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杨牧青创作日记 对话
杨牧青:复谈甲骨文书法创作不宜使用通假通用字
近年来国家对文化兴国、文化强国等颁布了许多政令,高度重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积极实施“古文字与中华文明传承发展工程”。随之,社会更多有识人士参与和投入,使 ,使“国粹文化”的“甲骨文”这一“冷门绝学”有了新的发展,新的契机!
在此良好的氛围和环境下,我以近三十年来对“上古文化”研究的科学认知和书法、国画艺术的创作实践,及对“古文字”研究的心得体会,在一些先辈的理论基础上,提出并力倡“甲骨文非卜辞说”、“古中国大昆仑文化史学观”,且先后撰写了十几万字文稿以阐述我的学术观点,发布在相关网络上影响度还是比较大的,也有了更多的学习与交流。
今时,我所做的这一切,惟有“努力期使新时代甲骨文信息综合研究有一个新的突破,走出庙堂,走出圈层,让它多些大众普识普及化?!?br>图片
天门开,贤人出。我们研究历史、探知文化、学习传统、汲取经典,是为了更好地服务当下社会,服务时代发展的需要,启思未来,有益将来,而不是要返归到古人的时代状态中去,更不是抱守着古规古法而不放,成为一个透顶的迂腐样子!
自1899年甲骨文广行于世以来,通过几代学人的努力,已取得很多收获,不论从研究人员增量还是体制内外组织机构增多,不论从文字考释还是从史学、社会、生活等方面研究,都是成果迭新不断的,这也是大家都知道的事情,恕不多言了。
今天,就“甲骨文书法创作不宜使用通用通假字”的这个问题,我再着重谈一谈。前段时间,我写了一篇《杨牧青:甲骨文书法创作不应使用通假互借字去填补》小文,随后又录了《杨牧青谈甲骨文书法用字通假的问题》《甲骨文书法浅述》《甲骨文书法临摹与创作》等小视频,有心者可去翻阅,其内比较重要的有三个点:
1、一百多年来对甲骨文字的性质、定义出了偏误,出了问题,甲骨文不是殷商人凡事都崇尚鬼神、迷信天命进行占卜而形成的文字。今时,对甲骨文的解读,这是一个思想和认知的核心问题,更是涉及到华夏人文化的智慧与愚昧、中华文明的先进与落后的一个大是大非的大问题!
2、就书法及任何行业、任何职业,不能与时俱进,不能合乎时需,不能笔墨当随时代的都是有悖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也是因甲骨文书法创作者不明白什么是文化而什么又是艺术,什么更是中国的书法艺术。
3、在甲骨文书法创作过程中尽量减少使用通假字,使用通假字过多则不利于甲骨文当下与未来传播和普识普及,代因时兴是社会前进的历史规律。
清代文字训诂学家、经学家段玉裁(1735-1815)在《说文解字注》中说:“析言之,独体为文,合体为字,统言之,则文字可互称?!笔导噬?,在古代“文”和“字”是有区别的,现代统称为“文字”。在称‘文字’之前是不叫‘文字’的,有了‘文字’概念都是先秦以后的事情了,至少在春秋之前(约2476年前)是没有明确的文字概念的。
著名古文字学家、语言学家孙常叙(1908-1994)先生在谈及“古代汉字本质”时说:“字形、字音、字义这三个观念由来已久……在先秦时代,人们的认识并不是如此的,那时还没有现代汉语的‘词’这个名称,而是把它叫做‘名’的……写意而不写话,并不是文字,‘图画文字’和‘文字’是两种性质不同的交际工具……”孙先生对文字与语言及文字起源的问题,所论精当可取(详见马如森著《殷墟甲骨文实用字典》中孙常叙先生《序》的部分)。
援引以上这些内容,对甲骨文书法创作“用字”方面是有很大帮助作用的。只有做足学问,熟知“汉字”的形体构造原理和规律,才能在甲骨文书法创作遇到缺字少体时得心应手,顺手拈来就是“字”,就是艺术,不再由于甲骨文的字数少、字体不足、字形不完备而发愁,也不会去陷入“字典”给出某些不当、不正确的结论误导!
图片
中国文字包括汉字、藏文字、蒙古文字等。甲骨文是如今能够知道的最早的、比较成熟的“汉字”源头,距今约2900年至8000年左右(以周初甲骨文至贾湖遗址‘骨刻文’为算,中间还有距今约4500年至5000年的西安斗门‘骨刻文’等所谓的‘图画文字’的过渡期。)
甲骨文大批量的出现于安阳殷墟遗址中,其时间约在距今2900年至3300年之间,从史称“盘庚迁殷”到周代建立初期阶段。从古老的甲骨文到今天使用的汉字,它们之间的传承脉络清晰,溯源有据可证。
思维、思想、认识、方法和结论,是这个客观呈现的物质世界中任何问题的最重要、最基本的问题。你用什么样的思维,你有什么样的思想,就会得到什么样的认识,产生什么样的方法和结论!
契刻在龟甲兽骨上的甲骨文字,自从发现后历经百年,许多顶级的大学者按“义理训诂”、“依形隶定”、“旁侧引证”等方法,到目前整理出了6200多个(见曹锦炎主编《甲骨文字形表》),能够用形、音、义解读的约1300字左右(网上有人说解读或识别了2000多个字,或多半数以上的字已释读了,估计也是自诩噱头罢了。)
就已释的1300多个字,若按“甲骨文非卜辞说”观点去分析,内面还有许多的字是错释误判的。同时,百年来出版了几十种甲骨文字典式的“大著”或名之谓“优秀图书”也是相互矛盾,舛误层出不绝。比较而言,还是徐中舒先生编著的《甲骨文字典》比较详实,冷静客观。
在甲骨文的通用通假字方面,不仅囿于书法创作用字缺少的问题,而是一个对甲骨文的“大众普识普及化”非常重大的问题!
甲骨文的“大众普识普及化”不应是死水一潭,不应是走进死胡同,也不应是高墙大院的特权,应该是一个全民式的、开放式的、阳光性的文化学习、认识和教育传播、普及的事情。以汉字为载体的中国书法,正好能够弥补甲骨文的“大众普识普及化”不足之处。
要“普及化”,关键在于“大众的普识”,要有比较好的普遍性识别方法,这需要从事甲骨文教育教学推广者去深思!见人形是人,见鸟形是鸟,见火形是火,见山形是山,见水流形是水……等常见的300多个甲骨文字,给小孩子一说就懂,一讲究明白,他们大都能感知其中的奥妙。
譬如,“野渡无人舟自横”这是经典的诗句。七个字,甲骨文未见渡、无、横的字形。在甲骨文书法创作时,死脑筋不知开化者就会按着“字典”给出的字形标准去照搬、去抄写。结果,从甲骨文的“大众普识普及化”角度来论,就会产生许多不妥之处,不利于甲骨文的大众化,不利于甲骨文在新时代及今后的发展需要!
甲骨文“亡”字被释义训解后通“无”字,将“度”字通用“渡”字,也有将“涉”字被释义训解后通“渡”字,把“黄”字通用“横”字。于是,在没有古文字专业知识和对“通假字”使用方法不熟知且不会对“字义”进行“通用”的“大众”,在欣赏、阅读甲骨文书法作品的时候就会变成“野涉(度)亡人舟自黄”的景象了。这是“字典”之误导还是书法家之“无知”?抑或还是大众之“愚笨”呢?需要全面的深思反省??!
按说,最复杂的事情都可以简单化处理,大道至简,智者从之。应将渡、无、横三个字按着“字”的形体构造原理和规律,并借鉴甲骨文后起的金文、简牍文字形体遵循“甲骨契刻精神”书写就行了。
水+度就是渡,形声字,且不失“渡”的义理与意思,故“战国简”就会有如此形体的(睡?日甲83背)。无,象形加会意字,直接用春秋晚期《齐中姜镈》的“无”或战国简“无”(睡.為43.秦)或东汉《说文解字》收录的古“无”字即可,不要写成“亡”或“無”、“舞”的甲骨文字形。
横,形声加会意字,始见于简牍与小篆体,直接用甲骨文形体的“木”加“黄”书写即可,不能单独的写成“黄”字。古人在“黄”的左边加“木”的示意,是有深义的,它表立木以示方向的,为了和具有执玉行令意义的“黄”字有所区分。今天,不能为了甲骨文的书法创作而抛弃“横”字当初产生的本义和要表达的意思,往往聪明反被聪明误的而“通用”??!
或许,现时代的甲骨学者(包括文字学、语言学、考古学、甲骨文字研究者等)大都不通中国书法之道,不谙甲骨文书法之艺,不会写毛笔字,不知其性,只知道按着传统的“通假”方法来说事,坐在干净明亮的房子里想当然的编书立著,不顾及实际的文字更替新生与发展特征,将甲骨文如今隶定出的某一个字硬要去“通用”若干个字,也不管这个‘字’的字形构造原理与被通用的‘字’的字形构造原理在义理、意思、使用上是不是一样的问题,就给“通用”了,若深究其根,还是比较误导人的!
形、音、义,这是汉字的基本法则,即就是清代训诂学、音韵学方面的“文字学巨匠”王念孙(1744-1832)先生所遵循的“音义结合,因声求义”的原则也不能成为普遍性法则的。音相近,义不同;义不同,形、音往往不相同;形相近,音、义也往往不相同,至若“同音同义形不同”这些问题在汉字体系中经常出现,不能用同音、同形去同义而对字进行“通用”,以为首就是全能的,什么都可以统领。
在《甲骨文常用字典/后记》(刘钊、冯克坚主编)说:“尤其是字头下标明的‘通用为’信息,将一扫因甲骨文字头太少,书写甲骨文时常常找不到对应字的困惑和苦恼,相信会受到甲骨文书法爱好者的欢迎和喜爱?!狈凑獗咀值洌嬗行矶嗟摹白帧北弧巴ㄓ谩背闪诵矶嗟摹白帧?。细阅之,有颇多的强拉硬配问题。
如,将“安ān”字“通用”为“鞍ān、按àn、晏yàn、案àn”;将“夸kuā”字“通用”为“跨kuà、挎kuà/kū、洿wū、胯kuà、绔kù、刳kū、垮kuǎ、姱kuā/hù、誇kuā、匏páo、瓠hù”等(拼音我加注的),例子较多。殊不知,有的形体、读音好像与甲骨文相似或类似的晚出字,它在本义和用意、使用上与其前形体、读音好像相似或类似的甲骨文是不一样的,也不同的,是不能被“通用”混淆的!
古人使用通假字,是当时“文字少”或王朝礼制“避讳”客观原因不得已只能去“通假”。如今文字很多了,还为了某个理由去通假或以“通用”之名似乎是有悖理于人类社会向前发展的规律呢?
历史的发展事实表明,文字从一个、两个开始到几十、几百再到几千个字,再到今时统计约有九万多个字,都是因为时代发展需要和语言交流需要而从少到多的不断创造,不断产生。如果不是为了“需要”,那么汉字的数量也就不会有今时的九万个之多,停留在远古的几百个字就行了,或停留在甲骨文的文字时代就行了呵!
图片
问题来了,请思考:
能用现在已释读出的1300多个甲骨文字通用/通假/代替如今九万多个汉字吗?显然是不能的,也是行不通的??!
譬如,“安”字本义是表达远古穴居(窑洞/土窩子)时代在“洞穴”里有“女人”才能“安定生活”的意思。后来,“安”下加木成为“案”字,其本义是表达在穴居外的地方支起个木制物上面放置物品以供奉先祖的意思(类似香案祀典。过去黄土窑洞的院落会在窑洞外称之为“天地”的地方叩拜祖先、祭典神灵,或举办婚假礼仪,名之为“拜天地”?;蛐硐执咔酱笤旱难д咦颐谴蠖纪牙肓巳嗣竦幕闵?,缺失了民风民俗的基本生活感知与体验,不明真相而撰词诌文罢了?。?br>据查可知,“案”字的形体构造在春秋战国时期才出现的,与甲骨文“安”字相去近千年,其二字要“通用”似乎成了强行的一个拉郎配?!音相近,义不同是也!就此一列就能说明很多问题,其余的就不一一解释了,慧者可自悟其妙其理。
就“甲骨文书法创作”时缺少“甲骨文字体”时,完全可以用“甲骨契刻精神” 和汉字的“六书法则”参之金文、简牍文字,去按甲骨文的“笔画契刻意象意趣”进行创作,充分发挥字体的造型艺术。如这个“案”字,因甲骨文有安字、木字的形体,那就写出上安下木的甲骨文字形就可以了,没必用“安”去“通用”的。同时,这个“案”字且也不能把上下位置给变换成左右位置,若左右位置则成了现代意义上的“桉树”的“桉”字了。研究文字演变演化史,从古到今,人们在造字的时候非常注意上下、左右、内外的结构重要性,希望大家多去看一看,多去参究参究。
现时代及今后,甲骨文要通过中国书法来焕发青春,恢弘其神采,说到底,这又是一个思维、思想、认识、方法和如何结论的问题,不是某些权威或专家说了算的问题。
还有,所有的《字典》也不是不变的,也不是完美无缺的。尽信书不如无书,尽奉典不如无典,关键在于我们自性上对甲骨文与甲骨文书法之间的认知是怎样的。种豆得豆,什么蔓上结什么瓜,需要我们从根上去理解。就甲骨文书法创作来说,还是不宜使用通用通假字的为好,这样更有利于甲骨文的大众普识普及化!
最后要说的是,在写本文时,除了一些“文字研究”、“甲骨学”、“书法史”、“美术史”等常备资料之外,还大致翻阅了陆德明《经典释文序录》(唐代)、林祖泰《殷虚卜辞通假研究》(1978年)、李翠榮《殷墟甲骨文通假字初步研究》(2007年)、王辉《研究古文字通假字的意义及应遵循的原则》(2009年)、黄天树《殷商甲骨文音系研究》(2010年)、安国钧《甲骨文字通假辑解》(2011年)、阿獃《实用甲骨文通假字汇》(2014年)、鸥明涛《通假字、古今字、异体字的异同浅析》(2018年)等,从中受到的启发,让我更加坚定了“甲骨文书法创作不宜使用通用通假字”的观点,以示明白人!2021年5月28日杨牧青于北京。
一一记于水墨京津冀、水墨巴蜀、水墨华山、水墨三晋·杨牧青书画文化行暨晋陇文旅科创123+5实施计划″推进途程中 查看更多2021-05-28 15:25:37 8 0 1561 -
刘开豪收藏日记 对话
《毛泽东主席给斯大林的亲笔信》 毛泽东主席给斯大林的亲笔信,没有东倒没有西斜,没有涂改,说明毛主席很正式认真的工作态度
2023-09-21 09:16:45 25 0 1561 -
周卫红创作日记 对话
新作三幅,一个系列,《庆丰收》68*68
2017-07-21 23:59:32 7 5 1560 -
安士胜创作日记 对话
不经意间的期待,是无限的遐想。早
2017-12-17 08:55:51 3 0 1560 -
张建辉创作日记 对话
著名画家霍春阳先生作品,本人藏品之一,供朋友们鉴赏与欣赏。
2017-12-31 17:56:00 2 1 1560 -
袁峰创作日记 对话
六尺作品……旺運、旺财!袁峰作品
2018-02-11 20:58:52 4 0 1560 -
马培童创作日记 对话
《要成功,就一定要干出名堂来》马培童焦墨画感悟笔记(79)
焦墨画,不仅要天天画,天天练天天创作?;挂焯煨匆欢挝恼?,每天早上发微信。
觉得自己活得苦,活得累,但我画起画来很开心,苦中乐, 自己活得苦,活得累,但我画起画来很开心,苦中乐,累中出作品。
其实每个人活得都不容易。只不过别人的难处,别人的辛苦,没有看到罢了。
做人就是如此,累就对了,舒坦,是留给死人的;苦就对了,在苦中作乐品尝自己的作品。所以活着就有疲惫,就有汗水,就要奋斗,就要折腾,就要历经风雨,就要担起肩上的责任!要知道,不要浪费的每一天。
千金难买是光阴,千金难买是生命,千金难买是快乐,千金难买是人生。只要走过、路过、奋斗过、拼搏过就是成功,百年人生,走好自己的艺术之路。不气馁,只要朝着目标走,就是在前进。
希望成功,确定目标,告诉自己,任何目标都要靠一步步的实干去实现的。要干就干出名堂来。只有有了“一定要干出名堂来”的大气魄,我们才可能有大的突破、大的发展。(马培童写扵北京工作室) 查看更多2019-03-08 16:40:26 14 0 1560 -
杨牧青创作日记 对话
中意桥搭建文化共同体·品意大利红酒,讲中国文化,因为我们都是“一搭里人(黄河中上游6、7千年前的古老方言,至今还耳口间。)”!
2018-06-10 07:31:51 9 0 1560 -
2019-08-07 15:59:55 21 0 1560
-
宋东海创作日记 对话
横幅《泰山雄姿》国家 宋东海
喜欢的亲们随时可来电咨询,欢迎各位相互交流心得。2018-01-16 22:57:51 3 0 1559 -
狄峰收藏日记 对话
清末民國時期的名人名家羅賢升的墨寶。歡迎品評收藏。
2018-03-26 09:43:30 11 0 1559 -
2018-04-28 22:30:24 12 1 1559
-
陈忠良创作日记 对话
安徽舒晓婷女士,再次收藏我的作品,心存感激,特书其网名"品味人生"相赠,愿你大彻大悟,潇洒风流!
2018-06-01 12:04:30 5 0 1559 -
已认证
叶仲桥收藏日记 对话
9月2日随广东书法院一行参加在贵州省美术馆举行《贵州.黔行幹风.行草十家展》盛大开幕典礼!
2018-09-06 20:48:39 8 0 1559 -
马培童创作日记 对话
《艺术灵魂-焦墨,是我心灵的极品》马培童焦墨画感悟笔记(156)
用焦墨画佛造像,走进中国四大石窟,以写生石窟石刻佛像艺术为源泉!我的艺术人生、如梦初醒!艺术灵魂是我生命的追求!感恩我去亲近大自 的追求!感恩我去亲近大自然石窟之美,佛家讲,一切唯心造。人心乃唯一不灭永恒存在的能量,它和宇宙联网,生出万象。所以只要是心象所有,皆可化为神通之笔,复活刻在宣纸上。关键是心的能量、能通佛灵,能贯通宇宙,越能得到艺术精神的滋养。艺术是我心灵的洗礼!艺术是我细胞的血脉!
艺术是我灵魂的自己!艺术是我情爱的表现!艺术是我自然的宇宙!焦墨,我心灵的品级!佛爱、是最高的品级!我的敬畏之心是最无尚的品级!我来到这个世界上,为艺术而生,没有带来什么,我又能从世界带走什么呢?因此,我有的吃,有的穿,就该知足。生命的真谛,圣禅的智慧。是禅美之境,灵魂之舞。而石窟艺术,唤醒灵魂;复苏生命,永生礼赞;精神永恒,焦墨艺术;灵心创造,真情珍贵,真爱永世;佛造像艺术,完美人生。智慧人生的永恒法则,鲜活的思想赐予我精神的洗礼,深刻的哲理关注我真正的价值,卓越的观念引导我的幸福人生。如日车滚滚向前,如日精深深不息。
马培童写扵古沛老家 查看更多2020-07-09 15:46:10 14 0 1559 -
杨牧青创作日记 对话
书法:丙申仲景节临张迁碑
规格:68cmx136cm/四尺横幅/麻丝仿古软片。
附议:余以为此碑本应用坚短毫、涩纸、墨稍枯临写较好。丙申仲夏,画剩残汤,以秃狼羊兼毫、稍淡墨临写。偶忆,三十多年前曾 多年前曾将此碑写过一年多,闲有临池不少百余遍,时帖本由1976年上海古籍影印,帖本价好像1元不到。后乙亥岁,遇恩师对我言:"此汉碑虽佼楚,然不如石门摩崖之境。"甚念师言如是。今此新帖本为中央美院某书法硕士主编,某正规省美术出版出版,装帧面子活很漂亮,印工精美,乙未岁末在琉璃厂中华书店购得此帖,帖本价20元,细阅编校多有错舛。感言之,书艺传教就如此一步一步的在金玉其外而落遗差失乎!一一壬寅初夏杨牧青复记 查看更多2022-05-23 15:18:08 6 0 1559 -
胡文魁创作日记 对话
昨日细读"明末爱国领袖"袁崇焕诗边中送别一首,深有感触。固以崇敬心情书之。
五载离家别路悠,送君寒浸宝刀头。
欲知肺腑同生死,何用安危问去留。
策杖只因图雪耻,横戈原不为封2018-01-16 22:55:18 11 0 1558 -
杨牧青创作日记 对话
您知道吗:中国水墨画写生比西方油画写生早了多少年?(原创/杨牧青书画)
写生是画家的终身大事
北宋郭熙提出画家去画山水,要画出山的“远近浅深四时朝暮、风雨明晦之不同”。意思是说,画家要 ”。意思是说,画家要去大山里观察、写生,画出远、近、早、晚、风、雨时候各种风景的差别。
备注:郭熙(约1000年-约1090年),北宋画家、绘画理论家。字淳夫,河阳温县(今河南孟县东)人。出身平民,早年信奉道教,游于方外,以画闻名。熙宁元年(1068年)召入画院,后任翰林待诏直长(随时听候皇帝使唤的翰林院官员的辅佐之人)。山水画师法五代宋初画家李成(919年-967年),山石创为状如卷云的皴笔方法,后人称为“卷云皴”。
中国的这个写生论比西方印象派画家们把画架搬出去写生,研究大自然光的变化早了900多年。西方的印象派是从科学的光学角度去画,画的是事物表象的东西。
郭熙在《林泉高致》里说:“ 春山淡冶如笑,夏山苍翠如滴,秋山明净如妆,冬山惨淡如睡”,则是把山拟人化。用理解美女的方法去理解画山水画,去把山水画活,画感人,去追求画的气质和韵味,这种人文的方法是跟西方印象派的科学研究大不一样的,也正是中国画讲神韵可贵的地方。
其实,在郭熙之前南朝东晋末年宋时的宗炳在《画山水序》(约公元430年著成)中所论尤为重要。在《画山水序》中,宗炳先结合古代圣贤爱山水的“仁智之乐”和山水是“道”的体现,总言山水之美。继而表明自己创作山水幽的缘由,接着又阐明山水画之能成立及其意义。论证了用透视法以“存形”的原理,及更进一层的“栖形感类,理入影?!保蛔詈笠浴俺┥瘛毖陨剿墓δ?、价值,表明其所具有的精神解脱意义。 查看更多2018-02-14 17:50:40 3 0 1558 -
杨牧青创作日记 对话
楷书四幅四尺整张一一大凡今时从事中国书法、国画的人,学习楷书是不可以绕过去的一门功课,不会写楷书的书法家一定是一个不合格的假书法家,不会写楷书的国画家一定是一个成不了大气候的画家。至于有人专于、精于楷 书,或将楷书写的好不好则另当别论了。学习楷书是为了运笔更沉稳(注意非用笔),运气更加自然,以便更好的掌握九宫格局。不论魏楷还是欧阳、虞、褚、薛、颜、柳唐楷及至赵楷和清季馆阁体楷书,大楷、小楷仅是形体,其均是在九宫中使笔力气息达到一种与个性统一合融的状态。九宫是阴阳八卦的演变,是《易经》哲学中上谋之学,犹如围棋执黑白子而布局攻杀,亦如太极拳之动静开张,更如《奇门遁甲》中二至还乡,冬夏立竿见影,环环相扣,妙用不尽。是故,楷书之义甚深,若执其相、着其形者则不会入于楷书之道而已。因是,古人有状若算盘子等议论!一一《杨牧青谈艺录》 查看更多
2018-04-14 16:16:59 5 2 1558 -
周牧天创作日记 对话
~~~笔墨自古胸中意,何来萧杀依柳七?
2017-12-10 14:43:38 8 3 1557 -
朱德茂创作日记 对话
今作三尺中堂《雛鷹遠眺》
2017-12-17 09:10:08 6 2 1557 -
李忠信创作日记 对话
中国佛教艺术书画院师兄艺友岁末雅集
2017-12-31 20:06:47 4 2 1557 -
李伟成创作日记 对话
精品仿古四尺,李伟成国画
2018-03-13 12:48:23 7 0 1557 -
杨牧青创作日记 对话
杨牧青:甲骨文非卜辞说之叙事曲第三
——纪念甲骨文发现和研究120周年
甲骨文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根脉之一,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体系很庞大,不仅仅局限于“文字”之一种,学者们将文字直接断定为中华优 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根脉,显然是受到所谓的国际学术界对文明认定和文明标准界定的错误认识及其欠正确的思想影响。
“甲骨文是商代人刻写在龟甲兽骨上的古典文献遗产”,是记事文例形式的文献档案。当下,要彻底的认识到“甲骨文非卜辞说”的重要性和其重大的意义。甲骨刻字就是一种记事刻辞,就是历史文献档案,不是占卜的不辞,不是殷商人崇尚鬼神的一种做法。
120年来,甲骨文(甲骨学)研究以经年累月而形成的“甲骨文是卜辞说”为出发点是不可取的。把“甲骨刻字”认定是殷商人崇尚鬼神而凡事都要占卜的一种社会现象和商王朝的生活之必需,这就是我们对甲骨文(甲骨学)研究的痛中之痛。我经常讲,激活甲骨学研究体系,构建甲骨文新的认知和思维模式,就是基于此痛中之痛的,之所以要力倡“甲骨文非卜辞说”。
商王朝周边方国达160多个,有的方国与商王朝时敌时友,军事征伐及服属交好的记载甚多。甲骨文中有不少风霜雨雪的气象及水旱虫灾的记录,还记载了流星雨以及发生于公元前1200年前后的5次日食,是古气候与古天文学研究的珍贵资料。按,古中国先祖们最大的发明创造之一就是除“燧人氏钻木取火”发现发明创造之外“天文历法”的发现发明创造,其对古中国的农耕、人事、社会等方面有益作用是世界上在当时来说,任何一个区域的“国度”都是无法比拟和媲美的,中华文明的大智慧之处正在此处!由此形成的天文星象、中医养疗、地理择向、农耕生活、礼制建立等人与自然、人与空间的“天人合一”大宇宙观,其浑然一体的思维模式,更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的核心之核心!
甲骨文是研究汉字原初构形与汉语语料最早形态的重要素材。按,甲骨文有学者已整理出6200多个字,当前能比较统一认读的估计也就1000字左右而已,可读可隶定的约2400个字内的问题还很多。甲骨文内部有一个比较统一的语音系统,它构成中国秦汉以后汉藏语系的重要源头。
甲骨文也为现代书法艺术提供了施展才华的新天地,甲骨文因书法艺术的广为传播而会进入更多人的视野和生活当中。
甲骨文发现至今,甲骨文研究主要在文字考释和殷商史料的解析利用方面,而在甲骨学研究领域,持续不断的甲骨文材料的发现、整理和著录,甲骨残片缀合、甲骨组类区分、甲骨文例语法研究等诸多方面堪成规模,特别是近世整宗性甲骨著录集与大型甲骨文献集成、各种完备工具书的相继问世,无不为甲骨文与甲骨学研究的发展积聚起相当的能量。(按,甲骨残片缀合是当前工作重点,让残片都能够完整起来,便于甲骨学的深入研究,这一点上,宋镇豪先生利用现代科技手段是功不可没的。)
殷墟在世界文明史上所占的重要地位随之确立。2006年,殷墟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2017年,甲骨文成功入选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记忆名录”,标志着甲骨文在世界文化中的重要地位和对社会历史发展所产生的历久弥新的影响力。我一直想,世界某某机构究竟是个什么东西,是那个国家在操控其主权的目的性而行使呢?为什么我们自己老祖宗留下的宝贝自己不认可、不自豪,偏偏却要让世界某某机构来认可、来出口转内销式的之后我们才认可、才自豪呵?自强不息,自力更生,xxxx都是纸老虎……等,这些经典的教诲是我们要认真学习和思考的。文化自信要从本民族、本国度的文化根源上去找,上下打通,前后相承,以史为鉴,放眼世界。
当今甲骨文与甲骨学研究也面临不少问题,如项目设置重复,选题碎片化,一些研究自说自话。甲骨文字考释不少陈陈相因,或拾陈蹈故、夸大创新,或烦琐考据、故作艰深。研究面临发展瓶颈,一些重要问题难以达成共识??脊懦鐾琳蛹坠撬涤械淖槔嗍粜裕胪隹脊乓盼镆偶5哪甏缍?,是研究甲骨组类分期的重要依据,但近年来却遭遇忽视。甲骨文字典等工具书的编纂,本是一项极其严肃的工作,但目前资质把关不严、出版门槛较低,一些书籍质量不高,存在误导读者的问题。更有甚者,对甲骨文遗产缺乏敬畏之心,假伪充斥,恣意炒作。(按,宋镇豪先生此五点思考非常好,也非常重要,项目设置重复,这是谁的错?难以达成共识,那么第一个识的起因以谁的识为源发点而形成共识呢?)
就时下来看,“甲骨文非卜辞说”这个起因的源发“识”能不能形成共识呢?这亟需慧者明鉴。甲骨文书籍的误导,这又是谁的错?又要谁来做判断呢?“敬畏之心”讲到点上了,浮躁的经济利益纠葛的社会现实和人们对优良传统美德的失去和渐远,敬畏之心当然是少了,上行下效这个词不知在时下它又要表达什么意思呢?!
关键是要重视民间的甲骨文<甲骨学>研究的智慧之力量,忽视民间的智慧和力量是最愚笨的做法,不要以固步自封的心态去对待这些问题!孔圣人之所以能够成为圣人,他最大的功德是开了向平民百姓传授知识进行教育的先河,而不是继续为鲁国王室或周王室的贵族们继续进行教育工作的服务,虽然他一生都在为了恢复周礼而努力,但是其本心也是为了传授知识进行教育的一个需要。失民心者失天下,失去民间的学术研究智慧之力量等于是失去了学术研究的本真。隋王通 《中说·问易》:“诸侯不贡诗,天子不采风,乐官不达雅,国史不明变,呜呼,斯则久矣,《诗》可以不续乎!”这个忧虑是一定要有的。本文是参阅宋镇豪先生《甲骨文研究的继往开来》<2019年11月4日见人民网>一文时以随记形式写出,内有少许文字是来自宋先生文稿的。——2019年11月28日杨牧青于北京
相关文稿索引>>
连载2)杨牧青:甲骨文非卜辞说之叙事曲第二
连载1)杨牧青:甲骨文非卜辞说之叙事曲第一
杨牧青:甲骨文字解读思想和方法要有新的突破
杨牧青:解读甲骨文的认知和方法须重新思考
杨牧青:参观国博证古泽今甲骨文文化展随记
杨牧青:简析“鎷”字在甲骨文中的疑误——兼议山东博物馆藏“鎷”字甲骨片疑为赝品
甲骨文非卜辞说:璩效武先生印象——当潮湿的心生起时您对文化人有何感想
连载1)甲骨文解读之痛——对甲骨学研究的重新审视与希望
连载2)甲骨文解读之痛——对甲骨学研究的重新审视与希望
连载3)甲骨文解读之痛——对甲骨学研究的重新审视与希望
北斗七星定乾坤:在旷野中观察过多少次北极星?
1899甲骨文/1900量子力学:中西方不同的解释在解释着一件事
用真艺术传播国学智慧:杨牧青甲骨文象形书法启示
从甲骨文字探索中国书法之美——怎么写好甲骨文书法
华夏之源·杨牧青32幅甲骨文书法作品在宋庆龄青少中心展出
全球首发:杨牧青破译八千年前贾湖遗址16个符号文字 查看更多2019-11-28 19:18:37 15 0 1557 -
杨牧青创作日记 对话
名称:线与空间
规格:25cmx18cm/速写草稿本
释议:西班牙画家的线条与空间分割及色彩的填充,其实不是多精彩,中国有弘仁、倪瓒等折笔皴法用笔更精妙!
就中国水墨画对形体物状的理解而生发的韵 解而生发的韵味是西方油画永远无法媲美的。西方写实与中国写意,这又是一个太极思维哲学,不需要任何逻辑思维模式去辨证辩解的。显然,几十年及至近百来想用西方油画艺术思想来改良改变中国画的艺术发展与生命情状,实践证明这是错误的!中西方艺术是完全可以相互借鉴与汲取的,用水墨笔画油画那种点线面的形式,用油画笔画水墨画那种艺术韵律感觉,也是完全可取的,但是若想要以某种话语权来期图改良改变中国画乃至中西方画各自的艺术基因,那等于就是一种人类犯罪,是对人类文化文明的艺术推毁!庚子孟春杨牧青记于京华 查看更多2020-02-28 13:58:31 6 0 1557 -
2018-01-04 12:59:34 6 1 1556
-
李亚南创作日记 对话
雪霁江行图
2018-01-29 08:09:43 11 1 1556 -
2018-08-21 10:02:38 6 0 1556
-
2018-09-01 13:23:00 5 0 1556
-
2019-04-26 10:01:46 11 0 15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