和提高!2022-07-19 14:20:38 17 0 1842 -
2022-07-16 17:45:44 5 0 1458
-
2022-07-11 12:01:57 1 0 1344
-
许小雄创作日记 对话
“广东省美术家协会粤东四市调研座谈会”在潮州美术馆召开。
为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在文艺工作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助推广东文化强省建设,广东省美术家协会主席、广东画院院长、中共广东省委候补委员林 、中共广东省委候补委员林蓝于近日率队莅潮调研。5日下午在潮州美术馆召开“广东省美术家协会粤东四市调研座谈会”。
随行调研的还有省美协专职副主席叶正华,省美协副主席、广东画院副院长郑阿湃,省美协副主席蔡拥华。潮州市文联主席程小宏、副主席许利荣以及汕头、揭阳、汕尾、潮州四市美协负责人、著名画家李小澄、潮州美术馆负责人参加了座谈。
在听取了与会者的发言后,林蓝指出,今天,潮州、汕头、揭阳、汕尾四市美协负责人齐聚一堂,共襄粤东美术未来,很难得。当代美术创作取得的成绩,都得益于地方千百年来丰厚的历史文化积淀,希望粤东四市加强区域间的互动,形成工作合力。此次调研座谈重在倾听粤东四市美术家的声音,为助力推动文化强省、美术强省建设等收集各方意见建议。她表示,省美协将充分发挥组织、协调、服务作用,加强省市美术资源联动,努力在扶持美术精品创造、形成地方人才梯队、打造美术展示品牌、打造美术场馆等方面为地市提供支持和帮助,助力地方美术事业高质量发展。她同时强调,各地美协要立足本地特色、打造本地品牌,凝聚起智慧和力量,进一步拓展多层次、全方位发展新格局,引领粤东美术事业不断筑高原、攀高峰,共同构建新时代广东美术繁荣发展新气象。要努力做好“大作”孵化培育工程,推进“大家”重点培养工程,推动国字号“大展”落户广东工程,探索以“大作”“大家”“大展”三大工程建设推动我省美术事业高质量发展。
潮州市文联主席程小宏表示,文联和协会都是党和政府联系文艺家的桥梁和纽带,我们要围绕履行团结引导、联络协调、服务管理、自律维权的基本职能,加强艺术创作引领,搭建文艺服务平台,团结带领广大文艺工作者围绕中心,服务大局,创作无愧于时代、无愧于人民、无愧于民族的优秀作品,弘扬主旋律,传播正能量。同时,也希望省级文艺家协会能在创作扶持、人才培训等方面多向基层地市倾斜,提升地方美术人才创作力。
省美协专职副主席叶正华主持会议。他说,省美协换届后,林蓝主席第一时间率队深入地市美协调研,表现出新班子新气象,这是贯彻落实省第十三次党代会和扎实推进文化强省建设会议精神的具体行动。通过广泛听取基层意见,集思广益,对未来五年广东美术事业发展开好头起好步具有特别的意义。
省美协副主席蔡拥华建议,粤东地区美术创作应加强对重大历史题材的梳理和统筹,以红色文化、韩江文化为主题,推进项目策划、创作,深挖地方文化资源;同时注意加强与美术院校、画院、美协的横向联合,推进艺术的跨界融合发展。
会上,粤东四市美协主席介绍了各自城市美术发展现状,以及人才队伍建设、美术创作的基本情况,近年来所取得的成绩和面临的突出问题。交流中,大家相互吸收彼此的成功经验,在重大主题创作和搭建平台建设方面都得到很好的启发。著名画家李小澄老师畅谈了粤东四市一直以来加强联系合作,推动水彩画创作方面的情况,期望省美协班子给予地方特色美术更多的关注与扶持。多名美术家代表在会上作了交流发言。 查看更多2022-07-08 12:02:32 38 0 2336 -
刘晓宁创作日记 对话
我为西沟设计的小西娃娃,期待更多的衍生品出来。
我喜欢为乡村振兴做点什么,觉得有意思,也有意义。
这个设计采用了我喜欢的中式田园服装,治愈系颜色,更符合现代年轻人的对乡村的期待。2022-07-08 11:33:22 24 0 1822 -
2022-07-08 11:32:29 11 0 1974
-
已认证
刘胜利创作日记 对话
行书书法作品录曾国藩名句《久利之事勿为;众争之地勿往》,壬寅年夏月刘胜利书於北京。
应北京通州区徐先生之邀而创作三尺整张竖幅作品,曾国藩名句《久利之事勿为;众争之地勿往》。
这是曾国藩给家人 emsp; 这是曾国藩给家人书信中的两句名言。
“久利之事勿为”是告诫家人不要利用自己的声誉参与久利之事。久利之事必会助长贪欲,贪利纵欲心然惹祸。不当之财源源不断,就会使人懈怠,好逸恶劳,很快家族就会败落。
“众争之地勿往”是说众争之地就是利益焦点,是非争斗的中心。众争之地就是危险之地。牵涉利益越大,争斗越激烈,明枪暗箭越难防。在这种地方,树大根深的人才有希望胜出,其他人都是大鲨鱼口中的食物,只有被吞噬和任人宰割的命运。 查看更多2022-07-08 10:46:43 41 0 3253 -
已认证2022-07-08 10:45:52 23 0 4268
-
杨牧青创作日记 对话
杨牧青谈日月山文化的万年传承
原标题:《杨牧青与微信群友夜聊中国(人类)上古文化随记》2018年8月18日夜初稿,2022年7月2日午修改稿。
按,《山海经·大荒西经》:“大荒之中,有山名日月山, 日月山,天枢也。吴姬(矩)天门,日月所入。有神,人面无臂,两足反属于头上,名曰嘘。颛顼生老童,老童生重及黎,帝令重献上天,令黎邛下地,下地是生噎,处于西极,以行日月星辰之行次?!?br>注解:天枢,即天象的枢纽,测量星辰的天象交汇地。吴姬,是天象测量地点的名称;天门在先天卦的西北位,后天卦以乾卦为名;吴即虞,姬即黄帝族一支脉,故以此命名。嘘,善于倒立的会吐纳气功的人;噎即嘘字别写,颛顼是黄帝族裔,邛下地、是生均为管理的意思,是管理、测量太阳、月亮运行轨迹的天文官,如同后来的钦天监,“黎”能管理的区域可达更遥远的西边,看样子到了今天的西亚一带。
日月山本是青海湖东南方向日月山脉的一座上古山峰,平均海拔4000多米,海拔最高为4877米,是约1.5万年前女娲氏后裔九天玄女的大本营,也是约1.5万年前伏羲氏后裔族人向西北方向朝圣的地方。
后来,伏羲氏各支族后裔向着东南方沿黄河流域呈扇面形的迁徙分布,就将古老的日月山文化带过去了。山东大汶口晚期墓葬中出土的大口尊“日月山符号”约为轩辕黄帝时期的晚期与青海日月山文化背景在年代上相差了近万年之久。
图:大汶口墓葬出土的“日月山符号”大口尊,据专家们惊呼说,此物出土将中华文明在夏文化4000多年的基础上给提前了1000多年,专家们真不容啊。怎么忘记了这个符号本来的源发地文化背景呢?
日月山在地质年代上约形成于距今250万年的更新世早期,在藏语、蒙古语中都是太阳与月亮的意思,是农耕文明与游牧文明的分界线,是昆仑山脉的祁连山一支脉,在古昆仑丘的东北方向,在古易奇门的生门位置,青海湖古称西海。几百万年前的远古中国有两大湖,一为青海湖,一为云梦泽(今洞庭湖),湖水面积比现在要大许多倍,是神州大地“水气”的出气孔穴位。
按,青铜器“金文(大篆)”出现的古文字造字结构与象形表意分析,“湖”之前都称为“泽”。湖字早期文字内没有月字边,仅是水、古组合的形声兼会意字,表示聚水的地方很古老了,古人称大池为湖。“泽”字是人选择临水、临河、临池的地方生息,这是中国先祖最早学会选择有供养保障的地方而居住的开始,表示水给予了人们的恩惠、恩泽,如《庄子·大宗师》说:“泽及万世而不仁”。泽、择、译、释……字均以右边目上幸下字的形义为衍生,甲骨文有择字形。
西王母在昆仑山脉的祁连山的合黎山一带,今甘肃张掖市西北方向,属临泽区域,距今约七、八千年,区域当西达阿姆河流域。
西周时期约距今2960年的周穆王“天子”会见西王母,其实见的是西王母后裔族人,与西王母诞生时相距四、五千年了。
西王母与九天玄女关系,在道家文化中认为,九天玄女是西王母的徒弟,其实是九天玄女比西王母早很多年,女娲氏之后就是九天玄女,女娲氏与伏羲氏同时代的人,故九天玄女应是约为一万五千年前左右能观察天地日月星象变化的人(通巫通灵),她是开启稍后的有巢氏时代的重要人物。
合黎山海拔1380米至2270米之间,远古时期气候适宜人居,是上古人类文化文明肇始者“燧人氏”观测天象的地方,山的东端是龙首山。燧人氏也是弇兹氏,是最早创造编织结绳和拧火草绳的氏族?;鸩萆潜4婊鹬值姆椒ㄖ?,如同现在用艾草拧成绳点着火用以驱蚊子是一样的道理。
东岳泰山的“泰”字本义取用为《易经·地天泰卦》的泰字义,取地、天的阴阳二气相交之本义。所以,老秦人从西垂天水放马滩兴起后,历经六百六十多年至秦始皇时要封禅于泰山,取祭祀天地之义,这是一种先祖文化的精神传承。
西岳华山的华字,是取自蓝田人“华胥氏”的姓,也是华夏民族“华”字的来源。昆仑山龙脉至华山结穴,东端回首盼顾到终南山为终结,西端古时叫葱岭,在帕米尔高原的东北方向,三万年前的古地质气候告诉我们,这里是人类上古文化文明非常热闹的地方,也是人类上古文化轴心时代的策源地! 查看更多2022-07-06 16:52:13 5 0 1084 -
杨牧青创作日记 对话
杨牧青谈书法的笔划艺术与五行四象关系
就书法的笔划艺术来讲五行四象关系,早年恩师常言,师鹤游久矣,今偶忆音容,故撮略言之如下,非余饶舌,此玄机时至可示一二也!
笔划修长而有势为木,为青龙,要分甲木 要分甲木乙木,妙在轻重处,如黄庭坚长枪大戟,又如峄山篆法、战国中山王诸等;
笔划粗重而敦厚为土,虽无取象,然戊阳己阴性自分明,妙在侧转处,如颜真卿书画赞、泰山石峪经、好大王碑诸等;
笔划尖露而峥嵘为火,为朱雀,分丙丁火,妙在一心之间,如何绍基行书、徐渭草书、天发神谶碑、甲骨契刻早期文字等;
笔划凌利而刚劲为金,为白虎,要分庚辛金,刚健者莫如张迁、二爨碑及至汉魏摩崖、大盂大克鼎铭等;
笔划细柔而绵远为水,为玄武,分壬水癸水,要在绵而劲,柔而沉,如石门颂铭、虞世南夫子庙碑、褚遂良倪宽阴符经,及至苏东坡寒食帖、祝允明赤壁赋等。
笔划缠绕不稳、上牵下引、左顾右盼等状,实为螣蛇,此情形世所处处多见,均如大草狂草书之状,然戊己属中央土,螣蛇无形无象可栖寄此宫,学书习书之人多脾胃有疾患,皆因此也。
欲善书法者必当通医道、知地理、明天文,欲上医者必是善书法之贤,如清初妇科太夫傅山先生、元时画家吴镇及至以上宋唐晋汉之米芾、白玉蟾、陈拓、夏远、张旭、怀素、江左王氏至钟繇诸天纵之才。
观字知其人,有的字是外相,有的字是内相,闲暇时可参梅花易数测字术一二法门,寸身不言谢,人在山边不一定是仙,若夫偶通沉浮迟滞之脉象,以耳听声辨风气,以鼻闻味觉性明,则天地书艺大道可了然于胸是了。如今花样繁多的书艺展赛,不外乎是为体内体外的争个名份罢了,术业有专攻,道业不远人、不分人之富贵贫贱的呵!壬寅六月庚申日杨牧青随记 查看更多2022-07-06 16:47:42 7 0 1268 -
2022-07-04 06:31:57 10 0 987
-
陈文斌创作日记 对话
书法家陈文斌录苏东坡作品《中山松醪赋》局部!
2022-06-26 17:03:32 6 0 1055 -
已认证
石广生创作日记 对话
国画花鸟画作品《金鸡报晓》,壬寅年夏月石广生画。
友人新张约画《金鸡报晓》,题七绝一首,寄予美好祝福:
冲天香阵一声扬,
地醒雲开万户忙。
唤得春光随人意,
迎来红日耀吉祥。 祥。2022-06-24 16:00:38 24 0 2171 -
已认证2022-06-24 15:59:16 12 0 1888
-
2022-06-24 15:52:07 53 0 29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