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安士胜生活日记 对话
第1张2014年十二届展,第二张是2019年第十三届展,第三张是2024年第十四届展。越来越老,越来越丑,头发越来越少。
2024-05-21 16:29:04 13 0 1182 -
2023-06-21 10:08:45 7 0 1181
-
高志刚创作日记 对话
我的国画《香遠》。
规格:四尺斗方69x69cm。
材料:仿古洒金宣纸软片。
款文:《香遠》五绝平水韵平起-高志刚作2018-03-25 21:15:36 5 0 1181 -
刘开豪创作日记 对话
《世界邮票上的艺术家一一刘开豪书画作品》
2023-03-16 07:04:31 28 0 1181 -
刘传军创作日记 对话
191号作品第二遍设色。装裱后高1.1米,长3.1米。
2017-11-18 20:19:50 7 2 1180 -
2018-02-25 09:51:45 5 0 1178
-
13561955814生活日记 对话
这是我生活中的点点滴滴,愿与大家分享。谢谢
2020-02-05 12:52:12 5 0 1177 -
杨牧青创作日记 对话
款识:福地人家心??怼煨绯醮貉钅燎嘤诒本?br>规格:136cm×68cm/8平尺多
2018-03-09 11:14:17 5 0 1176 -
杨牧青创作日记 对话
当今中、西方的大时局下,博奕是必然的,但必须要狠狠刹一下学习西方的歪风!
中国自信有哪些?如是:做合格中国人,不吃里扒外充当文化新汉奸,要有中国人的主张,发挥中华文化新时代的文化优势!
艺 br>
艺术如何回归中国自信?如是:学好中文,融会中国文化精神,写中国书法,画中国画,搞符合中国人主张的音乐、舞蹈、戏曲等各类艺术,用中华文化哺育艺术的本真!
对西方工业革命以来的几百年的文明创造下的艺术可以借鉴,但不能走西方艺术思潮和西方人(以欧美为主)主张的文化艺术之路,颂扬西方化的审美观、价值观!开放、包容绝不是纵容、随意,不能让西化思潮颠覆中国文艺主体,只要是中国人,只要有良知的,这是必须要守护的基本底线!一一杨牧青随记 查看更多2019-08-08 20:39:37 4 1 1176 -
杨牧青创作日记 对话
名称:大写意国画《田园归憇多安然》
规格:136cmx68cm
款识:田园归憇多安然,庚子杨牧青写京。2020-04-05 14:29:05 7 0 1176 -
杨牧青创作日记 对话
当下及今后,全世界具足大智慧、高能量、富有功德心的学研者,均或似要用“杨牧青古中国大昆仑文化史学观”以辨析、解决人类上古文化文明的探源问题!
对于上古文化文明探源者来说,心胸宽广度量大,科学哲思是出 是出路,扔掉学术流派门户之见。上古文化文明需要从一百万年起断代,也就是釆用考古发现人工用火痕迹的时间为重要的算起节点。
火是人类的头等大事,是大光明,不亚于华夏先祖在"昆仑/壇″上抬头发现日月星辰的运行规律。东方世界的火的来源是人工的、唯物创造的,如燧人氏钻木取火;西方世界的火的来源则是偷盗的、宗教神话的,如阿波罗上天盗火,这必须要认识清楚的,这是将来要调和东西方世界矛盾的根源。
当然对地质、水文、气候变化及分子人类学、古生物演化、星位岁时律动、新旧石器划分年代等学科和方法,也是必须要重视采用的。至于文化人类学范畴的图纹刻画、器物衍生等则对于3万年来的文化文明路径有直接的佐证作用!
但是有一条相对的铁定方法又是不得不采用的,即:科学实证+玄灵思维是认知人类上古文化的基本方法!一一庚子初伏杨牧青于北京直播间 查看更多2020-07-22 09:02:00 6 0 1176 -
2022-02-06 21:57:00 5 0 1176
-
张国超生活日记 对话
感谢恩师【陈道学】先生的教导,他老人家83岁仍然笔耕不辍,每天坚持画画,是我们后辈的楷模。
2022-04-15 10:35:35 12 0 1176 -
田君才创作日记 对话
2017-12-13 09:51:27 10 5 1175 -
杨牧青创作日记 对话
近日,考古界韩教授讲中华文明八千年热见于网络,阅之有感:
我的大教授您说的让人感到酸楚呵,用某些认知和学术圈层关系,先将中华文明起源设在了一个8千年的卡限点上,然后再展开一系列的说教……那,甘肃天水 天水大帝/天帝/大地湾6万年至4800年连续不断的考古不提了吗?这里有华夏人的人文始祖伏羲先生呵!倒是一下子就从裴李岗的考古发现开始了,那裴李岗9至7千年的文明又是从什么文化中产生的呢?源头在那儿?天上掉下来的吗?!
仔细笑想,原来古中国人的先祖从陕西蓝田200多万年、河北泥河湾200多万年起就开始一直黑天黑地的没文明的生活生存过了近200万年呵,古人们都呼呼地睡大觉……因为他们没文明,没文明是因没文化,没文化是因没学历,没学历是因没职称,没职称是因没高位,没高位是因没文明,没文明是因没话语权……于是,就这样的循环往复的各陈其理的讲文明,讲的还头头是道呵!一一杨牧青阅微随记 查看更多2022-04-29 14:18:43 4 0 1175 -
杨牧青创作日记 对话
款识:少则得其性。戊戌杨牧青。
规格:136cm×68cm/8平尺多2018-06-01 16:48:44 8 2 1174 -
2019-09-27 09:24:42 5 0 1174
-
任振山荣誉资质 对话
国画作品《里运河畔春意浓》正在江苏省美术馆展出;
2022江苏美术摄影主题联展《心时代颂》,礼赞新时代,奋进新征程;2022-10-25 15:09:45 17 0 1173 -
田君才创作日记 对话
2017-12-23 15:34:36 7 1 1172 -
袁志勇生活日记 对话
这是我的书画作品:一带一路,纪念币由中国,美國,法国.英国.荷蘭五国。并将书画邮票全球首发。
2018-03-01 18:12:48 11 0 1172 -
马培童创作日记 对话
“焦墨画--生命灵魂共同体”童心写历(60)
焦墨佛造像最重要的是要有生命和灵魂。好画,有灵魂,有生命。有生命的画必定是有思想有爱心,这个生命力是作品存在的最好精神灵魂,可以叫生机,顽强的向上的力 顽强的向上的力量,不屈的进步达到极致的意志…总之给观者无形的生命和力量与希望。
作品首先从人性走入灵魂技艺精湛,看作品是瞻仰作品生命力和灵魂,有层次到表达方式都有不一样技法,就有不一样的无从比较,真正好的作品,最好的表达就开始了生命层面的精品,这是宝玉,是人类或者说生命体共通的,是无价的。
不需要解说翻译,不论什么阶层,什么知识水平,什么地域的人,都基本通体的一目了然,总之,中国焦墨艺术加油!
--马培童童心写历(60)“焦墨生命灵魂共同体” 查看更多2021-02-02 14:11:53 5 0 1172 -
杨牧青创作日记 对话
名称:弹琴会者听 唱和贤人吟
规格:168cm×68cm/8平尺多
材质:白宣老纸
款识:戊戌大年初六杨牧青写
钤印:杨牧青?。ㄒ跷模┭菇钦?吉祥(阳文)2018-02-23 14:17:34 6 0 1171 -
2020-01-25 08:18:27 9 0 1171
-
武凉居士【魏天兴】创作日记 对话
国画花鸟画梅兰竹菊四屏条; 尺寸为120x34cm 。
梅兰竹菊四君子是办公室和居家客厅所挂的最佳选择。2023-05-31 21:54:28 11 0 1170 -
杨牧青创作日记 对话
下午从外忙着回京,有幸聆听中国现代美术奠基人、艺术大师徐悲鸿先生的长孙徐小阳老师讲述的故事,看着康有为、蒋兆和等先辈及一幅幅作品图片时思绪万千!今将去年观看展览在徐悲鸿先生图像前及当时观展随记翻出以存 留(第四张照片)[抱拳]
“昨日恋于画展,今日细品画作,美术馆人头攒动。今年戊戌之岁,中国美术馆四、五个大展在临近新年时共同展出,内容丰富,展出作品时间跨度非常大,古今千余年,一场艺术品大餐,可谓影响甚巨,或谓另有一番意义!
然,在近代中国书画艺术史上,不论观展还是读史,还是找寻脉络,还是思绪起伏,有一人不可不提,他就是“戊戌变法”的倡导推动者一一康有为(南海)!
南海先生一路给予吴昌硕艺术人生做了重要的推荐与正确的认识转变,才有他后世的大师之收获。另一路则影响了徐悲鸿的早期艺术认识,包括他的思想认知体系,他学书法也是取南海之精髓,以变法为核心。说真的,前二十多年前我受南海先生书法也很大。
如果说二十世纪是民族救亡、中西合璧的风云突变时代,人才辈出,贤者云聚,那么二十一民族复兴、中西共融则是时代格局剧变在递中不可绕过去的事实,势必将成就一批中流砥柱者,乱世枭雄,盛世良才!
当在这些大师、巨匠、大家、名家的作品面前,从宋、元、明、清到民国,再到新中国的现当代,品读他们的作品内容,细察他们的笔墨技巧与画作的情境思想,然后再回忆他们的人生历程,坎坷与光环,曲折与波澜,穷困与荣华,作为一个后学的书画人,真是悲喜交加,或谓是悲欣交集!为什么民族前行之路上,文弱书生们总是在担着时代的道义呵?!
1953年9月26日2时52分一代艺术巨人徐悲鸿去世,仅世寿58岁。倘若他再活二、三十年,那中国现当代的书画发展方向将会是怎样的?另外,像齐白石这些人能有出头之日吗?深思!一一2018年1月28日杨牧青观展午歇随记,去咖了一杯啡,不错。下午继续欣赏学习,孑然一身,泡在美术馆静心看画,与先去的人对话,真是妙不可言,待我步后再示密了。同时,建议时间方便的人都应该看一看此展,据知展期还是比较长的。”一一2019年11月16日亥时中刻杨牧青随记 查看更多2019-11-16 22:54:48 6 0 1170 -
董献省创作日记 对话
云霞之怀,峰峦之间,登纡级而上,过曲塘而入,清舍数间,乃吾山居?!渡骄印芬环?,欢迎大家批评指正。
2020-02-19 08:59:01 5 0 1170 -
杨牧青创作日记 对话
杨牧青:有关华夏文化与文明的聊记
夏的起源与演变路线是这样的:夏→甘肃(渭洮陇山区域)→山西(晋南运城盆地)→河南(豫西北面,现二里头讲“夏墟”是可以的,因是夏末期一个邑的废墟,若定性为“夏都”就 ”就有问题了,夏的老窝在祁连+成徽盆地+羌塘/或为考古学意义上的齐家文化之前区域)。
您要知道,祁连/昆仑/日月山/卦台山/渭河/洮河/陇山……这是中华近三万年完全可以考察出的文化文明生成根源! 甘肃天水大地湾有6万年至4800年连续不断的考古文化层,如今青藏高原北羌塘、尼阿底区域已经考古出有3万年到4万年前的古人类生活的遗迹和石叶文化层的遗留呵,《山海经》昆仑是众神所出焉,是为不假的,要正视中华先民自己的历史记忆,别跟着某种不良的意识导向满脑子的跑火车。
有人说,昆仑山史前是印欧人的地盘。这是不对的,昆仑文化就是华夏文化,传统史学意义上的“史前”印欧人当时还没有什么文明可言的。华前夏后为华夏,华,华胥伏羲族群;夏,大羌是也!夏存续的不是几百年(约471年/夏商周断代工程),按古族群的演化,推算约有千年以上的脉络可寻。 从岷山出“北川”的大禹为什么要举“夏”的旗帜呢? 因为岷山、洮河、渭水、陇山、中条山等区域有伏羲、炎黄、尧舜文化因素激励与传承啊,所以“大夏人”就很谦虚、礼貌的将自己不称谓“帝”而称谓“后”啊,先来后到,先后的意思,明白不?!
甲骨文中有“夏”字,可分为两类,一为安邑夏的形体构造,一为夏钺组合体。史记讲的大夏区域与夏王朝是有关系的,中华文明探源视野要开阔,眼界要高,胸怀格局要大,别埋头掘地三尺或区域性的自我得益洋洋呵,可参见《杨牧青简说夏及夏文化起源》和本号内《杨牧青大禹出川行迹说》等论。(阅【都城岁月:夏商周秦的发源地】) 查看更多2020-10-04 09:24:09 4 0 1170 -
郑诚生活日记 对话
骊山写生,熊耳山写生,,
2022-10-25 15:02:39 6 0 1169 -
杨牧青创作日记 对话
杨牧青:要敢于反思深刻反思为什么甲骨文成了冷门绝学?
杨牧青甲骨文非卜辞说:突破思维认知瓶颈,打破学术裙带关系!要敢于反思认错,认真深刻反思,为什么甲骨文成了冷门绝学的问题?。。?!(可参见本号内有关 有关《杨牧青:甲骨文非卜辞说》的文稿)
兹举一例,注意看,多思考,这就是学术界的相状,所以冷门绝学不是"甲骨文"本身造成的问题,是人的问题:
胡厚宣先生的研究生:宋镇豪、裘锡圭、齐文心、王宇信、范毓周……等人!
而胡厚宣则有幸师从胡适、傅斯年、李济、梁思永、董作宾等大师,毕业后被傅斯年以拨尖主义把他延揽入中研院史语所考古组安阳殷墟发掘团,参加了由梁思永主持的殷墟第10、11次发掘,并为《殷虚文字甲编》作过全部释文。
而胡适、傅斯年、李济、梁思永、董作宾等又与罗振玉、王国维、郭沫若等有交集,并且他们的门生、研究生再传及至当今,还有几位重要学术口上掌握着话语权的人呵!
而"甲骨四堂"则上续刘谔(他们又是儿女亲家)、王懿荣、孙诒让。
这就是甲骨文广行120多年来的现实,除了这些人(大师、导师、教授、研究生)之外,其他研究甲骨文的只能打入或流落于草根层、民科层了,金字塔与为老爷抬轿成了学术研究与前进的最大屏障了!
欣逢,新时代"杨牧青甲骨文非卜辞说"就是要拆除这个屏障的,虽不在庙堂,然沐浴好的阳光时代而努力!期以更多古文字爱好者、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爱好者多多关注、思考、研究、发现、传播甲骨文这样的国宝,使其从学术圈层与堡垒中走出冷门绝学的局面,为中华文明探源及至华夏文化追根溯源焕发出其本有的神采!?。?br>一一华夏龙脉正兴,<杨牧青古中国大昆仑文化史学观>和<甲骨文非卜辞说>都是触动中华文化心房的命题,当以尽命是也!记于水墨京津冀、水墨巴蜀、水墨华山、水墨三晋·杨牧青书画文化行暨晋陇文旅科创123+5实施计划″推进途程中。 查看更多2021-08-27 09:45:46 3 0 1169 -
杨牧青创作日记 对话
杨牧青:三星堆的"堆"字解兼古文字学的若干论议
中国当今使用的汉字,其实每一个字在经历几十年或几百年都会变化的。特别在伟大的秦始皇大帝未统一文字的定型之前,文字的形体变化很复杂,表现形式也很多。
杂,表现形式也很多。
像甲骨文字的三百多年间(距今约3300年武丁时期至3000年帝辛商纣王时期)一个字的形体就变化就很多。如今整理出来的甲骨文中一个字就有几种不同的形体状态,如天、万、黍、吉、春……等等。
为什么不统一而且要多变呢?关键就是,因为时人根据时境要表意啊,加之手写契刻不是机械化的处理啊!文字是灵性灵动力的浓缩与表现,这么简单的问题,当今所谓的古文字学"专家"也都没有胡诌清楚!!
时代的发展与人类的社会发展表明,智慧的创意与创造是人类永恒的追逐与追求!按《易》言,变是永恒的道理,天地万物时时都在变。真正的大智慧者是察变之先!
所以,我在以甲骨文字形体用书法写三星堆的时候,把"堆"字在蕴涵上古文化思想与精神的同时进行了文字的艺术性组合处理以表意,是凤头(玄鸟)+隹(商祖契)+土(丘/土堆)而成的……许多文字学家、书法家因自身脑子榆木疙瘩而不知其中的奥妙搬套字书以瞎评乱议!!
要说,这个"丘"不仅仅是三星堆的三个土堆的"土"字的表象喻意,而且又是尧王观象台,也即《山海经》中的昆仑丘/祭壇/天壇/地壇/农壇??!周先祖有个古公亶父,我曾多次说,他是为商王朝在西部管理农业及输送羌人以为商王庭为奴的一个部族头儿。
这个"隹"字是商先祖"契"的族群符号,表向上苍敬示之义,也是上古"巫"的密语,是沟通天、人、地的密码??!
契,当在禹夏时期,从名字上看,就是懂或掌握契刻的人。后来商王朝通过600多年的发展,继承、革新夏王朝的图符、图纹,并与自身族群的图纹相并而传,各有其用(如青铜器上的饕餮纹,这是天象,五千年的良渚文化上也有类似形象呵)。
夏王朝用图符,商王朝用图纹以至后期甲骨文字的诞生。所以,商青铜器上多符号式的铭文,周初许多青铜器铭文开头则都有"隹"字,这是告于先祖上苍的意思,而且这个隹音被陕北人的方言保留下来了,关陇人打招呼也如是喂……可惜,太多古文字学家不识奥妙,科教书斋的抄、套、搬而著述罢了!
上"凤头"形态意义更大,内义更玄妙幽深。打过坐,修过摩阿止观法的都会明白的,万物有灵,凤凰乃飞禽中灵鸟之首,凤鸟不至,河不出图,2500多年前的慨叹不是空悲伤的??!
古玉器、古青铜器等物件上面为什么多凤头形象,凤与龙为什么又为阴阳合和之义,凤凰为什么又是五彩吉祥鸟(见《山海经》),龙、麟、龟、凤为什么是四大吉祥物(龟今有,世俗均可见;凤据说现在还有人能遇见;龙今时隐时现未绝;麟已灭,孔子当年见过捕捉到的麒麟。)甲骨文"凤"字头上为什么也保留了其特征(见《合集28558》),这些都是上古文化的精义入神处,非ABC语境思想下能够弄明白的!
我经常讲,神话即人话,神人共识??蒲抵?玄灵思维是认知人类上古文化的基本方法。这些言词都是给有心者去识,言不尽意罢了!
一一华夏龙脉正兴,<杨牧青古中国大昆仑文化史学观>和<甲骨文非卜辞说>都是触动中华文化心房的命题,当以尽命是也!记于水墨京津冀、水墨巴蜀、水墨华山、水墨三晋·杨牧青书画文化行暨晋陇文旅科创123+5实施计划″推进途程中。 查看更多2021-09-24 16:38:32 6 0 11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