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杨牧青创作日记 对话
有感之际,再次对《易经文化启迪生活的智慧》的课件修改,欣逢时代的新气象……然观史则如,周初大谋略家姜子牙,汉初张子房、东方朔、京房、焦延寿等至三国诸葛亮、司马懿、庞士元等哲皆善术数之法!再如,东晋大风 水师、经学家郭璞注解《山海经》,唐代天文学家李淳风占星而《推背图》,宋初道仙、书法大家、易学家陈抟三棋赢华岳,经学大师邵子梅花易数更是令世人千年之叹服!又如,元代大画家吴镇、黄公望等师曾卖卜为生,明初刘伯温、袁柳庄以相术游天下,清初四僧之一、大画家石涛亦扬州卜生为画,一画论其实很简单却惊世不已,就是个曾国藩大文人带兵亦不输诸葛先生!民国时期,尚秉和、徐芹庭等易学大家并能写得一手漂亮的书法佳作,或山水画寄情!至若近世一代书画大师、旷世难见的山水画宗师黄宾虹老人亦有太极笔法之说……等等,多不枚举。由是,先生我说,为艺者必通文,通文者必知象,知象者必观水,观水者必善术,善术者必晓天人地之三盘,至于三山二十四向都是小技小巧。夫以此约之,言为中国书画艺术者当思之,以化无明之相,反之则流俗,一一芸芸罢了!一一杨牧青随记 查看更多
2020-04-04 22:27:43 5 0 1495 -
杨牧青创作日记 对话
书法作品名称:听声知性
规格:100cm×50cm/5平尺
款识:庚子仲夏杨牧青于京都
备注:余1999年提出并研究、倡导"中国率真派书法艺术理论″是在总结前人的书法情态中浓缩至"率真"二字,揭 浓缩至"率真"二字,揭示书法界之现状,以"书法艺术、艺术书法、书法名人、名人书法″十六字立为心传,以期广化。书法者,必是先有书,书为文为体,书当依法,不应肆意涂写或钻营佞幸为"书法"之路?;痪浠八担褪窍扔辛耸榉ㄕ飧?quot;体″才能有书法艺术的这个"用″。体用之法出于"易″而成于"道″,这是一个循序渐进、逐阶而上的事情,为艺者终其一生不外循阶而进罢了。一一杨牧青随记 查看更多2020-06-16 10:41:14 6 0 1495 -
杨牧青创作日记 对话
专记:新时代甲骨文信息综合研究拓展学者杨牧青
艺界网:“一个甲骨文就是一个故事,就是一段历史,演绎着远古的岁月沧桑,刻写在龟甲兽骨上的甲骨文不是殷商人凡事迷信鬼神都要去占卜而形成的契刻文字,它是商王 商王朝一种独特的、重要的文字记录方式,是商代人及其之前的文献档案……”当代书画大家、国学智慧与上古文化研究者、智库决策与资深企业文化战略顾问、新时代甲骨文信息综合研究拓展学者杨牧青老师在画案前如数家珍的分享着甲骨文的故事和历史。
大西北的黄土陇原,地灵物殊,亿万年前的环江翼龙、两百万年前的黄河古象从这里发现;近现代考古学上的中国第一块旧石器从这里出土;三皇五帝和夏商周的先祖都曾在这里留下影迹,盘古女娲,岐黄论道,南倚泾渭,秦直北去,右陇山而左子午,民风淳朴,这里是中华文明的重要发祥地之一。
上世纪七十年代初,杨牧青老师就出生在这里,秉持着老实做人、本分做事的老杨家的家风,以穷人家孩子早当家的耳诲,从小就走出了这块黄土地。他,参访学研,大江南北以书法、绘画为业安生,大凡知识学问概不轻易错失,师承多家,从传统到现代,所涉学科甚多,复合跨界。善甲骨金文书法,工楷行草隶榜诸体;擅水墨大写意山水,兼人物、花鸟画,多艺术、文化、社会评论,从艺术创作到学术思想业已形成风格鲜明、观点独到的体系。
因此,也奠定、扎实了他步入不惑之年再度全面展开深入研究甲骨文的基础。也因此,让他调动了平日里书画创作天赋的艺术积累和上古文化研究的锐思独见在甲骨文上能够窥其究竟,提出了发人深思的“杨牧青甲骨文非卜辞说”和“杨牧青古中国大昆仑文化史学观”。
他说,希冀融通东西方文化的共性,从上古文化源头着手,以科学实证+玄灵思维是认知人类上古文化的基本方法为出发点,以华夏文化溯源为主体,辨析世界文明来龙去脉,梳理上下一百万年人类上古文化脉络,探究中华文化五万年路径,确立中华文明三万年观念,改观中华文明五千年及至八千年的欠准确说法,向海内外发出倡议,期以有益人类社会发展。
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当中,甲骨文是汉字早期比较成熟的字体,距今已经三千多年了,学习、研究、传承、保护、拓展与创新甲骨文就成了华夏儿女义不容辞的责任和义务。杨牧青老师在先哲研究基础上,以独见造诣对甲骨文深入参究,撰言立论,并通过中国独有的水墨艺术进行大胆的实践创新,业已成为“新时代甲骨文信息综合研究拓展学者”,引领甲骨文研究的新思路、新方法、新形式!
杨牧青老师先后撰写了《甲骨文字的解读思想和方法要有新突破》、《甲骨文非卜辞说叙事曲?系列文稿》、《甲骨文研究要打破思想禁锢,突破认识瓶颈》、《甲骨文字典编写要注意古文字本源本义本意》、《简析“鎷”字在甲骨文中的疑因》、《鼎说及甲骨文非卜辞说之鼎、贞二字解读》、《从甲骨文“兴”字看“地摊经济”的民生之道》、《当世甲骨文解读与研究误差原因有三》、《吕字是商周及先前时期对“铜”的称谓》、《书画考古甲骨文及学术研究的象牙塔》等文稿。
他还撰写了《山海经新解(陆续)》、《人类上古文化谱系表/研究导读》、《探清黄河流域山山水水,明白华夏文化文明万年史》、《探究三皇五帝新序位,有益中华文明血脉畅通》、《中华人文初祖轩辕黄帝出生地究竟在什么地方》、《尧王大禹行迹路线考》、《简说夏及夏人起源(修改稿)》、《让陶器说话:改变人们对文明标准界定方法与认识》、《剔除中原中心论和四夷说则可探中华文明之源》、《现代科学思想与传统文化思想之谜径说第一》、《全球首发:破译贾湖遗址16个符号文字》、《何尊铭文书法鉴赏及铭文新考微言》、《古上党 发鸠山 精卫填海 后羿射日之考略》、《神人共识系列之共工怒触不周山》、《黎城西周黎侯墓群M8墓葬出土的青铜圆壶铭文略释》、《简述汉字书法兼议世界文字的艺术创造力》、《什么样是合格的书法家、画家和书画家》、《中国书画各阶层分析》、《书论约言四则》、《中国山水画东西宗论》、《还书画界一方净土,书协美协画院应改制重组》、《谁是留守儿童的罪魁祸首》、《中国文化发展的现代文明进程是1+5格局》、《必须要正视文化对抗力在中华文化发展中的重要作用》、《中国三亿弱势群体如何发展》、《新时代环境下对中国养老的思考与略见》、《新时代复兴中国传统文艺需融合发展》、《文化兴国强国需从尊重文化礼敬文化人开始》等近百余万字的文论,见于相关刊物网络,业绩被多部辞书编录。
同时,杨牧青老师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一带一路”倡议和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大背景和精神指引下,紧跟文化自信、文化强国、文化兴国战略倾注心血服务于人类文化终极事业。期以,在他发起、主笔的水墨三晋、水墨巴蜀、水墨京津冀、水墨华山与陕西八景书画文化行和以甲骨文境象漫游上古文化文明系列讲座等活动中能够将甲骨文一如既往的发扬广大,推广普及。(来源:艺界网 采编:郝富强) 查看更多2021-02-20 20:07:08 9 0 1495 -
2017-12-11 16:13:31 5 3 1494
-
陈文斌创作日记 对话
紫气东来!
2018-03-11 11:53:31 4 0 1494 -
周牧天创作日记 对话
来一波
2018-03-12 14:35:30 5 0 1494 -
高勇利创作日记 对话
国画《綠樹多生意,白雲無盡時》
180*68cm
軟片未裝裱
高勇利2018-04-08 18:33:44 5 1 1494 -
杨牧青创作日记 对话
第一张图分十四个块,它要表达的内容简直是太丰富了,把科技文明、游戏文明、自然文明和粗略的学习知识进行完美的结合与表现,特奇妙的??!怪不得老子讲道时说“象帝之先”呵。帝之前是皇,皇之前是神,是时神、人、 巫共存,巫拥有绝对的至高无上的权力!
从第一张图中就明白了全球的两河流域、古埃及、古中国的象形文字是怎么在6000多年前产生的。注意内面十字形、旋涡形,太极、八卦、历法、计量、制度、公平等就是这样产生的。当时人类画的、写的就是人类以往的生活记忆、对事物现象的理解、对当时的感性与理性相结合的记录!
第二图是上古各种崖画图符,现在考古说是距今约5000年至3000年前,其实仔细考察人类上古文化文明,做推理论断,这至少在2万年之前或左右,所以估计C14测年代的科学方法是太靠不住的。
世界上人类的文字是先有图文、符号之象,而且一个图文、符号是要表达多种、多层含义和寓意的,之后历经两千的发展才有了具体的读音法则!中国3500多年前甲骨文已经是很成熟的一个文字体系,同时期还有一个文字体系就是青铜器铭文、玉器刻画文(金文/大篆)。甲骨文之前是5000多年前黄帝时期仓颉整理的那个时代之前的古文字或图文符号的字形而已!
倘若从事中国书画的,搞国学文化的,连这些都搞不明白,弄不清,那就是一个白痴而已,这并不是学术观点或百家争鸣的问题,这是艺术、文化的根源之一,不弄通这些,即使把各种书经、理论背的很熟练,即使把奖项、头衔拿的再多,文化、艺术权力再高再大,那终究不过是比白痴多了些聪明的愚昧而已!一一杨牧青随记 查看更多2018-10-30 21:32:00 5 0 1494 -
秦召勇创作日记 对话
为南宫市古玩城首届青年书画展之作
2018-02-13 19:49:49 4 0 1493 -
宋继兰创作日记 对话
为老父亲祝寿。
《岂止於米,敬期以茶》
作画《竹报平安》
宋继兰2018-03-14 18:10:17 2 0 1493 -
谷风创作日记 对话
新作动物小品一组《蜻蜓》《蝴蝶》《牵牛》《知了》,与大家分享。
谷风2018-03-23 12:16:32 5 0 1493 -
冯保民创作日记 对话
《云淡风轻》
水彩画
50x75厘米
2017作品2019-03-26 09:59:02 4 0 1493 -
高志刚创作日记 对话
我的大篆金文書灋創作《見賢思齊》;
規格:六尺對開180x50cm。2020-11-30 15:44:13 17 0 1493 -
马培童创作日记 对话
《绘画艺术的“物象”之神》 童心写历(90)马培童焦墨画感悟笔记;
枯笔出于混沌之渴墨,调和于黑白阴阳之局,贯穿于日月之空间,分布于乾坤之系。浓缩于笔墨纸砚,放光于石窟佛陀之灵魂,历经于千年史镜之 之灵魂,历经于千年史镜之要,厚寄于焦墨枯骨渴墨可韵,笔枯者润为灵。
有“物象”的观念,所谓“物象”,是精神领域内的概念?!拔锵蟆币?,“象“对于造型艺术的绘画而言,是一个极简单又极复杂的问题?;婊系闹种至髋?,首先碰到的就是这个“象”字。
写实画——“如实描绘”,写意画——“在似与不似之间”,抽象画——完全抛开具象。“不似”之“似”是指物象,“不似之似似之”的后两个“似”,是指风韵神采。“明暗高低”以科学的焦点透视去取象,则必遵透视学理。但中国古之文人,既视“天地”为“浑融一气”,则所谓“明暗高低”皆“一气”所化成。这样的世界观,这样的立足点,状物造型自自然然地以“不似之似似之”为原理了,这便是清人查礼所云“不象之象有神”。
——马培童记 查看更多2021-07-23 11:11:33 32 0 1493 -
2017-12-20 07:48:13 8 2 1492
-
王开元创作日记 对话
闲来无事,随意涂画。王开元 书法
2018-01-20 10:10:52 4 0 1492 -
田君才创作日记 对话
今日作品 四尺斗方
2018-03-15 18:05:04 2 0 1492 -
2018-04-13 21:43:13 6 3 1492
-
石梦松创作日记 对话
欲遣羁怀任疏狂,翠掩小窗过矮墙。蒌蒿满地无须剪,落花着地入泥香。陋巷从来少车马,柴扉偶有友人访。一卷诗书朝至晚,淡茶有味慢品尝。
石梦松国画作品2018-04-19 13:12:27 3 1 1492 -
曲锡旺收藏日记 对话
天津作家书画艺术展,昨天(9月25日)在天津文学艺术展览馆布展完毕,将择日开幕?;队焓惫饬?
2018-09-26 11:36:56 12 0 1492 -
史介鸿创作日记 对话
书法《崇德立仁》“品德不高,落墨无法”。写书法就是写自己,思想、品味、情操、境界提高了,才有可能提高书法水平。书法是技术与个人品格的体现。
欲写的一手好书法,必先提高个人对人生,处世的觉悟。 对人生,处世的觉悟。2019-09-04 09:12:02 4 0 1492 -
杨牧青创作日记 对话
名称:国画
规格:68cmx68cm/4平尺
款识:春上陇塬育万物,总有红绿慰心田。庚子杨牧青写于京都。
附议:
上世纪以来或更久远的千年以来,黄土塬因水土流失和人为的取柴烧火、野牧、伐树木支 、野牧、伐树木支持大生产等因素,绿色的黄土塬再没有了绿色。
记得小时候的黄土塬上都是光秃秃的。后来,国家层面给以智慧的大决策,春风劲吹,提出“植树造林,绿色甘肃”、“让荒山变绿色”等对得起执政者良心的口号与具体实施,通过多年的大投入、大努力,黄土塬上沿公路、铁路等路线(区)的周边多了绿色,可真谓是“功在千秋”!时当每年春夏交季期间,黄土地上的山山峁峁多了红红绿绿,风景也就变得不那么荒芜了,黄土地上老鸦哀鸣也听不到了,黄土大塬上的人也有了更多的新希望!一一庚子三月杨牧青随记 查看更多2020-03-19 11:47:57 5 0 1492 -
杨牧青创作日记 对话
“古杨侯国”项目研讨会在北京举行
上图:杨牧青宗亲用甲骨文书法拜题<古杨侯国>宗亲杨万海(左)、宗亲杨沫和(中)
2021年8月16日,应著名书画家、上古文化研究学者与智库决策专家 应著名书画家、上古文化研究学者与智库决策专家杨牧青宗亲的提议,中华文化促进会四知文化研究工作委员会、北京四知文化研究会在北京召开了围绕“古杨侯国”项目及"大槐树·寻根问祖"的有关内容研讨会。
会上,杨牧青宗亲汇报了近两、三年来在山西各县域采风、调研的情况,根据"洪洞县打造国际知名文化旅游目的地"的方案基本要求,按照洪洞县委县政府的有关会议精神,以《洪洞寻根·古杨侯国遗址开发暨杨姓文化产业创意园(馆)项目》之提请,修葺"古杨侯国"遗址,争取纳入山西省大文旅产业项目当中。对此,研讨内容及有关议题大家一致认为可行,积极参与落地实施,为洪洞县打造国际知名文化旅游目的地的发展助力!
上图:宗亲杨万海秘书长主持研讨
北京四知文化研究会顾问、国家工商总局办公厅原主任杨沫和介绍了古杨侯国的起源及自2014年以来四知文化研究会针对“古杨候国”项目所做的相应工作,对下步发展方向提出建设性意见。
同时,北京四知文化研究会会长杨志刚,武警总部后勤军需部原部长、研究会监事长杨仁和,副会长杨增、秘书长杨万海分别作了发言,均提出了建设性意见。
最后,大家一致认为,这个研讨会很及时,期昐接下来洪洞县有关方面能够给予大力支持,特别要对"古杨侯国"的文化?;び氪刑岬街匾囊槭氯粘獭W芑峋龆?,由杨牧青宗亲负责与洪洞属地方面做好对接工作,洽谈下一步工作方案。
上图左起宗亲:杨万海、杨仁和、杨沫和、杨增、杨牧青
一一记于水墨京津冀、水墨巴蜀、水墨华山、水墨三晋·杨牧青书画文化行暨晋陇文旅科创123+5实施计划″推进途程中。(部分图文来自杨氏总会秘书处) 查看更多2021-08-23 22:13:13 11 0 1492 -
李玉凤创作日记 对话
花鸟草虫小品!
2018-01-05 08:44:11 3 2 1491 -
李同辉创作日记 对话
四尺红梅迎春,梅开五福。喜欢的私聊。李同辉
2018-02-10 18:12:30 5 0 1491 -
宋德发创作日记 对话
刚刚画完《雪路》,墨还没干,拍照晒晒。
宋德发 作品2018-04-03 18:12:33 6 1 1491 -
欧凯歌创作日记 对话
国画山水小品,略改并上色,然后打油一首“小溪潺潺绕吾家,地僻无客尽有暇。闲来静读诗书礼,从此不羡渊明啦!”
2018-05-11 16:58:29 5 1 1491 -
夏莲收藏日记 对话
《荷气生财》
2019-02-06 20:50:17 7 0 1491 -
杨牧青创作日记 对话
观图思说,约在唐尧到夏启这段千年时长的时期之间,也是末次冰河期的尾声,沿海内陆的大陆架比现在低近40米到70米。所以尧、夏及以前的黄帝、蚩尤、颛顼等都生存在以当今海拨为准的五百到八百米左右或以上的山区 及相对的盆地区间,当今各大平原还没有彻底的适宜人居。所以北京人为什么在山顶的洞中要生活,不在山下呢?因山下、山坡地带是水患泽漫区。
所以《易》的夏代《易》名为《连山》,以艮卦山为首,也所以《山海经》多记载用玉璜、玉璋祭祀山神,并以《山经》地理方位为重。
到了商代时人们逐渐才向形成的比较稳定的平原开始择居。之又所以商代《易》名为《归藏》,以坤卦地为首,人们从敬神、敬皇、敬天、敬山开始完成了敬帝、敬地、敬鬼的祭祀。
为什么黄帝到、尧、夏、商、周时齐鲁大地多兴旺,以及红山文化区域、陇东文化区域也很发达,当今遗迹丰富,原因是有泰山区域、燕山区域、陇东高原的高山地带,这些时间段约在3千年前到5千年前之间,有的已经在5千年以上了。
问题来了,那为什么半坡文化、仰韶文化及至八千多年前的贾湖文化、五千多年前的良渚文化又灭失了呢?这就是因未次冰河期时间跨度长,气候不恒定,一会儿有了平原陆地,一会儿又有水患泽漫,所以先祖们采取“水退人出山、陆出人择居”方法,一边与野兽、山林水泽抗争,一边又是人群与人群之间争掠,就这样不断的反反复复,刚住了几十年或三、两百年又不得不迁移。
因此上严格讲,黄河流域的中原文化也就是从商代开始的。夏到黄帝时期的文化大都在太行山至秦岭北部一带?;频壑暗届萑恕⒒?、伏羲、女娲、西王母、有巢、神农、炎帝时代也只能在祁连山到青藏高原北部一带,陕西蓝田古人类是这些文化圈生成的重要因素。
由于黄河流域的这些地方频繁争掠、战事,人们不得不四处迁移、逃亡,才逐渐的丰富了长江中下游文化。至于洞庭湖文化圈,也是七、八千年前甚至二万年左右,这比中原文化圈还早,这时必须要看“古中国大昆仑文化”也就是伏羲时期或以前的先祖四面八方迁移时与当地从云南禄丰古人类向北形成的原住民相融合,生成的一个看起来像中原文化又不是中原文化特征的文化圈!一一杨牧青随记 查看更多2019-06-20 15:22:55 17 0 1491 -
马培童创作日记 对话
《风格、独创》童心写历(75)马培童焦墨画感悟笔记;
焦墨艺术要风格独特、作品独创、有革新的创造精神、就能在历史上占一席之地。所以焦墨要有气骨、境界、精神灵感,融会自然之形神,激发挥毫之间的气韵。 毫之间的气韵。落笔须有刚正之骨,浩然之气,广博之学养,高远之神思,方可具正法眼,入上乘禅意;有气骨、有修养,有特技巧思,须重间架,骨立、体势可定,神彩可生。
重布局结构,取舍、虚实、主次、疏密、穿插、斜正、撑持、开合、一幅画布局的基本原则是:既要有变化,又要有规则,即在规则中求变化,又在变化中求统一。
独劈捷径,而成新格,终有大家气象。所以艺术之高下,终在境界。境界层上,一步一重天。虽咫尺之隔,往往辛苦一世,未必梦见。
——马培童 查看更多2021-05-20 16:18:05 6 0 14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