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王征明创作日记 对话
“意境说”先出现于文学批评领域,后来 绘画中也引入了“意境”的概念。清代画家笪 重光在《画筌》一书中正式使用“意境”一词 来阐述绘画理论问题,而在此前,意境的理念 早就蕴涵于绘画的创作之中,最早可以追 p;早就蕴涵于绘画的创作之中,最早可以追溯到 魏晋时期“澄怀味象”、“得意忘象”等观念 的提出,到宋元时期经过苏轼诗画一体的艺术 主张和倪瓒的“逸气说”、钱选的“士气说”,陶铸的“意境说”,走向成熟?!耙饩乘怠蓖黄屏嘶婊ゴ吭傧挚凸凼挛锏墓?emsp;念,而赋予了绘画表现主观精神的功能,使得 绘画出现了以情构境、托物言志的新的创作取 向,令画家通过对境象的把握与经营而实现“情与景汇,意与象通”的艺术效果,对中国传统 绘画特别是山水画产生了极为深远的影响。而意境的本质则是表象,是塑造物境和情景的基本条件,没有意境则物境无法实现独特的美,情境也无从真实的再现?!跽髅?/span> 查看更多
2018-02-15 15:09:32 4 1 1974 -
任清宇创作日记 对话
当今中国画坛有些作品雕饰过度,非常不好玩,也有纵肆狂放乃至漫无法度号称大写意的作品,满纸乌烟瘴气。质粗而心细,看上去粗,实则是细,这才是艺术的高境界。任清宇
2018-03-30 20:09:20 7 1 1974 -
陈其飞生活日记 对话
赠,陆秀夫纪念馆《夜竹》一幅。
陈其飞2018-04-15 19:56:00 2 0 1974 -
张健创作日记 对话
国画花鸟画《池塘赏莲花》
人跟动物一样,看清楚的时候就应该有所应对措施和办法2018-05-14 11:08:47 12 2 1974 -
已认证
叶仲桥创作日记 对话
这张《大地生辉》的大画,是由一位本土企业家订制的大画(装裱后4米88*2米68)昨天下午完成,老总也特别喜欢,并多次前来观赏,感谢李总的大力支持和收藏我的画作,并祝愿李总的生意兴旺发达!
2018-06-11 18:00:09 5 0 1974 -
已认证
叶仲桥收藏日记 对话
10月9日获邀参加2018年云浮市石材工艺制作比赛评委,参赛选手的水平比上届的水平有所提高,云浮石艺精雕细琢,精品不断创新!祝贺获奖的艺人!
2018-10-11 10:07:38 25 0 1974 -
曹国银创作日记 对话
应南昌弘法禅寺书法笔会
书法作品
四尺对开
佛在心中
业精于勤等2019-03-21 03:44:36 6 0 1974 -
荆古轩收藏日记 对话
旧藏二个漂亮的瓷器笔筒:1,咏雪四方瓷器山水笔筒。款“许人”2,雪景人物山水瓷器笔筒。
2019-10-24 12:59:38 5 0 1974 -
马培童收藏日记 对话
对话文徵明山水画,潘玮萱评马培童(48)
文徴明,江苏苏州人,嘉靖初曾任翰林院待诏,不久辞归。文徵明初学沈周,后致力于赵孟頫、王蒙、吴镇三家,自成一路?;绯蚀窒噶街置婷玻直试醋陨蛑?、吴镇,兼 ,粗笔源自沈周、吴镇,兼取赵孟頫古木竹石法。笔墨苍劲淋漓,又带干笔皴和书法飞白,于粗简中见层次和韵味。
文徴明作品《东园图》(见图一),东园主人与文人雅士在园中游乐的情景。画中穿灰衣的东园主人出门迎接从鹅卵石径走来的红衣友人,友人后面有一琴童正抱琴尾随红衣主人其后。鹅卵石径两旁绿草茵茵,树木高大茂盛。画的正中心,有四位文人在屋内围桌展卷,品诗赏画。一童子手捧卷轴在旁恭候。屋外一童子手托茶盘朝这屋走来,与红栏旁一坐者答话。隔池而望,水榭旁有两位雅士在对弈下棋,投入正酣。对岸的竹篁路上,有一仆人端着盘子急匆匆赶往棋屋?;胰÷雇?,只留右上角以透气,在有限的空间内精心营造小自然,力求有限中求得无限,利用多用的分隔法,造出无限空间。园林的分隔手段有门、墙、廊、屋宇、假山、水池、树木、桥梁等,文徵明自由随意地运用了这些元素,在绘画空间处理上:以入门蔽曲空间,以山池变换空间,以建筑分合空间,以植物呈现空间,完全合乎明清造园的法则。
马培童以下焦墨焦彩山水作品,于简化中见层次分明,在小空间里,展现无限空间,以心造境,具有远见宽广的博大胸怀,以树水山石或云作为空间分隔,当中穿插房子或点景人物,布局合理,二者一个是园林造境,一个是山水造境,均通过心灵造境,因此有相同余韵。
文徵明其作品二《绿荫清话图》(见图二),画的下段三面环树一侧的空地上,两位高士席地而坐,情态恬静优雅,他们在倾心交谈,似乎有说不完的话题。参天屈曲的古树,奔流不息的溪水、嶙峋的山石。渲染了画面幽风秀稚的古韵,惬意万分。再向上,几株巨松挺拔高劲,其间有茅舍,木桥,一妇人从桥上经过。从图上部的多处房舍推测,妇人也许是在回家的途中。旁边瀑布自高处飞落山涧,水声甚大,声色并貌。图的上段,山崖陡峭,树木苍盛,有袅袅炊烟从房舍屋顶飘来。主峰浑厚苍健,取的不是全景,令人充满想象。
马培童下图四作品,画的下段树木茂密,有一幽居,屋主人在谈书论画,画的右边瀑布飞泉,水声甚大,画的上段,树木茂盛,云雾缭绕,山石嶙峋,二者均采用高远、深远构图法,均描绘高山耸立,岩壑幽深,丛林茂密的自然景观,将人与自然融为一体,勾画远离尘嚣、涤荡心灵的桃源世界。有相同余韵。
文徴明其三作品《真赏斋图》(见图三)画中怪石结体丰富而不零乱,画家把太湖石奇崛灵巧的特性淋漓尽致地刻划了出来?;鞒劣裟?,枝繁叶茂,遮天蔽日,渲染出盛夏中一块清幽凉爽的世外桃园。作者借描绘华夏设置的优雅环境,委婉地讴歌他晚年的操行。茅斋用界画法,一笔不苟的线条深含着对书斋主人的崇敬。古代山水画以散点透视表现空间,不拘泥于客观世界某些具体的科学结构,以便能充分表现作品内容,作者为了体现茅斋内人物的活动和陈设,空出一面外墙,仍不失其真实。构图是这件作品最独特之处,文征明大胆截去树的上半部分,几乎不留天际,这样就压低了欣赏者的视域并把视线引向茅斋,三面环绕繁密景物的茅斋,前面留出大块空白地,使整个画面的气脉得到流畅,显得空灵。欣赏者的视角感受在这里也得到了调节。
马培童以下部分作品,与文徴明一样,画的顶部几乎不留天际,将观者的视觉引向画中部的聚焦点,突出主角的中心点,与文徴明有相同之余韵。文徵明一生研究画理,致力于实践,最终成为明代四大家及四大才子之一,为沈周之后吴门派的领军人物,并长达半个世纪之久。
——(潘玮萱写於上海) 查看更多2021-09-18 16:38:41 31 0 1974 -
李牧创作日记 对话
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李牧新作,可以订制
2017-11-21 11:51:19 6 3 1973 -
丁国祥生活日记 对话
应邀参加中国教育电视台春晚《泼墨中华情》春节特别节目录制!现场挥毫泼墨,并与好友留影。
2018-01-12 11:24:32 2 1 1973 -
已认证2018-03-06 10:03:36 7 0 1973
-
2018-05-25 20:27:31 11 2 1973
-
王根权创作日记 对话
连载31)《武圣王翦传》,王根权著,版权所有,盗版必究!发扬中华传统,弘扬王姓文化。欢迎赞助!第一部:王翦世家? 第六章、平阳郡望? 。
王姓二世祖王宗敬娶妻姜氏,系司隶校尉姜元女,生了一个儿子 宗敬娶妻姜氏,系司隶校尉姜元女,生了一个儿子,这个儿子叫王凤。 ?
王凤,王姓三世祖。王氏家谱记载;“王凤字思勉,多智略,任上卿,封平安公?!蓖跣帐侵芡跏业淖谇祝踝诰蠢沃芫巴?、姬朝、周敬王三朝司徒,王凤任周上卿封平安公。周王室对王家父子可谓不薄,王家父子对周王室也可谓忠心耿耿。王宗敬“温恭敦敏”,在诸王子争夺王位的斗争中,艰难周旋。王凤“多智略”,为了扶周王朝之将倾大厦,兢兢业业,费尽心机。然而,周王朝日趋于衰之势并未因王家父子的忠诚和努力而改变。 ?
王宗敬生长在王宫,虽然不是王子,却享受着王子一般的待遇。周景王念其哥哥故太子姬晋的情份,视其如己出,令其与众王子一同学习,一同玩戏。因其“温恭敦敏”,与众王子都能处的来,众王子都喜欢他,也都尊敬他。公元前520年(周景王二十五年)那场周室王位之争,王宗敬支持姬朝即位,赶跑了姬丐,但姬丐却不怨恨他。 ?
公元前509年(晋定公三年),姬朝迫于晋国六卿的军事威胁,向晋国六卿妥协,同意姬丐回周都洛邑做敬王,自己称臣,王宗敬随姬朝一起做了姬丐的臣子。姬丐回到了周都做周敬王,王宗敬继续做着周王室的司徒,不久姬丐召其子王凤入朝为官。 ?
公元前504年(周敬王十六年),姬朝看到晋国六卿为争权夺利尔虞我诈,相互残杀,闹的不亦乐乎,又起来反对姬丐,姬丐再一次逃奔到了晋国。这次事变,王宗敬、王凤父子没有追随姬朝起事,而是做为周敬王姬丐的臣子,随周敬王姬丐一起逃出了洛邑,来到了晋阳。前番扶植姬朝登上天子宝座是忠君,此番随姬丐一起逃难同样是忠君。王宗敬、王凤父子举家逃离周都洛邑,姬朝没有为难他们,让他们一家老小仆从等一起离开洛邑随姬丐而去。 ?
待续... 查看更多2018-06-09 09:50:30 5 1 1973 -
已认证2019-03-09 20:41:07 21 0 1973
-
宋继兰收藏日记 对话
中国国家画院常务副院长卢禹舜北京西郊明清古民居群门头沟爨底下村写生活动,部分写生作品欣赏。
10月7日至13日,中国国家画院常务副院长卢禹舜、中国国家画院教学部王跃奎暨中国国家画院研究员林容生、 国国家画院研究员林容生、乔宜男等70多名师生,来到北京西郊明清古民居群门头沟爨底下村写生。
卢禹舜先生简介:
卢禹舜先生现任中国国家画院常务副院长、院务委员,中国艺术研究院博士生导师,哈尔滨师范大学副校长、教授,全国政协委员,中国美术家协会理事,中国画艺委会副主任、中国画学会副会长,第二届“全国中青年德艺双馨文艺工作者”,中宣部“四个一批”人才,有突出贡献优秀专家。
卢禹舜先生几十年来,一直是在 “用心灵感悟自然,用笔墨表现世界”,他的笔墨纯熟、丰富,并充满诗意。观卢禹舜先生的山水画,有一种耳目一新的神秘感,使整个心灵受到一次洗礼。他的作品不仅具有强烈的时代感,还蕴含着深厚的民族魂。
著名评论家薛永年曾这样评价卢禹舜先生:“我非常欣赏年富力强、有思考、有抱负的卢禹舜的绘画,他的艺术有鲜明的中国精神,有强烈的时代意识、现代意识,又有着独特的个人风格。我觉得他的艺术用复兴青绿山水的手段,复兴了中国山水画的精神、人文传统,我欣赏他的原因就是他把当代人的视觉感受与我们的精神需求结合起来。他能把青山绿水画出光感和神秘感,吸收了西方的一些艺术手段,形成了传统青山绿水所没有的透明感,表达那种和谐,那种对无边宇宙的感慨”。
中央美院教授王镛评价卢禹舜先生:“卢禹舜拓宽了中国山水画的意境和笔墨语言,特别是拓宽了老庄哲学与山水精神之间联系的通道,形成了自己个性鲜明的艺术风格——'禹舜山水' "。 查看更多2019-11-05 10:35:37 14 0 1973 -
姬保国创作日记 对话
辛丑年清明节行草录毛主席沁园春.雪,并自做小诗一首:
清明云湧韶山峰,
雨亦纷纷魂梦萦。
祭拜主席代代续,
江山永固中国风。
20210403
姬保国/文2021-04-13 15:34:57 25 0 1973 -
罗虹明创作日记 对话
画好工兼写,再来幅水墨
2017-12-05 09:55:24 19 3 1972 -
石梦松生活日记 对话
绿水青山已不多,肆意开发谁奈何。都市繁华无兴趣,依旧田园恋牧歌。
2018-03-07 18:38:57 7 0 1972 -
已认证2018-04-05 10:39:42 9 2 1972
-
已认证2018-04-20 10:23:53 7 0 1972
-
已认证2018-06-13 18:34:03 12 1 1972
-
已认证
叶仲桥生活日记 对话
2018年8月19日“世界叶氏联谊总会广东五邑分会第一届助学基金会”在广东召开,捐赠书画拍卖资助贫困优秀学子这个活动要积极参与。积德行善,需要大家共同一起来参与!
2018-08-21 17:35:20 21 1 1972 -
2018-12-14 16:58:17 4 0 1972
-
2019-02-19 11:38:39 35 0 1972
-
叶向阳创作日记 对话
翰墨颂中华:《鸿运当头》国画山水画,乙亥年新作分享。今日春分,恭祝亲朋好友鸿运当头!事业发达!生意兴?。⊥蚴录?!
2019-03-21 14:18:20 25 0 1972 -
徐如茂创作日记 对话
中国画画到一定高度,就是画学养,画积淀,将技艺演练到出神入化叫绝活,练到炉火纯青叫绝技。
2020-01-14 15:31:23 4 0 1972 -
2017-12-30 21:13:39 16 2 1971
-
林丽姐创作日记 对话
晒晒近期的工笔画作品《双士图》《双鹤图》百花汇,
2018-05-03 10:53:59 4 2 1971 -
马培童收藏日记 对话
对话清末、民国初海派著名画家吴昌硕,潘玮萱评马培童(72)
吴昌硕,原名俊,字昌硕,以字行别号缶庐、苦铁等,浙江安吉人。曾任安东县令一个月。工诗书、篆刻,书法擅长石鼓文,篆刻学浙、皖派,为西印 擅长石鼓文,篆刻学浙、皖派,为西印社社长,是清末、民国初海派著名画家的杰出代表。
吴昌硕,30多岁开始学画,求教于任颐,40多岁以后将画示人。擅长花卉画,初受任颐指点,后参赵之谦画法,又继承徐渭、朱耷、扬州八怪传统,并将书法、篆刻的行笔、运刀、章法、体势融入绘画,形成富有金石味的独特画风。用笔浑厚苍劲,力透纸背,又纵横恣律,气势雄强。
吴昌硕作品《桃实图》(见图一)画家笔下的硕桃不同于宋文人画中的萧散、捉摸不定的物象,有着沉重,结实和丰满的立体感,他先染出桃子的位置,趁水色欲干时,勾出枝干,以浓重的笔墨画出覆盖在果实和枝杆上的桃叶,桃色与墨色微微相渗,枝叶俯仰顾盼,加强了空间深度。
画家夸大了桃子的体积,树干用笔十分简阔,桃实的布局以特写的方式将下面三只投向观众的眼前。
在构图上,吴昌硕喜取近似书印章法布白的之字和女字的格局,或将石鼓文变正为斜,以倾斜的井字作为构图的基础。因此他的作品时常从左下方斜延至右上方,或从右下方斜延至左上方,枝叶紧密、虚实相生而成对角斜势,充满了张力。
在设色方面,吴昌硕喜用浓丽的对比色,常用西洋红画花,色彩强烈而鲜艳,艳而不俗?;蹲釉蛴媒吓ǖ穆獭⒒圃偌咏鼓?,形成深厚而饱满的艺术效果。此外,其画作还配以趣味盎然的诗文、洒脱出众的书法,以及古朴合宜的印章,诗、书、画自然天城。他不喜欢四平八稳,讲究绘画同书法有笔势呼应的布局。
马培童以下佛像作品,马培童以焦墨绘之,并将佛像拉近距离,夸大佛像的体积,以特写绘之,因此与吴昌硕有相同余韵。
在海派的画家中,能将诗、书、画、印为一体的唯吴昌硕,他画外求画,将印风书风和画风融为一体。吴昌硕其书法也名震天下。尤以篆刻书最负盛名。他以《石鼓文》为范本,参以西周金文及秦刻石,融合篆刻笔意。所作画法凝炼遒劲,貌拙气酣,极富金石气息,可谓自出新意、前无古人。除篆书外,其楷、隶、行书也十分出色,具有古朴敦厚,刚健苍劲的特色,充分展示了作者的创意及气魄。
————(潘玮萱写於上海) 查看更多2022-04-26 17:24:55 51 0 19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