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马培童创作日记 对话
《焦墨之光》马培童焦墨画感悟笔记-童心写历(136)
焦墨之光,用解构哲学来看,焦墨艺术的整个视觉语言为光感中心阳光和逆光,其实“灵光”是直接显现在场的物体强力和力量。
此光的主要元素是灵 br> 此光的主要元素是灵光。阳光、逆光是西方光学,灵光是中国东方哲学、三光融合”是一种隐含光的期待。这是焦墨艺术不得不再次面对的难题,艺术的魅力就是去突破焦墨艺术的秘密。但必须面对灵光的穿透力量。
那么,如何在隐藏灵光中有着显现灵气,并且让灵气保持为隐藏的灵魂,这就是“焦墨”之美以光感来编织焦墨灵魂,又能自身化解,播散自身,并形成自身的执念,又依然保留了焦墨艺术之美的灵气,如此的多重光折返,灵魂中的?;?,敞开灵光柔和,此光的融合,其“灵光”为主的朦胧恍惚感可以化解“光感”的灵魂,但灵气为主的焦墨艺术,一旦接纳光感的元素力量,即,“光气融合”是一种隐含的期待?
——马培童记 查看更多2022-03-01 17:09:51 23 0 1576 -
李小建创作日记 对话
我的书法精品,喜欢的联系
2017-12-05 15:48:23 11 2 1575 -
杨牧青创作日记 对话
杨牧青:超越时空的“心路”创作(二)
2018-01-03 初为夔 创意管理评论
杨牧青简介:
号草坪先生,法青居士,1973年4月生,黄土陇塬人,现居北京。著名书画家,艺术评论家,国学智慧 京。著名书画家,艺术评论家,国学智慧研究者,中国书画国学系列公益讲座发起者、主讲人。
■ 采访单位:四川大学创意管理研究所
■ 采访地点:四川大学
■ 采访时间:2017年12月12日
前言:近日,在成都府南河畔,四川大学创意管理研究所“创意管理评论”公众号小编初为夔,有幸邀约到了著名书画家杨牧青老师,并进行了长达数小时深度访谈交流,这让我们对杨牧青老师的艺术创作和思想有了一个全新的认识和了解。
初为夔:如果说书画同源,那么传统的书法艺术和绘画艺术为什么会作为两个不同的艺术门类?
杨牧青:人类文明的上古时期,文未彰,字未显,图为根,画为本。此时,图画皆由人的心性而出,是人的灵魂所流露,它是衔接、感应宇宙星辰与自然万物和一切生灵的,是大道本真,后来人们把它解释成为一种图腾文化、宗教仪轨等,仅是一个认知的方法而已。
先秦到秦汉之前的很长一段时期,文开始形成,文者纹也,字开始诞生,字者孳也,伴随而来的就是书法产生,也就是现今所说的具有艺术规律性的书法载体。然而,图开始隐藏,画逐步发生了功用变化,天地之间的奥妙尽在文字之间,表达情意,示显万象,一字一世界,一划一菩提,它是大道现象。譬如,象形文字,人字有人形,山字有山形,水字有水形……等。今天,我们观古时的“甲骨文”书法,它们以刀代笔,文字在“卜者”记述的过程中给人留下一种天真烂漫、率性质朴、洪荒神秘的状态,它们的形、体、相、意均在遵循着某一种规律,也就是后来被老子讲出来的那个“道”,有点恍兮惚兮的状态。
而秦汉之后,虽书画同源,然分道扬镳严重,它是大道进入末流时期,书画的艺术本真逐渐失去,意态纷呈,相法变乱,难以寻回远古那种人与灵魂、人与自然相融相合的味儿了。譬如,秦汉以后,书法是书法,绘画是绘画,或为政治服务,或为宗教服务,或为百姓生活服务,各具功用,各尽其媚。书法向更加规矩化的方向奠定,绘画则向更加程式化的方向发展。通过秦汉之前的甲骨刻辞、青铜铭文以及玉器、陶器、摩崖刻画等去向上看的时候,在端庄肃穆、礼教传播中还有浑然天成之感,书(字)中有画,画中有书(字)的妙趣还存在,这是中古时期大道现象的血脉遗存,亦即后人提出“返璞归真” 的问题。
在近古时期两千多年的书画演变过程中,也有一部分人以能够善书擅画守住了书画艺术的基本阵地,或专攻书法,或专攻绘画,向书画艺术的大道本真靠近。但是仔细分析名留典籍、声播四海的人,也有许多是离书画艺术的大道本真相去太远了,只不过是一个书画的历史人物符号罢了。
现在就更不用说了,硬笔和电脑的普及,教育方式的变化,使得传统书画艺术产生的土壤遭到了毁灭性冲击。书画被搞成了一种阳春白雪的东西,远离了百姓和生活,成了一种行业或者职业。甚至于连职业的书画艺术家,也有很多成了搞书法的不会画画,搞绘画的不会书法的状态。其实这对于传统绘画的创作和领悟是极其不利的。
初为夔:您谈的“大道本真” 的确是艺术创作的一个根本问题。那么就创作风格来说,您是以倡导率真派书法和原生态大写意山水画艺术为主的,我理解这也是对于您的书画艺术理论的一种实践,不知您是怎样应用到具体的书画艺术创作当中去的?
杨牧青:其实率真派书法、原生态大写意山水画对应到具体的书法、绘画艺术创作过程中仅是一个名相而已,它不能代表具体的书画艺术创作本质,也不能很好的表达创作者的“心”境。我仅是用他们来表达一种对于当下的艺术规范和审美的批判,对生活本身、人之本心的回归的一种状态。
当然这并不是说我们要随意破坏,而是要“登堂其,入其室”,要求艺术家要在真正具备了一定的艺术功底和审美能力,真正理解了传统书画创作的本质之后,通过自身的学习和感悟,超越当下时代的束缚,进行的一种穿越时空的创作。这种状态,你可以说是对现实的批判,也可以说是对时代的引领,也可以说是对传统艺术创作内核的回归,但这其实都仅是一种表达罢了。我更愿意把它说成是一种对“心”的感悟,一种超越时空的艺术意境。
《汤·盘铭》“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老子》的“致虚极,守静笃”,佛家中“缘起性空”、“应无所住而生其心”,其实都是对于这种意境的不同表述。
至于具体的创作方法之类,我就不展开谈了。大致来说,我倡导“原生态大写意山水画”,是主张以粗犷、豪放为其基调,以干笔、枯笔为其根骨,在遵循传统的山水画构图原理下,以层层积染之法,形成“勾擦大胆、点面隐约、迹简意深、设色简略、墨彩交融、夸张巧拙”鲜明风格,以体现生命的原初意义,给人以心灵上的震撼,以促成新的山水画风诞生。(未完待续) 查看更多2018-01-05 08:46:06 2 2 1575 -
李振军创作日记 对话
最新作品,
2018-04-18 17:38:31 11 3 1575 -
2018-05-05 08:46:01 4 2 1575
-
王根权收藏日记 对话
唐孙过庭【书谱·书碟论·第二十七章·诸家势评】译文(摘自王根权著《〈书谱〉品评》)
书法史料中的那些具有影响的书法评论家们,关于书法艺术以及书法家的评论,大多夸夸其谈,华而不实。没有不是只说书法 而不实。没有不是只说书法的一些外在形式,而却不说明书法的内在实质,搞不清书法艺术的理论。今天,我在撰写《书牒论》的时候,既不采取他们的做法,也不沿用他们的评论结果。比如像师宜官那样的书法家,他的书法地位很高,书法名气很大,但以往的书法评论家们却没有说明其书法艺术具有哪些实质性的内容。如此评论,只能是师宜官于书法史料中徒留个姓名而已。再比如像邯郸淳那样的书法家,虽然在他生活的那个时期被树为学书人的典范,但除了留下书法作品外,其它的也空空如也。 查看更多2018-05-25 20:39:36 7 0 1575 -
杨牧青创作日记 对话
昨日应江先生之邀,在国务院研究中心会议室召开的《文艺复兴论坛》上,我按会前准备的《新时代复兴中国传统文艺需要融合发展》文稿思路,撷取本文一些内容,根据会场诸位发言状态与氛围,即兴而言,现记忆大概整理如 下:
中国传统文艺复兴首先是必须要站在中华民族、中国人的立场上看问题,中国人流的血液都是红色,不能因国际上一些不良文化思想、文艺思潮和资本主义不良价值取向将中国人的红血变为黑色的,也将一颗红心给变黑了。
文艺复兴要纠正在“法国语境”下14至16世纪一批新兴资产阶级的要求的欧洲思潮文艺复兴概念,文艺是文化和艺术,不是文学和艺术,务必要使“文艺复兴”具有中国语言语境,使其中国化,要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去发掘、汲取我们这个新时代需要融合发展的文化元素,在文化文明交流互鉴中将中国传统文艺用我们的文化情结与形式输出海外,让全世界了解中国!
文艺复兴就是文化战略,任何人、任何组织是不能贬低贬值中国文化的,不能用欧美诸国几百年来仅有的文化文明视野、标准和观念来界定、侵蚀、瓦解中国拥有上万年的悠久历史文化,不敬畏、不敬重中华民族文化,不尊重、不清楚中国文艺发展的现实状态,就不是完整的中国人,中国人连自己的老祖宗、自己的民族文化都忘了,把英语学到八级能起什么作用,满脑子“西化思想”还是中国人吗?!
中国传统文艺复兴不能被外在的、不健康的意识观念和现象所迷惑,台上文艺范儿十足台下劣迹斑斑,一定要回归到中华民族大义的事非观上来,从内心做好自己,从文化艺术体系再到教育、医疗各体系都要反思、反省,及时调整,不忘初心,遵循新时代的文艺方针,肩负起中国传统文艺复兴大任,为国家、社会发展尽力尽责,让老百姓对艺术有话说!一一杨牧青随记 查看更多2019-05-24 09:41:54 6 0 1575 -
史介鸿创作日记 对话
自古书法文人事。文人书法典雅正道,富有神采。要达成文人书法的气质高度,需要文人修养积淀丰厚。首先要成为一名文人,才可能拥有文人书法的非凡造诣
2020-01-17 10:46:15 4 0 1575 -
李明成创作日记 对话
这样写小楷是没有露锋的,险绝易平正难。
2018-01-15 16:04:54 3 0 1574 -
李青利生活日记 对话
祝贺:笑画人生彭追云老师作品展圆满成功。
2018-03-20 12:55:58 2 0 1574 -
汪林创作日记 对话
汪林,《嬉戏玩?!?,90x60cm
2018-04-20 13:20:35 6 0 1574 -
2018-05-01 19:58:27 10 2 1574
-
马培童创作日记 对话
“焦墨画中的天人合一”马培童焦墨画感悟笔记(106)
我在研究、探索、焦墨山水中、进行形式拓展、和精神探索、走进中国四大石窟,开辟焦墨画“柳暗花明又一村”的重要路径。我当属这一领域的实践者与开 要路径。我当属这一领域的实践者与开垦者。
我的焦墨佛画洋溢着浓郁的当代意识和民间意味,激越动荡的视觉效果,朴厚深邃的意境追求,张扬佛教艺术的审美表达,又充盈着丰富的笔墨精神和中国佛教观念。充满了佛缘意识和人生哲思,具有很强的教育性。
将中国传统文化中有关“天地人”和谐一致的思想,试图以艺术的方式唤醒人性的良知,竭力引发观众的心灵共鸣。与佛对话,将“天人合一”“天圆地方”等传统理念一天圆”需心性圆融才能通达,“地方”则严谨条例尚可维系。
提倡“天人合一”,虽然你中有我、我中有你,但是,因为和谐有矩,遵循了“道”的法则,人们可以智者见智仁者见仁。纵笔焦墨,且腾挪自如,各有所成。要素养全面,要执著为艺,要勤于思索,要勇于实验,在以中国精神和现实语境的创作道路上追寻探索。表现当代焦墨多维艺术创作的一个阶段性呈现,作品所显现的创造性转换能力和多面的艺术气质要令人刮目相待。
我的经验就是不要怕失败”,要做一位有抱负、有经验、有实力的“焦墨农夫”,以这样破釜沉舟的心态和一往无前的精神去虔诚地“耕耘”,就不愁开垦不出一片属于自己的“一片天地”。(马培童写扵北京工作室) 查看更多2019-07-19 08:00:32 4 0 1574 -
李小建创作日记 对话
我的书法欣赏
2018-01-15 20:27:56 2 0 1573 -
蒋元生创作日记 对话
国画山水画《江山揽胜》新作,尺寸(四尺整张),尚未题款,晒图分享。
2018-05-18 09:52:55 9 0 1573 -
李亚南创作日记 对话
荷塘水禽
2018-06-04 21:49:25 6 1 1573 -
朱德茂创作日记 对话
本人书写的《禅》。禅,本身是一种静思,如何静思而为,我觉得应在尘世中达到:知人、知事、知己、知止、知道的境界。
2018-06-05 18:00:41 5 0 1573 -
2019-12-10 10:31:31 9 0 1573
-
马培童收藏日记 对话
“对话阎立本”--潘玮萱评鉴马培童(10)
阎立本为唐代早期人物画家,由隋向唐转变的津梁。阎立本,人物、车马、台阁、肖像均擅长,尤长人物肖像画创作,特别在表现历史事件的纪实性绘画方面取得了突出成 实性绘画方面取得了突出成就。
阎立本肖像画法前人复出己意,自成一格,写真近师郑法士,远绍张僧繇,在师法前人基础上,复能创新,明察于物,万象不失,所绘人物六法备该,形神兼备,使唐代人物画得到巨大发展,达到新的艺术高峰,为盛唐艺术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其真?!恫介肌芳峦技词瞧湮稍薷刹际钩记蠡橐皇滤醋鞯募褪敌曰婊髌贰;夷芤陨袂榫僦埂⑷菝卜?,生动地刻画了不同人物的身份和精神气质。
阎立本笔下的历史观,褒扬肯定或者批判鄙视,从每位帝王眉宇间的神采、侍从、床辇器物的细节中,都可以找到痕迹。这种心理肖像画的高度技巧,后来被民间画工吸收到道释题材的壁画创作中。
马培童以下图所绘人物的精神举止,服饰及容貌都能生动刻画不同人物身份的精神气质,与阎立本有曲异同工之处,维妙维俏!(潘玮萱写於上海) 查看更多2020-06-16 16:29:09 22 0 1573 -
2020-09-13 08:01:08 7 0 1573
-
周鹏飞收藏日记 对话
天汉坠胸月入怀,
山河遽拢培圣胎。
飞雪迎春百花杀,
老子呼云归去来。
周记2021-05-12 09:57:36 4 0 1573 -
田君才创作日记 对话
规格 70/60
2017-12-30 08:01:32 6 2 1572 -
杨牧青生活日记 对话
人类所生存的宇宙空间是由天、地、人三者构成的。古人叫三才,是十方三界浑圆一体的,现在实证科学讲三维空间是有偏差的,带有线型意识。三者各自构成“天之气”、“地之气”、“人之气”。
人类生活在地面上 在地面上,必会受到头顶上天空的“天之气”及脚底下地表面、地表面以下的“地之气”影响的。这个影响及作用便以每个人的性格、才能、心性、喜好等用“命运”的形式表现出来。
如今全球70亿人,只有命运相似,没有完全相同的。每天十二个大时辰分为三十六时刻,出生的人一定是“禀气”不相同的。中国智慧的古人不用ABC等符号而用具有延伸思维的表意表情的甲乙丙丁、子丑寅卯等天干地支配合五行八卦来“代数”似的表达,可惜这门学问真谛真明白者很少,大多流于江湖术士混口饭的状况了。
九气的学问就是研究“气(炁)”在什么方位(方向)作用,以及它如何影响人类的命运、吉凶的问题。
古人那会儿没有天文仪器,全凭“身心内外玄观”,在观察宇宙的“天之气”、“地之气”、“人之气”三者的关系时,发现“天之气”的下降,“地之气”的上升,都是在“人之气”的“地方(这个地方是秘道,佛也讲,道也讲,儒家没弄清楚,反正若能修行就到所谓的圣人状)”相交,之后影响人的有看得见生命的这一生。
当一个人出生后,离开吸母体元气后他第一次呼吸的气(大气),就包含着支配此人一生命运的“本命之气”。这个“气”与宇宙运行的瞬时状态联系着。所以,“在什么时间”,“在什么地方”出生,对于人的一生命运有着极大的影响和关系。
这个“在什么地方”,“在什么时间”的“人之气”,就是它受到宇宙状态作用的特定的一种物质形态。古人用九宫八卦天干地支阴阳五行星宿三元等来表示不同类型的“人之气”,从而积极的起到指导和预测人生,从而深刻地影响人的活动。于是,乘时、待时、择吉、谋局、顺应、取法等就成了几千年以来消灭不掉的金玉良言!
翻开中国美术史及书法史,过去很有成就的大画家都懂这个“三气”根基学问,并且有的善五行八卦之道,如黄公望、石涛卖卜为生及至扬州八怪深究“易学”等,所以他们才能在画艺上别开生面、独树一帜,这是识玄机的原因。
新中国成立后,真正的大画家就很少了,是因为画家对天之气都瞎了,地之气不明了,人之气乱了,加之西方思潮冲击与艺术视觉感观的激荡,中国固有的国学之学问与心识,颓废弥衰!一一杨牧青随记 查看更多2018-03-22 21:59:15 4 1 1572 -
李振军创作日记 对话
源远流长,客厅山水画,
2018-04-04 18:41:27 3 1 1572 -
徐家康收藏日记 对话
刚才看了北京画院王明明院长的言论(已转朋友圈),难得他敢讲几真话………看着看着,忽然想起去年有个美协会员好意地劝我:老徐你的胡杨,松树画得绝对一流,但是你知道为什么入不了全国美展吗?画上缺东西呀,要是 在树上加点颜色,再画几只小鸟,保证一投就获奖…………你光画水墨、焦墨的,没颜色,不热闹,不画鸟,画面太闷,没生气呀……所谓笔墨优劣、胡杨精神、松树品格……这些虚头八脑的东西,评委会看吗?过两天他还找了两本全国美展的画册给我看,一看确实花花绿绿的多,还真都有鸟………可我觉得我要表达、赞扬的就是胡杨和松树的精神,水墨已经表达得很充分了,焦墨更有冲击力,而添个不三不四的鸟只有破坏意境,冲淡主旨,去雅趋俗的份儿…………昨天见到王孟奇老师,饭桌上也聊到我画的松树和胡杨,王老师说话也很干脆:哎……不要,不要画那个鸟呀……多此一举,一画就俗………
有趣的事,昨天在中国美术馆的中国画协会的大展上,发现有三位大画家画了胡杨,都是彩色的不奇怪,画个鹰和骆驼也正常,可这胡杨林里还有被惊吓得乱飞的喜鹊我就懵了(见图四左下角)?常识告诉我喜鹊喜有人居之地栖息,不知这位大画家何时在沙漠里发现了喜鹊?哎……这些都是全国美展评委老师呀!难怪我的画连初评都通不过(图一)。记得我第一次投全国美展,拿画去问恩师程大利先生,程先生说:你投它干嘛?你按照他们的标准画下去,就把画画坏了……信哉!斯言…… 查看更多2018-11-29 13:19:19 7 2 1572 -
马培童创作日记 对话
“佛说、所有的遇见,都是一种偿还”马培童焦墨画感悟笔记(103)
人在做、天在看、俗话说,举头三尺有神灵,神灵无处无地不在,所有的遇见,都是一种偿,这世间所有的相遇都是有原因的。
每一次遇 原因的。
每一次遇见,都是一个心愿,也许,前世有未了的情缘,所以,我此生才能得以与佛相见,走进世界七大奇迹,世易最大庙宇,柬埔寨吴哥寺,写生,与佛陀结缘,信佛、画佛,传承佛教艺术,还前世的因,今世的果。
前世的缘,今生的情。所有的遇见,都是一种偿还,都必须珍惜。所以又走进中国世界文化遗产、龙门、云岗、麦积山、莫高窟,四大石窟、写生,一次遇见,穿越千年爱,是几世修行才换来的福缘,画佛、学佛、传播佛教文化艺术,就是我学做人。
学佛法,就是完成生命觉醒的方法,修行,就是修正自己的行为、思想、见解,知“因果”即知进退。知佛法,即得开心果。
我修行在路上,受尽最大的磨难,也是我成功的前兆,缘深缘浅,人生短短数载,我要做一个全新的自己。只有人和人之间的感情,我和佛陀之间的缘份,在冥冥注定中,被牵引。若信佛,请重视你身边的每一次相遇;若爱,请珍惜你身边的每一份感情。美由善心来,心似莲花开。
(马培童写扵北京工作室) 查看更多2019-07-08 20:31:40 13 0 1572 -
2019-07-15 16:03:43 2 0 1572
-
杨振华创作日记 对话
给朋友画张册页,一点二平尺左右,传统青绿画法,欢迎指导。
2017-11-15 15:40:18 4 2 1571 -
李尊荣创作日记 对话
刘总订制的作品,作品让赵老板给捎过去了。祝福刘总新婚愉快,恩爱一生,平安健康,大吉大利,连年有余,财源广进!
2018-01-13 10:46:01 2 0 1571 -
高勇利创作日记 对话
国画《臨沈周筆意》
25*70cm
軟片未裝裱
高勇利2018-04-16 13:04:03 2 0 15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