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认证
阎敏创作日记 对话
貴州石阡樓上古寨寫生山水作品6幀《古村丽日》《云烟古村》,壬寅年夏月阎敏画於贵州石阡古村。
2022-09-06 11:44:49 13 0 1609 -
徐建清创作日记 对话
近作部分作品 请欣赏
2017-12-07 20:25:56 11 6 1608 -
杨增超创作日记 对话
奇石瓷画《黄山飞泉》创作完成!,杨增超
2018-03-10 20:23:22 4 0 1608 -
杨牧青创作日记 对话
中国书法,故名思义,就是中国特有的这个“书”是有一定的“法”的,不是没有规则、没有法度的肆意妄为。当有了书与法的融合完美之后,才能上升到艺术的层面。
艺是内在的心性境况向外表现,术是外在的方法技 的方法技巧的向内融会,二者内外高度结合之后才能谈什么是艺术。按物质世界的科学哲学观和方法论来讲,艺术是需要实践的,没有通过实践的艺术而谈艺术,那是空谈,是画饼充饥。
因是,书、法、艺、术这“四个层面(次)”在天、人、地“三才合一”的大宇宙观中才会体现的美妙。故前贤有“下笔如神助”的说法。神为何物?非仙狐鬼怪之神,实乃人体五脏六府中所蕴藏的精、气、神之神。炼气(炁)化神,此神岩不通、若不开窍,假使学书习字几十年也不过是个匠人而已。也因此许多书法家终其一生难以脱俗而浑噩于名利尘世之中!
中国书法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载体之一。中国的汉字书法,开始以图、以画的形式出现,历至图画记事初成文与字。图是图,画是画,文是文,字是字,它们原初的表意是不同的,万年之前已有雏形或形成体系。后,历经几千年的发展,至距今约3700年的殷商时期演变成了比较系统的文字形式,也为后世及当今的书法意义上的文字系统奠定了基础。
故学书法者,必从基础而起。若先天悟性好,后天勤快,期许一、二十年始见成效。反之则不得!至于敢拿毛笔蘸墨水写文字的就称书法家的,那是上世孽障今世无明所造成的,若此生不知悔、不知趣,期愿来世再悔悟罢了!一一《杨牧青谈艺录》 查看更多2018-03-15 09:43:03 9 0 1608 -
柳士才创作日记 对话
卡纸山水、请欣赏……,柳士才
2018-03-24 21:23:29 5 0 1608 -
高志刚创作日记 对话
我的大篆金文書灋创作《寄語》
规格:四尺整纸138x69cm。
材料:仿古洒金宣纸软片。
款文:人品是最髙的學位,創新是成功的利器。
高志刚书法作品2018-04-13 21:41:37 2 0 1608 -
李儒信创作日记 对话
秀妹
姓名印一方
李儒信2018-04-14 18:32:20 8 0 1608 -
孙逢春创作日记 对话
国画山水《家山朝日图 》2017作品,《潮汕人家图 》2009作品。(仅供欣赏,不赠不售)孙逢春
2018-04-15 13:27:56 6 0 1608 -
刘慧敏创作日记 对话
炎炎夏日,需要一丝清凉,绿色底调的花鸟画,希望能带给你清爽。分享四尺斗方精品花鸟画6幅,敬请欣赏。
2018-05-22 14:05:23 12 1 1608 -
马培童收藏日记 对话
马培童石窟作品之四大石窟作品赏析连载之(六),作者潘玮萱;
敦煌最早期的佛像为热带印度人的特征,到了南北朝时期,北魏太武帝、北周武帝两位皇帝排斥佛法之外,其余的帝王都信仰佛教。因此整个南北朝时 的帝王都信仰佛教。因此整个南北朝时期,造像大盛。中原地区的石窟佛像,开始呈现汉民族特征与外来特征并存的风格,而莫高窟成为开窟造像的云集之地,佛像从形式上保留了一些从西域东传的仪轨的原型,尤其面相上基本上保留了印度人的模样,但佛菩萨的脸部表情、头部造型、袈裟衣纹的处理有所改变。这个时期,敦煌的雕塑师用我国传统的审美观念和雕塑手法塑造出薄唇深目、高鼻大嘴的佛的造型,同时也创造出中西合璧的艺术形体—线条简洁、浑然厚重的传统佛教造像。到了唐代,敦煌佛教造像完全汉族化,也全面成熟于汉代,如马培童下图所画的两幅作品,佛像面容逐渐汉化,鼻子渐渐低平,脸部渐渐圆润,耳朵也越来越大,出现了比较健康丰满的形象,造像也是静态的,给人端庄安详之感。这两幅作品,马培童运用独创的刻石皴,远看近似素描,其实不是素描,而是立体的雕塑佛造像,背景运用汉画刻石皴,整幅造像给人以丰腴之美,体现了唐代佛教造像倾向于以丰肥为美的造型。
魏晋南北朝时期,佛造像以北魏、北齐为顶峰,造像艺术摒弃前朝以汉人为形象特征而重新采用以印度人为造像形象,佛像体态丰满、脸部微笑含蓄、线条柔和,具有一种安静肃穆神秘女性美,这种美很传神,且让常人看后有震撼之感。不过容易引发男性某种想法,实在不适合为佛像,也许之后朝代也发现了这个问题,逐渐摒弃了这种太“逼真”的造像风格,因此马培童所画那个时期的佛造像在面容与传神方面,也做了一番改变,使菩萨像更接近于现代人的气息,符合现代人的审美追求。如下图两幅作品,利用刻石皴法将佛像用笔法代刀法活生生的雕在宣纸上,并融入自己的元素,背景以朱砂写《心经》,使原本具有古风的塑像更添几分浓浓的古风味,佛教有一说法,朱砂能去邪,看着心经,能使人的内心世界归还佛性所应有的本真:内心纯洁没有任何杂念的静心世界。能将雕塑作品以焦墨画法画在纸上,保持雕塑所应有的原汁原味,从古至今唯有马培童一人,再无第二人。
马培童所画的这些雕塑石窟作品,既是传统又不是传统,所谓传统指的是用毛笔用墨用纸保留中国画所应有的要求,并融入书法(书写)的韵味,所谓不是传统指的是中国画所应有的各种皴法及前人的各种技法,在马培童这儿完全脱离,马培童融入自己的各种创新方法,包括人物的传神,也不在是过去古代人物画法的传神,尤其是画这些塑像菩萨更是如此。如马培童所说:“焦墨画石窟佛像,佛是用来供奉的,要发扬佛文化,比如佛语、佛经、佛诗或蕴涵佛理、佛性、禅机、禅意的诗、联、文、画等,佛是仁慈的、祥和的、清净的,同时也是神圣的,我的佛像作品能调节人的心态,提升人的境界,从中悟出许多佛道禅心,我在创作佛像时应该用心去体悟”所谓体悟也是马培童笔下表达菩萨所传神的心灵,让世人与之相应。
马培童,1956年生(笔名守一)、香港画院院长, 香港书画报社董事长,师从程大利老师,90年代拜张仃老师学习焦墨山水,先后就读中国美术学院国画系。和中央美术学院山水高研班,在传承老师艺术思想的基础上,开拓进取研究,获得在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中,“焦墨焦彩”中国绘画技艺和传统技法上,有突出贡献。特授予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称号,现为,国家一级美术师、 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 中国焦墨刻石皴创始人,从哲学和美学的根本参悟意象造型,把石窟雕塑佛造像刻在宣纸上的特质与真义,于甲骨文、象形文字、岩画、汉画像石刻的原初精神确定美学取向,开掘点线面、符号、图形诸元素自身审美价值,将主观意象融于自然,形成独异于人的个性语言,尚古朴、求天趣、富意蕴,重装饰、形式美。为中国焦墨画创新研究探索做出贡献。
(潘玮萱写於上海)续完2020、03、16 查看更多2020-04-03 11:10:42 32 0 1608 -
李伟强创作日记 对话
生活感悟《徒步上瘾》:
现实生活中,能让人上瘾的,不胜枚举。到公园瞧笼鸟出神,像看他儿似的。在巷尾街头围观下棋,却比两棋主要紧张的。驻空地男女踢毽子,不知疲倦,要人喊回家吃饭的。聚酒楼手执报纸,烹 楼手执报纸,烹茶谈世事,贪杯论英雄的。躲家里打扑克,输了夹耳朵的……
这类寻常百姓的现象,与沉迷文艺的一类,就曾有人将其分为雅俗之好。称前者谓 “嗜好”,奉后者作“爱好”。其实,孰俗孰雅,都属“上瘾”圈内了的。
近日,自己不觉意,也成了该圈内的“瘾君”了。一天,由广州二沙岛中,徒步至市宝华路,一小时半,行了六公里半;从中国大酒店,过珠江大桥,抵芳村大道西,两个半小时,行程八公里半。汗是流了不少,歌却听了许多,因为戴着耳机。
2020年7月10日凌晨李伟强记于咏竹轩。 查看更多2020-07-22 14:22:13 11 0 1608 -
刘开豪创作日记 对话
《故乡山水》国画山水,竖幅68cmx34cm
故乡的山石林木,小桥流水,儿时的记忆,富水流连,而今更加美好2021-05-18 18:29:43 7 0 1608 -
杨增超创作日记 对话
最近忙于创意设计,今天终于能创作奇石瓷画了,兴奋!杨增超
2018-03-28 22:22:43 5 0 1607 -
贾士泰创作日记 对话
—— 近期拙筆作品供朋友选购——
2018-04-08 17:42:16 4 1 1607 -
陈祖松创作日记 对话
书法作品:常居住好家乡山水惠我感到万分荣幸,
生活在新屋下众亲同心奔来百善福祥。2020-01-22 19:18:28 21 0 1607 -
关惠宗收藏日记 对话
喜得四大名砚之一的端砚《岁寒三友》,质地细腻,幼嫩滋润,雕工精湛,带证书。值得收藏。
2021-09-13 16:40:17 9 0 1607 -
已认证
尚建国创作日记 对话
边画边说:我赞同师兄高见:”佛法亦是活法”。
佛不是神,不在天空,不在山上,也不在寺庙里,他在每个人的心中。
佛法其实就是做人的道理,学佛就是学做人。佛是觉悟的人,人是未觉醒的佛 br> 佛法其实就是做人的道理,学佛就是学做人。佛是觉悟的人,人是未觉醒的佛。众生和佛本来没有区别,只不过佛没有妄想、没有执著,他慈心善行,活得自在,与佛有缘的人,大都活的很自在,很快乐,很是幸福。
愿您与佛有缘.
进入十月,也不知道是谁犯了错,得罪了龙王,老天一直阴雨连绵,天气潮湿我等发霉倒不打紧,总不至于让辛苦半年的农民兄弟无法收获又无法秋播,罪过罪过!
今天难得天晴,急忙到野外晒晒太阳,久违了,亲爱的太阳公公!
天气预报又告;明后天还有雨,还有雨?还是有雨! 查看更多2021-10-22 11:23:41 13 0 1607 -
马培童创作日记 对话
《焦墨刻石皴法》马培童焦墨画感悟笔记-童心写历(128)
焦墨艺术,一定要给观众精神上的享受,和精神上的满足。因此我自己的精神境界也在不断提高。要把佛的精神情感画出来。传递给观众。
每个 感画出来。传递给观众。
每个人经历不同,传递感情就不会一样,我对佛陀有感情,佛对我也有感情,所以我的焦墨艺术才会有不同。
我很爱焦墨,更重要的是它使我更加喜欢,使我想到了石窟佛陀,所以独创焦墨刻石皴法,是用汉画像石刻刻石刀法、 变笔法、 把石窟雕塑用笔怎样刻在宣纸上,每一笔不能重复,笔笔见笔、 放大看每一笔都是符号,点线清晰可见有细有粗,有工笔,小写意 ,大写意笔法,画佛面部,每一笔都很肯定,笔笔见神韵,有人说是素描,但把6尺整纸的画缩小看似象素描,但近看放大看是符号 代言,只要离开画5米外看就象写实,但离1O米看又好象素描了,这就是画焦墨刻石皴的神奇之处,有韵、有神、有魂。 查看更多2021-12-30 10:24:37 11 0 1607 -
罗虹明创作日记 对话
国画工笔花鸟画写生作品《鸢尾》,今年潘园黄色的鸢尾多,已经开满了河塘,你还不去打卡?
你恰好盛开,我刚好路过,一眼就看见你最美的样子,你赠我满心欢喜,我记录你的美。愿山河无恙。2022-06-14 15:01:33 5 0 1607 -
党文军创作日记 对话
此幅国画作品《硕果飘香》已被陕西省渭南市 蒲城县 李先生收藏!
2018-01-05 09:31:14 3 0 1606 -
许贵才生活日记 对话
在北京市房山区长阳美术馆教国画课!大家学习都非常认真。
2018-07-22 13:59:22 5 0 1606 -
黄联合创作日记 对话
画画是我的爱好,一生俱来,自私的我知道画画挣不了N个钱,但我就好这口,现在为生活而画,何时为自己而画。
2019-01-27 17:53:42 5 0 1606 -
2019-03-23 21:13:23 20 0 1606
-
杨牧青创作日记 对话
名称:大写意国画《访贤归来勤读经》
规格:136cm×68cm/8平尺多
款识:访贤归来勤读经,庚子杨牧青写。
附议:读经思考,写生观察,体悟世情,观天鉴地,穷通阴阳,游历河山,挟术以宣化文明是 以宣化文明是一个中国书画家的终生大事,非此不以名之为中国书画家矣!其理如同揉面,越揉越筋道,然不得揉面法,则将面会揉死,以而于无面味,只能摊个死面饼。约之,此亦水墨之法,亦如戏曲之唱念作打,虽锣鼓喧天而不能字正腔圆,仅落个胭脂水粉面目而已!(可参阅《杨牧青:中国山水画东西宗论》一文及有关论述。)
概叙之,点、线、面是东西方绘画的共性,若于中国大写意水墨画艺术来说,其似乎更胜几筹,不以写实而胜于写实之感,盖因六识通融的原故!然而,其技、其术、其巧、其思之造化,需从书法累功、读取残经破卷与体悟自然山川中出,假令王维、梁楷、徐渭、八大、石涛及至蒲华、老缶、黄宾虹诸辈天降之英华,旷世之奇才,亦不离依此造化而彰显世道人情,寄点线面之于心田矣!
余今言,所谓大写意者,是中国水墨画艺术的重要表现形式,是在小写意及至工笔壁彩的基础上发展而来的,不是凭空产生的,是需要将书法与画法融汇贯通,是对传统的笔法、墨法、章法等在解散创新中升华拓展,是写的一种文化心境,是胸怀天下的情景增益,并不是简单的技法炫酷与色彩空间的垒积!(详见《杨牧青:什么是原生态大写意山水画?》一文有关论述。) 查看更多2020-04-23 15:53:52 5 0 1606 -
2018-01-13 10:50:49 3 1 1605
-
田光荣创作日记 对话
《旺旺》,四尺斗方,田光荣
2018-02-09 21:26:46 6 0 1605 -
杨牧青创作日记 对话
今按冰河期、地质、气候、文献、民俗、文字、考古、神话、图腾、生命等多个学科的启示及许多哲人的研究成果基础上,综合推断,在人类上古文化研究中以“科学实证+玄灵思维是认知人类上古文化的基本方法”为出发点, 我推算“伏羲”是于1.5万年前左右诞生在天水区域的“仇池”,也就是昆仑山区域的天地透气处(穴位),现可通过高清地图查看此地理位置很奇妙,天地南北子午向的透气处至今我才找到了十几个源点,每个点上都有大人物诞生。关中的华婿氏是存在的,她与后来自西北方向“姆水”的夏人族结合,形成“华夏文化”,夏文化早中期形成应在齐家文化圈找(齐家文化测年断代有缺憾)。天水伏羲画卦等是后世“口耳相传”延续七、八千年一直到商周时有了成熟的文字体系才出现记录整理!上古“官方巫人”是很重要的,另轩辕黄帝时期的“绝地天通”比后世几次大的“焚书烧宫”还残重,将许多“巫、觋”方面的给灭绝了,也因此导致马司迁在“儒家王权意识”的束缚下,只能略言黄帝之始为史之所记也!一一杨牧青随记 查看更多
2019-03-17 19:10:34 9 0 1605 -
马培童创作日记 对话
“忠爱无言-焦墨画创作与生活”马培童焦墨画感悟笔记(112)
我画焦墨画、因为特别喜欢,超过爱自己的夫人,就好向自己情人一样、天天守着,陪者,寸步不离手、画呀、画呀、画画是一件很愉快的事,但也是 是一件很愉快的事,但也是一件很累很苦的事,画了一幅又一幅,不断创作,不断动脑筋,又不断有新的想法,思索创新、研究、探索,生活与情感总是伴随着自己。
在生活中,用眼睛审视生活、观察生活,生活引起情感的变化,情感离不开生活,在生活中创作,创作也是生活,生活中不断地有新的感悟,创作中在表达着自己的情感,表达着对生活的热爱,对生活的真诚?;挂敕缴璺ǖ乜劢纾岣咝扪?,在长期的创作实践中积累了一些经验,艺术只有在修行中才能悟出真谛,真正的认识和了解自己。崇尚自己的焦墨事业,在勤奋耕耘中,走实实在在的路。需要通过数十年的创作实践,才有可能真正取得艺术上的成功,
——马培童“忠爱无言-焦墨画创作与生活” 查看更多2019-08-13 14:13:09 12 0 1605 -
周牧天创作日记 对话
~~~两天两补笔,总忘不掉这一幅,总感觉哪里还不到位,古语说,画者只是匠,会补笔的才是老师,自古笔墨本写我,唯独苦了读画人,嘻嘻
2017-12-14 09:12:56 6 0 1604 -
陈祖松创作日记 对话
人生展志腾飞远志高志,梦想尽心献出忠心善心。
2018-05-25 12:01:53 4 0 16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