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2-09-26 19:14:16 12 0 1328
-
2018-04-05 15:50:43 6 1 1327
-
蒋元生创作日记 对话
蒋元生,《毎曰一画》,曲径通幽
2018-04-20 22:06:52 8 1 1327 -
冯军涛生活日记 对话
慈悲
2018-06-10 15:18:43 6 0 1327 -
杨牧青创作日记 对话
释文:巢
规格:45cm×68cm/2.7平尺多
附议:华夏之源,有巢氏择水、择穴、择山而居,入林筑屋。以现有考古文化现象说,“有巢”从西北甘肃大地湾文化(即青海湖文化圈南部)、齐家文化到西安半坡 西安半坡文化、中原仰韶文化可稍伸及良渚文化最早期,再转南下到湖南高庙文化(即洞庭湖文化圈)及至“百越”云、贵、广出境于缅甸、泰国、越南、马来西亚等区域均有其文化印迹和特征,丛林架木屋、竹屋最明显,其早于神农氏发现“百草为医”的年代,在昆仑西王母之后,据今约万年左右,“贾湖遗址”当属九至七千年的神农时期。至于“筑巢引凤”当起于三千年前西周“凤鸣岐山”之后的事情了。另,“飞燕衔泥”筑巢,燕乃“玄鸟图腾”遗脉,而“马踏飞燕”则是表“子午”风水线的天象问题,当今中国旅游把其功能根本忘掉了,仅做个旅游标志而已!夫今人之聪而明乎?!一一杨牧青随记 查看更多2019-02-17 15:58:42 6 1 1327 -
陈文斌创作日记 对话
崇尚文明,传播科技!
2019-05-24 20:24:37 2 0 1327 -
已认证
阎敏生活日记 对话
宝安美协活动,燕罗写生交流;
宝安区美术家协会服务基层活动:到人民中去!活动掠影。2019-06-30 10:44:56 14 1 1327 -
杨牧青创作日记 对话
草坪先生诗曰:
一古八氏立乾坤,七帝三王说昆仑,
两代相传十三朝,逸师心书作遗训,
万代千秋一刹那,子夜玄灵照神魂,
先生抹泪拜苍穹,无愧先祖佑子孙。
1992年6月在石家庄召开的第四次环渤 家庄召开的第四次环渤??脊殴恃跆致刍嵘?,中国现代考古学权威专家苏秉琦(1909-1997)先生正式提出“世界的中国考古学”的新课题,从而把中国考古学引进一个新领域!苏老先生对中国历史基本框架认为“有超百万年的文化根系,上万年的文明起步?!闭庖坏阄鹨墒钦返?,但是我们承认上万年的文明起步者又有多少人呢?
今时,当我们拥有中国文化文明的话语权之际遇,我提出“科学实证+玄灵思维是认知人类上古文化的基本方法”和“梳理上下一百万年的人类上古文化脉络,让全世界、全人类对中华优秀文化有一个更高、更远、更新的重新认识和学习,探究中华文化五万年的路径,确定中华文明三万年的观念,亟需改观中华文明上下五千年及至八千年的欠准确的说法。”
在这个“人类上古文化研究体系”的进程中,传承前人的智慧和研究成果,挺起中国人文化自信的胸膛,以“一古八氏立乾坤,七帝三王说昆仑”为因,以“探究三皇五帝新序位,传承中华文明大血脉”为果,简述抛砖以引四海有识人士之玉!
如果说“盘古开天地”出自1760多年前三国东吴太常卿徐整先生之述并能够传颂至今,那何尝先生我今天不能藉此以延续和完备呢?如果说“轩辕黄帝”被2100多年前西汉史学家司马迁列为《史记》起首之述,那何尝先生我今天不能以此究天人之际而阖捭鸿蒙呢?关键是如何来认知、探析我力倡的“古中国大昆仑”文化史学观的问题,籍此以进,对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有着极其重要的文化战略意义!一一杨牧青复记 查看更多2020-01-04 23:14:59 9 0 1327 -
杨牧青创作日记 对话
杨牧青:273年15万多片龟甲刻辞 这殷商先人们在干什么呢?
在“中华文明探源”和华夏文化溯本过程中,当前改变对殷墟甲骨文字的重新认知是一个非常重要的环节,必须要改变"院科派系"师师相传、导师传研究 系"师师相传、导师传研究生、研究生维护导师权威的这种学术裙带关系和学术项目与圈层利益的壁垒,打破固有思维模式,突破认知障碍,清除对甲骨文定性为殷商人崇尚鬼神、凡事迷信占卜形成的文字性质的拦路虎!
若按着因占卜需要才形成的文字思路去认知殷商先人留存的甲骨文字遗物,这是偏差误解的,从出发点上就偏离了方向。
按"夏商周断代工程″给出的时间自盘庚西迁至殷纣王灭亡这273年间参考计算,今已发现海内外公私藏有约15万多片龟甲刻辞(这还不包括不知道被当做龙骨药材吃掉和还未发现的龟甲数量又有多少)也就是说,当时两百多年间,殷商王朝上层和贵族们每年则需要近5.5万多片龟甲用于刻辞。再算一下,每天又要弄多少龟甲才能满足需要呢?有学者说,这15万多片龟甲上累计刻字达100万之多,这也需要按工作量换算的……
返想一下,难道当时殷商王朝上层和贵族们每天什么活都不干,沉迷于凡事占卜,并安排许多的占卜之人去弄出每天多达近1500片的龟甲占卜之事吗?这整理龟甲到刻辞,又是一个系统性的工作,要多少人力呢?数学好的脑袋没榆木的,请算一算吧!认识和方法错了,思想与立场的出发点错了,一切皆错,这是对客观的物质世界呈现的一种亵渎和愚昧!
甲骨文自发现至今120多年来,在整理出的6211个字(不计重复的约4500个字)中,认为可释读“隶定”出的约1200多个字(又说1005个字,又有说1500个字等),估计这么多的学者专家被“隶定”的方法弄懵了,犹如老太婆打搅团,越搅越糊涂……是之日,所以我的"甲骨文非卜辞说"和"古中国大昆仑文化史学观"是不得不每时每刻必言的大事,或将期以为国家层面的学术研究议事日程了?。ㄏ暝谋竞拍凇把钅燎嗉坠俏姆遣反撬怠庇泄匚母澹?br>水墨三晋,水墨巴蜀,水墨京津冀,水墨华山与陕西八景,山一程,水一程,山水皆途程……记于"水墨三晋·杨牧青书画文化行&晋陇文旅科创123+5实施计划″推进途程中。 查看更多2020-12-13 18:01:33 6 0 1327 -
2018-07-05 00:03:46 5 0 1326
-
2018-09-14 12:05:33 8 0 1326
-
刘晓宁创作日记 对话
木兰花开了,大气高贵,典雅。每个花瓣都那么饱满圆润,像一只只小船,可以承载一个个梦。太忙不见得是好,就像没有章法的乱拳,被事情牵着走,不如主动选择自己想做的事情,制心一处,方可惟精惟一。
2020-06-09 15:30:12 4 0 1326 -
杨牧青创作日记 对话
上午先生在琉璃厂字画店观光,
有一小丫头店员笑迎而上,
说道:
您好先生,有您喜欢的吗?
先生我言道:
有呵,
当然有,都很好。
环顾一圈有几幅画笔墨的确很好,久观窃喜。
幅画笔墨的确很好,久观窃喜。
时,
小丫头店员又说道:
我们店各种画都有的,
您看这儿……
装框内的是国家级的,
摆在柜台面上的是省级,
还有实力派名家的,
有许多的没有摆放出来的,
您准备要谁的呵?
先生我言道:
这些都好,
有没有居委会级的?
小丫头店员一檬儿,
好像没反应过来。
先生我复言道:
也就是社区级的、乡村级的呵……
小丫头店员不语。
从琉璃厂东街到西街,
先生我念头一起,
言道:
如今艺术品画商时代,
首先不用看作品内容的好坏,
先看什么级别的,
也不知这种级别鬼道承认不? 查看更多2018-03-25 17:09:39 15 2 1325 -
2018-08-19 19:40:31 7 0 1324
-
马培童创作日记 对话
《焦墨画,一生的追求》马培童焦墨画感悟笔记(161)
我用焦墨画造像,是我一生中的追求,不只是为了赚多少钱,而是把焦墨发扬光大,更多的时候,是为了心中的梦想,从小就信仰毛泽东,这次到井冈山、又走 泽东,这次到井冈山、又走向了红色革命之路, 想为毛泽东造像塑身。是一种希望,一种尊严,一种责任,一种使命,是为了让自己的人生,变得更加强大、更加独立和完整。 是追求自我的成长。
内心强大,修养、孝心、爱心、感恩之心足够时,成熟和成长和成功更重要!做一个值钱的人,比做一个有钱的人更重要!洗涤心尘,净化身心,静心看世界,佛、是毛主席、毛主席全国人民和全世界人民心中的佛,佛度有缘人。不管何时,何地,何境,保持一颗静心都是一种美好的生活状态,静是一种品格,是一种智慧。
只要努力,就有累,有烦,有苦,有甜。身可以劳累,心要淡定、合掌时,一只手代表佛,一只手代表受苦的众生,我们合掌时希望把佛的功德、快乐所以合掌我们叫悲智双运。
南无阿弥陀佛!
马培童写扵井冈山 查看更多2020-07-21 11:49:43 16 0 1324 -
2020-08-09 06:43:39 2 0 1324
-
2018-10-04 17:55:54 14 0 1323
-
赵承锐创作日记 对话
【趙承鋭的水墨世界】彩墨近作《梦入芙蓉浦》(局部),水墨旧作《风动菩提》(机构收藏)。
【画家言画】画家石虎说:此作乃九十年代初于海外所作四条屏《秋华图》。所釆用的符号形式代表了那个时期我对绘画学术 学术的追求。毫无疑问,我的作画状态是非常轻松和自然的!尽管如此,依然从可视画面的毫厘间掩饰不住的是淡淡的乡怀和秋色的愁绪。艺术是不可言,我画那种默心的无形之象,实际上画不可画,因此我不断寻觅,当我实现一些目的性时,那高高的艺术星极又悬至远方,三十年过去,似乎在秋华中匿藏着艺术的春天。
(附图为赵承鋭作品《桑蓮禪韻》)。
【不二之门】古德有句:“字如其人,人如其字;文如其人,文以载道。”实则它是说,心正则笔正,意高则境远,能所俱泯,真性自呈,物我两忘,天地本空,信手拈来,皆成文章,何有痕迹?诗仙李白有诗云:“远公爱康乐,为我开禅关。萧然松石下,何异清凉山?;ń蝗?,水与心俱闲。一会度小劫,观空天地间?!钡谰∑湟狻?/span> 查看更多2022-09-21 16:50:05 13 0 1323 -
杨牧青创作日记 对话
六祖慧能顿悟偈
款识:戊戌初春杨牧青于北京
规格:136cm×68cm/8平尺多2018-02-28 17:08:18 6 0 1322 -
赵永利创作日记 对话
这是什么画,中式西式?合壁?
翻出了2013年的老作品,舍不得扔,如果哪天装饰欧式风格的房间一定非常合适!
赵永利 记2018-03-28 09:38:22 6 1 1322 -
李亚南创作日记 对话
李亚南国画
2018-04-21 21:14:07 5 2 1322 -
史介鸿创作日记 对话
“书者,舒也”,书写的过程是一个专注的过程,这个时候屏气凝神,认真思考,进入一种忘我的“亚气功”状态,这种“神游物外”的状态结束以后,会让人产生一种难以言说的愉悦、幸福和充实。
2019-07-28 09:13:24 11 0 1322 -
荆古轩收藏日记 对话
旧藏澄泥砚
2019-12-11 21:06:12 6 0 1322 -
杨牧青创作日记 对话
杨牧青:甲骨文非卜辞说之叙事曲第四
——打破固有思维模式,激活甲骨学,建立甲骨文新认知!
在前三篇叙事曲中对“甲骨文非卜辞说”基本算是讲清楚了,我也经常说“科学实证+玄灵思维是认知人类上古文化的基 文化的基本方法”。现代科学概念及其内涵是人类社会历史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我们“今人”不能用现代科学的概念去衡量、框定、判决“古人”,要学习古人的智慧,不要动不动就认为古人是那样的愚昧与落后,乃至蛮荒不堪。特别在三千年前“周礼”还未建立成熟之前,殷商、虞夏及三王、七帝、八氏、一古时代的古先祖,他们自有他们的思维方式和对事物的认知方法。若从生态文明和天人合一的观念来看,古先祖的“观天鉴地”方法比现代人更智慧,现代人基本上都不会仰观天象、俯察鸟兽之迹了呵!
喜因“纪念甲骨文发现120周年”且得国家层面高度重视之故,拙文“甲骨文非卜辞说”疾笔见网后在局部范围内关注率、支持者还是较多的,反响也是蛮大的。但是,把“甲骨文非卜辞说”放在整个甲骨文(甲骨学)界和社会广知层面来看,仅是个小小的涟漪罢了。由于“甲骨文是卜辞说”的观念已根深蒂固了一百多年,加之区区位卑不力、人微言轻,一下子要让更多的人能够自醒,能够知误,能够认可,显然是不可能,还需有待时日。然“星星之火可以燎原”是有道理的。
文王囚而演八卦,商鞅裂而有强秦,屈子流放出《天问》,司马身禁著《史记》……等等,还有头悬梁锥刺股、野火烧不尽、我愿天公重抖擞、燕雀安知鸿鹄之志……等等,则又是另一种人生境界。历史告诉我们,关键需要我们用什么样的态度和认知去对待自己的历史文化传承和文明创造,特别涉及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和文化自信的层面来讲,什么样的态度和认知是极其重要的!
余之“甲骨文非卜辞说”将有可能引起甲骨文(甲骨学)研究的一场大讨论(预料从民间层面来说会这样的),这对当代研究甲骨文(甲骨学)来说意义是重大的。当然,这又是一条新的殉道之路,一旦涉入的越深,就越有不归之路的机会。
余之“甲骨文非卜辞说”势必会引起甲骨文 (甲骨学)研究的划时代新革命,只有把那些固守陈规者、脑袋愚腐者、本本主义者、教条主义者给点化了,给弄明白了,这一场划时代的甲骨文 (甲骨学)研究革命才算迈出了一小步。
余之“甲骨文非卜辞说”为了让人们更加开阔视野,打开思路,敞开胸怀,解放思想,还一个真实的商代文化和文明创造的本来面貌以续接中华文化文明的血脉。
余之“甲骨文非卜辞说”不是要全面否定前人的研究结论和成果,而是在吸收前人的智慧结晶前题下予以全新思考和重新定位,促使当代甲骨文(甲骨学)研究具有凤鸟出笼之喜,让冷门不冷,绝学不绝,增添华夏文明探源和人类上古文化追根溯源的新活力,让中国文字文化更加富有生机,以为人类文明进步做出更大的贡献。
余之“甲骨文非卜辞说”的意义要远远超出这个“意义”的本身,预示着当代甲骨文破译会有新突破,当代甲骨学研究会有新改观,转变甲骨文(甲骨学)研究“只见树木、不见森林”的局促状态,会跳出院系科班派的学术象牙塔和圈圈内的死胡同,以及人为设置的一些不合理门槛和一言堂现象及其防范人文社科学术项目腐败。
余之“甲骨文非卜辞说”相信会赢得更多具足智慧的人士支持,高手在民间,不要戴着有色眼镜看问题,不要以权威专家的自我膨胀心态去对待,眼睛学会向下,务必要重视民间的甲骨文<甲骨学>研究者智慧和力量。事实上,由于时下国家层面对甲骨文的高度重视,相信时日不远,甲骨文(甲骨学)研究者会越来越多,待下一个一百年时,甲骨文(甲骨学)研究会取得更大辉煌成就。同时,新的思路、新的方法、新的成果也会不断产生,改观以往认知,前途一片光明,人们从甲骨文的文字文化中更能了知中华文化和历史的厚重及其伟大性,对增强文化自信、民族团结是不可低估的!
一、回顾历史文化的错位错判
1840年起,中华民族就饱受各种磨难和耻辱,无数人流血牺牲,付出沉重的代价,无产阶级革命家领导着广大人民群众英勇斗争,终于换来了1949年的新中国成立。中国人就从站起来走上富起来、强起来的一条康庄大道。近年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倡议一带一路、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和坚定文化自信、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等宏伟蓝图陆续付诸,寰宇气象一派甚好。
由于从1840年开始这一百多年里,晚清王朝的统治没落,国民生产力低下,科技创造没有重视,工业革命还未能从固有的农业社会中抬起头来,整个社会的文化思想和意识不恒定,价值观不明确,特别“西学东渐”、“西风劲吹”、“东西方文明交流”、“西方科技日日逐新”、“侵略主义的战火纷飞”等原因,导致中国历史文化和文明创造就不断被不良企图给稀释淡化,不断的被不良意识给洗脑改观,并且在霸权主义、强权主义和全球化、国际潮流怂恿下,人们迷了方向,丢了根魂,忘了初心。
于是,人们在颜色侵蚀、纸醉金迷、道德滑落、社会浮躁的环境下,对中国历史文化和文明创造的认知就发生了严重的错位错判。所谓的专家学者立场不坚定,时而西乎时而东乎,拿华夏文化史当游戏,甚至跟着“西方思潮”否定抹杀自己的历史文化,而真正意义上的东西方文化文明交流、人类文明交流互鉴也随之变质变味了。
风水轮流转,历史前进的号角给古老的东方发出一个强有力的心声——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文化兴,国运兴;文化强,民族强。没有高度的文化自信,没有文化的繁荣兴盛,就没有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如今,中国人“要重视发展具有重要文化价值和传承意义的‘绝学’、冷门学科。这些学科看上去同现实距离较远,但养兵千日、用兵一时,需要时也要拿得出来、用得上?;褂幸恍┭Э剖鹿匚幕械奈侍?,如甲骨文等古文字研究等,要重视这些学科,确保有人做、有传承?!?br>如今,中国人在“新形势下,要确保甲骨文等古文字研究有人做、有传承”。并且要“深入研究甲骨文的历史思想和文化价值,促进文明交流互鉴,为推动中华文明发展和人类社会进步作出新的更大的贡献”。2016年、2019年国家领导人的多次重要讲话和信函,无疑为新时代的甲骨文(甲骨学)研究倍增信心和力量!
新时代下,我们对中华民族本有的历史观念需要思考,对文化内涵需要理解,对文明标准需要界定,对甲骨文(甲骨学)认知需要更新。
新时代下,到了该反省反思的时候了,千万别再拿所谓的国际学术界对文明标准界定的“主张”跟着别人的屁股后面跑,近三百多年的西方文明是不能左右华夏民族上万年的文明史??!崇洋媚外要不得,充当文化新汉奸更要不得,一定要知道,中华民族复兴和文化自信不是空口说的,是要放在每个人的心中,是要通过个体到全社会的实际体现出来,对冷门近乎绝学的甲骨文(甲骨学)研究来说,也是概莫例外的!
二、甲骨文不是商代人为了占卜而产生的卜辞文字
自1899年殷墟甲骨文被国子监祭酒王懿荣发现后,在刘鹗、罗振玉、王国维、郭沫若、董作宾、胡厚宣、于省吾、唐兰、孙常叙、姚孝遂、徐中舒、张政烺、陈梦家、顾颉刚、李学勤、宋镇豪等几代学者努力下,甲骨文(甲骨学)研究取得了一定的辉煌成就并成为一门国际性学科。
但是,对甲骨文(甲骨学)的认知,却是建立在“甲骨文是商代人为了占卜而产生的卜辞文字”这一“致命性的”基础上展开研究及至推广、普及和教育的。至今120年来,“甲骨文是卜辞”、“殷墟龟甲刻辞是占卜文字”、“甲骨文,又称‘契文’、‘甲骨卜辞’或‘龟甲兽骨文’。甲骨文是商朝后期(前14~前11世纪)王室用于占卜吉凶记事而在龟甲或兽骨上契刻的文字,因为刻在龟甲或兽骨上,所以叫甲骨文。又因为内容是占卜所问之事或者是所得结果。所以又叫卜辞?!薄鹊冉馐吐凼龊途哂卸ㄐ缘慕崧郏丫钪苍谌嗣堑哪院V?,并且以这种“错位错判”的解释论述和具有定性的结论在日复一日的继续蔓延和承袭扩散。
时下,还要大力的进行甲骨文(甲骨学)推广、普及和教育。从一些掌握学术话语权所谓的“高层”甲骨文(甲骨学)研究者发出的声音来分析,若站在华夏文明探源和人类上古文化追根溯源的角度上去看,这是很严峻并且是很严重的问题,不得不令人深虑。历史文化能把人心凝聚在一起,以史为鉴知兴衰,以文为鉴知喜忧,以字为鉴知存亡,中华优秀的文化血脉畅通与否关键在于人们对其的态度和认知如何。
日月往复,星辰起落,明理者尽矣!通过变换思维方式,打破固有思维模式,反思前人的研究结论和成果,对甲骨文生发新认知,可知:甲骨文不是商代人为了占卜而产生的卜辞文字!我们必须对此要认可。只有认可了“甲骨文非卜辞说”才有可能真正意义上的激活甲骨学,建立甲骨文新认知。当然前提是要打破固有思维模式,并且要严防人文社科学术项目腐败问题。
三、甲骨文是什么
那么甲骨文是什么呢?甲骨文就是商代人刻写在龟甲兽骨上的历史文献档案,它是一种记事文例形式的文字。甲骨文不是商王和“非王”为了事事都要占卜的卜辞,也不是殷商人处处都要崇尚鬼神的一种具体体现。
商代人精美的青铜器制作工艺和其前的玉石、礼祭、征战、城居等文化遗迹已经告诉我们,请不要把商代人的文化思想和文明创造看的那么低级,那么落后,不能用现代人科技环境下的生活方式和思维模式就去框死、定性古人的生活方式和思维模式,每个时代都有每个时代的特色。
王国维“二重证据法”,黄现播、徐中舒等学者“三重证据法”, 杨向奎、叶舒宪等学者“四重证据法”及当今比较主流的“多重证据法”等文化史学研究方式都是可取可用的。历史本来就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一种文化续存,若人为的割裂和扭曲,那历史还有什么意义呢!
我们从“红山文化”考古与文献“殷商文化”的气息关联,从甲骨文里的“玄”、“隹”、“巫”、“天”、“帝”、“神”、“王”、“商”、“鬲”、“殷”、“医”、“邦”、“邑”、“封”、“树”、“伐”、“羌”、“祖”、“辛”、“康”、“卜”、“贞”、“鼎”、“册”、“牢”、“祀”等许多的字分析本义和“商王”多次迁徙路线等史料反映就能知道整个商代人存续了两千多年。
商代人从“红山文化”区域兴起,也就是上古黄帝族后裔一个以“玄鸟”为神权象征的族群至辽西平原一带安栖生息,然后他们在先祖“逐鹿中原的遗命记忆”下逐渐越“太行”、翻“燕山”、渡“易水”、过“漳河”,基本上是沿着“黄河古道——禹道”南下至“盘庚西迁”安阳殷墟,再至纣王朝歌天数已尽而亡国。
史书传载“帝喾”到“简狄”再到“契”和“契”被“帝尧”封于“商”主管火正,记述是对的。《商书》“ 自契至于成汤,八迁,十四世,凡八徙国都。”《诗经?商颂?玄鸟》“天命玄鸟,降而生商,宅殷土芒芒?!薄盾髯?成相》:“十有四世,乃有天乙是成汤?!薄渡惺?多士》“惟尔知,惟殷先人,有典有册,殷革夏命?!薄妒芳?殷本记》“有娀氏之女名简狄,吞玄鸟之卵而生契?!闭庑┪南准鞘鲆彩嵌缘摹N崛?,千万不要用唯考古、唯眼见为实的认知去否定抹杀我们先人的文献记载,刨坟挖墓的否定抹杀我们先祖创造的中华文明史!
商代是一个文化传承与文明再创造的延续发展过程,华夏文化在他们那里得以延续和恢宏,并且互融,好像满清人入关统治汉族人是一样的道理。不能否定华夏先祖的智慧性,不能否认中华民族的历史传承性,不能否决中国文化的优秀性,当然更不能错判商代人的文字功用和价值,不要以为今人是科学的,远古的商代人就是迷信的,这是要从根上来醒悟!
这也就是我力倡“甲骨文非卜辞说”的初心! 查看更多2019-12-12 10:56:57 12 0 1322 -
已认证2020-10-14 12:10:42 4 0 1322
-
2020-12-03 14:37:53 12 0 1322
-
刘开豪创作日记 对话
国画风景画《紫气东来》,作品尺寸竖幅68cmⅹ34cm;
2021-08-04 20:39:19 7 0 1322 -
马培童创作日记 对话
《焦墨写生观察构图》马培童焦墨画感悟笔记-童心写历(110)
焦墨石窟佛像写生,要注意观察抅图,近距离要以大观小,远距离要以小观大。远观近取法。在很远的地方看,但对局部画得很清楚。这是重点,大的 得很清楚。这是重点,大的布局定完之后,再把细节按近观所得描绘出来。
近观远取。
在近处看,画出来的是远观的大场面。佛像高大仰观俯察。
对于要描绘的佛象不是在一个地方看,可以仰看,可以俯视,可以面面观。观察佛陀看其表情,要通过其表情掌握佛的心灵、思想、性格和内在世界。以静观动感,对方佛陀是静止,要画出动感来。在其周围观察,以静观动。有时来不及画写生和速写。就要发挥目读心记。反复观察记在心里,回去在画出来。就如佛陀在眼前。
作画要以情动情。在描绘佛陀时,而是要动脑子多思考,对佛陀要理解。赋予对佛象以人的感情色彩。 查看更多2021-10-09 15:03:20 11 0 1322 -
已认证2020-07-08 13:42:33 15 0 1321
-
2020-07-13 12:29:32 5 0 13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