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甘庆琼创作日记 对话
国画写意四季花卉之《春晖》尺寸62x246cm,《金秋》尺寸62x246cm,《冬韵》尺寸62x246cm。
2018-09-11 17:27:09 12 0 1915 -
荆古轩收藏日记 对话
荆门收藏——清代早期人物老砖雕欣赏。
2020-04-22 10:33:15 4 0 1915 -
李万勤创作日记 对话
国画人物画作品欣赏。李万勤人物画追求情趣、感觉以及在造型上无需很严格的题材与物象。如画衣着宽松不定型的人物,画活动中或动态中的简笔型人物。练习造型。
2021-03-22 16:09:00 12 0 1915 -
周鹏飞收藏日记 对话
今整理拉圾、二十三年前旧作二张:欲焚、见画角淡墨甚透、遂捡而张之、焚与不焚?踌躇再三?暂留吧!
2018-04-21 09:33:26 6 2 1914 -
杨牧青创作日记 对话
人的一生很短暂,华发初见时就有“枯藤老树昏鸦,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的感觉!
莫问收获 但求耕耘
宿植德本 心影如隙
福报无门 三世累修
感恩诸善缘、大德无量之有识人士理解与支持! 善缘、大德无量之有识人士理解与支持!2018-04-24 09:18:10 7 1 1914 -
已认证2018-06-14 13:33:49 9 0 1914
-
杨牧青创作日记 对话
历史·文化·艺术·敬畏一一正道,无知·奸贪·浮华·傲慢一一邪门!是日,从非洲雕刻到古蜀华章,从书法到瓷器、玉器、石器、钱币,从丝绸之路到文艺复兴,从国礼馈赠再到马克思·真理的力量,一路观赏下来是很震撼 的,也颇有感受的!渴饮文化,饥餐艺术,沉思历史,眼观现实,问谁是不肖子孙乎?!
上古文化文明的遗传影子在此一览无余,处处都能找到中华先祖“三皇五帝”燧人氏、伏羲氏、神农氏及女娲氏、九天玄女、有巢氏、西王母、炎帝、黄帝、九黎蚩尤等古人的传说或图腾,以及天堂、地狱的变相图说!
处处也是图文形象与视觉艺术的完美结合,怪道来几年前吴冠中先生生前在接受采访时说,中国美术比非洲还落后,艺术要从非洲去找寻感觉?。?br>
从远古到现在,人类的文化血脉不断,智慧的光芒四射,交互融动,一个又一个的文明遗留,生灭之间,我们又做了什么?一一杨牧青国博观展随记 查看更多2018-07-21 16:09:17 9 0 1914 -
2018-10-12 17:31:50 19 0 1914
-
赵承锐创作日记 对话
【画家言画】先贤程十发说:法国哲学家罗素讲,我并不比人家高明,但就是和人家不一样。为什么不一样?因为爱好、性情、脾气、经历每人都不一样。艺术创作主要是真情实感,自然形成一种风格。
要形成个人的艺术风 术风格,先要形成个人的艺术性格。
???我的风格是因为通过学习求得与前人不一样而形成的。总之,每个作者要知道自己的长处和短处,要善于扬长抑短,自然会有自己的面貌。(附图为拙作禅风小品《惟有幽花渡水香》68x68cm)
图二:【赵承鋭的水墨世界】水墨小品《清水而出》,68x68cm,乙亥年国画荷花新作品分享(私人订制)。谢谢津城及各地老师与朋友们的鼓励、关注和支持!感谢! 查看更多2019-03-05 16:26:23 29 0 1914 -
杨牧青创作日记 对话
杨牧青直播讲稿:甲骨文金文等古文字解读概要索引
说明:根据学员和读者的建议,为了对直播讲稿中一些观点和思路做以补注,仅将此文以“索引”另录在此,不占用其它文稿的篇幅为宜。
网络直播抖音号:187 187 8149 447
时间:2021年春节期间
示意文字:(见文)
文字形体的大概类归:简体字-繁体字/楷行草隶-小篆/简牍-金文/大篆-甲骨文/图纹。
讲解:杨牧青,号草坪先生、法青居士。专职从事书法、国画艺术创作,甲骨文与上古文化研究,智库决策与企业文化战略规划。善甲骨金文书法,工楷行草隶榜诸体;擅水墨大写意山水,兼人物、花鸟画,多艺术、文化、社会评论,撰有近百余万字文论,从艺术创作到学术思想业已形成风格鲜明、观点独到的体系。
力倡并主导“杨牧青甲骨文非卜辞说”和“杨牧青古中国大昆仑文化史学观”,是新时代甲骨文信息综合研究和上古文化研究独立学者,全球把甲骨金文以书法形式推上区块链的第一人,水墨三晋、水墨巴蜀、水墨京津冀、水墨华山与陕西八景·杨牧青书画文化行发起者、主创艺术家,也是较早开展中国书画国学系列公益讲座走进重点社区/院校/企业发起者、主讲人。
前几期直播讲稿:
云雨雷电神字与文化与生命的讲解
甲骨文“天”字解读
古文字“地”字解读
甲骨文“时”字解读
古文字“空”字解读
古文字“春”字解读
甲骨文“年”字解读
甲骨文“道”字“德”字解读
古文字“法”字“治”字解读
古文字“礼”字“仪”字解读
按说,中国的文字种类很多,汉字是国之主体,文之命脉,所以我就以甲骨文金文等古文字为主,通过网络平台陆续分享文字与书法、与文化、与生命的关系,一边讲一边记录,再进行整理,这个活儿干起来很累,也很熬人还不讨好。但是,冥似有一种“力量”促使着我必须要努力的去前行,并且还好似有许多的眼睛在盯着我,在监督着我,防止“草坪先生”松懈,或谓“命数如此也”罢了!
前面已讲了云、雨、雷、电、神、天、地、时、空、春、年及道、德十二个字,每一字大都不以约定成俗的“意思”去解读的,为此引起了不少讨论和关注。过去我对帝、黄、皇、尧、殷、商、周、文、学、孔、儒、鼎、康等字也有解读片段,还有对金、娩、鎷等字的辨伪解析,以及对《山海经》和盘古氏的论述、伏羲氏的解析、轩辕黄帝故里和行迹、尧王故里和行迹、大禹故里和行迹,还有夏人起源和夏文化生成等,陆续以网络文稿发出,随着“杨牧青甲骨文非卜辞说”和“杨牧青古中国大昆仑文化史学观”纵深研究,在广为传播与慧识共鸣中讫以海内外共鉴。
这里,我再分享五段略述,也是比较重要的内容:
一是,一个甲骨文,或一个古文字,就是一段故事,一段历史,隐含着华夏先民的无上智慧,映现着中华民族生生不息的文化精神,必须要上知天文,下通地理,才能谈人文,否则一切都是妄说!
在天成象,在地成形,与人以彰明;仰观天文,俯察地理,远取诸物,近取诸身,类以八卦,将主观世界的抽象的物象寓意以客观世界的形象的图文方式展现,呈现观鸟兽之迹,体类象形而制文字……是古人造字的基本原理和根本法则。
二是,就“杨牧青古中国大昆仑文化史学观”的几句话复述,许多文稿中有,网上能查到,看得见,即:“科学实证+玄灵思维是认知人类上古文化的基本方法;梳理上下一百万年人类上古文化脉络,以华夏文化文明为主源,辨析世界文明来龙去脉,探究中华文化五万年路径,确立中华文明三万年观念,亟需改观中华文明五千年乃至八千年欠妥不准确的说法!”这些都是最基本的论断,需要与“杨牧青甲骨文非卜辞说”有关论述相互参读,不是单一的。
另,我也新近的微聊增补在此,供斧正:
1、要真反省才能真自信。
2、甲骨文研究至今时综合的来看,还是董作宾先生的断代与王国维先生的二重证法是经典中的真谛。
3、严格的讲甲骨文发现60周年后的研究除了碎片缀合的科技信息提取之外,所取的成绩与深度不如60周年之前的那些老先生了。当然,我们要随时代发展而来认识一切事物的,也要反思、溯源过去的一切的,对新生事物、新生的科技文明要合理接受和取用的。
4、关键要明白,我们对人类社会的划分及各种定义才是造成现当代一切认知的错误,这种划分是建立在总认为现代文明比过去文明强、比过去优的丛林法则上的……所以,对汉文的文字解读、历史区别等都出错了,违背了天地大道,今人总觉得今人月亮比古人月亮明亮,特别满脑子学着ABC长大和受ABC语境文化思潮洗脑的中国学术界总觉得比西方学术落后,没有了华夏先祖文化自信,因是甲骨文等古文字的解读都偏离了本体??!
三是,中国的汉字经过至少三千三百多年的积累至今,数量已经庞大,多达近十万个字,真、草、隶、篆等形体也是极其复杂多变的。
就甲骨文字来说,历120多年来许多专家学者从约15万片(又说16万片或20万片,当然其内也混入了赝品刻辞)龟甲兽骨残片中研究、考释、摘编,约有100多万的字数量,当前统计含一字多形的约6211字(见曹锦炎主编《甲骨文字形表/增订版》),单个字头的约4500多字(见安阳学院 “殷契文渊”字库),能用楷体“隶定”的约2700多字(其中,已释读的约1200多字,见徐中舒编著《甲骨文字典》、于省吾编著《甲骨文字诂林》、黄德宽主编《商代甲骨文字形表》、马如森编著《殷墟甲骨文字实用字典》、陈年福编著《实用甲骨文字典》、刘兴隆编著《新编甲骨文字典》、刘钊、冯克坚合编《甲骨文常用字字典》等)。
当前,我根据海内外甲骨文学术研究状态和国际性或国内重要的甲骨文书法展览信息(以2019年底为准)粗略估算,“体制内”还在世的甲骨文研究者大约三千多位(如社科院、清华大学、复旦大学等院校的教授、研究生),加上国外的估计也就五千多人(以日本、英国、美国“汉学研究”为反映点)。
能进行甲骨文书法创作或以书法为名介于学术性半研究状态的约三万多人(这些人大都是“体制外”属于民间的、社会的。)最奇葩的现象是,当今搞甲骨文专业学术研究者,每天和“文字”打交道,竟然不会写“书法”,甚至不懂“书法艺术”是什么,拿起毛笔写的(如题签、祝贺等)那些“甲骨文”比小孩子初学甲骨文书法写的还差劲。特别一些大名鼎鼎的甲骨文学术研究者,没有了罗振玉、胡厚宣等前辈那样既能学术研究的深度又能书法艺术的境界。
同时,在“甲骨文热”的趋势中平常一些专业从事书法艺术创作者,在没有任何古文字和甲骨文、金文学习、训练、积累情况下就“上马”甲骨文书法创作,并把“作品”推向大众,投向市场。更甚者,有的通过互联网之便大谈大讲甲骨文如何,金文如何,古文字书法又如何如何的……等等,抛出一些混淆视听的言辞和论调,不以羞愧先人为耻辱,而以自觉超越古人为光荣。
就今年来看(2021年1月底),随着国家层面对“古文字”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高度重视,近多年来喜欢、热爱甲骨文、金文等古文字的人多有数千万众,可谓是后劲十足,春天在望,草木欣荣!
通过中国国家图书馆在线数据检索全部“甲骨文”信息时有七万七千多条,其中“甲骨文论文”有五万五千多条。在安阳学院“殷契文渊”字库介绍中说收录了两万多篇论文……这些“数据与信息”可以反映出学人们对甲骨文的热爱和重视,及其付出的辛苦工作和劳动成果。当然,还有许多“体制外”的民间的、社会的甲骨文研究者资料和信息看样子是由于“没有出版物或期刊论文发表”原因被录入数据库中,这是非常遗憾的!
互联网时代,一切学术资料和信息除了涉密的之外都是公开的,期望国家机构和部门对这些流落于“体制外”如流浪星星一样的甲骨文研究者要重视,给予及时的解决。我深信,“古文字与中华文明发展传承”不是圈子内玩的事情,也不是金字塔尖上跳舞的,如果忽略、轻视民间的、社会的智慧和力量,那将是一种最愚蠢的做法,中华民族发展离不开每一个人的共同努力和奉献。
四是,甲骨文不是殷商王朝占卜之辞,按我的“杨牧青甲骨文非卜辞说”观点去看,重新去解读,今已被专家学者释读出的除了常见的三五百字可共识之外,其余在“释义解读”上大都是有偏差的,或错释误解的。关于这些问题我已经写了许多“甲骨文非卜辞说”的文稿,有待时日慢慢纵深研究和解读罢了。
甲骨文解密方法有五,一者,天象为源,生命为本。二者,科学实证+玄灵思维是认知人类上古文化的基本方法。三者,以象取形,昭示民生。四者,神人共识,入于时境,拆合构件,窥其妙用,不应以今之眼观所知而标准于古之眼观所得。五者,清除卜辞阴霾,回归契字本来,穷究点画因由,形音义理共参,窥天鉴地察于人文始识甲文骨字之根由。
五是,青铜器上的铭文(金文/大篆)是长达800多年的周王朝使用的主体文字,上接晚商甲骨文,下启汉代隶书,前后延续约1000多年,至今成为中国书法艺术瑰宝之一。
甲骨文不是殷商王朝占卜之辞,距今约3300年至2900年之间(又说上限距今3500年左右)它是商王朝使用的主体文字,是延续夏王朝图纹式的文字进行改革变化的,成熟的涌现在商中晚期的270多年之间,至西周早期后开始停止使用。
就骨刻文字来说,距今4500年至5000年的西安斗门骨刻文字,因数量较少,或因其它缘故,没有引起学界的过多关注,散见于有关媒体报道?;褂芯嘟?600年至6200多年的贾湖遗址骨刻文字,对此当时我写了《破译八千年前贾湖遗址16个符号文字——促使20世纪中国100项考古重大发现有新突破!》一文(年限当时撰文采用旧的资料),也有距今2.8万多年的山西寺峪骨刻符号文字(已故著名文化学者王大有先生对此破译为“遂人弇兹氏开天”(见《昆仑文明播化》)和内蒙古赤峰、山东昌乐、陕西周原、北京昌平等地骨刻文字,均已“重见天光”。
甲骨文自1899年从殷墟发现以来成为一门国际性的学术研究对象,是研究夏商周三个王朝的重要媒介支点,更是中华文明探源的入门钥匙之一,也是中国书法艺术瑰宝之一。就书法艺术层面来讲,又将必会成为国际性的重要艺术形式之一。(参见《纠正:甲骨文不是商王朝凡事都要占卜之辞的文字》一文)
六是,就几个问答也列示于此,以供好者参究。
A.还有人问我:“老师好,学书法不写楷书(如唐楷)能行吗?”
我严格的讲:“不行!坚决不行的!不写楷书就不是一个书法家,是忽悠日鬼人的书法家而已。如果开始不写楷书,打不下楷书的底子,上来就行行草书或甲骨篆书等,将来会落下书法气息韵致不足的后遗病症……”
B.有人反问我说:“老师,甲骨文、篆书都不是楷书,难道商周先秦的人都不是书法家吗?”
我说:“一者,准意义上的书法家这个称谓是秦汉时期形成的,至汉晋才定性定论的。先秦时期的人没有书法家的思维倾向和名称概念。二者,那是你不清楚什么是楷书,而是被一般的习俗的楷书观念束缚了,更不明白‘以楷作则’的核心是什么。商周先秦人用毛笔书写或契刻时时非常认真的,他们对笔画的处理态度就是‘楷则’,而且对文字的敬畏之心是不同一般的,不会陷入文字艺术游戏状态中去,更不是为了艺术之名而搞书法的。”
C.也有人问了:“老师啊,那晋人尚韵,唐人尚法,宋人尚意,当今有位书协领导说现代人的书法‘尚式’对吗?”
我说:“书法的艺术性质的发展形态和崇尚什么,这是时人创造、后人总结的一个大问题,没有错的。至于现代人尚式,按我来看,今人的书法、美术等艺术形态都是尚权、尚钱、尚吹的一个特殊时期,等后人去评价或盖棺定论吧?!?br>D.还有人问:“老师,书法的文化和意义是什么?”
我说:“讲起来这个话题太长,简说之就是,文字学、书法学、绘画学要与哲学、宗教学、中医学去关联的,这些又要与天文学、地理学去关联,在对艺术的高度浓缩与提炼中又要反映到生命学的本体上来,一切不能以人文原则的艺术都是扯淡,脱离了人的基本属性讲什么都是空谈,不论文化的还是艺术的,乃至资本的还是金融的。就甲骨文研究的问题,不要轻易迷信当今某些文字专家的权威,或某些专家编写的字典,或许他们的思想出发点建立在为了项目套现、职称晋升、仕途升迁等功利主义之上导致思维和认识有偏差,我们需要客观的、冷静的、科学的去对待辨析?!?br>E.也有粉丝问道:“学习研究甲骨文不学习书法艺术可以吗?”
我说:“没生过娃就不知道肚子有多痛,站着说话不知道腰疼。与文字打交道,特别与甲骨文金文等古文字打交道,您若不去学习书法,不熟悉刀刻,不明白刀刻与毛笔书写的关系,不厘清文字的形体结构与文字的书写形态,那你只能隔山打牛了。过去的王国维、罗振玉、郭沫若、董作宾、胡厚宣等甲骨文学者为什么能够从研究中发现真知呢?因为他们重视文字理论也更重视文字实践,艺术的灵性是文字灵性的必然性。只有当你用心的去写毛笔字,学习中国美术史、书法史、文字史、社会风俗等的时候你才能感知、感觉到古人对文字是怎么认知和使用的,以及古人想通过文字要表达什么呵。不学书法,不写毛笔字,不遍临100多种碑帖,那讲要甲骨文,要讲金文、简牍等文字等于是糊弄人,或自我遣兴娱乐而已!”
F.复有人问:“老师,我写的甲骨文书法评委专家说我写错字了,我也是遵照甲骨文字典或者字帖写的,这又怎么说呢?”
我说:“正好将今天微聊一段摘此供思:‘呵,不要把<国家宝藏>娱乐性的电视当那么回事了,让他们做历史文化学术性质的栏目,那是找错门了,理解万岁,他们让影视演员坐场调侃就已经不是在讲国家宝藏而是玩玩国宝而已。反思一下,我们的万年华夏文化如今不自信且大面积的烂腐、专家们冒泡泡还不是近几十年的电视首当其要的传播功劳吗……就好像甲骨文书法一样,写甲骨文的把错误字写出来了,这应该首要的追责编写《字典》者,可是专家们却说写甲骨文的要去研究文字学、甲骨文等等……如果回过头去仔细发现,说这些话的专家(含编写《字典》的)大都不会写书法,而且更不懂书法艺术是什么……于是就出现了甲骨文书法在普及过程中涌现出总有那么些专家们胡扯胡讲的局面了呵……当然我是就事论事,不是否定所有专家学者劳动汗水与可取可用且有益有价值的成果的?!?br>备注:原创文稿不易,多转发分享点赏就行,祝四海升平,一切吉祥如意!2021年2月6日 杨牧青于北京 查看更多2021-02-07 19:49:56 12 0 1914 -
魏建军创作日记 对话
国画动物类《蝴蝶闹春图》,三幅。新进完成,与众好友分享。
魏建军 画2018-03-20 09:57:54 6 0 1913 -
2018-04-30 10:36:18 9 1 1913
-
已认证2018-07-18 12:48:59 7 1 1913
-
2018-11-20 21:14:38 7 0 1913
-
已认证2019-04-05 22:14:54 1 0 1913
-
杨牧青创作日记 对话
钟明善先生这篇《刘自椟先生篆书艺术赏析》似说家?;耙谎晾床皇钜迩乙馕队瞥?。当年(1995年乙亥冬)刘自椟老先生的大篆对我的影响极大,种的书法影子很深,长安太白路因缘难以抹去!紧接着陇上逸贤我的恩 师刘先锋书画理论之昼授夜习三年及桥山高增安"于体书法″数言惊语,震我心头,加之当时研《易》弄术之思想,使我对以前的"唐法晋韵″有了另一种不同的认识。再后来,壬午癸末之际,黄河岸上黎泉(赵正)汉简书法、何裕老先生的书法论解,特别何老微饮小盅后以肢体语言比划和带有激情的书法问题谈吐,至今记忆弥新不去!然,以上诸先生已离去多年或十几年了,他们的言语、学识、修养、音容和对艺术的理解与成就,是取学不尽的。隹,此敬!一一杨牧青阅读随记 查看更多
2020-06-22 15:35:30 2 0 1913 -
贾国英收藏日记 对话
喜事,朋友割爱,转让一幅姚有多先生一幅四尺整张精品给我,多谢!姚有多先生是我恩师,一直想收一幅记念,多谢好友割爱。
2018-02-01 17:56:16 4 1 1912 -
安士胜生活日记 对话
西青区文化馆欢乐西青行送福进万家,红色文艺轻骑兵 送福进万家走进辛口镇兰亭书画院 !
2018-02-05 22:44:26 11 1 1912 -
王根权创作日记 对话
观中国书法学院院长王根权先生作品有感
戴雄文
一方池塘笔似钩,
千层墨色线如弧。
遥望忽觉蛙声起,
近观才知伟人歌!2018-02-19 11:06:52 5 0 1912 -
2018-08-05 18:48:37 7 0 1912
-
李亚南创作日记 对话
幽篁月夜图
2018-08-09 10:20:00 5 0 1912 -
已认证
叶仲桥收藏日记 对话
“当代中国.上海艺术展【第二回】”于2019年11月1日在上海中庚漫游城4楼开展;
我的国画花鸟画作品《锦上添花》《大喜图》《长青图》《紫气东来》等作品参加《当代中国.上海艺术展》!
“当 海艺术展》!
“当代中国.上海艺术展【第二回】”展览时间:2019年11月1日--11月11日;
展览地点:上海市闵行区闵虹路8号中庚漫游城4楼423-425;
主办方:
上海一幅ART画廊
上海汉穹文化
北京汉典拍卖
纽约安迪艺术策展公司
参展艺术家:
田 霞(加拿大) 叶仲桥(广东)
帅子宸(四川) 陈 许(广东)
徐建新(江苏) 涂文开(北京)
由美子(日本) 霍秀田(辽宁)
姜 维(北京) 杜主明(江苏)
斋藤浩実(日本) 王劲之(台湾)
王红梅(山东) 张洪德(上海)
朱子铭(上海) 查看更多2019-11-01 11:00:20 56 0 1912 -
安士胜荣誉资质 对话
标题《太矮了》【捂脸】
在“不志合作初心,继续携手前进”,西青区纪念中共中央发布“五一口号”70周年大会上,获得荣誉证书,领奖场面掠影。
安士胜2018-04-28 17:40:14 6 3 1911 -
王征明创作日记 对话
水意画大量留白。水意画修正了中国画的形不准、空间杂乱、色彩不合自然逻辑,除此三点中国画都很优秀,也是人类优秀文化的一部分,其中留白是人类历史中审美的一大贡献。
2018-06-15 23:46:08 6 1 1911 -
卢俊良创作日记 对话
《院内院外皆秋光》《硕果》《金玉满堂》《秋实》《庄院小景》《满目芳华》,国画花鸟画~葡萄系列四尺斗方作品分享
2018-08-17 15:53:17 6 0 1911 -
甘庆琼生活日记 对话
感谢各位宗亲藏友一直以来对我书法国画作品的大力支持,分享藏友与作品合影照片以记之。
2019-11-25 08:51:08 11 0 1911 -
董献省创作日记 对话
国画花鸟画《山石榴》:
似火山榴映小山,繁中能薄艳中闲。一朵佳人玉钗上,只疑烧却翠云鬟。一幅石榴欢迎大家欣赏指导2020-02-19 09:32:14 11 0 1911 -
周海波创作日记 对话
《但愿做一只飞鸟》周海波个人主题油画展!
2017-12-15 12:49:00 8 3 1910 -
周牧天创作日记 对话
为伊消得人憔悴
2018-01-02 10:01:59 2 1 1910 -
汪林创作日记 对话
国画新作《幸福一家》完成50x50cm,汪林
2018-03-01 18:09:15 9 0 19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