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荆古轩收藏日记 对话
收藏二十多年不同规格的老紫砂南瓜,老清罐子和飘花翡翠。此藏品是我从不同地方不同藏家手上淘来的。由于光线不同和拍照时间不同所以紫砂南瓜有色度偏差和区别。
2019-10-13 09:03:26 11 0 1264 -
史介鸿创作日记 对话
书法:义结长远;交朋处友,必须着眼长远,以情义为结,不必太在乎利益——义结长远。
2019-11-03 09:30:12 7 0 1264 -
马培童创作日记 对话
“一生求索-焦墨画的朴拙厚重”马培童焦墨画童心写历(14)
焦墨画的朴拙厚重是一种大美,而在焦墨画创新中我有其更高追求,要呈现出淡然脱俗的味道,干裂秋风、润含春雨,才是我追求的最高境界,但也有一 追求的最高境界,但也有一定难度。质朴之美,集结大成??此萍虻テ椒补抛荆每荼士誓且庠毯斓卮竺?。 万法归一,在统一中找规律,在法度上印证矛盾和道家哲学,以此在体现哲学观。
在我创新之路上会找到很多确定性的理论,法度与自然,作为合并的运程,随心达意的解决难题。作品也有丰富的内涵,这还要我再下一番苦功夫。
现在我最重要的是要善于辩证思考,要用自己的枯笔渴墨语言表达自己的内心世界。
枯笔渴墨的用笔与刻石皴法、黑白、阴阳、和个人修行有着密切的关系,创作和创新会随着境界的升华,真正画好焦墨艺术,还需要辛勤耕耘,并且研习几十年,用了一生的精力才能收获。
马培童2记于020年2月29日。 查看更多2020-08-10 10:01:45 12 0 1264 -
周顺生创作日记 对话
清风起江滨——《夏山甘雨图》赏析
元 佚名 夏山甘雨图 173.2×103.8cm
绢本 浅设色 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夏山甘雨图》轴,绢本,浅设色,173.2×103.8cm,现藏于台北故宫 》轴,绢本,浅设色,173.2×103.8cm,现藏于台北故宫博物院。本幅钤有“宣统御览之宝”、“宣统鉴藏”、“无逸斋精鉴玺”三方鉴藏宝玺,可知此画是清宫旧藏?;衔刺饷?,清室善后委员会在《故宫物品点查报告》中将其定为《元人画夏山甘雨》轴。
本幅尺幅较大,但留白得当,气息疏朗,笔调清润,毫无大尺幅画作常容易产生的压迫感,反而有些易亲近的可爱,将观者自然地带入到这场令人欣然期待的适时好雨中?;已∪×讼挠杲廖粗恋恼庖皇奔涞憷幢硐终獬「视?,画中无一处直接描绘雨,却处处都是山雨欲来的气息。远处的群峰被充满雨气的烟云掩去了锋棱,若隐若现,显得朦胧而温柔。一阵清风拂过江岸的草木,又将中景中围绕着村落的树林以及近景山石上的树木吹得俯仰摇曳。一切都暗示着一场爽快夏雨即将来临。近处的行旅似乎是预感大雨将至,下船骑驴与随行的童仆缓缓而归。江的另一岸,渔夫收网,离他不远处的村落前,牧童也匆匆赶牛归家。江水异常平静,江上一位船夫载着一位隐士,隐士正悠然自得地欣赏着江岸景色,似乎没有躲雨的打算,而是准备好好享受雨中的江景。
本幅多用湿笔、淡墨渲染,使整幅画面充满水汽氤氲之感。状物矣独具匠心。中景围绕村落的树林顺着风的方向俯去,而前景的树则呈迎风的姿态,这样的安排不仅使得画面丰富而有对比,也赋予两处树木以不同的性格——村落间的树木温和而具生活气息,山石间的树木则有迎风的野性。点景人物只数笔写出,却各具特色、真实可爱,体现出画家对自然、生活的细心观察体会。
逊清小朝廷时,溥仪曾召集罗振玉等人清点宫藏古代书画,在清点过的字画上钤上“宣统御览之宝”、“宣统鉴藏”、“无逸斋精鉴玺”,本幅《夏山甘雨图》轴上的三方鉴藏章很可能就是那时钤盖的。1924-1930年间,当时民国国务院组织清室善后委员会,清查清宫物品并记录,出版了《故宫物品点查报告》,报告记录该画当时藏于故宫内廷东路钟粹宫。1935年-1937年间,黄宾虹应聘鉴定故宫部分藏画,这幅《夏山甘雨图》当时藏于原国立北平故宫博物院南京博物院,黄宾虹的鉴定意见为“笔墨浮薄,不到元代”,现藏地台北故宫博物院也持相同鉴定意见,认为本幅风格较近于晚明浙派之流。 查看更多2022-06-09 10:05:33 8 0 1264 -
刘开豪创作日记 对话
湖南省书协第八届新人新作展常德书协初评会,′常德市书协主席李泽民组织市书协初评现场
2023-10-04 14:41:26 13 0 1264 -
田革祥收藏日记 对话
老妹田青燕早期作品
2018-10-06 17:32:27 2 0 1263 -
杨牧青创作日记 对话
中华天道文化与现代前沿科学的融合深化,乃创研天道科学的必由之路!
有人提出“阴阳太极物理学”概念研究之,这是认知与研究的方法欠妥。“阴阳太极学”本就是古中国的“物理学”,何又来个“阴阳太极物理学”的 ”的名相多此一称呢?要用古中国文化思想去证明、诠释现代科技文化的文明创造,而不是用现代科技文化的文明创造来诠释、证明古中国文化的正确!
也就是说,要用爷爷脉络顺藤摸瓜摸孙子的脉络,而不是用孙子的脉络去顺藤摸瓜摸爷爷的脉络,爷爷是存在的,只不过是孙子们主观思想和意识的主导下不认识、不承认爷爷的存在,认为爷爷就是愚昧的、原始的、蛮荒的,于是文化血脉就断代了,也就顺理成章的缺少了“文化自信”,没有了基本的“文化血脉”,人也就逐渐的丧失了人性,缺失了道德!
西方、东方本就是阴与阳的交错,缺一不成太极,阴阳不平衡就有争执、冲突?有西方无东方,是不行的,有东方无西方也是不行的,其实古中国“太极图”的天、人、地、时、空“五位一体”的立体宇宙旋转模式已经表明了世界状态,由此而知天下兴亡之大势也!一一杨牧青随记(图片是我在“天元”处拍照,念头起时云彩旋动,好似“昊天演象”,约持续15分钟左右,好奇缘,故备录。) 查看更多2019-08-18 11:51:59 4 1 1263 -
史介鸿创作日记 对话
中国书法是内向的,与西方那种追热烈的艺术表现方式不一样,我们追求清逸、中和、尚简等,这体现的正是中国人“化繁为简、以简驭繁”的哲学思维。
2019-09-02 07:50:38 6 0 1263 -
杨牧青创作日记 对话
你以为拿个书协会员证你就是书法家了?
2017年已经完全过去,过去这一年来,无论是书画爱好者还是书画家,都要思考这一年学到什么,进步多少,得到什么又失去了什么?最近有人总结当代书画家现状,浓缩成 ,浓缩成8句话,言辞犀利但又没毛病,被刷屏,看看是哪8句话让奋斗在书画圈的书画家们,感到惭愧。
1满纸唐诗宋词,自己却没文化
文化是书法的根,很多人今天来个“上善若水”“博雅达观”明天再写个“开卷有益”“真水无香”。书法写得是遒劲刚健,但是书家们知道这些词的出处、更深层次的含义以及现实意义么?
2遍地都是“书法家”,却找不到自己的家
“书法家”这三个字,不仅代表了会写毛笔字,真正的称之为家的书法大师,能够形成自己的独特风格,有着“我书意造本无法,点画信手烦推求”境界。而不是整天嚷嚷我是学王羲之、苏东坡、米芾、赵之谦的,却完全没有自己的风格。
3满街都是书协会员,却少有经典佳作
中国现在有数万计的书协会员,你说你对书法有多么高深的领悟,为啥不著书立说、流芳百世呢?很多书法家,让他们写字,那是挽襟提笔、跃跃欲试,七个不服、八个不忿。但问问大家:写过什么正儿八经的理论文章,谁敢站出来?
4到处都是江湖大师,却撑不起一个家
会写几个毛笔字,今儿找各大媒体做宣传,明儿东拼西凑出本书,还非把一些书法名人拉上,事先也不跟人家商量商量?喜欢书法无可厚非,但必须理智,自己掂量掂量自己有几下子三脚猫功夫。这些钱省下来,给家里老婆孩子、父母置办点东西,自己多买点文房用品下下功夫临临帖多好,您非要“扶贫”,你说谁有啥办法?瞎子都能气冒眼珠子。
5天天都是创作出新,可就是不临帖
有些吃老底的书法家,守着二三十年前的底子不再前行,倚老卖老,尤其是那些江湖大师们,每天绞尽脑汁创作、出新,美其名曰:符合新时代的书法、道家、禅学、武术学、厚黑学…创新一定是在嚼透古典以后才能谈的事儿,传统都不会,创啥新哪?走还没学怎么地道呢,就要玩马拉松了。不管是什么真假书法家,还是少叫唤、多临临帖吧。
6人人都是书法家,书法学者却一个不见
书法写得不错的在民间确实不少,可在当今地方书协里真正写的好的却极少见。心态不对,整天忙着和一些书法大佬拉关系入展,入展了、获奖了就开始四处奔走,真正留给自己研习书法的时间根本没有。这种状态如果真出了大师才真正奇怪!真正的大家首先是学者!
7满纸的《心经》,却少了心性
书法家往往对《心经》都情有独钟:“一看落款:沐手抄经... 佛在心里,不在手上?!狈鹗切男?,不是手上的细菌?;蛘呔P础独纪ぁ?,心里真的有魏晋人的风流、风韵与风骨么?
8字字都是“真情流露”,却没有灵魂
书法之所以“神”,是因为她是艺术家性情表达的载体。但现在却有很多人为了迎合市场、迎合某个群体,整天写的东西甚至连自己都感觉乏腻,但却趋之若鹜、乐此不疲。这不就是瞎子得眼病——怎么治? 查看更多2018-02-02 15:49:17 6 1 1262 -
杨牧青创作日记 对话
名称:大写意国画《陇塬情》
规格:137cmx70cm
款识:陇塬情,庚子春杨牧青于京华。
附议:黄土大塬因其特殊性和历史性的多重原因,鲜有人用画笔将它描绘。近几十年来始有少许画者触及到它。然而 及到它。然而,在某些不良丑陋的因素影响下,对其本有的深层次文化内涵忽略而过,却走向了以画黄土、写黄土的名义拉山头、占山寨之现象。殊不知,黄土大塬是几万年华夏文化文明的重要发祥地之一,其深厚的文化底蕴不是靠几个展览效应和一大堆吹捧能解决的!当年,先生我亦跟着流行风极力推煽陇塬画派,今日返回来看,视野还是局促些。但是,我坚信“黄土”这是中国画坛今后的一大艺术创作的生命源!(可参阅《杨牧青中国山水画东西宗论》等文稿)
点、线、面是东西方绘画的共性,若于中国大写意水墨画艺术来说,其似乎更胜几筹,不以写实而胜于写实之感,盖因六识通融的原故!然而,其技、其术、其巧、其思之造化,需从书法累功、读取残经破卷与体悟自然山川中出,假令王维、梁楷、徐渭、八大、石涛及至蒲华、老缶、黄宾虹诸辈天降之英华,旷世之奇才,亦不离依此造化而彰显世道人情,寄点线面之于心田矣!
余今言,所谓大写意者,是中国水墨画艺术的重要表现形式,是在小写意及至工笔壁彩的基础上发展而来的,不是凭空产生的,是需要将书法与画法融汇贯通,是对传统的笔法、墨法、章法等在解散创新中升华拓展,是写的一种文化心境,是胸怀天下的情景增益,并不是简单的技法炫酷与色彩空间的垒积!(详见《杨牧青:什么是原生态大写意山水画?》一文有关论述。) 查看更多2020-04-09 09:04:20 6 1 1262 -
曹集珪创作日记 对话
误把陈醋当成墨,写尽半生纸上酸。误把墨水当成醋,喝尽半生心中苦,醋酸很觉爽,墨苦为痴爱,万般滋味各有爱,酸甜苦辣自选择!
2020-10-15 21:44:59 4 0 1262 -
2023-03-09 10:16:47 14 0 1262
-
徐立业创作日记 对话
六尺整纸 180*98厘米,徐立业
2018-03-25 20:56:13 4 0 1261 -
杨牧青创作日记 对话
云水谣·秋吟
杨牧青
仲秋云水天
身心归自然
留点糊涂
来点清醒
夕霞映 水相伴
此中连环
花木演大乘
刹那尘埃好了人间 人间2018-09-24 19:24:48 13 2 1261 -
2020-10-11 14:06:50 4 0 1261
-
2020-12-23 12:02:12 5 0 1261
-
陈祖松创作日记 对话
书法:墨水滴滴人人爱,香花飘飘处处芳。笔走龙蛇雄魅力,舞来文字大流光。
2021-11-08 16:14:07 6 0 1261 -
杨牧青创作日记 对话
送鉴藏品名称:坐像/十字架;
材质:陨石;
编号:BJXCZBYS000217
规格:高 251mm,宽145mm,厚43mm
量子检测结论:该藏品生产、制作的年份为公元前11600年
问题 公元前11600年
问题是:材质是陨石没错,而且当前据我所知,这样这种形式的“物品”是非常多,不是几件几百件的问题,其图像样刻画造型大都与考古出来的红山文化、巴蜀文化很相似,甚至是一模一样的。以河洛中心看,一个在东北,一个在西南,关键是“测年”!
如果“测年”无人为之作假,那这又是用什么工具刻制的?那整个以华夏文明为源发点的人类文化文明史就不得不推翻了重新来写。更要思考,至少两千五百多年前到后来至今的历史文献,究竟把什么给删除删掉在记载之外了?
同时若对这种“物品”文化的深入探究,又不得不与我提倡的“古中国大昆仑”史学观相并轨。至于陶文、玉器文、甲骨文、青铜器铭文都是此中的一个支流罢了。按当今学科分类来讲,对人类上古文化文明的研究至少要涉及三十多门学术学科以上,不简是历史、文化、考古、文字、宗教、民俗学等,这学问可谓是深不见底。回过头来看,我提出的“科学实证+玄灵思维是认知人类上古文化的基本方法”又无疑是正确的!一一杨牧青随记 查看更多2019-11-25 11:59:28 11 0 1260 -
杨牧青创作日记 对话
尊重与被尊重是一对孪生兄妹,与其尊重个体的人不如多些敬畏文化、礼敬艺术的广众之心。这是因果关系,被尊重的文化、艺术将会反哺于尊重者。
从大的历史长河观,轻视、淡漠文化的王朝和权贵利益集团那一个有好的 好的下场,历史上的几个盛世都是文化兴盛的反作用力于政治、经济及至军事战略等方面。从小的现实看,重视、敬畏文化者,皆有可能取得成功,即使假惺惺的尊重文化人,敬畏文化者,也能落个附庸风雅或因某件文化事而名留经传呵。
发无上愿,行菩提道,走文化、艺术正途,终会是一个好的报应。至于光着屁股、露着胸部、卖着媚眼、点头哈腰的阴奉阳违搞文化、玩艺术,那只能魔鬼与野兽的双重本性使然而已,其与人道相去甚运,终遭唾弃而遗臭!一一杨牧青随记 查看更多2020-01-13 20:07:40 6 0 1260 -
2021-03-29 20:34:47 3 1 1260
-
杨牧青创作日记 对话
刚阅某位以甲骨文书体而名之谓“著名甲骨文书法家”者写了一篇文字,谈怎么学习写好甲骨文书法的内容,读之有感,蜻蜓也只能点水而行,盖因其本性本质如此罢了,今在此专题展《导读》再议三四如下:
一是甲骨学乃 学乃至甲骨书法圈也有门派、师承、学术裙带关系之争之存,这种“现象”要清除的,这不利于甲骨文书法的健康发展;
二是甲骨文书法通过近百年的发展也形成了三大现象与现状,他们是,奉传统为佳臬的守旧守门户守道统派、吸收现代书法水墨艺术性而形成的新流派、以文字为借助而进行非书法的文字抽象艺术派,此三者要兼蓄并容的,不要各自都把头抬的高高的,常期仰视者会患脖颈病的呵;
三是近几年来因上有所倡所鼓励,下便有迎合接意者,于是一些往日以其它书体为擅长的书法人士、文化名人等也扭扭扭捏捏地开始写甲骨文书法了,观其所书作品的形体状貌则知连个甲骨文书法的门道都没弄明白就敢称之为“甲骨文书法”而宣肆于众,见诸网端;
四是任何时代、任何时候都会有鱼龙混杂、泥沙俱下的不可避免的事实,这就需要甲骨学者和甲骨文书法者多发声、多引导、多评批,让大众明白甲骨文书法不是靠身份、靠职务和胡划拉几下或让人写写吹捧的文字就能行的。当然现实的尴尬是,往往许多知名的甲骨学者也不懂书法艺术,并不谙书法之道,总认为拿起毛笔题个写个的甲骨文字形体东西就是甲骨文书法而以名以身广宣于学,这个景状甚为忧,冀望甲骨学者多揣研笔与墨的书法之道。
五是任何艺术作品都会说话,它见了懂行懂门道的人就会私语与懂者,所以甲骨文书法者别把自己的作品写成哑巴状的,即是哑巴也有自己特别的手势能告诉懂的人呵!
壬寅端午日杨牧青随记于京华。 查看更多2022-06-03 20:26:05 4 0 1260 -
杨牧青创作日记 对话
我说了N多年N多遍,1万年到100万年之间的人类上古文化轴心时代在古中国的昆仑山区域是不会错的,史说夏人源于姆水河(出新疆西北方向区域)也是没有错,但某些人与机构就是愚透顶了!现在中巴、中印边缘、青藏 高原、帕米尔高原区域的考古正在上演着一幕幕大戏,再过几十年(下一轮天元甲子时期),随着考古技术手段的提高,沿古罗布泊向塔克里干沙漠边缘或西北腹地再探测(昆仑墟倒垮的之处),相信人类文明至少3万年以上不是先生我凭感觉讲的,届时人类以埃及假造文明6千多年为最早期,就会不攻自破自灭,不得不回头向古中国找答案!再届时,近现代人类犯下的常识性的错误只好向先祖们忏过与跪赎了,悲告了先祖们饶??!一一杨牧青随记
研究人员在青藏高原东北边缘的一处洞穴内发现了一块丹尼索瓦人的下颚骨化石,该化石的历史可以追溯到16万年前。此前,丹尼索瓦人的骨骼化石样本全都出自于西伯利亚丹尼索瓦洞穴,而本次发现首次证明了该古人类曾出现在丹尼索瓦洞以外的地方。另一方面,该化石也是青藏高原上发现的已知最早的人类化石。这一发现表明,丹尼索瓦人适应高海拔、低氧环境的时间远远早于当地现代人。 查看更多2019-05-02 09:12:27 6 0 1259 -
杨牧青创作日记 对话
名称:王曰勿飞
规格:45cm×68cm/2.7平尺多
材质:半生宣老纸
备注:印象中“甲骨文”有此字,诸专家学者无解无释,阙疑不详,我释为“王曰勿飞”之义。夫隹(玄鸟)者,商代之先祖,也是 商代之先祖,也是上古通神密语,因此商周青铜器铭文起首大都有“隹/唯王如何如何……”,近现代专家学者错释错解错判为“语气助词”如同“夫、盖、若”之义。殊不知“隹”非秦汉以来文字释读之境,实乃上古之古语古音,今陕北、关陇一带还保留“隹”音,读之近“喂”音,以表示老远的打招呼。此字“隹(玄鸟)”入于高大之城郭内,实谓之“困”也。偶见火鸡关在笼中亦如此“玄鸟”困于大城,故谓之“勿飞”。忆当年,姜子牙困于命渭水无钩垂钓,佛陀困于雪山经年而悟道,孔子困蔡厄陈后暮年行教,再如文王囚于湵里、伯夷叔齐饿死首阳山,诸葛困于庐,吕蒙正困于洛,此皆如“隹(玄鸟)”之困象也。若约之书画艺业,徐青藤困于草园,蒲邋遢困于沪,黄宾虹困于京,皆是困中勿飞,因有王曰。王者何也,实惟天道循环之理,非王命之命也!《天象心相·杨牧青上古文化书画作品集》备选作品之一。 查看更多2019-06-01 13:30:16 4 0 1259 -
鉴藏文化收藏日记 对话
崔大有(石缶)书法作品,草书,楷书,行书,篆书。
2023-08-20 20:17:33 12 0 1259 -
张立国创作日记 对话
九龙之金龙,工兼写。张立国
2018-03-13 18:43:38 3 0 1258 -
史介鸿创作日记 对话
元·周弼七绝《夜深》:虚堂人静不闻更,独坐书床对夜灯。门外不知春雪霁,半峰残月一溪冰。
2019-08-04 06:50:55 9 0 1258 -
杨牧青创作日记 对话
文化存储于心田,商企夯实创博精神,大国智库,小民于行。自2018年1月展开“水墨三晋·杨牧青书画文化行”至今以来,一路上虽艰而犹幸,感恩三晋大地上还有那么多有缘份、有智慧远见的朋友们倾情支持,因是也就 很快的将“晋陇文旅科创123+5实施计划”推向了正道途程,在临汾市甘肃商会的统筹下,前后历五次的“文商融合发展联谊研讨会”召开,从职业教育、文创旅游、康养休闲、医药医疗、科技孵化等六大版块逐个落实,身虽弱肩,然为做好“晋陇文旅科创123+5实施计划”的具体工作尽力而担,学习千年的晋商精神,寻究中华文明的万年上古文化,发挥晋商、陇商的区域文化特色和营商优势,为晋陇大地的繁荣发展贡献力量,路,就在我们的步履中!一一杨牧青随记 查看更多
2019-10-29 16:50:51 7 0 1258 -
杨牧青创作日记 对话
书法作品名称《滕王阁序句》
规格:137cmx34cm/4平尺多
款识:豫章故郡,洪都新府……庚子仲夏杨牧青。
附议:书艺之门,以技彰术,以术传文。就体例,前贤归结为真、草、隶、篆四大体。细分之 大体。细分之,各体又显不同,大抵有十八家之多。
余常言,一名"合格书法家″应是诸体皆善而专攻于三、五体以立艺业。若擅于画道者更佳,通于音律词章、医武星相者甚喜。若书画皆擅且又能入于经藏而出于典论者尤佳。至若"善书擅画″而于天、人、地、时、空与令度纲辰之幽明者,则不以艺技视其术业,若见者乃为稀世之大仙,我等当顶礼之!如,陈抟、白玉蟾、善导、朱耷、虚谷、弘一诸师是也!
书艺之人,经历累月,果真出入一百二十余种碑帖犹若无人之境,至此始可大喊大叫,游走江湖,甚至开山立寨,导而师耳。然,当世之风骤急,欲欲洪流,以书艺之名而行走江湖者,多至算数无法譬喻,此书艺之劫数。斗转星移,旧不去则新不来,浩浩荡荡,此又非劫数之可喻说,实乃艺道人心之故也!一一杨牧青随记 查看更多2020-07-03 19:40:31 5 0 1258 -
2018-02-21 18:43:08 9 0 1257
-
杨牧青创作日记 对话
释文:华夏之源
规格:33cm×136cm/四平尺多
附议:夏起源于昆仑山北麓西北部,是《史记》所载的妫水最上游的游牧兼农渔之民,是女娲氏之后的九天玄女后裔(索为主),也是以玄鸟(黑色的大鸟, 黑色的大鸟,与商祖先是同源,后为凤凰)和火索绳为图腾,与伏羲时期的华婿氏融合,历轩辕黄帝时期已经有了铜器的制作,再向下至虞舜时才形成了以十二支族的“大夏”集群。至“巴蜀大禹”出川入岷山北部,因治水沿河东行树立功彪,至禹子“启”杀其兄“益”立夏朝到被因伊尹勾搭夏后氏王妃妹喜联合夏臣“汤”灭掉夏建立“商朝”为止,前后延续万年之久,故夏建国为“夏后氏”,去逝才谥为“帝”。夏后氏以夏的后人理解就对了。
夏人无城堡、城邦,即是有,也都是土坯子式,不会存留到现在。现在二里头掘地三尺的找“夏文化”真是盲干,至于国家的“断代”与“探源”两个工程,只能说是还有许多疑点和窟窿要补充的!“科学实证+玄灵思维是认知人类上古文化的基本方法(杨牧青语)”,这是需要更开阔的胸怀、视野和深层次意识的智慧来理解的!一一杨牧青随记 查看更多2019-02-15 13:39:45 5 0 12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