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陈文斌创作日记 对话
书法作品《仁者寿》,仁者寿,即德者寿,养生术语。谓道德崇高者,怀有仁爱之心,胸怀宽广的人容易长寿!
2023-02-19 09:44:24 5 0 1078 -
胡记领收藏日记 对话
六尺工笔画《连年有余》,胡记领画,
2024-01-27 11:41:15 11 0 1078 -
杨牧青创作日记 对话
一个真正的艺术家:上半辈子靠的是天分秉赋,靠的是勤奋研习,靠的是忍受困苦的耐力;下半辈子靠的是文化内涵,靠的是道德品质,靠的是人格影响的魅力!一一杨牧青随记
2020-04-30 16:37:04 9 0 1076 -
杨牧青创作日记 对话
杨牧青说经文济世之轶事
名称:古文字书法
规格:68cmx34cm/约2平尺
款识:经文济世,这需要一种大情怀和大使命。壬寅杨牧青书。
中国的文字,中国的语言,及其由文字语言形成的词汇词语,是 成的词汇词语,是在勤劳智慧的中国人生活实践下不断的创新累积,从最早的伏羲氏“一画开天”到今时中国的文字约有近十万字之多和遍布神州各民族的极其丰富且难以统计其具体有多少个新的词汇词语产生,这在万年华夏文化与文明生成过程中概莫如此。
因为我职于书法、绘画的艺术创作和文化学术研究之故,所以经常就会面对不同的景象景状临场发挥、即兴书写、灵光闪现出一些新的词汇词语,以及也会生发出一些文化学术性的论点和认知。过去,写些文词文稿可以在一些刊物上发一发,后来由于刊物的机制改革,加之互联网快速兴起,所以网络世界就成了人们及时传播与交流的载体,再没必要去那些格式条框下的刊物上去消耗时间与精力了。更好者由于网络延时存续性的优势和检索方便,所以一些资料和事例就可以随时寻证了。
有时间常听到人说,艺术、文化只不过是一个人的门面,一个人脸面,是附庸文雅的事情罢了。那何尝不反思一下呢?如果不礼敬艺术、不尊重文化,那你还有门面还有脸面吗?若没有了门面和脸面,那你还能附庸文雅吗?当然,这是个题外话,权当做一个话头去参而已。
这几十年来,我承继前贤的精神,丝毫不敢怠慢,也不断的创新累积出了经文济世、德厚承富、尘光非远、古脉今承……等许多词汇及至神话即人话、新诗词、九维思维空间、甲骨文非卜辞、古中国大昆仑……等系列性的学术观点,并且也有许多文稿见世,时时递进中以三省求新。这不,“经文济世”这个词汇词语原来是没有的,这是前多年在某一次“中捷文化交流”活动上我临场书写而生发的,后来就多讲了些,也多写了些,网络上就传开了。
今逢壬寅虎年,有南?;壅咚魇橛谖?,故以“经文济世,这需要一种大情怀和大使命”为记。当然,元代明代产生过一个“经纶济世”之词,这与我的“经文济世”可能还不大一致的,至少从夙愿、发心、行止、归根上来说是如此的。譬如,元郑光祖《伊尹耕莘》第二折:“哥哥,想你学成经纶济世之策,立国安邦之谋,若列朝纲……可不强如耕种为活也。” 明罗贯中《三国演义》第三十五回:“关、张、赵云,皆万人敌,惜无善用之之人。若孙乾、糜竺辈,乃白面书生,非经纶济世之才也。”其实,我之“经文济世”说,若不以真心经营文化正道之韬略,何能以去兼济天下之苍生世界呢?
追艺探古@艺术+文化+讲座+传承=活着就要动弹的使命一一华夏龙脉正兴,<杨牧青古中国大昆仑文化史学观>和<甲骨文非卜辞说>都是触动中华文化心房的命题,当以尽命是也!记于水墨京津冀、水墨巴蜀、水墨华山、水墨三晋·杨牧青书画文化行暨晋陇文旅科创123+5实施计划″推进途程中 查看更多2022-01-21 11:24:50 6 0 1075 -
杨牧青创作日记 对话
篆书书法作品名称:大国中华
规格:68cmx136cm/8平尺
款识:大国风彩言有道,中华盛世喜逢时。壬寅初冬辛丑杨牧青撰联书于京都。
备注:作品为“大国风彩·中国当代甲骨文书法艺术展”而创作。 展”而创作。2022-11-09 08:16:56 5 0 1075 -
李振阳创作日记 对话
国画虾图34-68
2023-02-17 12:26:05 3 0 1075 -
鉴藏文化收藏日记 对话
作品名称:尽醉眠秋雨;类别:写意花鸟画;
尺寸:66:33
款识:己亥
钤?。捍笥?br>作者简介:崔大有,原名崔启忠,号石缶,江苏徐州沛县人。
心得感悟:老的夠新,新的夠老。2020-06-07 21:50:10 5 0 1074 -
马一祥创作日记 对话
写字要悬肘悬腕,把足腿腰肩肘腕的力量发挥出来,在移动中创作,形成散点透视,让作品会说话。清晨感悟,个人观点,请多指教,一祥。(附晨练习作)
2022-01-09 07:43:53 9 0 1074 -
2018-02-25 22:11:08 3 1 1073
-
杨牧青创作日记 对话
致哀[合十]品牌营销策划人叶茂中先生
致哀[合十]北京大学研究生导师,同时也是知名的品牌营销策划人、收藏家、画家叶茂中因癌症晚期,于2022年1月13日在上海去世,年仅54岁。
惊悉朋友刚才发信息 才发信息说策划人叶茂中先生去世了,我闻之颇为叹感矣!
想当年(1998年)那会儿,以叶先生为代表的营销策划圈内外及商企界大多痴迷热宣"双赢策略"要什么什么的情形下,我久之思虑,大抵就从商业与社会、社会与道德、道德与公平、公平与和善、和善与人性、人性与商业商品属性等方面进行了全方位的考察研究,在当时商潮涌动的大环境中创说"三赢策略"之观点,进而涉入"企业哲学"理论探究,以中国传统文化思想和全球人文精神理念为前提,提出了“打破双赢共享模式,走向三赢多边发展”的新思路。后来网络发达了,把相关刊文"三赢"搬上了网络,于是"三赢"之词风靡至今且多常见。
今比余长5岁的"一代策划大师"叶先生可谓是壮年已去,甚惋!2015年我去上海因书画艺业琐事相绊与叶先生电话相约后又擦肩而过错过了面晤机会,今念之甚惜矣!南无阿弥陀佛,愿叶先生早升极乐!
追艺探古@艺术+文化+讲座+传承=活着就要动弹的使命一一华夏龙脉正兴,<杨牧青古中国大昆仑文化史学观>和<甲骨文非卜辞说>都是触动中华文化心房的命题,当以尽命是也!记于水墨京津冀、水墨巴蜀、水墨华山、水墨三晋·杨牧青书画文化行暨晋陇文旅科创123+5实施计划″推进途程中。 查看更多2022-01-15 11:31:57 9 0 1073 -
鉴藏文化创作日记 对话
西方人不会像中国人一样把单个的物体作为审美对象,并乐此不疲的去变换各种角度图式去欣赏。就像高居翰在编写中国绘画史时出版方所说“你拿来的都是石头和树,我的读者要看的是人、房子,还有故事?!闭饩鸵馕蹲潘? 的审美,没有完全从插画独立出来,每一张作品必须有故事,或者精极的技巧。最后高的绘画史编得像一本小说,当然起码有利于被注重视觉直观效果的西方人接受。这种审美状况直到十九世纪末才慢慢的转化到莫内的草垛,不过是逐光求貌。到塞尚的果篮,开始找不变处,终究唯物主义。再到莫兰迪的罐子,或有些意味,当然依旧是西方的角度。而中国画在宋朝就已经完成了自己完备的审美认知,由自心发,不役于物,化归万方。 查看更多
2020-08-04 17:59:16 3 0 1072 -
陈爱民创作日记 对话
请品鉴!
2017-11-09 20:09:18 6 0 1071 -
史介鸿创作日记 对话
2017年11月21日,幸登陈半丁故居有感(七绝)
——史介鸿作并书
运古成今风韵长,孽钱不使正堂堂。
山阴道上如相见,霜后黄花分外香。2019-08-01 08:36:41 4 0 1071 -
刘开豪创作日记 对话
书法作品:《不用害怕圆滑的人说你不够成熟…》
2021-05-12 02:32:56 3 0 1071 -
杨牧青创作日记 对话
专访著名远古行走艺术家杨牧青先生——全球四大天王网络艺术节
时间:2021年12月15日
地点:北京/太原
形式:网络视频/多频道直播
主持人:杨正博士(全球四大天王网络艺术节组委会/北京星际 组委会/北京星际远航文化传播中心股份有限公司)
嘉宾:杨牧青(当代书画大家、甲骨文与上古文化研究学者、全球四大天王网络艺术节荣誉主席)
编辑说明:由于视频信息欠通畅,现据内容节选整理。
主持人:朋友们好,今天我们邀请著名书画家、文化学者杨牧青老师为我们分享有关话题。特别杨老师从古文化入手形成了他的学术与艺术并重的知见,这在全球来说也是非常牛的,也是独树一帜的。
杨牧青:就“全球四大天王网络艺术节”和“甲骨文与上古文化研究及中国书画”我谈谈自己的看法和认识。
第一个层面,这个网络艺术节活动做的非常有意义,能够面向全球五大洲开展文化艺术传播,非常好的。并且,这个活动的内容也选的很到位的,比如天人合一和平颂大地艺术节 、12308 咱回家全球网络艺术节等都是很好的,这个内容编排也是很精当的,能看到杨正博士为此做了悉心的统筹、协调等工作,是我们能够面向全球进行文化艺术传播。
首先对这个活动要给予肯定,也要大力支持,同时我希望这个活动能持续的做下去,做的有质量,让全世界通过不同的语言、不同文化习性,取得更好的文化文明交流,有一个有利于全人类发展的共同意识吧——也就是我们国家提出的中国方案、中国智慧,促使人类命运共同体能够很好的实现,充分发挥、发掘我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精华和智慧。
第二个层面,人类通过几千年,甚至上百万年的发展,历经了千辛万苦,我们知道的人类经历了原始社会、奴隶社会、封建社会到工业革命,再到今天我们的高科技时代,人类的过程是艰辛的、曲折的,当然从这个过程中人类通过劳动,向大自然博取,创造了丰富的物质财富和文化财富,创造了辉煌灿烂的文明。特别近几百年来,人类用工业通过对传统农业社会改良,使我们人类的生活资源、生产资料和生产力有了质的变化,这也是人类一次很大的飞跃。正如所说的一样,这是一个百年难遇的机遇,是一个伟大的变革时代。
我们知道全世界有75亿人口,当人类人口达到100亿的时候,又该怎么做,又该怎么面对,我们的生活环境,我们的生存空间,我们的生产资料从那些方面改变,从那些方面着手,这是我们经常思考的一个问题。当然,站在文化的角度来看这个问题,不论物质文明如何发展,不论科技文明如何发展,不论人的生产方式如何,都离不开文化的有力促进,所以这高度的文化,高等级的智慧文化,对我们物质生活、物质文化、高科技文化进行改造升华,这就需要我们从天人合一中找寻答案。
第三个层面,我们人类的最终走向,我们当下面临的问题怎么去解决,我们能看到的世界风云变化,各种纷争,各种不同的声音,包括政见上,包括经贸往来上的,还有文化意识认同上,民族区域纷争上,当然乃至宗教等等,都有不同的声音,各种不同的态度,不同的主张,导致世界比较混乱,在心胸上比较狭隘,这与我们追求的人类和平、世界和谐、幸福美好生活的终极目标相去甚远。
所以,我们站在人类和平、世界和谐、共同发展的角度来讲,我觉得我们每个人、每个地区、每个区域、每个国度、每个团体、每个机构都要从自身去找问题,找出问题的症结,凝结成一条共同发展的主线,放下各自不同政见的分歧,放下贸易往来的摩擦,放下不同文化的偏差,团结起来,来实现全世界全人类和平共处的共同美好愿望。
当然,需要各方磋商,达成一致,展望我们新的时代,展望我们新的未来。过去有人讲了,二十一世纪是人类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极其发达、极其丰富的时代,我们要珍惜这个来之不易的成果,要为人类和平、世界和谐、共同发展做出积极的、健康向上的贡献。从当下来看,几百年来的工业化、资本化对世界格局影响很大。但是,我们中国的文化、中国的环境相对来说还是比较好的,适应人类时代发展潮流,应当从我们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中吸取智慧,为人类社会创造一个和谐美好的生活状态和发展局面。
第四个层面,从我本人从事的书法绘画职业和上古文化研究方向的这一块儿来说,中国的书法和绘画是我们人类的艺术瑰宝,也是我们中华传统文化的艺术结晶,这在全世界上来看都是独特的一个艺术门类。中国书画艺术的感召力是非常强的,随着我们的国力不断强盛,社会不断的发展,人们对艺术的普遍重视,我们从业者能够全身心的投入,不断的积极推陈出新,我也提了好多方案,构建我们的艺术语言体系,提高我们的艺术鉴赏水平,设计我们的艺术递进方案,凸显我们的艺术思想认知,我相信我们的中国书画艺术能够在国际艺术场去角逐的,同时这也是对中国文化向全世界有了一个很好的传播与宣扬的好的方式。
那么,在我们古老的文化“甲骨文与上古文化”这一块儿,这也是全人类的一个瑰宝,这在全世界也是独一无二的。我们都知道,四大文明古国,古埃及、古巴比伦、古印度的文明已经消亡了或被新的文化形态代替了,唯有古中国的文化文明几千年来延续不断,这就需要我们不断去发掘。我曾以倡议书的形式向全世界上古文化爱好者发出了信息,能够期望更多有智慧的人士进行研究,得出有益于人类社会发展的成果。我也期许在清华、剑桥、哈佛等高等院校能够开展开设“人类上古文化与世界发展趋势研究”这样的一些讲座和课题,引起全球各行业的各界人士关注。就当前来看,只有从人类文化历史传承的脉络中找出人类社会生成与消亡的规律,才能为人类走向何方给出比较满意的答案。这也就一个“以史为鉴”的大智慧。当然,这也只能从我们中国没有间断和消亡的古老文化与文明中找寻答案了。
主持人:谢谢,杨老师的精彩分享,请您谈一谈甲骨文和上古文化的故事,大家都比较喜欢的。
杨牧青:好的。这个内容是庞杂的,涉及的面非常广,涉及的学科也很多,需要罗列许多数据的,一时半会儿也讲不好,那我就简略的说一说。
前面我说过,古老的中国文明与文化没有间断和消亡,最核心、最关键的问题就是得益于我们的古文字和古文化至今未曾间断,未曾消亡。譬如距今三千多年前安阳出土的甲骨文,这是与我们当今汉字有直接传承关系且颇为成熟的文字系统。还有,距今四、五千年之间的西安斗门骨刻文,距今七、八千年前的贾湖甲骨文,以及距今近三万年的峙峪骨刻文。当然还有许多距今四至八千年之间陶器、玉器图纹及距今两千多年至四千年之间的青铜期铭文、图纹等等的发现,这让全世界都看到了、都确知了我们中国文字与中国文化及其文明传承有序的历史事实,这也引起了全世界的高度关注和不可否认性。
当然,这些都要得益于近一百多来的中国科学考古与众多文化、历史、民俗、哲学、社会等学者的辛勤探索和努力结果,使这些古老的宝贝得以从地下重见天光,重回人间。特别近几十年的考古出新不断,成果喜人,重大发现不断,时改旧识,譬如大地湾、良渚、马家窑、三星堆、石峁、南佐、二里头、跨湖桥、彭头山、万年洞等等遗址的发现发掘。这或许就是中华民族在遭受了近两百年来被列强摧残和欺凌之后再一次的“国运兴旺”的重要表征,也就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在全球化的世界潮流中正当时的一个良好机遇。
就上古文化这块儿,中国很早就有“三皇五帝”的文献记载和神话传说了,通过多年研究,我提出了不同的看法,并以诗记:“一古八氏立乾坤,七帝三王说昆仑,两代相传十三朝,逸师心书作遗训,万代千秋一刹那,子夜玄灵照神魂,先生抹泪拜苍穹,无愧先祖佑子孙。”从盘古开天地开始到正史记载的王朝为止,当然这个内容也是极其复杂的,只能择其一二简略说说。
譬如,我们耳熟能详的黄帝故事。其实呢,黄帝是生活在中国西北区域的一个以农耕生产方式为主的族群总称谓,不是一个单独的人的名字,他是一个古老族群的图腾精神象征,先后存续近千年左右,被尊为华夏先民的“人文初祖”?;频鄞蟾派钤谖妓邢掠瘟饔颍匪怠盎频垡约伞?,逐渐成长,拓展疆域,后来与渭水流域北面以农耕和游牧相结合的神农氏族群的炎帝及东部大汶口区域以渔猎和农耕相结合的九黎族首领蚩尤争战,留下了世界战争史上著名的经典案例——逐鹿之战!这一战的结果是,黄帝战败炎帝、蚩尤而一统天下,成为当时遍布华夏各地的族群共主,从而更进一步奠定、夯实了华夏文明新的发展基础,成为华夏文化一个重要的节点!
另外,关于黄帝出生在哪里的问题?也就是近十几年来黄帝故里的热点问题。常见的传统说法有四种,一是黄帝在陕西黄陵,一是黄帝在甘肃清水,一是黄帝在山东寿丘,一是黄帝在河南新郑。这些说法各具其理,都有不同的见论。根据研究,我提出了“黄帝故里第五说”,即末代黄帝出生甘肃庆阳华池的南梁乔川葫芦河一带,也就是“黄帝故里在南梁”的新观点。为什么呢?这是根据史书记载的一些线索、民俗文化传说和黄土陇原最新的考古发现及大约五千多年前当时地理水文环境去分析得出的见论。因时间关系,就不展开说了。
当然,在当今重视科学,重视科学考古的时代,我们对先祖留下的宝贵文化资料要悉心的去辨析和重新的去认知,不能数典忘祖,一味就认为自己就是新星人类。基于此,通过对中西方的“神话故事”比较分析,多方研究思考,着眼于中国的古老神话传说和历史资料的考察,譬如盘古开天地、钻木取火、女娲补天、神农尝百草、后羿射日、夸父追日、精卫填海、愚公移山、羲和生十日生十二月等等,我提出了“神话即人话”的论断!这个“论断”这几年见于网络后影响很大的,也从侧面证明了我这个论断是对的,是准确的。当然还有我的“杨牧青甲骨文非卜辞说”和“杨牧青古中国大昆仑文化史学观”也影响很大的,有的观点和内容也被一些学者吸收和借鉴采纳。
现时代,我们务必要以现实的世界观去对待人类数百万年的能动力发展和多达三万年的文化文明创造,不要将老祖先看的那么落后、那么原始、那么愚昧、那么蛮荒。我们古人的智慧不比我们今人差,只不过每一个时代阶段都有每一个时代阶段的不同文化文明特征和生产资料、生产力的发展状态。我们都知道,譬如人类的交通工具从推行车到老牛车、马拉车,从自行车再到汽车、高铁、飞机的发展,谁能确保将来的飞机、高铁、汽车不被淘汰呢?随着发展,难道后人对我们的今人似乎还要说落后、原始、愚昧、蛮荒吗?我们今人不能认为自己就很聪明,抛弃敬畏自然、敬畏祖先、敬畏礼秩的破坏社会生存状态和结构,肆意践踏公约,跨界掠夺资源?;南让癯=驳摹疤烊撕弦弧?、“顺天应人”、“保合太和”、“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等都是要遵行的。
有人说,我们中国是“基建狂魔”,其实这是不明白中华文化根源的原因。我们的华夏先祖就是为人类率先开创了居住生活条件改善、改观的文化积淀和智慧经验。譬如,大家可能较为熟知的“有巢氏”,他距今约七、八千年前,他就是上古时期为人们“筑巢建屋”的一个族群首领,是一位能人。他改变了人们半地穴式或洞穴式的居住方式,从而使人们从半山腰或很高的地方走下来,走向了林野山间,依树林地形就地取材筑巢建屋,大大的提速了人们狩猎、种粟、定居等生产力的工作效率。后来随着社会的进步,文明的更替,形成了长江、黄河流域中国古老的各式各样的居住建筑样貌,这在世界人类居住史上是独一无二的!
因此,在高科技智能时代,如果没有深厚的传统的优秀的历史文化基因去支配,去供给养分,若一味的资本化、金融化、虚拟化的运行,那么这个社会距离人类和平共处、共同发展、世界和谐美好的愿望会越来越远了。所以,我们要研究上古文化,求证上古文化,这不仅是文明探源、追根溯源的问题,而是关乎到整个人类血脉传承与有序发展的一个大问题。因此上,这些都需要从中华古老的优秀的传统文化中找寻智慧,找寻答案,然后展望新的未来,新的世界。
主持人:谢谢,杨老师再次的精彩分享,由于时间关系,期以后续能够有一个系列的分享,这也是我们举办“全球四大天王网络艺术节”初衷和期愿!(全球四大天王网络艺术节组委会专访稿,欢迎分享转载。) 查看更多2021-12-16 15:05:51 5 0 1071 -
刘开豪收藏日记 对话
檀木关公挂匾一套 总尺寸51X50X2.5(cm)
2024-04-16 01:34:13 7 0 1071 -
杨牧青创作日记 对话
规格:68cm×136cm/8平尺
款识:夫画者以心写情,情见则得山水矣,无心无情者哪有山水呢?己亥杨牧青于京华2019-12-29 10:42:43 5 0 1069 -
马一祥创作日记 对话
写李清照这首诗的时候我在想,如果她来到今世,肯定会是普京的粉丝,哈!
2022-03-17 17:56:03 4 0 1068 -
郭志普创作日记 对话
画贵轻松灵动,难于上蜀道。
2018-02-01 07:57:03 2 1 1067 -
刘开豪创作日记 对话
国画山水画《武陵风光》,竖幅,作品尺寸 34cmX68cm;
2022-10-23 14:44:44 18 0 1067 -
杨牧青创作日记 对话
杨牧青:现代科技科学思想应该要与华夏文化文明思想很好的融合
伟大的中国“北斗”这个导航系统名字太精妙了,可谓是道破了天机!
现代科技其实是逐步在还原、印证上古智慧之人(神、天帝)对地球的观察。上古 察。上古的他们这些非常人的“人”,通过人体自身生命的先后天大修炼与修行,“神识出体”,处高位以俯瞰地理山川(这个高度位置也在如今距地面约2万、3万多公处,与北斗运行轨道高度差不多一样的。)“神识”也就是如同现代人所说的“意识”一样罢了!
要问,宇宙之中,什么速度最快?不是光,不是电子,也不是量子传输,而是意识/神识的刹那。所以,《西游记》中吴承恩先生给孙悟空有了一个筋斗就能十万八千里的巧妙安排,其实这是“心识”一念的距离,吴先生太高了!又所以,释迦先生在恒河畔讲三千大千世界时用“劫”的时间来譬喻说法的,如“芥子劫”等。
同时,我们再看,就神州中国来说,许多的名山大川、河畔塬边的寺观、大城、部落遗址、帝王陵等选址都是那么地好。特别名刹选址,古代没有科技测量仪器,而这些选址都是那么的好,都是山清水秀的好地方,人一到那种地方环境下,就自然而然地感到身心舒畅。古人靠步行测量的吗?显然不是呵!那么大的道场,如四大佛教圣地,道教之罗浮、青城、龙虎及三十六洞天七十二福地等,这些都是怎么来的呢?其实,就是名之为佛、菩萨、神、天帝的人将“神识出体”居高位而观察地面得到的。所以人世间的堪舆家又叫“点穴”,点什么呢?是点人能够生存有活气的地方,也就是地磁交接的缝隙处呵!
又所以,伏羲八卦、天干地支、十二将神等是浑然一体的立体空间,是天、人、地、时、空的五位一体观。之所以,把它用“代数”方法去代入就能够预知变化。从浅显的角度来说,也就是老子讲“不窥牖见天道”的意思,再到最低层俗化了的就是“秀才不出门遍知天下事”的大道理。
因为,“神识”居高位看的更全面而已,不过现在人居高位看的更糊涂,所谓纵揽全局也仅是个平面思维而已,这是神识的问题。上万年的华夏文化文明之博大精深、精彩处莫过于斯也!所以,我提出并力倡“科学实证+玄灵思维是认知人类上古文化文明的基本方法”之论断,若现代科技科学思维能向华夏文化最妙处融合,而不是一味的偏执,揪个死理不放,那人类的下一纪元,相信一定会是更加文明的辉煌?。?!一一2020年3月11日杨牧青随记于京华 查看更多2020-03-12 09:39:00 17 0 1067 -
鉴藏文化收藏日记 对话
崔大有(石缶)己亥年临蒲华(作英)、吴昌硕作品选
2020-05-31 22:13:13 3 0 1067 -
杨牧青创作日记 对话
这个《倡议》自2018年11月从各种途径寻思发出自至今两年多以来,在海内外一些学研行业产生的影响力极大,是出乎意料的!许多最新的历史、文化、考古、社会、古文字等学研文论言辞就是最好的明证。
如今,体 ,体制内的一些老专家、老教授也坐不住了,也开化省悟了(特别年轻的研究生、博士生接受的更快)。说明先生我多年前的预言和此《倡议》是准确和适时地,因互联网的缘故,这《全世界智慧人士联合起来!向全世界人类上古文化研究者倡议》一文估算已多达百余万人次的浏览量与相关的信息传递!
至此,我更加坚信,待2024甲辰入离宫九运,全世界性的“人类上古文化”、“古文明”、"古文字″、"古图符"及至中国的"玄学″、"科教"等各种研究和论述将会全面展开,会有更多机构和地方提出惊动全球性的大发现、大论断,新发现、新理论将会不断地改变改写以往的陈识旧观。
届时,中华文明上下五千年乃至八千年的论调观念就会不攻自破,不得不改调;三万年的华夏文明生成观将会成为中华文明初设论调的开端;五万年的华夏文化路径探源将会成为追根溯源找寻理论的线索;百万年的人类上古文化脉络梳理也将成为重要的议事日程。甲骨文不是中国最早的文字、也不是占卜之辞也将成为定论,古埃及文明、古巴伦文明、古印度文明将不得不反思其对"文明″的标准错判而导致错误的学研判定,人们再次将目光投向世界各地的远古图画文字的演绎之中,华夏文化文明成了全世界的瞧点和抓手……等等。
鉴于此,这不得不使世界的文明史、中国的文明史及整个人类文化史、全球通史等有所补益与改写!中国文化发展的现代文明进程是1+5格局将成为共识,科学实证+玄灵思维是认知人类上古文化的基本方法和古中国大昆仑文化史学观也将成为共识,并将逐渐地通行。因为中国智慧、中国方案、中国科技、中国产品、中国基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是必然历史发展规律!!一一2021年1月8日杨牧青复记 查看更多2021-01-08 12:41:39 7 0 1067 -
雅涵一一主人凤喜创作日记 对话
今日大年初六,祝福亲们六六大顺![玫瑰][玫瑰][玫瑰][合十][合十][合十]
《傲骨》天生傲骨。玉骨那愁瘴雾,冰枝自有仙风。(苏轼诗句)
不经寒彻骨,豈能香袭人。横幅(98×180)2022-02-06 08:43:26 8 0 1067 -
王林昌创作日记 对话
山静而安,云浮而动
《九天玄鼎》89x97cm,画是旧画,一改再改,时感时改。也是常常登山的真情实感。
如鼎双耳,再看山时,已近傍晚,火烧云。山色别成一种意境。两颗较大孤独的树,如“人”字,一左一 ,一左一右,在白云飘荡中格外醒目。云沿山脊而上,远处的一团云,若舞纱精灵,遥相呼应。忽然想起“山静而安,云浮而动”的话来,有点玄意。山若大地,稳稳当当,安安静静地默默地包容树木花鸟草虫,涵养而不居功,非说“上善若水,虚怀若谷”木?
天地自然,自自然然地身教无语,一如虫蚁,无语言文字相而各办其事。识智分明,非世智辩聪可解。“愚者难分识与根”唐三藏玄奘万里西行,此语解的深刻。 查看更多2022-09-21 17:15:01 8 0 1067 -
赵焕理创作日记 对话
应朋友之约又书此联
事到盛時須自省,
境至逆处要从容。
赵焕理2018-03-28 12:18:27 3 0 1066 -
高翔创作日记 对话
天地寂寥山雨歇 几生修得到梅花
高翔国画作品2018-04-24 13:12:18 4 3 1065 -
杨牧青创作日记 对话
大年三十还有许多人坚守在不同岗位!行艺者,画好一张,写好一张字,算是心安,祝普天下有心人三世吉祥!一一四尺整张《东汉杨淮表记》节选临书。
2018-02-15 16:57:38 4 0 1063 -
曹集珪创作日记 对话
有这么一位浑蛋,为了自己的痴爱放弃了原本属于他童年的天真,青年时期的浪漫,成年时可以得到的辉煌,而今已过了不惑之年,试问他为自己的痴爱还能坚持多久!
2020-06-12 10:26:07 4 0 1063 -
陈文斌创作日记 对话
做人事都需要有担当精神。书法家陈文斌 辛丑年冬月 特书写担当二字自勉。
2022-02-08 14:40:56 4 0 1063