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巴古宁创作日记 对话
四尺四开行书小品
2018-04-22 09:08:43 2 0 1418 -
杨牧青创作日记 对话
杨牧青:对三星堆文化的几个问题似乎
根据碳14测年数据,三星堆古文化可以被大致划分为四个时期:
第一个时期是距今4800年到4100年左右,大约在新石器晚期,与中原地区的龙山文化晚期相当;
第二
第二个时期是距今4100年到3600年左右,大约在二里头文化时期,或者说是夏代到商代早期;
第三个时期是距今3600年到3200年左右,大约相当于中原地区的商代;
第四个时期是在距今3200年到2600年左右,大约在西周时期。
当然,碳14测算并没有那么准确,受其他因素的影响很大,前后能相差几百年,这些,也只是考古学家们给出的参考值。
关键的关键是,根据三星堆的器物景状判断,如今对其新的测年似乎还有问题?似乎把它定名为祭祀坑也有问题?似乎上还是在维护、维持、捍卫"中原文化"影响了三星堆文化发展的论调?!如果中华文明探源格局不够大,心胸不够宽广,若为了巩固某个学术思想地位及社科项目与文旅利益价值,那似乎问题就更大?!一一杨牧青随记 查看更多2021-03-24 12:44:11 8 0 1418 -
陈文斌创作日记 对话
壬寅年夏月 陈文斌书 《爨宝子碑》
2023-06-12 11:20:35 12 0 1418 -
田光荣创作日记 对话
四尺斗方《秋实》。田光荣国画
2018-04-04 13:08:25 5 0 1417 -
魏杰生活日记 对话
“两江风骨”中国画作品展于春节期间举行,我的作品参展,分享展会期间人潮涌动的场景照片,以作留念。
2019-02-12 10:43:04 15 0 1417 -
2019-08-08 22:50:09 4 1 1417
-
陈文斌创作日记 对话
书法家陈文斌书录苏东坡《定风波》。我最喜欢的诗句:一蓑烟雨任平生,谁怕!
2023-07-07 09:21:57 8 0 1417 -
已认证2019-11-01 11:20:27 16 0 1416
-
马培童创作日记 对话
《画焦墨以苦作舟》马培童焦墨画感悟笔记-童心写历(150)
在焦墨石窟佛造像写生创作的过程中,不同的对象,必须寻找不同的笔墨技巧去表现。
枯笔渴墨精神与佛象的传神关系非常密切。要想成功主要 笔渴墨精神与佛象的传神关系非常密切。要想成功主要靠自己的努力,以苦作舟,以勤为径。每感稍有进步,即感念坚持数年之功。 但是每走第一步更可贵。
因为它体现了学焦墨艺术的规律。佛造像中的人物、形体上都很夸张,但牢牢抓住了对象的灵魂,把它表现得栩栩如生。
这些夸张既没有脱离形体的特征,更没有离开佛象的精神。形到不受具体形象的束缚,再到更像的地步,即神似,这是学画的正确途径。这个过程本身就是一个飞跃。去各大石窟写生是重要的,但更重要的是研究新的石窟佛象,表现新的佛陀,探索新的技巧。
艺术上的志趣来自各大石窟的研究、来自不断地总结经验教训,让观众跟我一起来感受佛陀之美。
一幅佛像画的成功,基本功与笔墨技巧固然重要,但我感到最重要的还是要熟悉所画的佛象。落墨之果断,用笔之凝练,主要取决于对刻画佛象“神”的把握程度再提高。
查看更多2022-04-26 17:23:46 14 0 1416 -
田光荣创作日记 对话
50x50卡纸山水。田光荣
2018-04-05 15:48:28 2 0 1415 -
2018-11-13 12:21:47 4 0 1415
-
已认证
阎敏生活日记 对话
1月11日上午《那些花儿》深圳20人画展在宝安体育馆茶悦世界 方点?园点艺术空间开幕。
热烈祝贺!2020-01-23 19:18:08 9 0 1415 -
卢俊良创作日记 对话
山水画《太行三月春来早》,《喜看山乡春来早》,小六尺,卢俊良国画作品
2018-01-12 17:51:22 4 1 1414 -
陈爱民创作日记 对话
鱼乐图 形态各异 请各位斧正 陈爱民作品
2018-01-23 11:07:32 12 0 1414 -
石梦松创作日记 对话
君子生来存净心,清溪之畔总为邻。不与牡丹争富贵,却留素香安灵魂。石梦松
2018-04-03 10:35:07 4 1 1414 -
2018-06-04 13:09:17 4 2 1414
-
马培童创作日记 对话
写给正在努力奋斗的我,献给正在努力者;马培童焦墨画感悟笔记(102)
焦墨画佛,与佛有缘,艺路修行,不但追求完美,而是坦然地接受残缺。做人也好,做事也罢,都要尽量做到尽善尽美?
焦墨人生的修行 ; 焦墨人生的修行,就是用智慧看透世间黑白,并用一颗善良的心成就一切美好,用一颗宽容的心,忍得住困苦的折磨,和寂寞,努力研究探索焦墨笔法、骨法、墨法,意境是魂。
中国画的文化和艺术价值不在于这张纸面,而是这张纸背后由作者的思想、人格、格局、阅历、担当、胸怀和对美的责任和诉求凝练出来的精神力量,有了这种精神力量在笔墨中的倾注,才会有具有时代文明的精神艺术,玩好笔墨技法、研究学术、心胸宽阔、没有自私心,才有大获全胜,一个真正想干事业的人永远在找方法,找路子,世界上没有走不通的路,独辟蹊径努力前行。献给正在努力奋斗的我。(马培童写扵北京工作室) 查看更多2019-06-09 19:15:51 11 0 1414 -
马培童创作日记 对话
“焦墨画技法中的`枯涩'之法”童心写历(71)
焦墨作画时,强调"枯、涩"二字,这也是要求线条要有金石气,要有刻石味及厚重感,要沉淀入纸背??莘ㄏ咛醪庞辛⑻甯?,才能跳出纸来。所以焦墨画用线就要以 有立体感,才能跳出纸来。所以焦墨画用线就要以这个为标准,为最终追求用笔目标。
总之,焦墨刻石皴法是枯笔渴墨的“刻点”与“刻线”的交融渲染?!懊妗笔腔娌季值钠陶?。意境才是一幅画最“立体”的架构。
枯笔渴墨是“器”的表现层次。技巧是“术”的掌握。.方式是“法”的道法,意境是“道法”的哲学层次。制造了画外之音,创新出意犹,多近古佛石雕,习刻入崖,研究汉画岩画为邻探索焦墨艺术的创新之路。 查看更多2021-04-08 14:48:50 11 0 1414 -
杨牧青创作日记 对话
古人不断的造新字,就是为了能够把意思表达的更清楚,如今的后人却为了传古承古的名义或精神,而放弃已清楚的文字表意形体不用,机械式的去假借或通用,或一味的玩固不能开化!
按说,应利用甲骨文的字符特征(偏 (偏旁)再拆合成字,以对应于当今国家颁布的八千多个标准字就是一个很好的方法。
如"位"字,甲骨文书法书写时写成"人+立"的"形体"就是对的了,没有必要傻乎乎去固守写个"立"字,然后再去边白注解为"位"。还有如虞、吴、夨这三个字其本身就是一体多化而形成的不同表意,若在甲骨文书法创作时只用"吴"字来通假或通用,估计虞舜、虞国及周太王的后人吴国、夨侯也不高兴了!
变是活,不变是死,易言之深义!一一杨牧青随记 查看更多2021-07-21 21:47:14 7 0 1414 -
马培童收藏日记 对话
《马培童焦墨山水中的一点焦红看英雄气》
岁月钩沉,大痴、八大、陈老莲、倪云林之所以能够成为一代宗师,与他们那颗寂寞之心和寂寞之旅休戚相关。真英雄是寂寞的。《苍山幽居图》,《蒙山幽居图》,《微山湖 《蒙山幽居图》,《微山湖湿地》,《千岛湖湿地》中那三两点微妙的焦红,诠释的是金庸武侠传奇中的一股英雄主义的气概,诠释的是画家“独孤九?!币话愕谋誓榛?。青出于蓝而胜于蓝。于常无中观其妙。于常有中观其徼。
马培童焦墨山水一个更为精妙的敷色构思,是敷彩的智慧。比如他以一点焦红,点一山川焦黑之“睛”??俺埔痪N颐看味疗浣购谥幸坏憬购?,都会想到他的一幅佛造像,就是几个身穿大红袈裟的僧侣,在焦黑的庙宇间蹁跹行走,给人一种及其神秘的感觉。
《千岛湖湿地》《微山湖湿地》《蒙山幽居图》《苍山幽居图》,似乎还原了这种神秘的敷彩。在苍郁的焦墨山水中,总会有三两点焦红的房舍,让人感觉即醒目提神又十分微妙。这绝不会是画家心血来潮,随意敷彩。思考良久,揣摩画意,有一股“纵然千古空寂摸,便艳一角也英雄”的气概,在千里江山的画面中飞扬。仔细端倪这股英雄气,似乎与一个坚不可摧的双焦态度息息相关。
马培童说:“在孤寂中孜孜不倦地学习和提高,在孤寂中积蓄成一代宗师”?!耙氤鲋谡撸薏皇窃诠露?、寂寞中熬出来的”?!肮录牛且恢窒硎?、一种修行、一种养生”!“孤寂,才能让我进入艺术妙境!最大的寂寞不是别人听不懂自己的心声,而是自己要听懂自己的心声”。“我喜欢在孤寂中,走向思想和灵魂的高处”。??
?阅读马培童这些日志,更加坚定了我对马培童有一股英雄气的看法。“纵然千古空寂寞,便艳一角也英雄”?;蛐碛⑿鬯酝蹦晡倚凑馐资氖焙?,就有与马培童一样的孤寂的心。
这是我写的另一篇文章中的两段。写了如干天,还是没有写完。~丹青居士 查看更多2019-01-19 11:01:05 19 0 1413 -
马培童收藏日记 对话
中国焦墨画理论与绘画培训班招生简章:
导师简介:马培童,大骞世界书画研习社导师,清华大学书画高研班导师,中国焦墨刻石皴艺术创始人,香港特别行政区香港美术家协会主席、香港画院院长。
教学特色:
院院长。
教学特色:
本班导师、刻石皴艺术创始人马培童,结合古汉画石刻之精华,兼收并蓄了石窟佛造像和汉画像石刻拓片、岩画、甲骨文、木刻,刻纸、图腾、浮雕等民间艺术之精髓,融入到中国焦墨、枯笔、渴墨当中,整合成为现代的焦墨佛造像图式,以新古典主义风姿呈现了中国焦墨画发展的当代性。马培童老师独创的刻石皴画技法荣获国家知识产权局专利权。鉴于中国焦墨画法是一种丰富的艺术表现形式,山水画、花鸟画、人物画的求学者皆为适用。
教学形式:
一年制非脱产学习,每两个月集中面授一次共5次,每次5到7天。本班结合焦墨画技法与学员特点,分成中国焦墨画理论与绘画提高、中国焦墨画创作两组进行教学,人物、山水、花鸟均涉及。
教学目的:
1. 中国焦墨画理论与绘画提高班:在学员原有的基础上,通过学习,提高理论水平和创作能力,逐步使自己的焦墨(山水、花鸟、人物等)作品及焦墨拓片技法水平有很大提高,并最终形成自己的个性风格。
2.中国焦墨画创作班:导师借鉴数十年创作经验,对每一位学员进行指导、修改草图、演示落墨,着重挖掘学员的创造潜力,尊重学员的艺术个性,以正确的方式引导学员独立地从构思立意、修改草图、打磨造型到落墨完成创作作品,提高作品品位与境界,增加参加全国焦墨大展的艺术竞争力和入选获奖几率。
教学计划:
第一阶段
“中国画素描”授课与训练:通过对学员们艺术观念的交流与引导,明确什么是适合中国画焦墨枯笔渴墨表现的中国画素描?它与西方素描有何区别?基本要素是什么?并结合写生、白描、山水、花鸟、人物的传统笔墨基本功进行训练。
第二阶段
“中国焦墨画笔法,点、线,面??荼士誓钩伞笨危和ü坝胍?,使学员们对如何建构一幅中国焦墨画作品。能有一个比较清晰的理论把握,并结合新岩画技法及山水、花鸟、人物小品创作,进行枯笔渴墨构成指导,使学员从自发到自觉、再进入自由的枯笔渴墨构成运用高境界。
第三阶段, “进入刻石皴拓片去画观念和技法与传统技法综合运用并进入年末创作阶段”。刻石皴拓片法,技法打破了近千年来中国画勾线填色的笔墨造型基本套路,上接秦汉遗韵,中接南宋程邃,近承当代张仃,以其原创性神秘高妙的焦墨焦彩的点彩画法,拓展了中国焦墨画笔墨表现的新领域。并在理论观念上使学员们明确东方哲学的道与绘画的内在联系,提高学员们对读万卷书,行万里路, 法修行的自觉性,加强创新意识和高品位追求,向着焦墨画大家的目标奋进。 查看更多2019-07-12 16:35:19 32 0 1413 -
杨牧青创作日记 对话
上观天文,俯察地理,才能讲人文,有了人文才能谈文明,文化文明血脉是相承的。
文化、历史方面的书写的厚、写的多,不一定就是明道的,博而不倒才是人天善导者。改革开放以来,物价速增,水涨船高,一些大部头的 头的好书巨册,就是实在太贵了买不起,有时间只能在书店、图书馆望书兴叹呵!当今按经常阅读加复合型的研究,藏书量略算约需百万元左右的投入,再加耗时数十年才能算饱学之士……所以,做学问不是常人常态下能行的,也之所以敬重文化,尊重文化人,礼敬先生是世俗理所应当的事儿。
政无文寸步难行,商无文不可久长,文无文行尸走肉,艺无文犹如断根之木,浑噩尘世,几人了却,有时间也常想,“经文济世”是一个人一生的事,夕惕乾乾,虑定不一定生慧,然虑定又是世间法。一一杨牧青随记 查看更多2019-11-15 15:33:41 11 0 1413 -
2020-08-04 10:16:45 4 0 1413
-
2021-04-19 11:13:32 4 0 1413
-
杨牧青创作日记 对话
舞蹈诗剧《只此青绿——舞绘〈千里江山图〉》以翩跹舞姿勾勒出如诗如幻的山河图景,讲述了一段跨越古今的艺术传奇。
殊不知,当人们沉浸热迷在此舞美带来无限遐思的时候,又有多少人去遐思九百多年前十八岁画家王 家王希孟仅此巅峰的绝笔之作(因后人推断他不久就去世了,并说他还画了一幅《千里饿殍图》引起宋徽宗不满后被杀了。)而且此幅画还是当时大奸臣蔡京题跋才始知是他画的,但又有谁知道此图三年后就发生靖康之耻……就这幅画真伪疑点重重(比如用同时期稍早些的张择端《清明上河图》和再后的南宋江参《千里江山图》等画作比较)若要“证其真”则证据链是很不充分(已有许多业内人士分析了,可参考。)从北宋到元代画法(线条、皱法、着色等)比较来看,应是宋王室后裔到了元代时加之南宋又灭亡之故,就托北宋末年王朝衰世的故事画的(作伪者最大可能就是再题跋的那位“雪庵和尚李溥光”了,其寄念寓意北宋这么好的“千里江山”竟然就断送了……艺者,文之浓缩写照,术者,化之凝结反映!
追艺探古@艺术+文化+讲座+传承=活着就要动弹的使命一一华夏龙脉正兴,<杨牧青古中国大昆仑文化史学观>和<甲骨文非卜辞说>都是触动中华文化心房的命题,当以尽命是也!记于水墨京津冀、水墨巴蜀、水墨华山、水墨三晋·杨牧青书画文化行暨晋陇文旅科创123+5实施计划″推进途程中。 查看更多2022-02-03 13:27:09 4 0 1413 -
马培童创作日记 对话
《焦墨之气》马培童焦墨画感悟笔记-童心写历(137)
焦墨画的气要强势,掌握好是幸运中之幸。
焦墨绘画,因为禅宗的影响,在宋代绢本之后,才走向水墨以及宣纸的材质时,逐渐减少了焦墨表达绘画。 向水墨以及宣纸的材质时,逐渐减少了焦墨表达绘画。
所以要继承发扬焦墨绘画,研究焦墨艺术走向以“气化”为主的焦墨绘画,但更难“气韵生动”的要求,即便有着焦墨枯笔留白的白光,但“光感”几乎被“气化”所代替才能生韵。
其“焦墨法”通过枯笔把空白处的留白以强烈的对比逼迫出来,让空白发出白光,无疑开始了气化与光感的结合。但这种结合,在我焦墨绘画探索中接纳了光和气。但写实再现又增加了气化的生动性。
以枯笔逆峰反复刻写,在一次次刻写的墨痕之间白处发出墨光,开始接纳光感。随后用刻石皴法把黑白对比,通过刻石写生方式,把光影带入到焦墨刻佛之中,光感与气化开始结合。光感与气化的关系并得到更为自由与自主的解决。
——马培童记 查看更多2022-03-01 17:10:18 19 0 1413 -
陈文斌创作日记 对话
书法作品《家和万事兴,一年四季行好运,八方财宝进家门!》
2023-02-04 08:00:00 9 0 1413 -
杨牧青创作日记 对话
文化需要薪火相传——一个国家一个民族文化是灵魂
1992年6月在石家庄召开的第四次环渤??脊殴恃跆致刍嵘?,中国现代考古学权威专家苏秉琦(1909-1997)先生正式提出“世界的中国考古学”的 古学”的新课题,从而把中国考古学引进一个新领域!苏先生对中国历史基本框架认为,“有超百万年的文化根系,上万年的文明起步”。
今时,我在“科学实证+玄灵思维是认知人类上古文化的基本方法”和“梳理上下一百万年的人类上古文化脉络,探究中华文化五万年的路径,确定中华文明三万年的提法,改观中华文明上下五千年及至八千年的欠准确的说法?!钡娜死嗌瞎盼幕芯刻逑倒讨?,传承前人的智慧和研究成果,以“一古八氏立乾坤,七帝三王说昆仑”为因,以“探究三皇五帝新序位,传承中华文明大血脉”为果,简述抛砖以引四海有识人士之玉!
如果说“盘古开天地”出自1760多年前三国东吴太常卿徐整之述并能够传颂至今,那何尝先生我今天不能藉此以延续和完备呢?如果说“轩辕黄帝”被2100多年前西汉史学家司马迁列为《史记》起首之述,那何尝先生我今天不能以此究天人之际而阖捭鸿蒙呢?一一杨牧青随记 查看更多2019-04-17 14:12:04 7 0 1412 -
杨牧青创作日记 对话
名称:大写意国画《神州春风,田园祥和》
规格:136cm×68cm/8平尺多
款识:神州春风,田园祥和,庚子杨牧青作。
附议:读经思考,写生观察,体悟世情,观天鉴地,穷通阴阳,游历河山,挟术以宣 山,挟术以宣化文明是一个中国书画家的终生大事,非此不以名之为中国书画家矣!其理如同揉面,越揉越筋道,然不得揉面法,则将面会揉死,以而于无面味,只能摊个死面饼。约之,此亦水墨之法,亦如戏曲之唱念作打,虽锣鼓喧天而不能字正腔圆,仅落个胭脂水粉面目而已!(可参阅《杨牧青:中国山水画东西宗论》一文及有关论述。)
概叙之,点、线、面是东西方绘画的共性,若于中国大写意水墨画艺术来说,其似乎更胜几筹,不以写实而胜于写实之感,盖因六识通融的原故!然而,其技、其术、其巧、其思之造化,需从书法累功、读取残经破卷与体悟自然山川中出,假令王维、梁楷、徐渭、八大、石涛及至蒲华、老缶、黄宾虹诸辈天降之英华,旷世之奇才,亦不离依此造化而彰显世道人情,寄点线面之于心田矣!
余今言,所谓大写意者,是中国水墨画艺术的重要表现形式,是在小写意及至工笔壁彩的基础上发展而来的,不是凭空产生的,是需要将书法与画法融汇贯通,是对传统的笔法、墨法、章法等在解散创新中升华拓展,是写的一种文化心境,是胸怀天下的情景增益,并不是简单的技法炫酷与色彩空间的垒积!(详见《杨牧青:什么是原生态大写意山水画?》一文有关论述。) 查看更多2020-04-23 13:18:32 7 0 1412 -
杨牧青创作日记 对话
半山情话:我带着我几十年来难以改变的汉唐遗风雅韵"关陇方言″串起的"普通话″为前来半山公社参观交流的什邡老师和书画界同道以"甲骨境象漫游上古文化文明″为题展开互动。有时间我也想,如果川人不讲四川话,陇 我也想,如果川人不讲四川话,陇人不说陇塬语,粤人不言五岭言……那神州大地上的中华民族是否会少了许多魅力所在呢?即兴动情时,我也极尽人的本能之性情,因为艺术、文化需要真性情,需要敢于剖析和直言,行直为德,口正为君,除此别无良法矣!
巴蜀文明,天府之国。
美哉!华夏文化,万年延续;
喜哉!新时代,水墨幻化,美美与共。
古脉今承·杨牧青书画上古文化艺术巴蜀邀请展系列活动正在半山公社举行中,欢迎各界各方莅临指导! 查看更多2020-11-19 05:30:59 3 0 14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