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18-10-08 13:04:51 6 0 1658
-
董献省创作日记 对话
《众志成城》我爱你中国,绘制长城一副。携手同心,共渡难关?;队蠹抑傅肌?
2020-02-15 14:17:57 15 0 1658 -
董献省创作日记 对话
俗话说,人生在世,难得糊涂。少一点计较,多一点理解。一副《难得糊涂》送给大家欣赏指导。
2020-02-15 15:11:45 5 0 1658 -
杨牧青创作日记 对话
庆祝建党100周年献礼——当代书画大家杨牧青
导读:杨牧青,号草坪先生、法青居士,生于黄土陇原,现居北京。专职从事中国书法、国画艺术创作和研究,是当今时代难得的一位复合型文化艺术人才。
他是当代书 是当代书画大家,艺术、文化、社会评论家,新时代甲骨文信息综合研究拓展学者,国学智慧与人类上古文化研究者,智库决策与资深企业文化战略顾问,中国书画国学系列公益讲座发起者、主讲人,水墨三晋、水墨巴蜀、水墨京津冀、水墨华山与陕西八景·杨牧青书画文化行发起人、主笔画家,曾任多家机构的顾问、专家评委、执行院长和总监等职务。
善甲骨金文书法,工真草隶篆诸体;擅水墨大写意山水,兼人物、花鸟,师法多家,取法自然,作品形成个性鲜明的艺术风格并多次参加国际性展览,被有关政要和艺术品收藏家、国际友人珍藏,得到业内外青睐。在艺术实践创新的同时涉及文史哲地等,致力研究,究合天人,力倡并主导“甲骨文非卜辞说”和“古中国大昆仑文化史学观”,提出许多理论主张,撰有近百余万字的文论见于相关刊物和网络,业绩被多部辞书编录。
图片
上图:2017年8月杨牧青在水墨华山书画创作新闻发布会上讲解
杨牧青先生从小起就痴迷于书法绘画和传统文化,并以此为业,鬻画生计,安身立命。及长寻师问道,数十年如一日,坚持不懈,写生采风,探知民风,羸弱的身体也没有阻挡了他从广袤的大西北到烟雨江南留下艺术学研、文化传播之足迹,多重跨界,影响力也颇大。
在书法方面,他对真、草、隶、篆诸体皆能,经庙题堂,长篇累牍,既能古朴拙巧的甲金书体又能沉着痛快的狂草大挥。在绘画方面,他深植山水画道,兼以花鸟人物,以大写意山水画著称,运笔苍劲老辣,水墨气象恢宏。撰有《中国书画各阶层分析》、《中国山水画东西宗论》、《中国率真派书法艺术初探》、《原生态大写意山水画艺术概述》、《书论约言四则》、《简述汉字书法兼议世界文字的艺术创造力》等。
图片
作品名称:伏羲
规格:45cm x 68cm
款识:水火、天地、山泽,华夏之源。伏者象人弯腰察地之象,非人与犬之状,是故伏羲应有“弯腰的人”而引出“父”也。己亥杨牧青于京华。
在甲骨文和金文等古文字研究方面,独具慧见,撰言立论,力倡并主导“杨牧青甲骨文非卜辞说”。他说:“一个甲骨文就是一个故事,就是一段历史,演绎着远古的岁月沧桑,刻写在龟甲兽骨上的甲骨文不是殷商人凡事迷信鬼神都要去占卜而形成的契刻文字,它是商王朝一种独特的、重要的文字记录方式,是商代人及其之前的文献档案……”撰有《甲骨文字的解读思想和方法要有新突破》、《甲骨文非卜辞说叙事曲·系列文稿》、《甲骨文研究要打破思想禁锢,突破认识瓶颈》、《甲骨文字典编写要注意古文字本源本义本意》、《简析“鎷”字在甲骨文中的疑因》、《鼎说及甲骨文非卜辞说之鼎、贞二字解读》、《从甲骨文“兴”字看“地摊经济”的民生之道》、《当世甲骨文解读与研究误差原因有三》、《吕字是商周及先前时期对“铜”的称谓》、《书画考古甲骨文及学术研究的象牙塔》等。
在艺术、文化、社会评论及诗词文学、易经、佛学、星象地理等方面也很有识见,先后写了许多文论,对一些不良的社会及行业现象毫不留情的批评痛斥,意识超前,文笔辛辣,读来让人深思不已。撰有《中国新诗词思想概要(系列稿)》、《中国易学是怎样炼成的》、《心经解悟/序言》、《天域雪葬的血泪情爱》、《什么样是合格的书法家、画家和书画家》、《还书画界一方净土 书协美协画院应改制重组》、《新时代复兴中国传统文艺需融合发展》、《谁是留守儿童的罪魁祸首》、《中国三亿弱势群体如何发展》、《新时代环境下对中国养老的思考与略见》等。
图片
名称:吴祖作钺
规格:69cmx 35cm
款识:首字诸家释吴似为不妥,包含信息很多非一吴字能明其意,作祖成又释为戎。庚子三月杨牧青于北京。
在国学智慧与上古文化研究方面,他常年累月的书画艺术耕耘过程中,扎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面对国际风云变幻,冷眼时势,理论加实践性的通过举办几十场次的公益讲座、学术论坛,希冀融通东西方文化的共性,从上古文化源头着手,调和世界矛盾,力倡并主导“杨牧青古中国大昆仑文化史学观”,以科学实证+玄灵思维是认知人类上古文化的基本方法为出发点,以华夏文化溯源为主体,辨析世界文明来龙去脉,梳理上下一百万年人类上古文化脉络,探究中华文化五万年路径,确立中华文明三万年观念,改观中华文明五千年及至八千年的欠准确说法,向海内外发出倡议,期以有益人类社会发展。
在“上古文化”研究方面,这是近多年来他除了书画艺术创作之外付出汗水最多的一个学术研究领域,其中许多论断都是超前的,并足以令人不得不深思的。撰有《文化兴国强国需从尊重文化礼敬文化人开始》、《中国文化发展的现代文明进程是1+5格局》、《必须要正视文化对抗力在中华文化发展中的重要作用》、《山海经新解(陆续)》、《人类上古文化谱系表/研究导读》、《探清黄河流域山山水水,明白华夏文化文明万年史》、《探究三皇五帝新序位,有益中华文明血脉畅通》、《中华人文初祖轩辕黄帝出生地究竟在什么地方》、《尧王大禹行迹路线考》、《简说夏及夏人起源(修改稿)》、《让陶器说话:改变人们对文明标准界定方法与认识》、《剔除中原中心论和四夷说则可探中华文明之源》、《现代科学思想与传统文化思想之谜径说第一》、《全球首发:破译贾湖遗址16个符号文字》、《何尊铭文书法鉴赏及铭文新考微言》、《古上党 发鸠山 精卫填海 后羿射日之考略》、《神人共识系列之共工怒触不周山》、《黎城西周黎侯墓群M8墓葬出土的青铜圆壶铭文略释》等。
图片
名称:书法
规格:50cm x 100cm/5平尺
款识:建党立国,民为其根。二0二0七一之际,杨牧青于京。
附议:该作品为庆“七一”活动而写,揉合了多种书法形体进行艺术创作。其中,建取金文;黨取睡虎地秦简;立、国、民、为、其取甲骨文;根以甲骨文和小篆为体。边款小行草,通幅在不失书法艺术法度的基本原则下而书。笔不新,墨不浓,纸不华丽,用笔贵大气,结体忌刻意娇作之媚态,忌狠刹劲儿。古人言“平和简静者上,剑拔弩张者下。”这也是我常言的中国书法率真派艺术之理念。此处“派”非派系、宗派之派,是为表达一种书法艺术风格风貌的“派”而用的词义。
在智库决策与资深企业文化战略顾问方面,他立足现实,针对问题,进行锐思,以文促商,以商养文,也是最早进行企业哲学研究者。在他的“九维思维”、“三赢策略”学术认知基础上以“公平、道德、和善”为主线,提出“打破双赢共享模式,走向三赢多边发展”新思路。通过对企业哲学命题分析,使人们更多去认识、研究、应用企业哲学,发挥哲学在新时代的作用。很早之气他就撰写了《有关三赢的几个问题探讨》、《企业哲学问题的引申》、《企业哲学研究与实践》、《企业哲学研究导读》、《企业哲学研究纲要(简述)》等。
杨牧青先生的艺术、文化、社会生涯,让他有了一般常人不可具备也不可多得的人生磨练,虽然付出的代价是艰辛无比的,但获得的果实却是沉甸甸的,从理论到实践,从业内到业外,是不可回避的事实。他常说:“人活一世,草木一宿,莫问收获,但求耕耘,行之无愧,能做多少算多少罢了?!苯昀矗谒⑵?、主讲的“中国书画国学系列公益讲座走进全国重点社区/院校/企业”活动和他发起、主笔的“水墨三晋、水墨巴蜀、水墨京津冀、水墨华山与陕西八景·杨牧青书画文化行”活动及“以甲骨文境象漫游上古文化文明系列讲座”活动过程中,他深入社会生活,不断传播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不断宣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一带一路”倡议和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大背景和精神指引下,他紧跟文化自信、文化强国、文化兴国战略倾注心血服务于人类文化终极事业,可谓是筚路蓝缕、义无反顾的担负起一个文化艺术人本有的责任和义务。最后,愿杨牧青先生继续能够用他的一枝妙笔绘出大千世界的更多精彩,满腹经纶的文辞写出现实社会的更多景状!
图片
名称:水墨国画
规格:68cm x34cm/约2.3平尺
款识:天元一气归。戊戌杨牧青于京华南郊。
名称:黄土情深
规格:136cm x 68cm
款识:黄土情深,庚子初春杨牧青于北京之南。
备注:本文参考了《专记:新时代甲骨文信息综合研究拓展学者杨牧青》、《笔墨天地显春秋:杨牧青书画艺术之管见》、《杨牧青用上古文化精义反哺中国书画艺术行由记》、《九林全球艺术集创专访:杨牧青书法之说、杨牧青绘画之谈、杨牧青上古文化之论》、《薪火循迹:杨牧青学术观点简说(11项)》等,以上作品摘自《2021辛丑:杨牧青书法国画作品艺术集锦》,“红色学研组”在此一并耽谢! 查看更多2021-03-05 16:20:05 9 0 1658 -
李伟强生活日记 对话
花开正当时
广东南山书画研究会书画作品展,将于2024/4/3/至4/13在广州文化公园第九馆(中心台右侧“画苑”)举办,欢迎诸位及同好光临!2024-04-07 14:35:45 24 0 1658 -
徐家康创作日记 对话
个个花开淡墨痕,只留清气在人间。徐家康国画
2018-03-23 13:02:42 7 0 1657 -
李小建创作日记 对话
心经新品
2018-05-06 16:16:55 7 2 1657 -
2018-06-03 21:26:52 8 0 1657
-
杨牧青创作日记 对话
艺界专访:杨牧青用上古文化精义反哺中国书画艺术行由记
近日,对著名书画家、国学智慧与人类上古文化研究者杨牧青老师进行访谈,在采编的时候,让我们再次感受到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中华文明的亘古久远,中 久远,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艺术的魅力无限。
采编:杨老师好,您从职业书画艺术到国学智慧研究与文化传播,再到企业文化战略决策及民间智库建设推动和建言,数十年来做了许多展览、论坛、讲座、沙龙等活动,撰写很多文论,言辞犀利且富有创造性,从上到下,在业内外影响很大。近两年来看见您涉及人类上古文化研究,并经常在朋友圈能读到您分享的一些随记,有时读来颇受启发,那请您谈一谈有关人类上古文化研究与您现在书画职业之间的关系。
杨牧青:好呵。其实人类上古文化研究与书画职业之间的关系并不矛盾,脑手同劳作,是相得益彰的。通过人类上古文化研究可对书画艺术的创作有一个极大的帮助和启发作用,这也是一个自我文化修养和学识涵养的沉淀积累过程。
如果没有深厚的文化底子,那书画作品的艺术性只能是虚浮的、花哨的,甚至是献媚的、忽悠人的。对于从事中国书法、国画艺术的人来说,是非常重要的。真正的来说,书法、国画这两门艺术本为一家,同源分流,道为一,技为二,画中有书,书中有画。元代书画大师赵孟頫力倡复古,言述书画同源,按我来说,估计他也是在中晚年的时候悟到了书画艺术必须要向上古文化精义去深入的。
古往今来,许多艺术成就巨大的书画家,他们的文化底子都是很深厚的。远的不说,就近现代来说,如康有为、吴昌硕、王一亭、徐悲鸿、弘一法师、林风眠、黄宾虹、诸宗元、潘天寿、李可染、叶恭绰、沙孟海、石鲁、吴冠中……等,无一不是满腹经纶,饱学之士,他们琴棋书画、诗词歌赋、易道儒释、医史哲地,可谓是样样通晓,跨界融合,有的学贯中西,有的执教传艺,有的出入宗教、慈善、社会活动,有的以图实业报国,力挽民族狂澜,这些先辈都是我们要学习的榜样。
采编:哦,这个关系的确不矛盾。那么如何将您所说的人类上古文化精义与中国传统书画艺术去融会贯通呢?或者说将人类上古文化精义具体到艺术的实践创作当中去呢?
杨牧青:这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需要从自性上去感受、去感悟,慢慢的理解,慢慢的品悟,理论指导实践,实践修正理论。
人类上古文化研究在我来说,是以中华文化文明为主,以西方文化文明为辅。一个人的时间、精力、财力、物力是有限的,我在职业书画以生计安身之际,唯有综合分析,察其微妙,撮其要点,抛砖引玉,为中华民族文化发展做些力所能及的事情。精义,就是精研事物的微义,达到神妙的境地,也就是精义入神。这个“入神”很重要,是建立在“精义”的基础上,如果从事中国书画艺术的时候不能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吸取养分,洗礼灵魂,不能入神,洞彻于心,经常走神,玩世游戏,那么笔下所得艺术作品就是虚浮的、花哨的,甚至是献媚的、忽悠人的!
采编:近段时间里,读了您撰写的一些文稿,观其内容丰富,涉及学科很多,涉及面非常广,有的言辞表述或过于深奥让人难以理解,有的言辞叙述则颠覆以往的观念。请给我们再谈一谈有关人类上古文化研究的事情吗?
杨牧青:奥,关于人类上古文化研究的心得体会,一般情况下,我都会及时的整理发布在公众号或博客上,或朋友圈、群里,有心的人自会去搜寻阅读,至于有的内容不好理解,这是需要知识面的综合学习。
人活一世,草木一宿,能做多少算多少,行止无愧。自癸酉年动了人类上古文化研究的念头至近两年才着手以来,说真的,这个过程是非常值得回味的。我们被称作“体制外”、“院派外”、“非权威”的民文、民艺、民哲、民科……“民”来说,虽然颇为清苦但很充实,乐喜常在。因千百年以来“为万世开太平”是对的,因新时代“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是正确的!
热爱中华民族,热爱中国,热爱人类文化文明,必须先要从热爱历史、尊重历史、热爱文化、敬畏文化、勤动脑筋多思考做起,在自己先祖的历史、文化的“自信”中建立起良好的认知度与热爱度,多反省,不能把自己老祖宗流传了上万年乃至几十万年的“文化承因与神话记载”自我聪明的就认为是荒诞不经、封建迷信的,或不科学的,不要把文化与文明的定义方式和界定标准给弄差错了,不要拿“米原器”丈量古人的所有长短,古人有古人的法则,今人有今人的法则,关键是这两个法则的交替、弥合处是怎么定量、定性、定论的,这个一定要弄明白。
对人类上古文化来说,其实这是一个极其复杂和劳作量大、任务艰巨的学术探究事情,更是一个很大很大的人类文明探源工程,不仅是中华文明探源的问题,需要全世界最有智慧的人士来完成,涉及到当下75亿人口及至100亿人口到来的整个人类终极发展问题!
我说过,科学实证+玄灵思维是认知人类上古文化的基本方法。文字是文化发展到一定阶段的身份证,器物是文明发展到一定阶段的户口薄,经论文献记载等就像对历史发展录备的口供。梳理上下一百万年的人类上古文化脉络,探究中华文化五万年的路径,确定中华文明三万年的观念,亟需改观中华文明上下五千年及至八千年的欠准确的说法。如今在“一带一路”倡议、推动构建 “人类命运共同体” 和“文明交流互鉴”的良好契机下,相信全世界人都会做的更好!
藉此我再说个话题,以供思考:
中华文明源发地在中原、在两湖、在晋陕、在甘青、在冀辽、在巴蜀、在良渚等论说,均存在着偏见性含地域性的自我认知,加之“文旅产业经济链的利益促动”,各区域各地均争”文明源”,反思之,及至“满天星斗说”也不是同时同步诞生的!
若看一看3万年到4千年前之间未次冰河期的中亚、东亚、东南亚地理水文+气候+星辰天体移位等方面的变化就知道了。地球绕“黄极”一圈约需2.6万年,10万年后北极星已不在北方了,如今青藏高原及帕米尔高原还在逐年抬升。
若翻开世界地图对照着中国先秦古籍文献记载,其实中亚、东亚、东南亚这“三亚”才是真正的上古中国(华夏)区域,比现在的中国区域大的多,也就是“古中国大昆仑”概念,也就是“昆仑……众神所出焉”的文化叙事与历史记载,亦即,人类上古文化文明的轴心时代在昆仑山区域!
上观天文,俯察地理,才能讲人文,有了人文才能谈文明,文化文明血脉相承。文化、历史方面的书写的厚、写的多,不一定就是“明道”的,所谓的国际学术界对“文明”界定标准本身就是不科学的,以欧美人思想意识主导的“国际学术界”放弃比文字、青铜、城邦更早的“古中国”日月观象、陶器玉器、穴处巢居、渔农择栖等人类先祖的文明创造不言,真是割了人类上古文化的头,斩了人类上古文明的腰,截了人类上古文化文明的脉络,否定上古人类智慧创造是现代人在给自己创造的文明做标榜、抬身价而已!
唯物论+考古学+进化论+DNA分子学……等近现代兴起的所谓的科学并不完全是定论,可作综合信息与启思研究的参考。要明了人类上古文化文明的状态,必须先要打通人类上古文化脉络,这要涉及二、三十个学科的知识面与认知点,去相互佐证、去相互参究,找到归于同相的坐标点,并且还需要“思想意识”方面的“玄灵思维”天赋,然后再加“科学实证”才能得出一个比较圆满的结果!
当然,这是全世界性的人类第一号大工程。人类的文化与文明的根,若不清不实靠,那魂就会飘荡无着落,及至世界各国各民族的文化自信就会没有自信的文化可言,在“文明交流互鉴”中就会相互争执,各执民族之见,取舍难以见底?。ū疚牟杀嗪赂磺浚战缤窗烊?、总编,中国通俗文艺研究会副秘书长,转载请注明出处。) 查看更多2019-06-04 17:49:04 5 0 1657 -
已认证2019-06-27 17:26:20 15 0 1657
-
2021-02-25 10:45:21 6 0 1657
-
叶向阳收藏日记 对话
海南省五指山市举办《念党恩敬国魂建党一百周年“山海情”美术作品展》。北京书画家叶向阳的国画作品《万山红遍醉金秋》应特邀参加展览。恭请亲朋好友共同分享。
2021-12-02 11:26:48 8 0 1657 -
陕西大秦书画院创作日记 对话
张秋喆:中国美术家协会河南分会会员、洛阳彩墨画院副院长、北京荣寶斋画院签约画家
艺术简介
张秋喆,现居北京朝阳,师承国画大家霍春阳和鲁幕迅老师 amp;nbsp;张秋喆,现居北京朝阳,师承国画大家霍春阳和鲁幕迅老师,张大千的再传弟子,张大千水墨泼墨研究院院长。中国美术家协会河南分会会员、洛阳彩墨画院副院长、北京荣寶斋画院签约画家,自幼喜爱绘画,数年来在墨海丹青中艰苦磨练,勤奋劳作笔耕不辍,不断寻求适合表现自己思想感情的艺术语言。将工笔的精妙细腻重造,写意泼墨的创意概括精神几种绘画特点有机地结合在一起从而形成自己的个性和风格。
作品先后在中国美术馆、北京爱家收藏中心、上海美术馆、衡阳市画院美术馆、宿州市美术馆举办个展或联展。作品《时来运转》入选首届黄山杯书画大展获三等奖、作品《梅兰竹菊》入选建党七十周年全国书画大展、《一鸣惊人》入选宿州市书画作品晋京展、作品《雀栖仙景》在全国第十四届花鸟画大展获特等中央电视台、河南电视台、洛阳电视台对其艺术成就予以专题报道。品多次在全国各大展上获奖,《荷塘雅趣》在黑龙江省荣获期中《百花杯》金奖,《天香》获洛阳牡丹节特等奖,《事事如意》在南京展览馆荣获一等奖,《福寿康宁》,在翰林墨展上获特等奖,冰心玉洁,出淤泥而不染均在建国周年一等奖,特别是 《时来运转》系列.《荷韵》系列作品连续在 ,大河报,人民报,展览中获大奖并报道。 查看更多2022-04-30 20:36:50 16 0 1657 -
康笑枫 国画 代理创作日记 对话
康笑枫国画作品《青山隐隐水迢迢水随天去秋无际》【尺寸】102x242cm
2018-01-11 13:36:58 6 1 1656 -
陈刚创作日记 对话
新的技法,未干,待续。
2018-05-03 09:13:46 5 2 1656 -
已认证2019-03-18 21:00:52 16 0 1656
-
马培童收藏日记 对话
刘曦林评价马培童石窟写生焦墨画作品。
马培童的石窟写生,是通过他眼观的现实来观照历史。
他这些画画得精细,在艺术构成上非常讲究,他大量用了传统的焦墨画的枯笔渴墨技法,但是,又把焦墨刻石皴技 统的焦墨画的枯笔渴墨技法,但是,又把焦墨刻石皴技巧和现代艺术的构成方法加了进去,黑和黑、白和白、发生的关系都在变化,最主要这些变化和艺术的构想是联系在一起的。
也就是说,他画的是让人想到的是其背后的文明。作品在写生中有写意,有人文情怀。他这些画不光有外美,还有内美,内美就对人类文明的认识,对人类精神创造和物质创造之间关系的一种把握,这些在他作品里得到了一种审美的再现。
刘曦林(中国美术馆研究员) 查看更多2019-05-18 20:22:24 7 0 1656 -
2019-11-08 09:05:37 4 0 1656
-
陈刚创作日记 对话
何人可乱吾心境,何事让吾悲春风;
心有堵塞,即使代表先进的,创新的作品也难免出现不那么空灵,作为一个热爱绘画的画家,被人为的干扰,也继续坚持的画下去,因为国家大力提倡,我们续写传统,在法律范围内使 在法律范围内使其发扬光大。
纵使外部风云多变幻,哪里敢偷得浮生半日闲。
把所有的精华与垃圾通通揉碎打烂,心无旁骛的专项训练,把不是艺术的艺术变成艺术的艺术,不修边幅的正本清源,不在乎各种不满意的现象,更不在乎现在看起来满意的现象,打破一藩篱制约,把低的不能再低的人拉上来,把高得不能再高的人拉下来,只对自然睁眼,模糊看待不必要的批判,打倒已经存在的价值观念,开发没有或者一辈子都不曾用过的脑细胞,实现少数人寻求的内心感到说不出又能表现的艺术,就如同哈勃望远镜一样了解宇宙。
始,中,终的规律,一直走下去,即使被黑洞吞噬又当如何?
附:国画山水画小品新作《清雅》,请欣赏。 查看更多2020-05-11 15:44:24 16 0 1656 -
已认证
刘胜利收藏日记 对话
行书书法作品《福寿康宁》,甲辰年刘胜利书。
应安徽省阜阳市颍上县慎城镇李先生之邀而创作四尺对开横幅作品《福寿康宁》。供朋友们欣赏。2024-04-07 14:23:23 14 0 1656 -
陈锡顺创作日记 对话
画的折扇,罗浮山外月如弓,翠羽飞来一笑浓
2018-03-05 21:29:36 8 0 1655 -
2018-05-25 10:24:06 8 0 1655
-
2019-04-12 09:41:08 29 0 1655
-
杨牧青创作日记 对话
名称:大写意国画《道不虚传,法不妄显,师不藏情》;
规格:136cmx68cm
款识:道不虚传,法不妄显,师不藏情,庚子春杨牧青于京华。
附议:点、线、面是东西方绘画的共性,若于中国大写意水墨画 大写意水墨画艺术来说,其似乎更胜几筹,不以写实而胜于写实之感,盖因六识通融的原故!然而,其技、其术、其巧、其思之造化,需从书法累功、读取残经破卷与体悟自然山川中出,假令王维、梁楷、徐渭、八大、石涛及至蒲华、老缶、黄宾虹诸辈天降之英华,旷世之奇才,亦不离依此造化而彰显世道人情,寄点线面之于心田矣!
余今言,所谓大写意者,是中国水墨画艺术的重要表现形式,是在小写意及至工笔壁彩的基础上发展而来的,不是凭空产生的,是需要将书法与画法融汇贯通,是对传统的笔法、墨法、章法等在解散创新中升华拓展,是写的一种文化心境,是胸怀天下的情景增益,并不是简单的技法炫酷与色彩空间的垒积!详见《杨牧青:什么是原生态大写意山水画?》一文有关论述。 查看更多2020-04-06 13:01:49 4 0 1655 -
2020-06-19 16:24:22 15 0 1655
-
杨牧青创作日记 对话
杨牧青甲骨文非卜辞说:谈甲骨文所见“尞”字之缘由一一有关部门悬赏说破解、释读一个甲骨文可以奖励十万、五万的,当然需要两位权威人士推荐的关系和按格式套路写论文的。其实,花这个财政钱是有点不应该的,破解、 释读甲骨文等古文字不是靠悬奖能解决的,是要靠学人的心智、学人的奉献精神与理性的科学态度和慧眼识人才的本性本能。当今社会/民间需要更多的资助力量倾斜呵,太多的金钱、权职诱惑是不大不利于学术研究的健康发展!图片截自<汉典网>
因近日群阅有甲骨文研究者说讲“尞”字如何如何的……细察听之,其说未能明字究竟,故余有此说:
这个“尞”字甲骨文中多见,常出现“尞三牛、尞三羊”等刻辞的记录,实际上是人与天沟通的一个行为过程,与天上的星辰大火星、与古代天文官祝融火正有密切的关系!比如《左传》记载:“陶唐氏之火正阏伯居商丘,祀大火?!碧仗剖鲜堑垡ⅲ詹巧唐?。<题外话,这位商契应是玄鸟生商的玄契,契不仅是“祝融火正”的天文官,而且本身就是搞图文契刻并具有司法契约性质的“能人”(所以商代甲骨文为什么要契刻保存,这其实是根由之一。)契的先祖是来自红山文化后期的大祭祀。因气候变化,北方逐渐降温,大象等动物也南迁,由是商的先祖族群就也南迁,从朝阳、北京西山、石家庄、蒿城、辛集(古时候其实就是皮货牛羊交易之地)邯郸、濮阳至商丘、亳州一带,到了帝尧时被封在“商丘”实为濮阳/也就是颛顼的陵墓帝丘,等于变相的让契守尧的先祖陵园地,今商丘市是宋国的原地,后只不过被商王朝统一管辖了。)
根据甲骨文所见的这个“尞”字来看,殷墟甲骨文字至少是上接其前两三千年的黄帝/仓颉文化与文明的传承啊!
今按,西北关陇地区(西安/庆阳一带)每年元宵节后的“正月二十三日”时,人家门口用一堆柴火晚上烧起熊熊大火,大人小孩跳跃跨过火堆,说是“尞干”,说是“除晦气”,说是送“干上天”。自小时候起一直不明白这个习俗的缘由为什么要这样搞,直到十多年前,我再温习旧业研读“渊海子平八字术”后,忽然那天晚上无意间向窗外看了街灯的闪烁交错光线直射上空时突地一下子就明白了!
尞,以大火寓日月光明祀示天干神主是也!余此解是发千古之秘也,假令将来世吾当愿与许重叔先生再去论议说文一二事矣!
其实“尞干”就是“尞祭天干”,六壬、奇门、八字等“术数”中把十天干叫“十神”是有一定的根源的,古人真是太智慧了呵,可惜后世不肖子孙认为这是封建迷信的产物,悲鸣矣!!当然大批江湖术士拿此“智慧”去糊口行走江湖则另当别论了!??!
其实“尞干”就是对四、五千乃至万年前“天文官”祝融火正(尧舜禹乃至炎帝到燧人氏时期)的文化精神延续与再表现形式?。?br>这个甲骨文中见的“米”形“尞”字后来又演绎出“亚”、“卍”字等形态的符号表意形式。西方古埃及、古希腊、古罗马等文化中出现的类似符号,从当前考古新发现和西方古文明伪史例证角度去看,“西方古文化与古文明”大都是从古中国的“华夏文化与文明”中传播过去后与当地的原住结合并影响产生了新的文明形态一一究因,大昆仑文化是其源发之地也!这些“符号”在中国的仰韶文化、马家窑文化、彭头山文化等考古遗址器物上也可以见到类似米、星、亚、卐形态的,其实都以不同的形式在说“尞”呵!壬寅五三杨牧青记于京华。 查看更多2022-05-04 07:11:14 6 0 1655 -
2018-02-19 15:43:59 4 0 1653
-
袁峰生活日记 对话
2018年二月二龙抬头……祝北京龙文化促进会书画联展成功举办!
2018-03-23 22:21:18 6 1 1653 -
刘道林生活日记 对话
山西笔会现场
2018-07-18 22:20:24 4 2 1653 -
2019-11-15 01:28:34 16 0 16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