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王根权收藏日记 对话
唐孙过庭【书谱·授书论·第四十四章·谋而后动】译文(摘自王根权著《〈书谱〉品评》)
孔子说,我到了五十岁的时候,才能够透过现象看本质,发现认清事物变化的规律。
到了七十岁的时候,才能够把握 msp; 到了七十岁的时候,才能够把握住事物发展变化的规律,从而不做违背事物发展变化规律的事情,去做符合事物发展变化规律的事情,并且能按照自己的谋划构思去达到自己的目的??梢约?,只有达到了思想认识上的一定高度,能够认知客观事物发展变化的规律,才能够通晓事物发展变化过程中所出现或者说表现出来的相对平缓和相对突出的两个阶段或两种情况,才能够体察体会到通过权谋与权术改变事物发展变化轨迹的道理。书法艺术的学习,与做人处事的道理是一样的。
在认知的情况下,谋划好了以后再付诸行动,这样所付诸的行动就不存在不适宜的问题。又如同说话一样,一定要把握好说话的时机,说话的时机到来以后再说话,再发表自己的观点和看法,这个时候才能够显示出你的观点和看法的正确性和重要性,你所说的话才能起到作用,才具有实际意义。 查看更多2018-07-07 11:51:40 5 1 1533 -
马培童创作日记 对话
“袭古创今,开劈新路”马培童焦墨画感悟笔记(97)焦墨画家在传统与现代之间徜佯,既继承优秀传统,又对世界文化遗产艺术情有独钟。
长期探索创新之路,争取将传统绘画、民间佛教与现代观念熔为一体,我的 与现代观念熔为一体,我的画并不刻意追求形似,而是注重意境的营造。
我笔下的吴哥石窟、和中国龙门、云岗麦积山石窟,在形态上已超出了自然的本貌,完全折射在画家的心性和笔墨中,体现焦墨艺术的丰富性。灵动的墨线,笔刻的墨点,随着黑白墨韵展开一片迷离梦幻的景致,带给人们连绵不断的神思妙想。
遵循了古典绘画的审美原则,将气韵放在了第一位,使画面充满生命力,又氤氲了中国石窟特有的韵味。当我的遒劲的线条,一种浪漫的情致随之弥散开来。
这种特定情境,既是画家对佛陀形象的生动表达,也是自由心境的体现。从技巧上而言,将写意、小写意,工笔、等多种艺术手法融会贯通,充分体现了画家旺盛的激情。因此在我的作品中,既可以欣赏到鲜活灵动的线与墨的交织,黑白相融,令人心悦诚服、过目不忘,进入到心驰神纵的自由境界。
所以在画中的每一笔勾勒、点染都连贯的,突出了画作的写意性,可谓拙笔涵灵动,巧笔蕴奇思。在刻画佛像的时候,画家超越了形的束缚,追求神的妙趣。同时,承袭了传统笔墨的精髓,讲究宏大的场景,繁缛的层次,细腻的笔触。远近、高低、虚实等关系处理得十分得当。当然,景物和佛的相融,不仅是技法上的交汇,而且也是主观情思的一种体现。
作品在构图、章法、意境等方面,都流露着强烈的探索意识,与古人拉开了距离。在创作过程中,敢于突破、不断创新,凭着开阔的视野和敏锐的感受,不断提升着笔墨的艺术感染力,保持一棵童心、与佛对话。(马培童写扵工作室) 查看更多2019-05-10 15:29:43 7 0 1533 -
2019-06-30 10:05:09 2 0 1533
-
已认证
徐景莲创作日记 对话
国画女性人物画《守望》,庚子年初春徐景莲新创作的完成于广州;
画面内容:二月初的封城期间,姐妹俩宅在家里每天都在看看窗外的那棵?;ㄊ?、天天在期待着树枝早日发芽开花……2020-04-29 11:08:03 7 0 1533 -
杨牧青创作日记 对话
甲骨文与上古文化研究学者杨牧青
杨牧青,号草坪先生、法青居士,别署释一、六非人士、涤心道人。1973年4月生于黄土陇塬——甘肃宁县人,现居北京。专职从事中国书法、国画艺术创作和甲骨文与上古文化研究, 究,涉及国学智慧、艺术评论、智库决策、企业文化战略等,是新时代一位难得的复合型文化艺术人才。
他是当代书画大家,艺术、文化、社会评论家,新时代甲骨文信息综合研究拓展学者,国学智慧与人类上古文化研究学者,智库决策与资深企业文化战略顾问,中国书画国学系列公益讲座发起者、主讲人,水墨三晋、水墨巴蜀、水墨京津冀、水墨华山与陕西八景·杨牧青书画文化行发起人、主笔画家。
先后曾任世界和谐联合会主席团副主席,全球祖文化上古史学术顾问,新商道国学智慧精修特聘导师,埃塞俄比亚大使馆特聘书画师,贞观景业(高科)文化顾问等海内外多家机构的顾问、总监、专家评委、执行院长、名誉会长等职务。 他善于甲骨金文书法和水墨大写意山水画艺术创作,兼写人物、花鸟,工真、草、隶、篆、榜书诸体,师法多家,取法自然,作品形成个性鲜明的艺术风格并多次参加国际性展览,被有关政要和艺术品收藏家、国际友人珍藏,得到业内外青睐。
他在艺术实践创新的同时涉及文、史、哲、地、科、教、俗等,率先将甲骨金文书法通过区块链向全球推广,力倡并主导“杨牧青甲骨文非卜辞说”和“杨牧青古中国大昆仑文化史学观”,提出“神话即人话”、“九维思维空间”、“山水画东西宗论”等理论主张,撰有近百余万字的文论见于相关刊物和网络,专著《华夏之源》、《古脉今承》(待版),业绩被《亚洲新闻人物》、《新中国美术家大典》、《今日中国论坛》、《画坛里程碑》、《中国实力诗人诗选》、《世纪风采人物》、《图说中国当代美术史》、《中国当代书画名家名作鉴赏》、《人一生要知道的中国艺术家》等多部辞书编录。(来源:中外文艺网) 查看更多2022-04-22 23:11:30 4 0 1533 -
蒋庆国创作日记 对话
近作,请欣赏
2017-12-10 20:21:50 5 3 1532 -
宋德发创作日记 对话
水粉画近作《乡路》,满满的都是儿时的记忆,与君分享,欢迎交流。
2018-05-18 08:17:53 11 0 1532 -
柳士才生活日记 对话
应好友之邀,笔会,休闲一下子!??!
2018-08-13 09:55:32 5 0 1532 -
叶向阳收藏日记 对话
书法《守正创新状元文创》,为中国状元县休宁题。热烈祝贺黄山市休宁县主办首届中国状元文化节暨第四届发展大会圆满成功!壬寅年秋叶向阳书於北京。
2022-11-24 17:37:16 12 0 1532 -
已认证
叶仲桥收藏日记 对话
广西书法院副院長叶健兄长来我工作室参观指导,帶來他的六米长卷书法作品和他最近出版的新书《遇见》,值得欣賞。
2023-12-21 10:50:16 16 0 1532 -
蒋沐原荣誉资质 对话
祝贺书法作品被山东省档案馆收藏。蒋沐原
2018-04-17 23:22:21 12 1 1531 -
2018-04-28 09:00:16 3 0 1531
-
已认证
赵俊明生活日记 对话
呼和浩特电视台采访 2018.12.20
所有的修行,都是为了有一天能和你生命中与你能量同频的人携手并肩前行!
倾听内心的声音,很快你的智慧便会大放异彩。不管怎样,从今以后,事情走上了全新 ,从今以后,事情走上了全新方向。而这里面最重要的是,你对待自己的方式。你生活的全新道路就是你已经学会的、多么充分地爱自己的直接结果。这是一场艰难的胜利,你即将得到的收获完全是你应得的。不要问自己准备好没有,只要告诉自己都准备好了。你不必百分百相信它,只要你可以假装自己相信,并按照这种心态去行动,很快你就会完全相信自己将得到这一切。
这意味着你现在明白了滋养自己的概念,也自愿给自己更大的滋养。你的自我做好了准备,今后几个月要去无限潜力的领域故地重游,这是很重要的一次回归,你明白这意思吗?你准备将当前的可能性转变为实现的梦想。
过去许多年,你经历的一切让你的生活看着与过去完全不同了,你是否记得自己曾因为不知道怎样改变一切而绝望?你是否看到,不管改变怎样发生,最后都是一种自然的变化,变成了一些更可持续的东西?
随着时间的推移,它一定会实现的。 查看更多2018-12-20 21:56:24 14 2 1531 -
2021-07-30 10:18:03 7 0 1531
-
杨牧青创作日记 对话
杨牧青:华夏一词旧解新释
人们常说的“华夏”一词,最早见于《尚书·周书·武成》中,曰:“华夏蛮貊,罔不率俾?!?br>后世对于这个词、这句话的解释、解读,综览历代以来诸家诸说均有偏差或误读之嫌。今按,华 今按,华是上古华胥氏族群,夏是周、商之前的族群一一大禹承接夏族遗脉,大禹儿子启再开夏的新天地;蛮是长江中上流域及南方两广、湘楚南边等区域,貊是黄河北边广大区域,包括河套、冀北、蒙古等地。
这句话的意思应是:“无论周王朝京畿区域的西边的华族、西北边的夏族还是南边的蛮族、北边的貊族,没有不以卑微之状顺从服从周武王的管理,奉周天子为最高之礼?!?br>按,当时周武王统治的王朝都城京畿之地是丰京、镐京二地。周族先人从今甘肃庆阳一带发源的,上承轩辕黄帝姬水文化,向北达到神木石峁遗址区域。
丰是周文王从周塬岐下而始建的比较简陋的王城,主要以种养农业和礼祭为主,故以豐(丰)字取名,豐/禮(礼)/體(体)/登/鼓字都是有关联的;
镐京是比丰京建筑的更大更好,城郭高大,以兵事和王权为主,故以镐字取名,镐/金戈铁马+王城高大,金/戈/卫字有关联,京/高/郭/城字有关联。
丰在河西,镐在河东,丰、镐二京在今陕西西安市的西南方/咸阳市的东南方交汇处一带。这里也是上古时伏羲氏母亲华胥氏族人活动的区域之地,考古上有太平遗址/客省庄文化遗迹(距今约4300年至3700年),也有距今5千年至4千年的甲骨刻文出土的斗门遗址(比殷墟安阳甲骨文要早1千多年)等。2022年3月18日杨牧青复记
尽力做好“杨牧青甲骨文与上古文化”精品课程(项目)跟进,包括课程内容与形式及怎么开展工作等方面。线上线下:杨牧青甲骨文与上古文化课程己开启,欢迎留言报名。
追艺探古@艺术+文化+传承=使命一一华夏龙脉正兴,<杨牧青古中国大昆仑文化史学观>和<甲骨文非卜辞说>都是触动中华文化心房的命题,当以尽命是也!记于水墨京津冀、水墨巴蜀、水墨华山、水墨三晋·杨牧青书画文化行推进途程中。 查看更多2022-03-18 16:00:11 3 0 1531 -
马培童创作日记 对话
《四、焦墨解锁》马培童焦墨画感悟笔记-童心写历(139)
一提焦墨艺术,都说焦墨特别难画,属于高难度,是需要深厚的传统文化和功力,必须学会懂古诗禅意和哲学,还要研究探索枯笔渴墨,是一辈子的功课 要研究探索枯笔渴墨,是一辈子的功课。这也要永于攀登。不过有人认为墨不加水的程度上求韵更难,说得有点过头了,过于神密了。这些神密化的论调,像一条绳索,绑住了不少学焦墨人的手脚,挫伤了他们学焦墨的信心。
现代的院校,所开课程门类很多,但都没有焦墨课程,所以多数人学不了焦墨。只有靠自己去自修研究焦墨。但是,学焦墨的人热情很高。应该给于鼓励,帮助大家解锁。
首先思想要上解套,焦墨属于高雅艺术。我认为凡是带有“术”字的门类,都带有手工性质。这种手工性质的门类,普通人都可从事。千万不要有迷信思想。
技艺上解锁,从技艺角度说,焦墨就三个重点:。一、对古焦墨法的继承。二、焦墨不加水,三、枯笔枯骨刻写的自然性。具备上述三点便可称为焦墨画。就这么简单。
凡事都不能绝对化。既不要被绳索绑住,也不可为所欲为,要在法度内发挥。大家要积极行动起来,加入焦墨大军里来。当然,艺术只有起点,沒有顶点,如果有条件,不要忘记进一步提升自己。焦墨绘画不仅需要很多技巧,更是一种思维锻炼。
画好焦墨,需要想象力丰富,思维活跃,能从生活中获得创意和灵感。 查看更多2022-04-01 15:58:40 21 0 1531 -
杨牧青创作日记 对话
妇女能顶半边天:意思是指妇女的潜力很大,凡男人能做到的,妇女同样能做到,妇女的劳动创造要受到尊重和保护,人人平等,男女平等。
现在基本上确定,1955年伟人提出了“妇女能顶半边天”的口号一一新中国妇 国妇女也用自己的智慧和双手,向全中国甚至全世界证明了中国妇女可以撑起半边天!
但有学者根据一些文献资料指出:“妇女能顶半边天”,源于民间“妇女是半边天”的俗语,由地方妇女群众在“大跃进”中提出,经由高层领导人推广后,转化为一种关于妇女解放的国家话语;在提法上,有“妇女半边天”、“妇女生产能顶半边天”、“妇女顶着(?。┥氡咛臁?、“妇女顶着(住)跃进半边天”、“妇女顶着整个伟大事业的半边天”等多种形式,后归一为“妇女能顶半边天”这一经典话语。 查看更多2023-03-08 10:11:32 7 0 1531 -
王世军创作日记 对话
这是去年韩国朋友把我创作的《冠之韵》赠送给联合国潘基文先生。
2017-12-16 19:05:45 5 2 1530 -
赵焕理创作日记 对话
录秋瑾诗一首
不惜千金早宝刀,貂裘换酒也堪豪。
一腔热血勤珍重,洒去猶能化碧涛!
赵焕理书2018-05-05 22:06:02 5 2 1530 -
党文军创作日记 对话
新作《秋实》?四尺138×68cm,
【分享】引路靠贵人,走路靠自己,成长靠学习,成就靠团队!开启新的一周,祝大家工作顺利2018-06-11 12:57:30 6 0 1530 -
2018-06-22 11:32:20 7 0 1530
-
已认证2019-07-22 23:07:26 19 1 1530
-
满江宁创作日记 对话
你若盛开,蝴蝶自来。想要达到行如流水,就要不断练习提升。
满江宁草书作品四幅 欢迎围观点赞2018-01-23 09:18:25 4 1 1529 -
巴古宁创作日记 对话
有校友说要这四个字,用四尺对开生宣试写了一下,马马虎虎,自己先留着吧……
2018-03-25 10:47:39 3 0 1529 -
李振军创作日记 对话
近几天画的几副作品
2018-03-27 10:02:40 3 1 1529 -
李亚南创作日记 对话
李亚南书画工作室作品 鱼趣荷塘
2018-04-19 21:42:35 4 1 1529 -
陈祖松创作日记 对话
宗亲高兴回故里,祭祖感恩敬先人。
2018-12-05 13:51:38 4 0 1529 -
杨牧青创作日记 对话
生于渭水流域的姬水轩辕黄帝大改成纪天水伏羲之体制,帝颛顼又“灭绝性”大改黄帝之体制,夏启氏不听先王言,杀“益”篡位又改颛顼之体制。
商代上承先王下开本朝之体制,可谓文化煊明,可是到了周王反商叛殷之后 之后又大改商王之体制,兼以秦人要上承伏羲、黄帝、夏后氏之体制并且又要革新发展,故周秦纷乱不已,灭毁许多先王、先朝之典籍,项羽火烧秦宫损失无法计划,烧去许多不可说之秘事,从此古中国就换了天地。
至汉室一统,又以儒生奴恭之本性,在礼乐仁智忠义等名义下大改以往传承,重修、重定家法王制,后来虽然有许多的王朝变替,但均难逃汉儒“唯上命”之框架。
至民国,西学东进,大改旧制,新中国出世,天地又换了一片颜色,历三十年不到,又革新图强,加之至今几十年来奉行西方资本之伦理,多以西方思想来认识东方文化文明,又有西方世界“颜色革命”诸种因素,就对古中国的文化弄得迷里迷糊。当今,既要新时代又要传统时代,这种矛盾的变数又不得不大改之。亦即今不同古,古不逮今,况且不能用今人知识去理解古人,也不能用古人的思维来对待今时。因此上,古文字、古器物的考证、诠释、解读就杂乱不堪,专家变砖家,砖家又要想脱变为专家,各执其端,各陈其理,舛误不绝。更甚者,加之各种课题、专项研究的利益之诱惑,不学而无术,各种怪解、怪论及权威强性定论之风弥漫时世不绝,葫芦越转越糊涂,搅团越打越糊粘。呜呼!变了几次耶?一一杨牧青阅微随记 查看更多2019-08-30 20:23:27 7 0 1529 -
2020-05-15 18:57:54 5 0 1529
-
已认证2020-07-25 19:36:40 13 0 15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