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魏杰创作日记 对话
我们的作品装点着老干局办公楼。
2017-12-29 21:01:41 7 0 1648 -
刘建国创作日记 对话
朝阳区‘’长春德苑”笔会作品《马到成功》,《与你同行》,《雄风》,合影留念。
2018-06-06 20:41:00 12 0 1648 -
已认证2018-12-11 10:04:35 5 0 1648
-
2019-01-16 16:48:44 3 0 1648
-
于坤琦创作日记 对话
四尺行草中堂,明刘维感通寺寒泉亭记,立式悬肘书
2019-04-19 17:11:43 6 0 1648 -
杨牧青创作日记 对话
连载2)杨牧青:甲骨文非卜辞说之叙事曲第二
在“甲骨文非卜辞说”前文中说:“明月从古于今照中天,我写的这些文稿都是相互连环的,旨在为有心、有慧眼者鉴之和翻阅思考。”并说:“对罗振玉、王国维、郭沫若、 若、董作宾、于省吾、胡厚宣、顾颉刚、姚孝遂、徐中舒、陈梦家、李学勤等前辈辛苦研究而形成的一套‘甲骨学体系’要在新时代下予以重新激活?!?br>激活甲骨学体系,突破固有思维模式,跳出象牙塔,清除、防范学术研究及人文社科项目腐败?!靶滦问葡拢繁<坠俏牡裙盼淖盅芯坑腥俗?、有传承?!狈⒒庸愦竺窦涞募坠俏模坠茄В┭芯恐腔壑α?,把约定成俗且形成固见已深的“甲骨文是卜辞说”修改、更正、替换为“甲骨文非卜辞说”。对甲骨文建立新的认知、解读方法,打破学术研究垄断和一言堂,让更多的人对古文字研究活跃起来。
然我知,要将“甲骨文是卜辞说”修改、更正、替换为“甲骨文非卜辞说”,激活甲骨学体系,建立新的甲骨文认知、解读方法,在当下这可能就是一条殉道之路。因为,120年来将殷墟出土的“甲骨刻字”认定为“甲骨占卜刻辞”的思想已经烙印很深了,或者说甲骨文就是占卜辞的思想灌输已经洗了几代人的脑,蒙蔽了几代人的心识,促使社会大众都认为殷墟出土的甲骨文就是占卜刻辞。
甲骨文非卜辞说,首先要对社会历史的划分予以重新思考,包括要动用哲学、逻辑学、人类学、社会学、文化学、历史学、民俗学、宗教学、神话学等学科去科学的思考——自有人类以来,果真就是洪荒时代、野蛮时代、原始社会、奴隶社会、封建社会……等形态吗?“国家是阶级矛盾不可调和的产物”,用近两三百年才产生的现代意义上的“国家概念”去框定远古时代的社会状态,解释、对应、判定远古时代的文化历史,从根本上去思考这是对的吗?此处不做讨论,留个话头,仅供思考。
甲骨文非卜辞说,其次要对甲骨文所处的商代及至商代以前的社会状态和文化历史还需再进一步的重新去深层次的探知,不能轻易、草率的就对商代做出“殷商人崇尚鬼神,经常进行祭祀,凡事必用甲骨占卜,所以才留下大量甲骨卜辞”的这种认知和判定。
一定要晓得,在“二重证据法”或“四重证据法”,乃至“多重证据法”的前提下,近现代考古博物的历史记录发现发掘和古有的文献档案的历史记录探究寻因,是要遵循“科学实证+玄灵思维是认知人类上古文化的基本方法”这个法则的,反之它们相融性是会很差的。上古打不通,历史的脉络就不好通,若不通,历史就会感冒,就会有症结,“以古鉴今”、“ 数往者顺,知来者逆”就会失去应有的作用。古有的文献记载和近现代的出土器物清楚显示:古人不比今人弱智,古人的智慧创造是今人无法理解,甚至无法比拟的,不能以今人的认识去认为古人就是那样的。
甲骨文非卜辞说,关键是要对已形成的甲骨学体系的思想认识和思维模式进行重新的激活,重新的释放。如果对某一事物认识发生了根本性的错误,那就会得出错误的思想,就会产生错误的结论。主流的甲骨学界一直把商代当时办公文书记录、历史档案——甲骨文当做占卜用的卜辞来理解,并对其一错再错的解读和判定。
究其因,这是用汉代以来的“六书法则”、“经学思想”和清代形成的“金石考据思想”及“周秦金文、小篆形体类比法”以“象那个样子”来“一对一”的考释、??薄⑹投?,硬给甲骨文“隶定”出与通行文字在形(象)、音(语)、义(意)上达到连贯一致的一个“字”来。若遇到无法解决的“字”就以科学、慎重的名义和“阙疑”、 “变异”、“变体”、“通假”、“义不明”、“本义不可知”、“久远失传”等说词而给悬挂了。所以,甲骨文至今整理出来的6000多个字,也只能被隶定性的释读出1000多个字而已。
细考之,“甲骨刻字”上的甲骨文并不是每一个字都是能够与后来语义上“字”一一对应的。远古时候,字很少,一个字要表达很多意思或一段历史的。随着生活需要和社会发展,一个字就演变分化出很多个字,字数也越来越多,形成“字族”,至现在已经累积达到了近10万个字。
由于在前辞、命辞、占辞、验辞等以“甲骨文是卜辞说”的认知论主导下,就将《甲骨文合集?14002片/正》中所见的那个“双手供宝于藏室”的“字”被隶定性的释读为分娩的“娩”了(甲骨文“娩”字像以双手分开产道,接生婴儿,产道中的方形像婴儿初出的头形。)由此导读、释义出是商王为了王妃“妇好”生育而做不断做吉凶占卜的事情了(“甲申卜,?鼎(貞):〔帚(婦)〕好娩……”见《甲骨文合集》第五册)。
在过去还不能认识到“甲骨文非卜辞说”的重要性时候,就将“字”的“文”说成是“卜”的“辞”,将“甲骨刻字”的“文”给错误的认识、判定为“甲骨刻辞”的“卜辞”。因是,商代的文化历史不得不在《尚书》、《周礼》等文献的描述下弄成以“甲骨占卜刻辞”为载体、为反映的“崇尚鬼神、凡事占卜”的社会状态了!至于,龟甲烧灼与钻孔等,那是为了更好的自然风干防腐以方便刻字记录做文档使用,就这么简单!
在第一篇中我说:“甲骨文字,特别对上古时期的陶、玉、石、青铜、摩崖等古文字和图纹,是要 ‘五位一体,三类同究<即天、人、地、时、空五位与形(象)、音(语)、义(意)三类的关系>’大宇宙观去认知的,世界不是单一物质世界,不是单一的人为自我认知的世界,也不是汉代以来形成的‘六书法则’能够解决的?!?br>由于不晓“五位一体,三类同究”的深义,所以就会将一些古文字形成的词句表达意思给曲解了。如,王立群教授及众多古今学人在解释祖宗十八代的“耳孙”时,将“耳”字理解为因为距离自己的祖宗太遥远了,从来没有见过,就是耳朵听说。其实是没有明白为什么要“耳”字的妙义!汉初承袭周秦的一些文化礼制,在“族”上用“耳孙”、“鼻祖”之耳、鼻的字,实际上这是与“古麻衣相法”的“五官说”有渊源的。相法是人文之一,指着自己的鼻子就是我自己,就是“天轮一二看初年、三四周流至天城?!痹豆攀贝娜耍晕椅?,仰观俯察,展开了天象、人文、地理等一系列的发明创造。亦即“近取诸身,远取诸物,于是始作八卦?!钡脑熳址ㄔ涤芍?。
文字是文化发展到一定阶段的身份证,器物是文明发展到一定阶段的户口簿,经论文献记载就像对历史发展录备的口供。文字释错了,文字误判了,那么历史就会出错!
——2019年11月11日子夜杨牧青于北京,今“甲骨文非卜辞说”有关论述,待见《杨牧青:重构甲骨文研究方法和认知的解读思维模式》<暂定题名>文稿陆续发布,以飨列位。 查看更多2019-11-13 10:32:18 13 0 1648 -
2017-12-20 14:46:36 7 2 1647
-
潘宁秋创作日记 对话
《幸福指数写在脸上》
四尺斗方69cmX69cm2018-04-04 03:02:21 12 1 1647 -
李振军创作日记 对话
最新作品,春到江南
2018-04-19 17:37:58 5 0 1647 -
李亚南创作日记 对话
山野闲居图
2018-05-23 18:05:15 14 1 1647 -
马培童创作日记 对话
《境界与心灵-刻石皴法佛陀主题焦墨写生创作精神》马培童焦墨画感悟笔记-童心写历(94)
我的焦墨画题材是构成艺术作品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形成鲜明时代风格特色的重要因素之一,是焦墨画艺术对客观世界 ,是焦墨画艺术对客观世界的选择、加工、提炼、高度概括凝练而成的,是展现自己聪明勤学才智与智慧并存的内心感受和依托,丰富作品内涵,甚至填补近现代名家作品中不曾表现过的新题材、焦墨佛造像,刻石皴法,新形式、新风貌,领悟事物的本质特征。
“焦墨艺术来源于古老的传承,和大自然写生,源于生活,高于生活”。自然山川石窟佛陀是我的创作源泉,也是寓意抒情的载体,是心境与意境的碰撞、交融,最终都要托付枯笔渴墨,创造出具有独特风格和艺术语言,和个性的“造化之物”,“象由心生”,“境由心生”,“由心造境”,“抒写性灵”,是心灵深处的声音和人格特质的表现,这就是我的刻石皴法佛陀主题焦墨写生创作精神,也是焦墨画的核心价值和灵魂所在,这样的作品,才能够谈得上具有品味、境界和智慧……“艺术不仅仅愉悦人的眼睛,更要愉悦人的心灵”。
——马培童记 查看更多2021-08-10 11:36:05 15 0 1647 -
2019-06-07 15:18:43 13 0 1647
-
杨牧青创作日记 对话
青海热贡这片地域东邻甘肃省夏河县,这里是藏传佛教格鲁派(黄教)著名寺院拉卜楞寺所在地。这里有“夏河”,有广河齐家坪考古的“齐家文化”,与中国“夏朝”有直接关系。
古夏人从这里开始与“华”族人交融,又 ,又从这里开始屯耕中转向东北沿黄河越陇山(六盘山区域)、甘肃省庆阳黄土塬到山西运城“夏邑”发展壮大。古夏人一支向北到陕北,即现在考古界内很热的“石峁梁遗址”,一支再向东南至汾河跨过黄河(壶口、凤陵渡一带)进入河南的洛郑中原区域,与原有的“二里头文化”遗存再相融合,可惜“古夏人”气数已到,被从红山文化一带向西南发展起来的“商”人给灭了!后来出现“大夏”等词眼不是凭空而来的!
西北来的“古夏人”尊重“成徽盆地”区域的“古华人(华胥、伏羲氏一族)”先进文化与文明创造,因是“华前夏后”的就形成“华夏族”的称谓,也所以“启”建立夏王朝都以“夏后氏”自名,逝后才称“帝”。虽然后来有周、秦、汉王朝为了管理与统治的主张,对册、典等“书”(也就是《尚书》等)进行了修改编篡,但是先秦的《诗》《易》《山海经》《竹书纪年》《地理》等古资料给我们后人留下了宝贵的珠丝马迹以资我们探究!一一杨牧青随记 查看更多2019-08-18 16:41:04 3 0 1647 -
杨牧青创作日记 对话
杨牧青:解读甲骨文的认知和方法须重新思考
今年5月11日子夜我写了《杨牧青:甲骨文字解读思想和方法要有新的突破》一文,发至微信朋友圈和网络,反响倒也挺大的,引起许多的共鸣。文内我对黄、商、周、中、国 、国等字做了初步的解读,并说“只有我们把思维模式和思想意识融合到甲骨文字时代那些‘特殊的人’的心境中去的时候,这样才能够使甲骨文字及人类上古文化、古文字回到本来面目上去,了知它们的真实意图,文化血脉不断,历史才能不断,使甲骨文字解读才不至于离谱背真,否则估计是无明妄谈!”
后来与微友们交流时,我又不得不说:“甲骨文解读务必要跳出‘院系科班派’的学术象牙塔和圈圈,以及人为设置的一些死胡同。当然‘院科派’在甲骨学上的功劳是巨大,贡献也是巨大,我们千万不能否认否定。另外,我们又不得不思考,仓颉为什么要造字?造字的依据是什么?甲骨文字之前的图文又该如何去解读呢?后来史传帝颛顼为什么要搞“绝地天通”呢?再后来早周时期的青铜器铭文为什么开始对甲骨文字逐渐的要改变和抛弃呢?这些都要重新去思考和认知的!”
就当前来说,甲骨文字从近20万片(又说15万片)海内外公私所藏的龟甲契刻中,通过至少100名以上的诸如刘谔、罗振玉、王国维、郭沫若、董作宾、于省吾、唐兰、胡厚宣、孙常叙、顾颉刚、姚孝遂、徐中舒、张政烺、陈梦家、李学勤、黄天树、王宇信、林沄、刘一曼、黄德宽、裘锡圭、沈建华、刘钊、宋镇豪、马如森及日本岛邦男等古文字、历史、考古各方面“顶级的”专家学者,甚至“泰斗式”的先辈们,历120年至今少说也在四代甲骨学人的努力下,好不容易找出了6200多个字,除去还很不确定的、同字异形的重叠字等,能够准确用“汉字笔画结构”进行可“隶定”的约4200个字(注:当今从事甲骨学<含甲骨文字、甲骨文书画等>的人数,各社科院<如中国社会科学院等>、各大院校<如北京大学、清华大学、中山大学、北京师范大学等>、各文史科研机构<如中国文字博物馆等>官方估计约2000人左右,民间估算约3万人以上之多<从全国一些甲骨文书法展征稿情况和近年来本人在书画行业的接触与了解>)。这其中,能完成按“形、音、义”三方面都合理或合乎汉字构造规律的仅约1200个字,也就是被当前认为能够解释、认读的?;颈蛔已д叽锍梢饧喽砸恢碌脑?000个字(或1005个字,有人说已经解读了1500个字,估计这是不靠谱的)。
就现在专家学者达成意见相对一致的约1000个字内没有争议仅约有800个字左右。至今所发现整理出甲骨文字还有四、五千个字无法释读,往往“义不明”、“阙疑”、“待考”等而备述在册在案而已。就当前被通释的1000多个字中,舛误也有不少!现需着重思考:为什么甲骨文发现120年来“华人圈”这么多的“顶级的”专家学者、甚至“泰斗式”的先辈们没有把这些文字释读完或准确无疑解读呢?依愚见,关键是对“古文字”的思维认知、解读方法不对?。。《浴凹坠俏摹钡墓τ?、定性、定名等各方面不准确?。?!
我经常讲,科学实证+玄灵思维是认知人类上古文化的基本方法。如果只有科学的脑子而没有玄灵的心识,那得到的世界就只能是一半,就是残缺不齐的,大宇宙观下的世界是浑然一体的,是物质与意识并存的世界,是阴与阳相融合的太极世界,是宏观与微观相共生的大千世界。倘若抛弃了“科学实证+玄灵思维是认知人类上古文化的基本方法”这一基础,那约之甲骨文、青铜器铭符(文、纹)、玉器文、陶文、崖画文等上古文化、古文字的释读只能是一毫米的一毫米的向前推进,或在偏离中而推进并得到不准确的结果而已!
如附图,由于对甲骨文的认知和方法欠佳,这两个颇权威的《甲骨文字典》也就只能出现不一致的文字解读结果了。不要忘了,诸如这些《字典》以及《铁云藏龟》、《殷虚书契》、《簠室殷契徵文》、《甲骨文断代研究例》、《甲骨文合集》、《殷虚卜辞》、《龟甲兽骨文字》、《甲骨文字典》、《甲骨学文字编》、《殷虚文字甲编》、《殷虚文字乙编》、《甲骨续存》、《海外甲骨录遗》、《小屯南地甲骨》、《甲骨金文拓片》、《殷墟甲骨文》等书册前大都有许多大名鼎鼎的“甲骨学”专家学者或学界份量很重的人物给作序推荐,或介绍、导而读之的!
2018年9月10日,我在主讲《从甲骨文字探索中国书法之美——怎么写好甲骨文书法》时说:“古时候结绳、符号记事如同现代科技符号记事、表象、表意、表事、指示是一样的道理,图文以示人间。如今,体制外、院校外的民间的甲骨文研究者人数也急剧上升,颇为壮观,约有万人以上。有人通过字画符号研究,有人通过方言语音研究,有人通过象形特征研究,有人通过舞蹈姿态研究,有人通过考古博物研究,有人通过神话故事研究,有人通过其它途径和形式进行研究。我们相信,高手在民间?;蛐砑坠俏牡男碌难芯客黄瓶诰痛用窦洳?,或许用甲骨文打通中西方文化共性、补足人类文化的欠缺就从民间产生。
研究甲骨文还是要多研究一下上古‘神话故事’和‘文化传说’,以及‘中原方言’,留神一下‘古羌藏语’,还有原始的萨满舞蹈等,读万卷书是不行的,还要走万里路,朝拜一些名山大川,在大自然、大天地中感知,打开已有的书本、教科知识框架,让自己脑子发出‘智慧光’,让自己的心识开窍,才能入于甲骨文‘象’与‘意’之道。天垂象,见吉凶。在天成象,在地成形,在人成什么?需要思考的,方可理出形、音、义,以及字法、词法、句法等,‘五位一体,三类同究’,即天、人、地、时、空五位与形(象)、音(语)、义(意)三类的关系?!?br>新时代的今天,国家极其重视文化建设,强调要重视发展具有重要文化价值和传承意义的“绝学”、冷门学科,这些事关文化传承的问题。如甲骨文等古文字研究等,要重视这些学科,确保有人做、有传承。甲骨学(含甲骨文字、甲骨文书画艺术等)研究一定要打开门户、派别之见,跳出学术的象牙塔和圈圈内的死胡同,更忌讳以“学术研究”的名义拉圈子、玩权威,固步自封,执己成见而迂腐透顶!一一公元2019年10月14日夜杨牧青记于京华 查看更多2019-10-15 10:31:32 16 0 1647 -
汪波创作日记 对话
秋日
宋 · 程颢
闲来无事不从容,睡觉东窗日已红。
万物静观皆自得,四时佳兴与人同。
道通天地有形外,思入风云变态中。
富贵不淫贫贱乐,男儿到此是豪雄。 雄。2017-12-29 20:49:03 4 1 1646 -
韩宗华创作日记 对话
天冷,吃葡萄吧,不够吃的还有,大家别客气??旃炅?,成双成对,喜庆丰收!
2018-01-12 13:03:21 6 0 1646 -
周牧天创作日记 对话
周牧天国画
2018-05-28 19:30:42 6 1 1646 -
2018-08-16 09:11:40 7 0 1646
-
2018-09-04 11:44:03 8 0 1646
-
杨牧青创作日记 对话
我经常讲,人类上古文化是以昆仑山区域为轴心时代的,这在《山海经》等资料里是可以得到佐证的!现代地质科学研究表明,青藏高原是在不断抬升的一个大高原。据监测说,近万年以来,青藏高原每年平均约7厘米左右在增 高,那就说明三、四万年至十万年前青藏高原海拔比现在低了很多,也就是3000米左右,向高原脚下往前的区域海拔就越低,昆仑山区域的东部、东南部海拔更低了,绝大多部分的地区都是水泽,那时的罗布泊是大湖,青海湖、洞庭湖的水域面积更大,都是超级大湖,那时的太湖和海水是相连的,整个华北、华南平原到处都是水,人类根本无法生存,所以人都聚集在大西北区域和有高山、高塬的地方,当为1.5万年前左右的伏羲氏时期人类最繁荣,气候环境颇适宜。随着东亚大陆不断抬升,华北、华南平原才逐渐的有了人类可生存的地方,所以在4千多年前的时候才有了鲧禹父子奉帝命以疏通疏导河水入海治水的事情!
问题来,由此可思,良渚文化、红山文化南部、仰韶文化大面积的东部、洞庭湖东南部等地区的考古年限断代就有问题了,没有人生存的地区却有那么精美的陶、玉器出现,这显然是近当代考古断代出差错了,这些地方年限我推断不超过4500年,至于5千年、6千年、7千年……等,只能是近当代考古研究的学术之谜罢了!
西藏尼阿底发现3万年到4万年的石叶文化层也就很正常了,因为一百万年到三万年之前这里是人类的重要聚集区,也所以这里才有昆仑之丘实惟帝之下都、众神所出焉的记载了!因是,人类文化与文明发源地在青藏高原东北部、青海湖畔那遥远的地方也就不是我要空穴来风的宣说了。高原在地球上是独一无二的地质演变史证明,此区域当是人类唯一的起源地,是人类文化与文明的唯一发源地,相信今后越来越多的考古发现能够证明这一点是对的!同时不久,全世界将掀起人类上古文化与文明的研究,为人类下一个文明做铺垫也为人类文化回归正常而找充分的历史性理由!一一杨牧青随记 查看更多2019-02-19 13:52:43 14 0 1646 -
周海波创作日记 对话
画水彩,起稿都花不少时间。
每次收笔时,心情都颇为复杂,下幅不知道又该如何更好。2020-10-16 10:58:48 9 0 1646 -
刘慧敏创作日记 对话
四尺斗方
2017-11-25 20:50:51 12 1 1645 -
苏进春创作日记 对话
竹子具有文静 高雅 虚心 进取 高风亮节,乐于奉献的美德,而给人留下完美的形象 苏进春
2018-02-27 10:54:33 7 0 1645 -
高志刚创作日记 对话
国画创作《虚怀若谷》
规格:四尺斗方69x69cm。
材料:白色宣纸软片。
高志刚作品2018-05-06 11:03:23 5 1 1645 -
马培童收藏日记 对话
香港画院院长马培童、陪同中国美术家协会副主席掦晓阳、参加9月29日上午10点青州一年一度的翰墨青州中国书画年会上参观画展!
2019-10-06 09:57:21 23 0 1645 -
马培童创作日记 对话
《焦墨画中的"枯笔渴墨"》马培童焦墨画感悟笔记(152)
枯笔渴墨铸造:“枯笔渴墨”是焦墨画的语言,“线、点面”又是语言中的核心元素??荼士誓裕员匦?,枯笔渴墨之道,贵在不用水。
枯笔 必修,枯笔渴墨之道,贵在不用水。
枯笔渴墨初始,笔墨意境玄妙神奇,又称渴笔、干笔、枯笔,焦笔画。初始宋,兴于元,行于明清,迄今不衰,但始终没有形成气候,传世精品如凤毛麟角。
探其原因,就是没有从根本上解决“枯韵”这一核心主体,南齐谢赫“六法”第一要素就是:“气韵生动”?!敖埂笔鞘侄?,“韵”是目的,不能因“焦”而失韵,经过多年研究,我解决并填补了“焦墨画”表现技法上的诸多缺陷和理论空白。
在研究“焦墨画”的同时,又发现了“焦彩”。经过补缺安道,使“两焦”合璧,纳彩赋色,而“焦墨焦彩画”则是“不玩水”的艺术,是写出来的,“写”是核心语言是“线”、“点”,这个“线”“点”是书法笔意在中国画中的延伸和演变。中国画的基础是文化,中国画的境界是哲学,创造中国画的人是修养。
中国画有“两个意境”:一是“笔墨意境”,二是“诗化意境”,“两个意境”互为作用,才能创造中国画的写意精神。
马培童写扵辽宁大连 查看更多2020-07-06 17:39:59 31 1 1645 -
2020-09-15 10:39:39 15 0 1645
-
刘安同创作日记 对话
随手拍下我的作品
2017-12-16 19:25:48 9 3 1644 -
周牧天创作日记 对话
周牧天国画
2018-04-30 16:38:25 5 5 1644 -
胡宝成创作日记 对话
国画花鸟画《富贵长春》,小六尺
第一次在佛教黄上画牡丹本人觉得效果很不错显得高雅富贵不知道大家怎样认为多提建议感谢朋友。2018-05-14 08:49:35 6 1 16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