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18-12-05 14:37:42 6 1 1459
-
2019-07-15 16:14:56 25 0 1459
-
马培童创作日记 对话
焦墨刻石皴法:
焦墨艺术,一定要给观众精神上的享受,和精神上的满足。因此我自己的精神境界也在不断提高。要把石雕的雕塑刻在宣纸上,把石窟吴哥石窟的石雕精神情感画出来,传递给观众。但是每个人经历不同 观众。但是每个人经历不同,传递感情就不会一样,我对石佛有感情,佛对我也有感情,所以我的焦墨艺术才会有不同。
我很爱焦墨,更重要的是它使我更加喜欢,使我想到了徐州的汉画像石刻,是用刀刻出来的。但石窟的佛陀雕塑,怎样地它刻在宣纸上,这是我研究的课题。所以独创焦墨刻石皴法,是用汉画像石刻刻石刀法、 变笔法、 把石窟雕塑用笔刻在宣纸上,每一笔不能重复,笔笔见笔、 放大看每一笔都是枯笔、符号,点线清晰可见有细有粗,有工笔,有小写意 ,大写意笔法,每一笔都很肯定,笔笔见神韵。
有人说是素描,但把6尺整纸的画缩小看似象素描,但近看放大看是符号 的代言,是抽象。只要离开画5米外看就象写意,但离1O米看又好象素描了,是具象。这就是画焦墨刻石皴的神奇之处,有神,有韵、有灵魂。
----马培童 查看更多2020-11-23 11:17:20 12 0 1459 -
2023-03-09 10:17:23 13 0 1459
-
俞晓红视频分享 对话
徐文实大师的百梅图系列2017-12-21 14:18:17 9 2 1458 -
王立军荣誉资质 对话
第十届全国当代花鸟画家优秀作品展证书
2018-03-05 10:54:38 6 0 1458 -
周牧天创作日记 对话
来一啵
2018-04-08 20:40:26 6 2 1458 -
张杰栋创作日记 对话
美国邮票上的中国艺术名家:张杰栋
世界邮票上的艺术人生:美国,法国,荷兰,比利时。。。。。。。。2018-06-29 18:23:57 6 1 1458 -
荆古轩创作日记 对话
荆门尹峰水墨国画:纵横水墨山水间,随心写意悟其真。荆古轩练笔心得。
2020-01-20 13:21:32 14 0 1458 -
马培童生活日记 对话
今天下午去中央美术学院看望崔晓东导师,快教师节了全班给老师献花,祝导师开心快乐,崔老师今天特别高兴,给写了两幅提字,马培童焦墨艺术,谢谢导师,祝崔老师节日开心快乐!身体健康。
2020-09-08 11:48:52 16 0 1458 -
陈文斌创作日记 对话
书法家陈文斌 癸卯秋月 耕云钓月:一种隐士的生活,看云卷云舒,观月圆月缺,表达的就是一种闲适散淡、闲云野鹤般的生活情趣。
2023-09-01 16:41:03 2 0 1458 -
2018-04-26 17:33:56 6 3 1457
-
巴古宁创作日记 对话
试新笔新纸,录汉代古诗一首
2018-07-12 09:14:34 4 2 1457 -
李亚南创作日记 对话
抚琴圖
2019-05-21 19:28:20 3 0 1457 -
史介鸿创作日记 对话
蓟门烟树已秋声,废纸三千梦难成。生死无常终古事,肯将笔墨寄真情?
这是我在2014年刚到北京在蓟门桥写的一首七绝,算是自己对书法的感悟吧。
我知道,路正长,我还得坚持。2019-07-29 09:03:51 12 0 1457 -
马培童收藏日记 对话
对话苏汉臣""-潘玮萱评马培童(21)
苏汉臣,河南开封人(见图一),北宋末至南宋初年画家,他曾在北宋画院任待诏。南渡杭州后,在绍兴画院复职,孝宗隆兴年间,因画佛像称旨,授承信郎之职。
苏 年间,因画佛像称旨,授承信郎之职。
苏汉臣人物画师从宫廷画家刘宗古,擅长道释人物画创作,尤以表现妇女,儿童题材作品为时所重。其画法工细精致,敷色淡雅,线条柔劲,在表现儿童服饰、肌肤的质感上取得了突出成就。传世作品有《秋庭婴戏图》《婴戏图》(见下图)。
苏汉臣前有善画婴儿的名手,盛唐张萱居先。传有《捣练图》和《虢国夫人游春图》,儿童在画面上基本上起陪衬和渲染气氛的作用。北宋末年,民间已出现了专画婴儿的高手,如擅画照盆孩儿的刘宗道和人称杜孩儿的侏名画家,特别是杜孩儿的作品,画院众工,必转求之,以应宫禁之须。(邓椿《画继》)这样,婴儿一类的題材,在北宋画院得到了重视,日臻畅行,成为节令画的重要题材之一。其作品《秋庭婴戏图》苏汉臣在静态中挖掘儿童纯洁的心灵,但又不流于儿童举止成人化的弊端?;胰苋宋?、花卉为一体,在当时的戏婴作品里,都要以花卉为背景,既丰富了画面,也赞颂了孩子纯洁的心灵。
马培童以下作品以古树为背景,人与自然融为一体,焦墨绘之,为了丰富画面,突出孩子的纯洁心灵,马培童赋予儿童色彩艳丽浓重,人物设色简淡洁净。与《秋庭婴戏图》里,苏汉臣的画法相一致,除了这些,苏汉臣再以浓墨点晴,使儿童炯炯有神的目光显得格外醒目。而马培童以朱砂赋色,使人物的焦点更为彰显,展现了儿童天真无暇的纯洁心灵。
在背景的处理上,苏汉臣运用北宋画院缜密富丽的写实画风,精心描绘庭院里的诸种秋卉,花姿俯仰自然,各具其态?;一狗浅W⒅鼗婕窘诘耐骋恍?,黄菊、木芙蓉、秋草、鲜枣都集中概括了秋季的特征,足见作者在表现现实题材时所持的严谨的创作态度,和敏锐的观察力。
在背景上马培童以枯笔渴墨即焦墨画村外的一角,选最具代表性的村墙、竹篱及经历史沧桑的千年古树为背景,焦墨线条画法细劲有力,以刚柔不同的运转形式,呈现了客观对象的各种质感,与苏汉臣所绘《秋庭戏婴图》花叶和假山石,以淡墨层层渲染,增强了物体的体积感,余韵相一致。
(潘玮萱写於上海)
查看更多2021-03-29 12:02:52 13 0 1457 -
汪林创作日记 对话
汪林新作品(60x40cm)
2018-04-11 18:18:21 4 0 1456 -
杨牧青创作日记 对话
是日,应“万象LP1”教育杨牧青书赠“桃李满天下”在塞上银川中学开展公益活动。
2018-06-23 07:20:13 5 1 1456 -
2019-07-20 11:16:24 12 0 1456
-
2020-09-08 11:54:50 21 0 1456
-
已认证2021-04-06 17:31:49 11 0 1456
-
杨牧青创作日记 对话
中华文明源在中原、在两湖,乃至良渚等论说,都是错误的地域性自我认知??匆豢?万年至3千年之间的东亚(上古中国)地理水文+气候等方面的变化就知道了。
上观天文,俯察地理,才能讲人文,有了人文才能谈文明 文明。文化、历史方面的书写的厚、写的多,不一定就是“明道”的,所谓的国际学术界对“文明”界定标准本身就是不科学的(或有某种企图),是割了“人类上古文明”的头!
唯物论+考古学+进化论+DNA分子学……等所谓的科学并不完全是对的,可作综合参考!要明了人类上古文明的状态,必须先要打通人类上古文化脉络,这要涉及二、三十个学科的知识与认知点,去相互佐证、去相互参究,找到归于同相的坐标点,并且还需要“意识”方面的“玄灵思维”天赋,然后再加“科学实证”才能得出一个比较圆满的结果!这是全世界性的人类第一号大工程。人类的文化与文明的根,若不清、不实靠,那魂就会飘荡无着落,及至世界各国各民族的文化自信就会没有自信的文化可言!一一杨牧青随记 查看更多2019-03-12 22:33:07 19 0 1455 -
朱德茂创作日记 对话
為郎平題字《拼搏》
2017-11-25 08:12:37 9 0 1454 -
2018-02-01 08:26:26 8 1 1454
-
邹保振创作日记 对话
写生素描一幅,“像灯塔一样,为夜里航行的灵魂,用火光照亮!”
2018-05-26 12:04:51 9 0 1454 -
杨牧青创作日记 对话
研究人类文化文明的起源,抓住地质(地理)、气候(天文)论人类生变,这种方法是对的。只不过要把地质拓展到古地理学(如《山海经经》《水经》等),把气候拓展到古天文学(如《五星占》、《淮南子·天文训》、《史 记·天官书》等)“科学实证”大家都能明白,因为现代人脑少思维大都被科技产品替代弄僵退了。
之所以,后来通“玄灵思维”的中国古圣先哲们以“开示“的方法常讲天、地、人三才关系(《易经》保留的比较完整)!又之所以,我所说、倡导的“科学实证+玄灵思维是认知人类上古文化的基本方法”,亦即此意!另,现当代因西方化的学科专业设置原故,导致许多专家、学者(教授)不懂天文(特别中国传统的星象学),认为是迷信的,不科学的,所以就成了盲人太多的原故!一一杨牧青阅微随记 查看更多2019-09-14 17:38:22 9 0 1454 -
2020-06-15 07:49:51 5 0 1454
-
梁义勇收藏日记 对话
中国少数民族美术促进会会员展
祝贺画展 , 旗开得胜 , 大获成功。
梁义勇 记2018-03-26 11:07:39 8 0 1453 -
墨丹创作日记 对话
墨丹国画作品,四尺斗方山水。
2018-04-17 13:01:24 3 1 1453 -
蒋元生创作日记 对话
每日一画:国画山水画《溪云初起》,尺寸50*50cm
2018-05-23 15:08:00 6 0 14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