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陈文斌创作日记 对话
书法家陈文斌书录《登鹳雀楼》诗一首:
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2021-07-05 22:14:09 4 0 1491 -
杨牧青创作日记 对话
杨牧青:大年初四迎灶神——从灶字看华夏族中国人的文化传承
2022年2月4日农历大年初四迎灶神日又逢寅时中刻立春节令,非常的好!
立春之后,阴气开始衰弱,阳气开始回升,气温慢慢升高。大宇宙,阳气回 ,阳气回升;小宇宙一一人体,更需要阳气回升,这个阳气就是立德行善,让正气充盈,远离唯利是图、?;乘慵?、无远见无格局的一些人和事,多感念以往有恩有义的人和事?!独窦恰ご笱А匪担骸暗氯笊怼!彼怨丶谟谑窃趺慈ト蟮奈侍狻5惫俚陌压俚焙?,多为民办事;经商的把商经好,多为社会着想;为文的把文为好,多为家国教化。
灶,对于一个具有文明特质的民族来说是非常重要之重要,不分东西方的。
灶的兴旺发达是可以改变影响一个族群的命运。灶堂生火,让人们生活变得更加美好。然而,随着时代的发展和快节奏的生活压力及时间的不够用,大部分人或人家就不生灶做饭了,让点外卖、吃零食、订餐宴冲击冲淡了灶的烟火味。因为自我标榜时尚的人家都没灶了,灶王爷当然也就没有栖居处,因此他也上天言不了好事,下地也就降不了吉祥。
家无灶而不成为家。家中因有灶才能体现出一个家的烟火气。一个家的灶火很旺,则其生机气也很旺。家安人始稳,人稳国始盛,故中国传统的风水文化中把门、主、灶称为“阳宅三要”一一居住人的家的三个主要因素。如果冰锅冷灶的,那么这个家的存在意义就显得多少有些凄楚悲凉之感!比如宋代大文学苏东坡在《寒食帖》中写的“空庖煮寒菜,破灶烧湿苇?!本白淳筒皇嵌嗪玫?。灶也破了,湿的苇也燃不起火,烟熏火燎的,一个人坐在灶堂前呆呆发闷必然会引起思绪万千的……这种景状只有经历过的人才知什么是凄楚悲凉!
大年初四迎灶神是说这一天灶王爷亲自要盘问家里人的事情,所以这一天,一家人要恭敬的等候灶神的盘问。其实在腊月二十三日祭灶时灶神已经降临,并且大年三十夜与家人们一起守夜呵。
又说,正月初四是女娲创世神话的“羊日”。如《问礼俗》中记载:“正月一日为鸡,二日为狗,三日为猪,四日为羊,五日为牛,六日为马,七日为人。正旦画鸡于门,七日贴人于帐?!闭鲁跛模诶匣世姓佳?,常说的“三羊(阳)开泰”乃是吉祥的象征。
从文字演变情况来看,宋代时已经出现了简体“灶”字的形体。当然这个火+土构造的形体无疑是非常正确的。这也从侧面可以佐证“灶”与“神”的这种民俗文化关系在宋代已经很成熟了。就“灶”字来看,这是通晓天文地理、精通造字原理、分管宗庙祭祀的宋代官吏给定形的。这个字形也是比较准确地还原了、保留了上古中国先民们“火烧土烤”的“灶”的本义。
从现有的考古资料来论,至少在距今约6800─6300年“半坡文化”时期“灶”已经很成熟了,人们已经掌握了以火烧煮炊事了,这时期及后来的大量陶器“鬲”等就能证明,这是神州大地上“华夏族人”一一古中国人本有的文化与文明及其创造的见证!
可惜,自上世纪初新文化运动以来,在西化思想不断熏染与入侵下,中国一大批公知在某种意识捉弄下就是不承认这是中国人本有的文明,偏偏要跟着所谓的国际学术界制定的“文明标准”瞎跑乱搞。当然在一切都要革变与发展的这个“时代过程”上一定会成为下一个百年后中华文化历史上一大奇葩的现象!
人类社会是发展的,历史是前进的,中华优秀的文化是需要在勇气十足的自信心中传承的,否则就会遭遇后人象今人说古人是蛮荒的、原始的那样来评议今人一样的愚蠢与可笑!贬低自己先祖的文化与文明,这等于是自掘坟墓给自己!一一2019年2月8日晨杨牧青记于京华,2022年2月3日夜修改稿。
以下图文剪自国学大师网供参阅:
注意:该字书中将“黽”字理解为像蛤蟆形象是欠妥的。天蟾即天黽/黾,黾池/天池/渑池/今河南三门峡区域,这里是揭开中国现代考古学史上著名的“仰韶文化遗址”所在处(1921年10月第一次发掘),也是距今8千年至5千年期间北斗七星下照地中之形胜处。华夏先人以此“黽”物表意吉祥,祈有所安,故至今还有蟾蜍代表金钱的传统风俗,如刘海戏金蟾等。
大年初四,迎来灶神,恭祝海内外对杨牧青艺术文化事业长期倾情支持的友人们福报大增,德慧共在,普愿世界和谐美好!
追艺探古@艺术+文化+讲座+传承=活着就要动弹的使命一一华夏龙脉正兴,<杨牧青古中国大昆仑文化史学观>和<甲骨文非卜辞说>都是触动中华文化心房的命题,当以尽命是也!记于水墨京津冀、水墨巴蜀、水墨华山、水墨三晋·杨牧青书画文化行暨晋陇文旅科创123+5实施计划″推进途程中。 查看更多2022-02-04 08:45:46 5 0 1491 -
2019-05-10 15:43:28 5 0 1490
-
杨牧青创作日记 对话
2019年10月5日,华夏之源·杨牧青32幅甲骨文书法原创作品在中国宋庆龄科技文化交流中心展出时捕捉的几个永远难以忘记的瞬间!
2019-10-09 09:02:20 7 0 1490 -
陈祖松创作日记 对话
书法作品:虚心求学,格物致知。
2020-06-28 12:35:25 2 0 1490 -
王征明创作日记 对话
国画水意画《咏石榴》,作品尺寸39x51㎝,王征明葵卯年秋月作品。
霞裳玉露染素裙,
纤指盘剥胭脂身。
解下骊珠和月数,
不思锦绣独思君。2024-01-03 15:09:37 12 0 1490 -
李沛泰创作日记 对话
李沛泰作品,四尺整
2017-11-04 23:04:47 8 1 1489 -
周牧天创作日记 对话
墨兰
2018-01-04 20:10:12 2 0 1489 -
杨牧青创作日记 对话
2019年是甲骨文发现120周年的“大节点”,各方面都很重视,值得庆贺与铭记!这一年我在一些学人的观点与思路下,做以初步总结并力倡的“甲骨文非卜辞说”借助网络传播方便,向大众抛出,在超越院科学术期刊的 理论研究界限与跳出甲骨文研究的一些人为主观设置的学术象牙塔和藩篱之后,先后发布了多篇“甲骨文非卜辞说”及上古文化研究中涉及古文字的文稿。
我力倡的“甲骨文非卜辞说”网文引起一定的关注度和支持率。相信,将来学界的广大学人一旦承认或初步认可了殷墟出土的甲骨文不是殷商王朝和非王的龟甲占卜的卜辞,而本身就是商王朝记事的文书档案,不以“龟卜”为主导,那以研究、释读、破译甲骨文字为主要特征的甲骨学研究阵营将势必会焕然一新,真正才是殷墟重光,大放光明!
这无疑会涉及到文字、考古、社会、历史、民俗、媒体等各界对“甲骨文字”的重新认知和中国古史的重新编写。届时,甲骨文字会对着后人露出灿烂的笑容,她说:“我好端端的模样硬被给搞了一百多年近两百多年的卜辞容颜,我明明在那儿搁着,偏要按你们时代的观念来认识我呵……”当然,在“甲骨文非卜辞”大行其道的时候,那先生我果真若有前世宿缘,将会在灵山候着诸多大慧一并共语!一一2020年4月20日夜杨牧青随记 查看更多2020-04-20 22:40:50 3 0 1489 -
杨牧青创作日记 对话
问:如何看待中国历史学家可能隐瞒了"三星堆″的研究和中华文明可能是来自于西亚文明?
答:三星堆文化的研究,专家没有隐瞒什么的,实物都在那儿摆着,是专家没懂没弄明白三星堆文化在诉说什么而已。中华文明 在诉说什么而已。中华文明"西来说"不靠谱,如今较为先进的地质、气候、水文等研究表明,非洲东北部/尼罗河中下游到西、中亚/地中海区域、英格兰和意大利半岛及所谓的两河流域一带,几千年前还是荒原、大荒呵,虽有3万年前燧人氏后裔西迁的火种撒播,但也没有形成一个象样的成形的文明,请不要被"西方伪古文明史体系/古埃及伪史、古希腊伪史,甚至古罗马伪史″忽悠了呵,至今欧非许多土著还没有从古部落生活状态进化至我们周秦时期的那样的文明时代呵,不论语言文字还是着装与社会结构,都还比较原始式的原生态呵!5千年前世界倒真的是一体,世界大同,实际是以华夏文化文明为主体的,亦即"杨牧青古中国大昆仑文化史学观"之相关研究表述! 查看更多2020-07-07 15:22:13 5 0 1489 -
潘宁秋收藏日记 对话
国画彩墨人物画《厚德载物》。
2023-05-28 02:46:32 7 0 1489 -
陈文斌创作日记 对话
癸卯春月陈文斌书录滕王阁序局部《滕王高阁临江渚,佩玉鸣鸾罢歌舞》!
2023-05-08 19:37:58 15 0 1489 -
15150778696收藏日记 对话
刘文西书法 行书 四尺整 收藏了十多年了 想出手 有喜欢的联系
2018-03-17 06:21:59 3 1 1488 -
李振军创作日记 对话
源远流长,创作中
2018-04-09 15:32:21 3 1 1488 -
刘开豪创作日记 对话
国画山水画《春色》,春回大地,满目绿润,一派欣欣向荣,万物复苏的景象,生机勃勃。
寓意新的生命在春天孕育,万物竟相争奇斗艳,百花将在春天绽放。
作品尺寸:竖幅34cmX68cm; msp;
作品尺寸:竖幅34cmX68cm;2022-04-09 21:18:20 12 0 1488 -
魏杰创作日记 对话
昨天苏主编发来奖金,方知作品在《东坡遗韵—一全国书画作品展》获得一等奖,感谢主办单位的厚爱和支持。
2017-12-20 06:54:08 12 3 1487 -
李小建创作日记 对话
李氏家规家训
2018-01-26 13:20:09 3 0 1487 -
墨丹创作日记 对话
我的画挂进市政府了。今年小有收获
2018-02-15 20:11:00 13 0 1487 -
李尊荣生活日记 对话
今天又从南方飞来一新徒弟。瞧!刚吃完午饭这徒弟就认真练上了。劳逸结合,这师徒俩,一个吹笛,一个弹琴,愉快教学!这徒弟才学不到一天,咋样?徒弟悟性高,师父教学方法独特!
李尊荣 记2018-04-15 08:43:10 6 0 1487 -
徐家康生活日记 对话
中国?青州文化艺术节,开幕式后接受全民艺术网采访………与北京的媒体在青州相遇………前几年流行的说法是“全国书画看山东,山东书画看青州”。衷心感谢诸位老师、同道、朋友,同窗的持续关注和鼓励。
2018-04-28 23:23:24 5 3 1487 -
2020-02-01 15:03:59 7 0 1487
-
2021-01-09 20:21:07 8 0 1487
-
陈文斌创作日记 对话
道法自然!
2018-10-30 11:51:59 3 0 1486 -
杨牧青创作日记 对话
文化需要薪火相传——一个国家一个民族文化是灵魂
1992年6月在石家庄召开的第四次环渤??脊殴恃跆致刍嵘希泄执脊叛ㄍ宜毡?1909-1997)先生正式提出“世界的中国考古学”的 出“世界的中国考古学”的新课题,从而把中国考古学引进一个新领域!苏先生对中国历史基本框架认为,“有超百万年的文化根系,上万年的文明起步”。
今时,我在“科学实证+玄灵思维是认知人类上古文化的基本方法”和“梳理上下一百万年的人类上古文化脉络,探究中华文化五万年的路径,确定中华文明三万年的观念,亟需改观中华文明上下五千年及至八千年的欠准确的说法?!钡娜死嗌瞎盼幕芯刻逑倒讨校星叭说闹腔酆脱芯砍晒?,以“一古八氏立乾坤,七帝三王说昆仑”为因,以“探究三皇五帝新序位,传承中华文明大血脉”为果,简述抛砖以引四海有识人士之玉!
如果说“盘古开天地”出自1760多年前三国东吴太常卿徐整之述并能够传颂至今,那何尝先生我今天不能藉此以延续和完备呢?如果说“轩辕黄帝”被2100多年前西汉史学家司马迁列为《史记》起首之述,那何尝先生我今天不能以此究天人之际而阖捭鸿蒙呢?
民间呐喊,官方行动,文化旨在培元,智慧人土从浑噩中清醒!
人类上古文化轴心时代就在“古中国大昆仑”山脉北麓区域,其西端就是帕米高原一带。昆仑(昆仑丘、昆仑墟)者乃上古观天文天象的“高坛”,再立“建本”以测日轨(即立竿见影义)。
从百万年前左右的盘古时期历燧人氏数万年之后,到华胥、伏羲、女娲、玄女、有巢、神农至轩辕黄帝时期,特别帝颛顼“绝地天通”后东西文化开始有了泾渭分明化,其再向西就是两河、埃及文化文明的初始,向南就是古印度文化文明形成,向东、东南、东南亚区域是华夏文化文明的繁衍发展,越过海洋就是中美洲文化文明的开荒。
详见艺界报公众号内《杨牧青人类上古文化迁徙路线分布示意图》等文稿。一一杨牧青复记 查看更多2019-08-14 22:27:10 11 0 1486 -
刘应雄荣誉资质 对话
中国景天艺术杂志13年来,封面人物年龄一般都是80岁左右的书画名家,刘应雄先生是最年轻的封面人物之一,他在山水画领域不断探索,努力攀登,逐步形成了自己的风格,成绩可喜可贺!(肖立宏总編輯)
2019-09-09 09:27:36 3 0 1486 -
马培童收藏日记 对话
马培童石窟作品之四大石窟作品赏析连载之(五),作者潘玮萱;
莫高石窟,俗称千佛洞,位于河西走廊甘萧的敦煌,它始建于十六国前秦时期,历经十六国、北朝、隋、唐、五代、西夏、元等历代兴建,将近一千年 代、西夏、元等历代兴建,将近一千年陆陆续续开凿出来,形成巨大规模石窟群,有洞窟735个,壁画4.5万平方米、泥质彩塑2415尊,是世界上现存规模最大、内容最丰富的佛教艺术地。由于自然条件原因,千佛洞石崖不坚实,较松软,不能进行细致雕刻。在开凿时石窟里外,必须加木结构及墙壁上粉刷,墙壁上也不能进行浮雕,只能在抹灰的窟壁上画壁画或作少量泥塑浮雕。因此,敦煌千佛崖的佛像只能用泥塑,或者只能在开凿出来的粗糙胎模上加工塑造。
除南北大像是依山而建的石胎泥塑外,其余多为木架结构。彩塑为敦煌艺术的主体,有佛像、菩萨像、弟子像以及天王、金刚、力士、神等。彩塑形式丰富多彩,有圆塑、浮塑、影塑、善业塑等 最高34.5米,最小仅2厘米左右(善业泥木石像),题材之丰富和手艺之高超,堪称佛教彩塑博物馆。
17窟唐代河西都统的肖像塑,和塑像后绘有持杖近侍等,都惟妙惟肖,把塑像与壁画结为一体,为中国最早的高僧写实真像之一,具有很高的历史和艺术价值。
1961年,莫高窟被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公布为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之一。
1987年,莫高窟被列为世界文化遗产。
在敦煌石窟中,几乎每个窟都有说法图,经变画。这些说法图和经变画中均绘有各式各样菩萨,有的洞窟四壁也绘小菩萨,还有许多单幅的菩萨画像。敦煌石窟有上千幅说法图和经变画,仅经变画的菩萨像,就数以万计,是世界上保存菩萨画像最多的佛教石窟。
用焦墨刻石皴画敦煌佛造像,是马培童向世人展现敦煌之美,令人感到惊奇与赞叹!如马培童所说的:“什么是焦墨艺术,焦墨艺术就是把看到的世界的惊奇,用刻石的方式刻在宣纸上、表现出来,让欣赏者通过我的作品,重新认识石窟佛造像和世界的美丽。是来自对天地神灵消息的聆听和欣赏,更来自我对生命佛陀的笔歌墨舞的赞美。
焦墨艺术展示一个全新的世界。是获得了观看原来那个旧世界的新目光。我不同于常人之处,是我能够聆听到天地万物的特别的消息。在大家共同生活的世界里,发现了焦墨刻石皴、来表现一个新世界。既展示了石窟雕塑佛造像之美,不同的生命体,又展示了历史留下神奇?!?br> 在敦煌莫高窟中保存了五十余身阿难像,雕塑家将它雕成学者的身份,天庭饱满,慈眉善目,并略带腼腆、羞涩而博学、多闻、善思,其形体匀称、动态自然再配上眉清目秀、面庞细腻丰满,几乎是阿难的典型形象,且塑塑师并没有满足一种模式,而是不断追求神情的特征和雕塑手法的独立性,因此各时期的阿难像同中均有异,各具特色。
如下图马培童所画的阿难像,位于敦煌45窟中,他意态闲适、举止潇洒,重心立于左脚之上,腹部自然前倾,双手随意地搭在腹前,其悠然自得的样子恰好与对面迦叶那老成持重、严肃认真的态度强烈对比,愈发显示出他聪颖多才的气质。
(未完待续)、潘玮萱写扵上海。2020、03、15 查看更多2020-04-03 11:03:19 12 0 1486 -
陈祖松创作日记 对话
为兴艺堂题联。
2018-05-20 17:48:27 12 1 1485 -
荆古轩收藏日记 对话
荆门收藏——荆古轩旧藏陈鸣远紫砂壶。
2019-11-25 13:36:22 5 0 1485 -
杨牧青创作日记 对话
在全国未热火朝天的搞文旅产业开发时,华夏民族的老祖宗在文献记录中就那样的静静地呆在原地,等着后辈儿孙们来上香火,来拜祭,可是来者……??!
蒙幸,近二十多年来,国家号召全民旅游,力倡文旅产业开发,并要 并要大力发展。于是,全国各地都才发现老祖宗值钱了。又于是乎,各个地域,从南到北,从西到东,逐鹿中原式的争老祖宗的故里,或发迹之处,或兴旺之地,甚为热闹,各路专家、学者们都大显身手,各抢学术理论制高点,或捕风捉影,或按图索迹的自圆其说。
结果是,本来历史文献对华夏上古老祖宗的记录就不太准确详尽的情况下,老祖宗就因文旅利益驱使而争相安置养老,争相认祖故里,一会儿在西,一会儿在东,一会儿在南,一会儿在北,一会儿在中,反正那个地方谁争的强,谁的声音大,那老祖宗就不得不去他们那儿给站台了,给后代子孙们脸上贴金了。
又于是乎,如此情形下,最高层也不得不发声让大家听一听,然后鼓励着让大家们去再研究研究了,不要被某种搞得没文化自信了!一一杨牧青随记 查看更多2019-12-06 10:33:01 14 0 1485 -
2020-04-06 09:56:41 6 0 14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