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于永强创作日记 对话
有待继续调整,先发几幅图。藏家定制
2018-02-02 18:17:14 9 0 1505 -
2018-05-26 20:10:20 7 0 1505
-
2018-09-29 11:08:02 14 0 1505
-
已认证2020-03-20 11:29:23 34 0 1505
-
田光荣创作日记 对话
完成一单三幅作品。田光荣
2018-03-14 18:38:26 5 0 1504 -
荆古轩收藏日记 对话
荆门收藏——荆古轩旧藏老骨雕
2019-12-06 09:43:29 9 0 1504 -
2020-01-03 09:50:31 11 0 1504
-
2020-11-19 14:40:12 11 0 1504
-
李显创作日记 对话
为大行法师治印一一一之二
印文:上大下行
尺寸:2.5X2.5x10cm
材质:寿山石
李显2018-04-28 23:20:10 2 0 1503 -
马培童创作日记 对话
"焦墨画枯笔渴墨是焦墨画用笔用墨的灵魂"马培童焦墨画感悟笔记(142)
焦墨画枯笔渴墨是焦墨画用笔用墨的灵魂。无水能施墨,千淘万漉虽辛苦,吹尽黄沙始到金。”经过多年的不懈努力,开拓出属于自己的“焦 年的不懈努力,开拓出属于自己的“焦墨石窟佛造像写意画系列”,包括柬埔寨焦墨画系列,和中国四大石窟系让作品讲话,作品是画家的通行证;作品是金牌,好的作品具备相应的全面素养。包括技法、造型、构图、构思、生活、构成、等等及枯笔渴墨驾驭能力,要靠积淀,要靠平常的努力。
只有强化与刻苦用功努力,扎实的学习与钻研,有针对性地收集资料,开阔视野,在传统与现代双向融合的基础上,深入体验生活,自觉自愿地全身心,全方位地投入、引导自己的思路、激发创作灵感,凭借扎实地功夫才能很好的表述与表达。
对人物及物体的观察有很强的敏感性,且注重枯笔渴墨语言的现代现实表述,一心试图努力将传统与现代法式转换为人们的视觉感受、气韵、构成还是感觉、印象都一直在作很大的努力,用线是基本的语言形态,造型与线条结合运用得当、和谐才能构成美的画面。
在这方面我是下了大功夫的。在研究室一直在锤炼自己,大量的写生,逐步强化了自己的认识、认知和感受,并创作了一批有生活、有感受、有想法、用勤劳与发奋,用感受和功夫,用细腻和耐心,一笔一笔掺和着汗水与心血进行表达和表述。一直追求在传统的基础上寻求与现代意识的沟通和融合,迈向高层次和新境界。将会有更深的宽度和深度,希望在绘画的道路上能越走越远。
马培童写扵北京 查看更多2019-12-23 14:07:31 14 0 1503 -
已认证2023-09-28 12:03:50 21 0 1503
-
周牧天创作日记 对话
未遂风云便
2018-01-09 07:56:17 2 0 1502 -
郭雨铮创作日记 对话
郭雨铮国画作品: (国色天香).
2018-04-07 13:40:06 4 0 1502 -
汪林创作日记 对话
作品(回眸)完成!尺寸66x35cm
汪林作品2018-04-24 18:42:57 9 4 1502 -
巴古宁创作日记 对话
小字行书随手写
2018-05-08 11:34:43 4 0 1502 -
马卫巍创作日记 对话
小札:
近期多为绘事,沉迷笔墨,可总不得要领。
绘事一种出奇制胜,另一种平中求奇。潘天寿曰:“画事以奇取胜易,以平取胜难。然以奇取胜,须先有奇异之秉赋,奇异之怀抱,奇异之学养,奇异之环境,然后能启 然后能启发其奇异而成其奇异?!薄耙云嫒∈ふ?,往往天资强于功力,以其着意于奇,每忽于规矩法则,故易。以平取胜者,往往天资并齐于功力,不着意于奇,故难?!逼涫?,无论选择何者,都是一种挑战。
水墨,既是一种语言纯化的探索,也是心灵的探险。
戴熙曰:“密易,疏难。沉着易,空灵难?!便⒛咸镌唬骸熬彻蠛踉?,不静不远也。境贵乎深,不曲不深也。”这也是一种磨练。
客京华已多日,既有欣喜,也有寂寞。又一个深夜来临,我只不过是一个模糊的背影。 查看更多2018-05-27 14:15:04 5 1 1502 -
马培童生活日记 对话
香港美协在抚州市宜黄县棠阴镇采风写生;
7月7日中午我们香港美术家协会会员在抚州市宜黄县棠阴镇采风写生,宜黄电视台跟踪釆访。
古城宜黄,建县一千七百多年,有悠久历史,文化底蕴深厚,山青水鱼 一千七百多年,有悠久历史,文化底蕴深厚,山青水鱼儿欢。是夏布、京剧的发源地。红军第四次反围剿主战场,黄陂大捷、东陂大捷是红军史上打的最漂亮战役,红色宜黄有五千多人参加长征,烈士有七千多人。毛主席、周总理、朱总及七位元帅和上百位将军在宜黄留下足迹。
宜黄有千年古镇棠阴,千年古村上狮溪,麻坑古村,严坑古村,沿河而建,历经千年的岁月,好似养在深闺人未识的圣地,到处散发着宁静、古朴的气息,自然而美好。 查看更多2019-07-12 16:39:38 9 0 1502 -
已认证2020-04-03 11:17:25 9 0 1502
-
杨牧青创作日记 对话
名称:大写意国画《胸纳天地万古之妙相,笔开山水百代之风》
规格:100cm×50cm/5平尺/老纸
款识:胸纳天地万古之妙相,笔开山水百代之风,甲午春杨牧青作于京。
备注:2014年甲午,天地木 甲午,天地木火相生,火气呈旺。这一年我画的山水画大多红色或浓彩之相,少了许多水黑墨白之境。几年过去了,返观也不是我刻意而为之如此,实乃阴阳五行变化之炁于案头,以促吾成此相。论之,画者亦需顺乎天地之炁,非人力可矫揉造作或抗衡的!
附议:读经思考,写生观察,体悟世情,观天鉴地,穷通阴阳,游历河山,挟术以宣化文明是一个中国书画家的终生大事,非此不以名之为中国书画家矣!其理如同揉面,越揉越筋道,然不得揉面法,则将面会揉死,以而于无面味,只能摊个死面饼。约之,此亦水墨之法,亦如戏曲之唱念作打,虽锣鼓喧天而不能字正腔圆,仅落个胭脂水粉面目而已!(可参阅《杨牧青:中国山水画东西宗论》一文及有关论述。)
概叙之,点、线、面是东西方绘画的共性,若于中国大写意水墨画艺术来说,其似乎更胜几筹,不以写实而胜于写实之感,盖因六识通融的原故!然而,其技、其术、其巧、其思之造化,需从书法累功、读取残经破卷与体悟自然山川中出,假令王维、梁楷、徐渭、八大、石涛及至蒲华、老缶、黄宾虹诸辈天降之英华,旷世之奇才,亦不离依此造化而彰显世道人情,寄点线面之于心田矣!
余今言,所谓大写意者,是中国水墨画艺术的重要表现形式,是在小写意及至工笔壁彩的基础上发展而来的,不是凭空产生的,是需要将书法与画法融汇贯通,是对传统的笔法、墨法、章法等在解散创新中升华拓展,是写的一种文化心境,是胸怀天下的情景增益,并不是简单的技法炫酷与色彩空间的垒积!(详见《杨牧青:什么是原生态大写意山水画?》一文有关论述。) 查看更多2020-04-25 16:48:40 9 0 1502 -
马培童收藏日记 对话
郭建宁评鉴马培童(4)对话张僧繇。
马培童的艺术成就有"画佛开光″之说。佛成,在佛眼之睛处开眸佛光,是马培童的惊天之笔。
南北朝时期,梁代著名艺术大师张僧繇是中国美术历史开创以来至唐一千多年的 繇是中国美术历史开创以来至唐一千多年的画坛宗师。张僧繇的艺术辉煌以"画龙点睛″的标签留芳千古,传说张僧繇画龙不点睛,他说"意恐飞去″;点睛,龙破壁而飞。张僧繇,是中国历史第一个用"僧″字命名的佛教俗家弟子,他与尊佛帝王梁武帝萧衍的命运相连,整个江南寺院的壁画佛像几乎全是张僧繇的画作。张僧繇强调绘画技法的"点″功,这是继陆探微引用书法技巧入画的重要突破。不点不神,是绘画艺术的开神之功。
马培童的《吴哥佛像图》(图四)佛眼凝眸苍远,慈爱从生,有佛光济世之灵,从技法上充分吸收了大师张僧繇的艺术之气,堪为后世之表。"点″的艺术魅力在张僧繇和马培童的创作中彰显的光华精深。
图一为张僧繇,图二为张僧繇的名画《五星二十八宿行神图》局部,图三为马培童,图四、图五、图六为马培童的名画《麦积山石窟佛像图》。
解读说明: 张僧繇参与了中国历史上"有神论和无神论″的著名大辩论。有神论的代表是梁武帝萧衍、竞陵王萧子良、昭明太子萧统、沈约、王融、张僧繇等梁国贵族文人集团。无神论的代表是中国历史著名思想家范缜(其著《无神论》)、鲍照(范缜好友,著名文人)、袁及(范缜学生)、高位(太常博士)相当于现代名校大学校长等,辩论地点在当时南京鸡鸣寺。 查看更多2020-04-29 10:19:24 15 0 1502 -
胡宝成创作日记 对话
本人作品小八尺245/98全手绘。
2018-01-05 13:13:34 5 1 1501 -
2018-01-21 09:10:51 8 0 1501
-
李沫池创作日记 对话
作品装框效果,如何呢?在客厅弄上一幅。李沫池
2018-03-11 22:58:14 4 0 1501 -
朱德茂创作日记 对话
今书写自作句:《圆梦靠登攀,幸??糠芏贰罚吨窝锓?,一往无前》。没有梦想就没有追求,没有追求就没有生机。
2018-06-17 12:34:45 5 0 1501 -
2018-07-06 13:12:45 7 0 1501
-
2020-06-03 11:53:14 18 0 1501
-
马培童创作日记 对话
《中国焦墨彭城汉画》马培童焦墨画感悟笔记【汉画心话】(一)
老子讲“玄之又玄,众妙之门”(《道德经》句),焦墨汉画以其精粹的意象符号构成美的图形,充分体现汉画生命律动与情感的中国刻石皴法“刻写” 感的中国刻石皴法“刻写”出来,成为“中国焦墨彭城汉画”。用意象符号比照自然物象,看似“似是而非”,实则“似非而是”。难,在此。其高妙,亦正在此。
汉画写意画中的物象,亦须观众调动经验与智慧,发挥想象,对画面上提供的意象符号加以补充、连接、组装——所谓“迁想妙得”,最后完成对汉画画面上物象的认知。其效果是眼睛突然一亮,兴奋惊叹:“噢!原来是……”而且会觉得“越琢磨越有味!”从而获得高层次的审美愉悦。
马培童记 2022、5、1 查看更多2022-07-19 14:49:21 13 0 1501 -
汪琼生活日记 对话
巢湖市美术家协会釆风笔会,活动掠影。巢湖市文艺轻骑兵,美术小分队风采。
2018-04-12 09:18:56 7 2 1500 -
严巍创作日记 对话
新原创《独峰晨晓》
2018-04-21 21:13:13 4 2 1500 -
于永强创作日记 对话
近期作品格调有所改变,再次尝试新的色彩表现方法
2018-04-29 18:33:50 8 4 15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